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2025年成语故事读后感 】是由【zongzong】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成语故事读后感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成语故事读后感
成语故事读后感1
《成语故事》这本书是我最喜欢读的课外书之一。书中有各种五花八门的趣味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含有深刻的道理。《成语故事》讲的是发生在我们中国古代老百姓与部分伟大的人物之间的趣事。其中的故事不少都成为了教育下一代的经典。因此,从古老的中国广泛流传至今。
《程门立雪》则是我觉得最感动、最有教育意义的一篇文章。:有一对博学多才的兄弟,程颢和程颐,他们是北宋远近闻名的大学问家。一天,仰慕他们的学生杨时和游酢来找老师请教一个难题,但是恰好老师在休息,游酢正想敲门把老师叫醒,杨时却连忙拦住游酢说:“老师正在休息,我们等一会儿好了。”于是,两人便在门口等候。不一会儿下起了大雪,但两人坚持在此等候。待程颢醒来后打开门,看到了杨时和游酢才知道他们在门口等了好长一段时间了。程颢认为他们很懂礼貌,心里非常感动。这个故事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后来人们常用“程门立雪”的成语表示求学者尊敬师长、求学心诚意坚。我也被杨时和游酢尊师敬长的求学精神深深感动了,下定决心要学习他们这种高尚的品格。
当然,在《成语故事》中这样励志的故事还有很多《孟母三迁》、《囊萤夜读》、《凿壁偷光》……还有许多具有讽刺意味的故事如《买椟还珠》、《亡羊补牢》、《呆若木鸡》、《邯郸学步》……
我喜欢这本书,因为它教给我许多做人的道理,使我受益匪浅。
成语故事读后感2
今天我读了《成语故事》中的《瓮中捉鳖》,这个故事主要讲北宋末年,梁山泊好汉在山东起义,拥戴宋江为起义首领。起义军纪律严明,杀富济贫,镇压土豪劣绅,屡屡挫败朝廷讨伐的军队,声威振天下,老百姓拍手叫好。在梁山泊大寨不远的山下,有个杏花庄。庄上有个小酒店,酒店的老汉家中别无他人,只有一个十八岁的女儿,名叫满堂娇。满堂娇长得美貌动人,与老汉相依为命。父女俩虽不富裕,日子倒也还过得平静。
有一天,两个地痞流氓来酒店吃酒。酒足饭饱后,不但不付酒钱,还对年轻美貌的姑娘起了歹念,强行将她抢走。老汉刚要阻拦,就被一脚踢翻在地。两个流氓说:“俺们是梁山好汉宋江和鲁智深,你敢不从?这小娘子陪我们两天就回来,你如声张出去,小心老命!”说罢扬长而去。正当老汉悲愤欲绝的时候,梁山好汉李逵路过酒店。听说宋江和鲁智深干下这等伤天害理的`事,生性耿直的他怒火中烧,决心上山找宋江和鲁智深算帐。李逵急冲冲赶回山寨,大闹忠义堂。当他知道错怪了宋江后,羞愧万分,命人将自己捆绑起来,向宋江赔罪。这时,老汉来报告,说那两个恶汉又来了,被他灌醉后正在店里酣睡。李逵兴奋地说:“来得正好,看老子瓮中捉鳖,收拾这两个坏蛋!”李逵手提板斧,火速下山,终于除掉了这两个冒充梁山好汉、败坏梁山名声的流氓。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不能冒充别人,要做好人,不做坏人更不能殴打老人。要好好做人。
成语故事读后感3
寒假里老师推荐我们读了几本好书,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中华成语故事》, 成语是中国语言文字的精华,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其中不少还蕴含着许多丰富的历史知识和传统美德。 妈妈说,只有正确地理解成语的意义,才能恰当地灵活地使用它,为自己的'口头交际和书面写作增添文采和活力。
这本书中精选了两百多则常用成语,简明生动,通俗易懂。使我增加了古代社会政治、军事、文化、民俗等各方面的知识,还从中学习借鉴前人的智慧和经验。当我读到《玩物丧志》这个成语故事时,我被周朝太保召公奭写信劝武王的事所感动。
那是公元前1051年,武王派兵灭了商朝以后,号召远方各国都来臣服周朝。有一天,旅国来了一位使者,送给武王一只名叫獒的大狗。这只狗有四尺多高,两眼十分机灵,深得武王喜爱。从此, 武王每天都顾着玩这条大狗,连国家大事也不顾。后来,周朝太保召公奭看到武王玩物丧志,连忙写信给武王,劝他不要沉迷于供人玩弄的事物,应该励精图治。武王看了这封信,忽然反省过来,想到商朝灭亡的教训,觉得召公奭的话很对。从此以后, 武王做任何事情都兢兢业业,不敢荒失,周朝的统治也得到了发展。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沉迷于供人玩弄的事物,使人丧失进取的志向。学习也是一样,不能沉迷于玩乐,荒废学业,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啊!
成语故事读后感4
《成语故事》系吾国著名作家,他把古代成语订成一本书而成。今已成为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名书,下面来讲讲我读了这本书的深刻感受吧。
一是安步当车。相传战国齐有一位名士,他整天赋诗游乐,快活极了。齐景公想领教一下他的学问,便将他请来切磋切磋。名士进了齐都,来到景公宫殿。令景公与诸王大臣吃惊的是:这个白面书生竟然长揖不拜,还大声说:“座上的家伙,为甚么不给吾叩头?”齐景公大怒,令武士把他拖出去车裂。名士毫不畏惧,大声说:“当年恒公的`项上首级还不能抵算名士之家,你有何理斩吾?”景公才下令赐坐,可那名士一甩袖长,扬长而去。景公想用车载他回山也被拒绝。这个成语故事让我懂得了人不但要有物质上的富有,也要有精神上的富有。
二是囫囵吞枣。从前有个自作聪明的文人上街去玩,有一老爹对其称道:“吾所买之砀山梨益齿而损脾。”他买了两个大的,付了钱,咬下一块梨,嚼嚼后吐掉说:“这样不就不损脾了吗?”又有一大汉夸道:“吾所卖之沧州枣益脾而损齿。”他买了一纸袋,一个个地不嚼嚼便囫囵(即整个)吞下,自语:“这样不就不损齿了吗?”且处处宣传自己比诸葛亮还聪明。旁边的人听了都哈哈大笑:“你这样囫囵吞枣不是办法!”他只好面红耳赤地跑开了。通过这个成语故事,我认为告诉人们做事不要断章取义。
《成语故事》里还有许多美轮美奂的故事,里面都藏着一个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和深奥的道理,等着我们去学习、“开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