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2022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是由【海洋里徜徉知识】上传分享,文档一共【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2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1 / 11
2022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贮蓄(zhù) 称职(chèn) 狡黠(xiá) 陛下(bì)
B.匿笑(nì) 迸溅(bèng) 伶仃(lín) 炫耀(xuàn)
C.援助(yuán) 猝然(cù ) 尴尬(gǎ) 嬉戏(xī)
D.吆喝(yāo) 诀别(jüé) 扒窃(pá) 头衔(xián)
2、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感概 宽敞 莅临 自做主张
B.云霄 静谧 奥秘 暴怒无常
C.竦峙 决别 分歧 迫不急待
D.阴蔽 待弄 倘若 焦燥不安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今天又吃蛋炒饭,小胖用筷子在碗里翻来覆去,一脸不快。
B.爸爸涨工资了,妈妈喜出望外地说:“咱老百姓,今儿个真高兴!真高兴!”
C.导游把我们分成两组,爬山的爬山,玩水的玩水,大家各得其所。
D.我们班的张伟是个名副其实的“书虫”,吃饭时他都抱着书在看。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民俗是民间流传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
B.中餐的推广使豆腐日益受到各国的欢迎是可以预期的。
C.不仅议论要提出观点,还要有能证明观点的材料。
D.《水浒传》记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
5、选出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秋冬之际,树上的叶子落光,抬头就能看到高树顶上的许多鸟窝,宛如一个个黑色蘑菇。
②丝瓜似乎心中有数,无言静观,它怡然泰然悠然坦然,仿佛含笑面对秋阳。
2 / 11
③新荷初露田田叶,垂柳始曳丝丝烟。
④我仿佛能看到富士山的雪峰,听到恒河里的涛声,闻到牛津的花香。
A.比喻 拟人 对偶 排比 B.比喻 排比 对偶 拟人
C.排比 对偶 比喻 拟人 D.拟人 排比 比喻 对偶
6、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过分草率的决定,可能会给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也会产生悔不当初的愧疚。
②所以选择既要把握好时机,又要仔细慎重。
③人生在世有很多的时候需要选择,但是选择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何去何从常常会让我们犹豫不决。
④除此之外,就是在决策的时候,不要味地依赖别人的意见,他人并不知道你真实的处境,无法设身处地从你的角度出发来选择。
⑤过分地彷徨,可能会坐失良机,让机会从面前溜走,造成“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感叹。
A.③⑤①④② B.③①⑤②④ C.③⑤①②④ D.①⑤③②④
7、古诗文默写。
(1)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
(3)______________________,双袖龙钟泪不干。
(4)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4 / 11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选出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B.乃悟前狼假寐(睡觉)
C.屠暴起(暴躁) D.止增笑耳(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俭以养德 以刀劈狼首
B.屠乃奔倚其下 屠自后断其股
C.友人惭,下车引之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D.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4.读了《狼》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父亲数钱
李书霞
①每个月父亲发饷的那天,家里就像过节一样,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②父亲踏进家门时,晚饭都已经准备好了。父亲坐下来,先不动筷子,而是伸手去怀里,掏出今天的工资,他将几张薄薄的钞票捏在手里,抖上两抖,把食指和拇指伸到嘴边,哈一哈气,开始一张张地数。当时的钱,最大面额是十块,主要是五块、两块和一块的,还有角币和分币。工资虽少,但细细地数起来,仍然要花费两三分钟。父亲数毕,报出数目,递给母亲。母亲笑眯眯地接了,走进卧房,把钱锁进一个隐秘的柜子里。她坐回饭桌旁,对着我们两个小人儿说:“存着,给你们交学费。”
③我早就按捺不住激动的尽情,抢过酒壶,给父亲的杯子里,倒上满满一杯酒。父亲笑眯眯地摸摸我的脑袋,左手端起酒杯,右手拿起筷子,对着桌上的回锅肉,点上几点,得到开饭的信号,我们欢喜雀跃,急不可耐地夹菜刨饭、大快朵颐。
4 / 11
④几年后,全家人围着爸爸数钱的乐趣,被工资打卡剥夺了。不过,父亲最近又开始数钱。
⑤去年,父亲得了脑梗,治疗了半年,虽然康复了,但左手左脚仍不灵便。原本爱说爱笑的父亲也变成了一个木讷的老头子,不开口说话,问话也不回。精神的沉沦加速了健康的恶化,他整日蜷在沙发上,基本活动都取消了,右腿的肌肉也开始萎缩。我们对此焦虑万分,却束手无策。
⑥还是母亲有办法,她将买菜的零钱整理起来,央求父亲:“你帮我数数,有多少钱。”
⑦父亲坐在沙发上,抬起浑浊的眼睛,茫然地望了一会儿母亲,不吭声,伸出右手去拿钱,准备开数。
⑧“左手数。”母亲叮嘱道。
⑨父亲转头望向窗外,迟疑了一下,顺从地换了左手。他笨拙地将钞票一张张拿过来,把毛票归一类,块票归一类,姿势又吃力又别扭。数完以后,母亲问他:“多少钱?”
⑩“没记住。”父亲难为情地扯了下嘴角,算是回应。
⑾“再数数。”
⑿父亲又数一次,数过三四次,方才报出钱的数目。
⒀整理菜钱这件小事,令他的眼神重新活泛起来。一段时间后,父亲精神明显好了很多。他又主动揽下一项任务:拣谷粒。每天上午,父亲就戴上老花镜,坐在沙发上,慢慢把米粒中的谷粒选出来。隔三差五,又把母亲“不小心”弄混的黑豆和绿豆分开。
⒁父亲和母亲心照不宣地玩着“数钱、选豆”的游戏,三个月后,父亲能独自站立了。一段时间后,他开始练习走路。刚开始,只能扶着沙发走;慢慢地,可以拄着拐杖走几步了;现在,活动空间更大了。两个老人家,又能一起到小区里散步了。 
⒁父亲数钱,两种姿态,每一种姿态里,都饱含着父母相伴相携的情分。
1.选文第②段画线部分,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何效果?
5 / 11
2.选文第④段画线部分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请具体分析。
3.选文第⒀段中画线部分“不小心”三个字有何深意?请结合语境具体分析。
4.选文结尾说:“父亲数钱,两种姿态,每一种姿态里,都饱含着父母相伴相携的情分。”请你分别说说两种姿态里饱含着怎样的情分?
2、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
顾晓蕊
①那是一个深秋的早晨,天刚微亮,薄雾还挂在树梢上,我坐车前往山村学校支教。车在九曲十八弯的山路上盘旋,直到日影西斜,才来到位于大山深处的一所中学。
②看到四面漏风的校舍,我心里一阵酸楚,于是决意留下来,把梦想的种子播到孩子们的心田。可是,事实远没有我想像的那么简单,有个叫李想的孩子,就让我头疼。
③我在讲台上读课文,抬头见他两眼走神,心早飞到爪哇国去了。我大声说:“李想,我刚才读到哪了?”同桌用胳膊捅了捅他,他挠挠头说:“读的什么?没听到啊。”班上哄堂大笑。
④他还和别人打架,黝黑的脸上经常挂彩,问是怎么回事,他不肯说。有一回,我看到几个孩子围着他挥拳乱打,边打边说:“不信你不哭。”泪水在眼眶里晃,他昂着头,愣是不让它落下来。我大喝道:“为什么打人?”他们撒腿跑了,转眼没了踪影。我走上前,想说些什么。他冷冷地看了我一眼,转过身,头也不回地走了。我心里觉得难过,他到底是怎么了?他的童真哪里去了?
⑤周末,我到他家里走访。到那儿一看,我鼻子酸了,破旧的土坯房里光线昏暗。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里只有他和爷爷。“他父母出去多久了?经常回来吗?”我问。老人叹气说:“他爹娘走了五年,很少回来。刚开始那会儿,他想起来就哭,躺地上打滚儿,谁也哄不住。连哭了几个月,眼泪都流干了……”
⑥校园里再见到他,他仍旧上课走神,我却不敢与他的目光对视。那目光望也望不到底,透着阵阵寒气,充满稚气的脸上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忧郁和漠然。
⑦几个月后,我听说他的父母回来了,还受了些伤。事情大致是这样:他的父母坐车回家,正赶上下雨,山路湿滑,车翻进了沟里。幸好只是些外伤,他们在医院住了几天,包了些药,赶回了家。
7 / 11
⑧我想去他家看看。路上,听见村民在议论:“爹娘出去这么久,回来伤成那样,这孩子跟没事人似的。”作为老师,我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
⑨走到院里,爷爷正冲他发脾气:“你这孩子,心咋就那么硬呢?看到爹娘遭了罪,连滴眼泪都没流……”话未说完,便是一阵剧烈的咳嗽。
⑩他倚着门框站着,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父亲接过话说:“我们出去这些年,他感觉生疏了,这也怨不得孩子。”母亲走过来,搂着他的肩说:“这次出事后,我和你爹也想了,明年包片果园,不出去打工了。”他低下头,一颗亮晶晶的泪珠,滚落了下来。刚开始是小声啜泣,到后来竟成了嚎啕大哭。
⑪我忽然懂得,这些年来他有多孤单,有多悲伤。所谓的坚强,是因为没有一个能让他依靠着哭泣的肩膀。我眼眶全湿,悄悄地离开了。
⑫第二天上课,他坐得直直的,听得很认真。课间,他跟别的孩子在草地上嘻嘻哈哈地玩闹。金色的阳光下,他的脸上焕发着光彩,整个人都明亮了起来。他沿着操场奔跑,轻盈得像一阵风。有同学喊:“李想,你的衣服脏了,后面好几道黑印子。”他头也不回地说:“俺娘……会洗的。”“娘”这个字拖得老长,喊得格外响。
⑬我不知道一滴泪掉下来之前,在他心里奔涌了多久。但我明白从现在开始,一个美丽的生命,如含苞待放的花蕾,又变得鲜活生动起来。
1.本文的题目是《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结合全文,围绕着“眼泪”,请你概括李想的这一滴眼泪掉下来所经历的变化过程。
父母外出打工,他哭干眼泪——→挨别的孩子打,他昂着头,__________——→父母打工回家受伤,他像没事人一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获得了父母的温暖,_________。
2.如何理解第②段中加点的词语“头疼”?请你概括出老师头疼的原因。
3.按照括号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品析下列句子。
(1)他冷冷地看了我一眼,转过身,头也不回地走了。(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
(2)他沿着操场奔跑,轻盈得像一阵风。(修辞手法的角度)
4.李想以前上课走神,后来为什么会认真听讲了?
5.仔细揣摩第8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用第一人称把老师“深深的挫败感”具体地描述出来。
7 / 11
四、写作题(40分)
走进七彩生活,人们常常发出“真好”的赞叹和感激,比如“有家真好,那里充满浓浓的亲情;有朋友真好,他们帮我们驱赶孤独,带来快乐……”
请以《有________真好》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①在题目的横线上填上适合你写作的词语,使文题完整;②叙述出具体的事情,说真话、抒真情;③题目自拟,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④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⑤用规范汉字书写。
8 / 11
参考答案:
一
A
B
A
A
A
C
(1)弹琴复长啸(2)此夜曲中闻折柳(3)故园东望路漫漫(4)百般红紫斗芳菲
二
1.C
2.D
3.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
4.示例: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三
【答案】
1.主要运用了神态和动作描写。这两种描写方法的综合运用,形象地表现了父亲当年挣钱的不易和对来之不易的收入的珍惜及兴奋满足之情。
2.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前半句总结前文,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样的场景3.“不小心”其实是故意为之。这里表现了母亲既要给父亲足够的锻炼机会,又要让他不易察觉的细心。体现了父母之间相互扶持,相濡以沫的深厚淳朴的感情。
4.年轻时数钱,充满骄傲和自豪,父母一个挣,一个管,把穷困的日子过的有滋有味,两个人相互支持的情分可见一斑;有病时数钱,笨拙可笑,这里数钱不再是为了过日子,而是体现了母亲对父亲的理解,对父亲的关心呵护。两个人年老时相互扶持的情分感人至深。
【答案】
1. 不让眼泪落下来 不哭 终于掉下眼泪
9 / 11
2.“头疼”的意思是烦恼、苦恼;因为李想上课不认真听课;和别人打架;性情冷漠,不愿意和老师沟通,所以老师会感到“头疼”。(意近即可)
3.(1)运用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的方法,表现了李想冷漠、倔强和对人不信任的心理。(意近即可)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将卸下心理负担的李想的欢快与轻盈描绘了出来。(意近即可)
4.外出打工的父母决定以后留在李想的身边,这让他重拾了久违的爱,又获得了生活的希望。(意近即可)
5.示例:多么冷漠的孩子啊,他究竟在想什么?我真是失败啊!一个如此需要关心的孩子,我竟一直未能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