1 / 78
文档名称:

饮食的起源与发展.ppt

格式:ppt   大小:15,613KB   页数:7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饮食的起源与发展.ppt

上传人:junjun2875 2025/3/27 文件大小:15.2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饮食的起源与发展.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饮食的起源与发展 】是由【junjun2875】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饮食的起源与发展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中国饮食的起源与发展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饮食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各个时期的特点。
参考文献:
王学泰.中国饮食文化史[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9月第1版
民以食为天
开了大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饮食史:具体而微的中国文化史
中国饮食历史的分期
三种代表性的划分方法和观点:
1
一是以生产力水平和烹饪技艺水平作为进步的标志进行划分:
2
史前熟食、陶器烹饪、青铜器烹饪、铁器烹饪等阶段
3
二是以历史朝代来划分:
4
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汉魏六朝时期、唐宋时期、元明清时期
5
三是以饮食发展的进程来划分:
6
萌芽时期、形成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繁荣时期等。
7
新石器时代:BC6000――BC2000年左右
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发展过程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起源,国内学者一致认为是从使用火时开始的。
一、人类饮食的起源
(一)生食时期
早期的人类主要靠采集植物的果实、嫩叶、根茎,捕捉鸟兽虫鱼作为食物。
《古史考》云“太古之初,人吮露精,食草木实,穴居野处。山居则食鸟兽,衣其羽皮,饮血茹毛。”
《韩非子》-五蠹: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
第一节 中国饮食的萌芽时期
(二)用火熟食时期
自然火的利用与保存;人工取火
《古史考》云:“近水则食鱼鳖螺脯,未有火化,腥臊多害胃肠。于是圣人造作钻燧出火,教民熟食,民人大悦,号曰燧人”。
《韩非子》-五蠹: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一方面为人类烹调技术多样化创造了可能:火烹法、包烹法、石烹法等。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另一方面使人类产生了釜甑等烹饪工具,从而饮食文化也就初现睨端。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礼记·礼运》有“其燔黍捭肠人。污尊而杯饮燔黍,以黍米加于烧石之上,燔之使熟之。”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火的使用促使人们脱离了“生吞活剥”、“茹毛饮血”的阶段,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用火熟食标志着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标志着人类饮食历史的开端。孕育了原始的烹饪,奠定了人类饮食史上第一次大飞跃的物质基础。
二、中国饮食的起源与萌芽
据考古发掘,中国早在“山顶洞人”时就已能人工取火,说明中国饮食文化的发端较早。
萌芽产生条件:
食物原料来源相对稳定
陶器的产生与使用
《古史考》总结道:“古者茹毛饮血,燧人氏钻火,始裹肉而燔之,曰炮;神农时食谷,加米于烧石上而食之;黄帝时有釜甑,饮食之道始备。”
中国饮食的萌芽时期
火烹法——烧、烤、烘、熏
包烹法、石烹法
(二)中国饮食萌芽时期的特点
炊餐器具基本齐备
炊具:鼎、镬(huo)、甑(zeng)、甗(yan)、鬲(li)、罐、釜、鬲;地灶、砖灶、石灶
餐具:盘、盆、碗、盂、缽、豆、瓮、敦、俎、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