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2.2-地球表面形态课件-湘教版必修1 】是由【zhimenshu】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2.2-地球表面形态课件-湘教版必修1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一
二
三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四
思考讨论 俗语“沧海桑田”和“水滴石穿”,各是受哪种地质作用的结果? 
提示:沧海桑田是内力作用;水滴石穿是外力作用。
一
二
四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三
一
二
四
(1)板块名称。
地球表层的岩石圈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如图中A为欧亚板块,B为太平洋板块,C为印度洋板块,D为美洲板块,E为非洲板块,F为南极洲板块。
(3)板块运动对宏观地形的影响。
①如图中a是大陆板块互相挤压碰撞地带,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
②如图中b、c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碰撞地带,形成了深邃的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③如图中d是陆地板块张裂地带,形成了东非裂谷带。
三
一
二
四
(2)主要类型。
①褶皱:强烈碰撞和水平挤压,使沉积岩发生弯曲,形成褶皱。有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形态。
②断层:岩层受力达到一定的强度,发生断裂,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位移。分为地垒和地堑两种形态。
、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
(1)火山活动常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等火山地貌。
(2)地震往往造成地壳断裂和错动。
(1)地质构造。
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层倾斜、弯曲,甚至是断裂的情形。
三
一
二
四
思考讨论 日本境内地震多发,世界上6级以上地震20%都发生在日本。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 
提示: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三
一
二
四
三、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
(1)流水作用。
三
思考讨论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一首《长江之歌》抒发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无限赞美之情。试分析说明长江上、中、下游主要的外力作用和地貌。 
提示:(1)上游地区:侵蚀、搬运为主,多峡谷。
(2)中游地区:搬运、堆积作用为主,多冲积平原。
(3)下游地区:堆积作用为主,多冲积平原、三角洲。
一
二
四
三
一
二
四
三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探究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问题导引
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白雪皑皑,冰川广布,为人间圣境。一位在青藏高原上的旅行者,捡到一块石头,他惊奇地发现,这块石头中含有古代海洋生物的化石。
结合材料探究:
(1)青藏高原上能捡到含有古代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在青藏高原抬升之前,青藏高原所在地区是陆地还是海洋?
提示:在青藏高原隆起之前,青藏高原所在地区为海洋。
(2)青藏高原是怎样形成的?
提示:青藏高原是由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