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一切为了农民的健康.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一切为了农民的健康.doc

上传人:xunlai783 2018/3/5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一切为了农民的健康.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切为了农民的健康
——记湖南省茶陵县湖口镇洣渡村乡村医生郭元华
“村民们请注意,今天又是预防接种日,请下列家长下午2点带小孩到村卫生室打防疫针……”金秋八月的一个上午,我们调查组一行刚来到湖口镇洣渡村,就听见从村后高高的山冈上传来了一阵阵清脆的高音喇叭声。当村民们得知我们是为了解乡村医生郭元华的来意时,都不约而同的围了上来,话匣子一打开,就象泄洪的闸门滔滔不绝讲述着郭元华一个个平凡而动人的故事……
做村医不后悔
郭元华,现年47岁,是该村卫生室的一名乡村医生,1985年从部队退役后受聘到该村卫生室。这位当兵5年,参加过1981年法卡山自卫还击战,先后1次立功,2次受到师团部嘉奖并被评为“学****雷锋标兵”、“先进个人”的优秀党员,刚回来的时候,镇里希望他留在镇上工作,村里要推荐他当村支书。郭元华却一一谢辞:“我在部队是个军医,有点技术,我还是做一名乡村医生更实在”。就这样,这位前途灿烂的优秀战士放弃了做村支书的机遇却背起了小药箱,奔走在家乡的田野上,一干就是23年,从不言累。人们不解,有时问他后悔不,他的回答很朴实:“我们村里过去很穷,农民一旦患病就更是雪上加霜,专乡亲们解决病痛是我入伍前就有的念头,做村医、不后悔。”
垫资兴建卫生室精益求精学技术
1985年春天,郭元华刚走上洣渡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岗位时。村卫生室只有一间破旧不堪的瓦房。村民们戏称这卫生室:“风来沙满堂,雨到趟泥浆,夏临蚊打仗,冬至风穿窗。”这种地方健康人呆着也难受,更不用说病人了。此情此景,郭元华看在眼里,记在心上。1992年,他四处奔走,求告亲友,并拿出自己十几年来的积蓄5万元,在村中心建起了一座高2层、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的全县一流村卫生室,新卫生室瓷砖铺地,瓷泥饰墙,玻璃推门,诊断室、药房、治疗室、消毒室应有尽有,各种设施设备焕然一新,八项工作制度、操作规程和诊疗价目表分别用玻璃框嵌在诊室墙上,2间观察室铺设了6张病卡,配有电扇和电视机,成为村里最豪华的公用建筑。
设施是基础,技术是关键。郭元华对医术的钻劲,不仅出自个人的兴趣爱好,更是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驱使。一个小村医的书房竟有三大柜医学书籍,做的医学笔记达30多万字。还常年订阅了《中华内科杂志》、《乡村医生》、《大众卫生报》等医学刊物,并在多种医学杂志上发表了经验交流文章8篇。1991年自费到县人民医院进修半年,平时虚心向一些技有专长的民间中医请教,与几个同行战友经常保持往来,交流心得。使他积淀了扎实的理论功底,医技水平得到长足的进步。每次全县乡村医生统考,他总是名列前茅。能够科学诊治常见疾病,亲自操刀治疗如痔疮、疝气、腋臭等外科疾病,并对如顽固性偏头痛、慢性消化道疾病、骨质增生、扭伤、骨折等疑难杂症,也积累了一些有效的经验,同行称他是名副其实的
“全科医生”。因此声名远扬,常有方圆百里的群众慕名赶来求诊,日均接诊30多人次。村卫生室享誉全县。
救死扶伤是天职钱乃身外之物
我们在洣渡村大湾里听到村民对郭元华的称赞中,赞德更胜于赞技。很多老人说:“元华对我们的孝心真比亲生儿子还要好。”虽然他业务应接不暇,但他诊断细致认真,一丝不苟。态度和蔼,老幼无欺,生人熟人一个样。对当天不能赶回的外地患者,自家免费提供食宿。他常说,我们当医生的,为群众看病时要设身处地想到病人的痛苦和难处,一定要立足两点:诊断一定要“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