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人教版初二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汇总大全 】是由【286919636】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人教版初二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汇总大全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 .
人教版初二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汇总大全
单选题
1、用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计的感温泡可以碰到容器壁
B.将感温泡浸入热水马上读出温度
C.读数时温度计可以离开被测热水
D.读数时如图所示,测量数据偏大
答案:D
解析:
A.温度计感温泡不可以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否则会造成所测温度不准确,故A 错误;
B.将感温泡浸没热水后,应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故B 错误;
C.读数时温度计不应离开热水来读数,否则会造成读数有偏差,故C 错误;
D.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值保持水平,图中俯视读数或导致测量结果偏大,故D 正确。
故选 D。
2、下列物理现象及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寒冬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
1
: .
B.湿衣服被太阳晒干是汽化现象
C.抗疫值班医护人员眼罩的镜片常常模糊不清,是空气液化形成的
D.冬天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凝华现象
答案:C
解析:
A.物质同由液体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寒冬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物质由液体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凝固湿衣服被太阳晒干是汽化现象,故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抗疫值班医护人员眼罩的镜片常常模糊不清,是水蒸汽遇冷液化形成的,故C 错误,符合题意;
D.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冬天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放热发生凝华现象,
玻璃上会出现冰花,故 D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3、歌曲(云在飞)唱道∶“水是流淌的云,云是飞翔的水”“ 水是前世的云,云是来生的水”歌词描绘了大自然美
丽的轮回。下列关于“水循环 ”中的物态变化,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2
: .
B.云中的小水滴是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冷液化形成的
C.小水滴如果在高空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就会凝固成小冰珠,有可能形成冰雹落到地上
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凝固成微小的冰晶,这些冰晶聚集起来形成雪花飘落大地
答案:D
解析:
A.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云中的小水滴是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小水滴如果在高空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就会凝固成小冰珠,有可能形成冰雹落到地上,故C 正确,不符
合题意;
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凝华成微小的冰晶,故D 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 D。
4、盛夏,打开冰箱门、会看到“白气”冒出;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也会不断呼出“白气”、对这两种“白气 ”的分
析正确是( )
A.前者是汽化现象,是冰箱内的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B.前者是液化现象,是冰箱外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后者是汽化现象,是口腔内的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D.后者是液化现象,是口腔外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答案:B
解析:
AB.打开冰箱门,看到“白气 “,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故A 错误,B 正确;
CD.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 ”,这是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故CD 错误。
故选:B。
3
: .
5、甲、乙两支刻度不准确但均匀的温度计分别测量冰水混合物、沸水和教室内的温度,结果如表所示。则下
列对 t1和 t2大小的判定正确的是( )
温度计 温度计示数(℃)
冰水混合物 沸水 教室
甲 7 93 t1
乙 4 96 t2
A .t1<t2B.t1>t2C.t1=t2D.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
甲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与1 摄氏度的比为
100℃ 50
=
(93− 7)℃ 43
乙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与1 摄氏度的比为
100℃ 50
=
(96− 4)℃ 46
设室温为 t,用甲温度计所测得的教室内温度为
50
𝑡 = (𝑡1 − 7℃)
43
则甲温度计的示数为
𝑡 43 43𝑡 + 350℃
𝑡1 = + 7℃= 𝑡 + 7℃=
50 50 50
43
用乙温度计所测得的教室内温度为
50
𝑡 = (𝑡2 − 4℃)
46
则乙温度计的示数为
𝑡 46 46𝑡 + 200℃
𝑡2 = 50 + 4℃= 𝑡 + 4℃=
50 50
46
所以
4
: .
43𝑡 + 350℃ 46𝑡 + 200℃ 150℃ − 3𝑡
𝑡1 − 𝑡2 = − =
50 50 50
当 t1=t2时解得
t=50℃
由于室温一定小于 50℃,故 150℃-3t>0,所以 t1>t2。
故 ACD 错误,B 正确。
故选 B。
6、下面四个有关生活实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北方寒冷的冬季玻璃窗上会产生冰花,是凝固现象
B.晾晒在太阳光下的湿衣服不久会变干,是沸腾现象
C.炒菜前滴入热锅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是升华现象
D.医务工作者戴的护目镜内侧产生水珠,是液化现象
答案:D
解析:
A.北方寒冷的冬季玻璃上产生的冰花,是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直接形成的小冰晶,是凝
华现象,故 A 错误;
B.晾晒在太阳光下的湿衣服变干,是衣服上的水变成了水蒸气跑掉了,是蒸发现象,故B 错误;
C.炒菜前滴入热锅的小水滴不见了,是小水滴变成了水蒸气,是蒸发现象,故C 错误;
D.医务工作者戴的护目镜内侧产生的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
D 正确。
故选 D。
7、关于“观察水蒸气液化”的实验.下列几个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5
: .
A.烧瓶内水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水的沸腾
B.金属盘中放冰块可使液化现象更明显
C.瓶口上方的“白气 ”是大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根据金属盘温度升高这一现象不能得出气体液化会放热的结论
答案:C
解析:
A.烧瓶内的水会吸收热量,汽化为水蒸气,所以水量会减少,A 正确,故 A 不符合题意;
B.在金属盘上面放一些冰块,金属盘的温度更低,水蒸气更容易发生液化现象,B 正确,故 B 不符合题意;
C.瓶口上方的“白气 ”是水汽化成的水蒸气在上升的过程中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C 错误,故 C 符合题意;
D.烧瓶内的水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的温度较高,遇冷的金属盘液化,也可能是高温的水蒸气通过热传递的
方式使金属盘的温度升高,则根据金属盘温度升高这一现象不能得出气体液化会放热的结论,D 正确,故 D 不
符合题意。
故选 C。
8、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分析正确的是( )
A.撒盐可以促使雪熔化,说明盐可以提高雪的熔点
B.严冬,窗户上的“冰花 ”结在玻璃的外侧
C.热水瓶口的“白汽 ”是瓶外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液化石油气是常温下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液化后储存在钢罐中的
6
: .
答案:D
解析:
A.撒盐可以促使雪熔化,说明盐可以降低雪的熔点,在较低温的天气里,能容易熔化,故A 错误;
B.严冬,室内的温度比室外的温度高,窗户把室内室外隔开,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上温度较低的冰冷窗
户,会放热凝华成“冰花”,所以结在玻璃的内侧,故 B 错误;
C.热水瓶口的“白汽 ”是由于瓶内的高温水蒸气流动出来后,遇上温度较低的空气,放热液化成小水滴,故C
错误;
D.一般在常温下,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把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中的,故D 正确。
故选 D。
9、氯乙烷,俗称运动场上的“化学大夫”。氯乙烷在常压、常温下是一种气体,通过高压将它液化后装在喷筒
内,运动员某些软组织挫伤或拉伤时,将乙烷喷射在伤处,通过物理降温的方式进行应急处理,这主要是利用
了氯乙烷( )
A.温度比较低 B.汽化能吸热
C.密度比较大 D.升华能吸热
答案:B
解析:
因为氯乙烷在常温下是一种气体,将它高压液化后装在喷筒内,当将氯乙烷从喷筒内喷射在伤口处时,氯乙烷
会迅速变成气态,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需要吸热,伤口处的热量被氯乙烷吸收,温度会迅速降低,从而起
到保护伤口的作用,故 B 符合题意,AC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0、“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7
: .
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需放热
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答案:C
解析:
A.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小水珠,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该过程放出热量,故A 错误;
B.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水珠,遇到凝结核后变成大水珠,然后由于重力作用掉落到地面形成的,是由
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该过程放出热量,故B 错误;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固态小冰晶,是凝华现象,该过程放出热量,故C 正确;
D.河水结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该过程放出热量,故D 错误。
故选 C。
11、注射新冠疫苗是防控疫情的重要途径。如图所示,目前,我国上市的新冠疫苗已达四种,据了解疫苗需放
在冰箱冷藏室中保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保存疫苗的冰箱冷藏室的温度约为﹣5℃
B.冰箱冷冻室中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C.打开保存疫苗的冰箱时看到冰箱周围有“白雾 ”,“白雾”是冰熔化形成的
D.注射疫苗前,用酒精对皮肤消毒,因酒精蒸发吸热使皮肤感觉凉爽
答案:D
8
: .
解析:
A.保存疫苗的冰箱冷藏室的温度约为5℃,故 A 错误;
B.冰箱冷冻室中的霜是水蒸气变成固态,即凝华形成的,故B 错误;
C.“白雾”是水蒸气遇冷变成液态,是液化形成的,故C 错误;
D.用酒精对皮肤消毒,由于酒精蒸发吸热,所以皮肤感觉凉爽,故D 正确。
故选 D。
12、在炎热夏季无风的环境中,剥出冰棒后可以看到冰棒周围会冒“白气 ”。小明和小强分别画出甲、乙两幅图
来反映冰棒周围“白气 ”的情形。则下列有关物态变化过程和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符合实际,“白气 ”属于液化现象
B.图乙符合实际,“白气 ”属于汽化现象
C.吃冰棒解热是熔化过程,吸热
D.冰棒从冰箱拿出后包装袋上出现的“白霜 ”属于凝固现象
答案:C
解析:
AB.冰棒周围会冒“白气 ”,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冰棒后,液化形成的小水珠,由于小水珠的密度大
于空气的密度,故“白气”应向下运动,故 AB 错误;
9
: .
C.吃冰棒解热是因为冰棒熔化需要吸收热量,达到降温的效果,故C 正确;
D.冰棒从冰箱拿出后包装袋上出现的“白霜 ”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冰棒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D
错误。
故选 C。
13、下图中,正确描述巴中铁路铁轨的铸造过程中凝固阶段温度变化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铁是晶体,在铁水凝固成铁轨的整个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有下降的过程,且有一段时间内(即凝固过
程)温度保持不变,故 B 符合题意,AC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4、“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对于摩托车驾驶人来说,头盔就是“救命盔”。天气变冷后,妈妈骑电动时头盔面
罩会起雾变模糊影响视线如图,于是小丽查阅资料将洗洁精涂抹到头盔面罩上解决了这一问题。关于面罩起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妈妈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汽化形成的
B.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C.空气中的水蒸发形成的
10
: .
D.水雾的形成需要放热
答案:D
解析:
A.雾是气态变为液态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不是汽化,故A 错误;
B.空气中的水蒸气和面罩的温度一样,遇到冷的面罩不会发生液化现象,而人呼出的水蒸气是热的,遇到冷
的面罩会发生液化现象。故 B 错误;
C.蒸发是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的一种,雾是液态的小水滴,不是气态,故C 错误;
D.水雾是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由气态变为液态需要放出热量,故D 正确。
故选 D。
15、下面四个有关生活实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北方寒冷的冬季玻璃窗上会产生冰花,是凝固现象
B.晾晒在太阳光下的湿衣服不久会变干,是沸腾现象
C.炒菜前滴入热锅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是升华现象
D.医务工作者戴的护目镜内侧产生水珠,是液化现象
答案:D
解析:
A.北方寒冷的冬季玻璃上产生的冰花,是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直接形成的小冰晶,是凝
华现象,故 A 错误;
B.晾晒在太阳光下的湿衣服变干,是衣服上的水变成了水蒸气跑掉了,是蒸发现象,故B 错误;
C.炒菜前滴入热锅的小水滴不见了,是小水滴变成了水蒸气,是蒸发现象,故C 错误;
D.医务工作者戴的护目镜内侧产生的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
D 正确。
11
: Sp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