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2025年经典民间故事中学生.docx

格式:docx   大小:21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5年经典民间故事中学生.docx

上传人:haha 2025/3/30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5年经典民间故事中学生.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5年经典民间故事中学生 】是由【haha】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经典民间故事中学生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5年经典民间故事中学生
民间故事通常是口耳相传、代代传承、逐步增加而成的,代表一个民族真正的文化背景、民风特色和价值观,后来国家成立以后,刻意妆点涂抹的虚伪形象架构,下面为大家细心整理了一些关于经典民间故事中学生,欢迎查阅。
经典民间故事中学生1
牛郎只有一头老牛、一张犁,他每天刚亮就下地耕田,回家后还要自己做饭洗衣,日子过得非常辛苦。谁料有一天,奇迹发生了!牛郎干完活回到家,一进家门,就望见屋子里被打扫得干干净净,衣服被洗得清清爽爽,桌子上还摆着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牛郎惊讶得瞪大了眼睛,心想:这是怎么回事?神仙下凡了吗?不管了,先吃饭吧。
此后,一连几天,每天如此,牛郎耐不住性子了,他肯定要弄个水落石出。这天,牛郎象平常一样,一大早就出了门,其实,他走了几步就转身回来了,没进家门,而是找了个隐藏的地方躲了起来,偷偷地视察着。果真,没过多久,来了一位美若天仙的姑娘,一进门就忙着整理屋子、做饭,甭提多勤劳了!牛郎实在忍不住了,站了出来道:“姑娘,请问你为什么要来帮我做家务呢?”那姑娘吃了一惊,脸红了,小声说道:“我叫织女,看你日子过得辛苦,就来帮帮你。”牛郎听得心花怒放,连忙接着说:“那你就留下来吧,我们同甘共苦,一起用双手建设华蜜的生活!”织女红着脸点了点头,他们就此结为夫妻,男耕女织,生活得很美满。
过了几年,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过得快乐极了。一天,突然间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雷电交加,织女不见了,两个孩子哭个不停,牛郎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正焦急时,乌云又突然全散了,天气又变得风和日丽,织女也回到了家中,但她的脸上却满是愁云。只见她轻轻地拉住牛郎,又把两个孩子揽入怀中,说道:“其实我不是凡人,而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现在,天宫来人要把我接回去了,你们自己多多保重!”说罢,泪如雨下,腾云而去。
牛郎搂着两个年幼的孩子,欲哭无泪,呆呆地站了半天。不行,我不能让妻子就这样离我而去,我不能让孩子就这样失去母亲,我要去找她,我肯定要把织女找回来!这时,那头老牛突然开口了:“别难受!你把我杀了,把我的皮披上,再编两个箩筐装着两个孩子,就可以上天宫去找织女了。”牛郎说什么也不情愿这样对待这个陪伴了自己数十年的伙伴,但拗不过它,又没有别的方法,只得忍着痛、含着泪照它的话去做了。
到了天宫,王母娘娘不愿认牛郎这个人间的外孙女婿,不让织女出来见他,而是找来七个蒙着面、高矮胖瘦一模一样的女子,对牛郎说:“你认吧,认对了就让你们见面。”牛郎一看傻了眼,怀中两个孩子却欢蹦乱跳地奔向自己的妈妈,原来,母子之间的血亲是什么也无法阻隔的!
王母娘娘没方法了,但她还是不甘心织女再回到人间,于是就下令把织女带走。牛郎急了,牵着两个孩子抓紧追上去。他们跑着跑着,累了也不愿停留,跌倒了再爬起来,眼看着就快追上了,王母娘娘情急之下拔出头上的金簪一划,在他们中间划出了一道宽宽的银河。从今,牛郎和织女只能站在银河的两端,遥遥相望。而到了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回有成千上万的喜鹊飞来,在银河上架起一座长长的鹊桥,让牛郎织女一家再次团聚。
经典民间故事中学生2
道光初年的川东大竹县城一座新修的关帝庙峻工了。这天,人山人海,非常喧闹。
天下各处名山、寺庙、游园……都会留有文人的文字佳作,让千千万万的人世世代代观赏。圣洁而庄重的关帝庙宇峻工,庙门门联待写。县内名儒卓丙田老先生正为门联而日夜思索着。卓老先生饱读世书,学问渊博,诗文俱佳。他思索了数日,觉得许很多多庙联都是求神拜佛,消灾灭祸之类的意思,怎样才能走出这庸俗的区域,进入一个新的境界能留下千古佳作,这样才不会负众望,不辱大名啊。他征集了许多学士的很多作品,都暗自摇头而搁置,难求佳作啊。时间一天一天接近,真是大年三十晚上的磨子再不能往下推了。
这一天,卓老先生着崭新长衫,带着几个学生,早早地来到了新建庙宇里,他站在大殿四方桌前,接着又来回踱着步,学生们给老先生绽开纸,磨着墨。老先生踱了许久步,又回到桌前拿起毛笔,就是不落笔。他左手捏住下巴胡须,双眉紧锁,低头深思。这时,一个十来岁的小孩子从人群里挤到老先生面前,向老先生行礼后问道:“老师,时间不早了,怎么还不写呢?”
老先生一看,是个小娃娃,再下细看这娃娃站得直立,生得方面大耳,白里透红的脸蛋,一对眼睛水灵灵的,心里想多乖一个娃娃呀,但老先生并无心和孩子闲聊,认为这孩子终归幼小是个不懂事的娃娃,何况现在正劳碌着。老先生一心只管思索着题庙联的事情。
“老师,我来写写试一试。”小孩子说。
卓老先生又看了几眼孩子,心想这娃娃怕是说着来好玩的。这又是谁家的孩子?父母不管住,在这里来闹着玩呢?
这个孩子是诚意挤到老先生面前来题联写字的。这个孩子名字叫江国霖(1811-1859),字雨农,号晓帆,四川省大竹童家乡盐井沟人,父亲大溶,当地塾师,母亲邓氏,也略通诗文。这对夫妇晚年才得子,对其细心抚育,孩子三岁起先读三字经和唐诗三百首,四岁就学习写文章,他十五岁就以优秀成果录入县学,进入县学称为诸生(也就是秀才),刚十六岁补博士弟子,孙东缶(益廷)知府时常对他赞许,又把他举荐到绥定(今四川达州市)府学去深造,并奖给他助学补贴。这孩子学习非常勤奋,昼夜苦读,从不间歇。他曾经题联于书桌前自勉:奋起精神,读落满天星斗,养成羽翼,冲破万里云烟。
这孩子在道光十一年(1831年)乡试中举。道光十八年(1838年)被取为进士。殿试一甲第三(第一名状元,其次名榜眼,第三名探花。)
钦点探花,时年他年仅二十八岁。他进士次年任广西主考,国史馆协修,庶吉士教习和湖北学政。后出任惠州知府,闲时微服私访,深化民间了解百姓疾苦。他清理各项积案,亲审讼词。道光二十九年,他出任雷兵备道。三年以后,政绩非常显著,他被举荐为广东按察使,不久升又为广东布政使。他案头的公文,每日有数尺之高,他都一一过目,细心批阅。他发觉至课税难收取,是历来弊多的广东盐务有关。细究其缘由主要是官府内部自身不廉所造成的。他认为“官无私而后能缉私,先恤商而后能治商”。于是就废除原附在盐价上衙门杂费。紧接着,又严格缉历来弊多的广东盐务私,反贪倡廉。不久盐政得以整治。他经常对下属说:“患在内,不在外。”要求下属令必果行,严禁推诿拖拖拉拉。英国军队咸丰六年的冬天窜到佛山,。其次年十一月又入侵广州,动走制府。他非常生气,于是召集大家,商讨如何对策。最终确定对内奸清理,储备钱粮,整理乡团武装,随时做好迎击英军再次来犯的打算。他八年离任后又代理广东巡抚,时正是太平天军后在石达开身边谋土,柳写信许高官劝降,其接信不语,把信于火中烧毁。铁面无私的他得罪了一些人,有人将毁信一事上奏朝廷,咸丰帝大怒,即旨革掉他官职,令其回乡为庶民。他回乡后心情愁闷,闭门谢客,深居简出,以吟诗习字自娱,间或到寺庙里散闷与僧侣为伍。不久卧床不起,于咸丰九年病逝。遗体葬于大竹县西乡八角庙。
这个孩子长大后一生所著诗极多,留存精选于《梦溪斋诗集》,《随月山房文集》等若干卷。视察林氏称其诗“清爽隽逸,洗净铅华,足为性情淡雅,具有仙骨。”
这位孩子长大成人做官真是位勤勉廉洁、恤民爱民的高官;既重情重义、人品高洁,又为人谦抑、处世低调。他的事迹,恒久被后人留传,英名流芳千古。
这天小孩子又向老先生恳求,并走得更近桌前,又点头行礼。“老师,我来写写试一试。”
卓老先生又看了看孩子,就是不见有大人来叫走开去,老先生肃穆地说道:“现在不是好玩的。”
他放下手笔笑着说道。“老师,我就是真心想写今日才来。”小孩子又向卓老先生说道。
老先生听了后笑着说:“那你就来试一试看。”
那孩子不慌不忙,又向老先生敬礼后说:“我就在老师面前来献丑。我写后请老师点评,指教。”他说完,拿起笔,可这四方桌面齐小孩下巴,他端来一张小矮凳,爬上了凳子后站在凳子上,拿起毛笔,一挥而就的正楷字体,工整的上联下联:
倘如奸诈,任尔叩头亦枉然,
只要诚意,见我不拜又何妨。
老先生一看大惊,赞叹不已,心想这小孩子有如此手笔,非凡也,真是天上降下了一位神童来。挥毫完毕,小孩子下了凳子,老先生拉住小孩子的手,摸摸小孩子的脸蛋,连连点头说:“你不但字写得极好,对联也很工整,意义新颖 ,不落俗套。真是一个神童啊!”
围观的人中也有很多饱读世书的人,心想自己多年习文,都不敢在此来显身手,一个小孩子有这胆识,有这样的礼节,有这般惊人的文才,见受到老先生高度赞扬,于是大家都把这孩子围住,都伸出大拇指,露出惊异的目光,看着小孩子说:“啊!神童!神童!”
经典民间故事中学生3
东海中一大群金背鲤鱼白肚鲤鱼,灰眼鲤鱼,听说禹王要选择能跃上龙门的风流毓秀之才管护龙门,便成群结队,沿黄河逆流而上。
还没望见龙门的影子,那一条条灰服鲤鱼便被黄河中的泥沙打得晕头转向,就拐过头来,顺流而下,不费吹灰之力又游回黄海。不幸,正碰上张着大口的鱼鳖海怪,便呜呼哀哉了。
但金背鲤鱼和白肚鲤鱼,摆成一字儿长蛇阵,轮番打前锋,迎风击浪,日夜兼程,最终游到了龙门脚下。它们把头伸出水面,仰视龙门神采:只见那奇妙的龙门两旁,各有一根合抱粗的汉白玉柱。玉柱上雕着栩栩如生的石龙。龙身缠着玉柱,回旋而上,直到百丈柱顶。龙门中水浪滔天,银亮的水珠飞溅到龙头之上,—恰成“二龙戏珠”的奇异彩图。背景是蓝天白云,衬托着龙门两侧的石刻对联:“长长长长长长长,朝朝朝朝朝朝朝”。这景色赛过那蓬莱仙境。
鲤鱼们看罢美景,就向禹王报名应试。禹王一见大喜,说:“鱼龙本是同种生,跃上龙门便成龙。”
鲤鱼们一听,马上鼓鳃摇尾,使尽平生气力向上跃去,没想到刚跳出水面一丈多高,就跌了下来,摔在水面上,老痛老痛的。但它们并不垂头丧气,而是日夜苦炼摔尾跳动之功。就这样直练了七七四十九天,一下能跃七七四十九丈高。但要跃上那百丈龙门,还差得很远。
大禹见鲤鱼们肯苦练过硬功夫,就点化它们说:“好大一群鱼!”有条金背鲤鱼听了禹:王的话大有所悟,对群鱼说:“禹王说:‘好大一群鱼’,不是启发我们要同心同德跃上龙门吗?”群鱼齐呼:“多谢禹王!”
鲤鱼们兴奋得摇头晃脑,一条条瞪眼、鼓鳃,用尾猛击水面,只听“膘膘”的击水声接连不断。一跃七七四十九丈高,在半空中一条为一条垫身,喘口气儿,又是一跃七七四十九丈高。只差两丈了,禹王用手扇过一阵清风,风促鱼跃,众鱼一条接一条地跃上了它们日夜憧憬的龙门。
却说有条为众鱼唤气垫身的金背鲤鱼,跟看同伴们都跃上了龙门,只有自己还留在龙门脚下。它寻思道:我何不借水力跃上龙门。恰巧黄河水正冲在龙门河心的巨石上,浪花一溅几十丈高,这金背鲤鱼猛地窜出水面,跃上浪峰,又用尾猛击浪尖,鱼身一跃而起,没想到竟跃到蓝天白云之间。一忽儿又轻飘飘地落在龙门之上,犹如天龙下凡。大禹一见,称赞不已,随即在这条金背鲤鱼头上点了红,一霎时,鱼龙改变。金背鲤鱼变成一条祥瑞之物一黄金龙。大禹命黄金龙率领众鲤鱼管护龙门。怪道老人传闻,过去在黄河上捞鱼的人假如捞到头顶有红的鲤鱼,就马上放回黄河中。学校招生出榜,姓名上点红作法就来源于此。
韩城自古读书人多,便“把童生进仕”,喻为“鱼跃龙门”。韩城城里还设立过“龙门书院”。文庙大门照壁上有砖雕的“鱼跃龙门图”。
经典民间故事中学生4
鲁家湾有个鲁木匠,鲁木匠有个儿子叫鲁班。鲁班从小爱学习,爸爸做了个大柜子,他就照着做了个小柜子,爸爸做了条大凳子,他就照着做了条小凳子。鲁班十岁时,就能做什么象什么了,爸爸高兴,妈妈高兴,邻居见了都夸奖。有个邻居劝他爸爸说:“鲁班这孩子心灵手巧,你就让他学点手艺,跟你做个帮手吧!”
他爸爸说:“我的手笨,跟着我能学出什么好手艺来!我叫他跟那手艺强的人学去!”
鲁班十二岁了,有一天,爸爸牵出一匹马,拿出一包银子,对鲁班说:“孩子,你爹苦了一辈子,积了这点钱。你就用它做路费,骑上快马,到终南山去找出名的木匠祖师学手艺吧!”
鲁班背好包袱,骑上快马,一连跑了九十九天,翻过了九十九座大山,渡过了九十九条大河。一天,来到了终南山。他爬上山顶,望见三间草屋,推门进去,看到满地是锔子、斧头;再一看,床上睡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呼噜响得象打雷。鲁班想:这人肯定是木匠祖师了。
鲁班把工具整理得整整齐齐,把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坐在一边等着。等呀等,始终等到太阳快落山的时候,老爷爷才坐了起来。鲁班赶忙走上前去,跪在地上说:“我叫鲁班,到这里来求老师傅收我做个徒弟。”
老爷爷听了,呵呵地笑了起来,问鲁班:“你学手艺是为了什么呀?”
鲁班回答说:“学好手艺,给大伙修桥造房子。”
老爷爷点点头,说:“好,我就收下你这个徒弟。你先把钝了的斧头、刨子、凿子磨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