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2025年氨教学教案 】是由【feifei】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氨教学教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氨教学教案
氨教学教案1
活动目标:
1、学习观察比较5以内数量的多少。
2、能运用对应排列的方法判断出多少,并且掌握添1去1的方法。
3、在活动中学会等待和轮流。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动物联欢会。
2、不同颜色的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比比谁的反应快:出示两组物体不一样多的图片,请幼儿快速判断:如果一样多,就把手举过头顶;如果不一样多,就用手抱住膝盖。
二、感知5以内的数量。
师:“动物王国要举行联欢会,这几天长颈鹿和大象可忙坏了。大象力气大负责吹气球,瞧,它吹了好多气球。”(出示红气球5个、绿气球4个)
提问:1、红气球和绿气球,谁多、谁少?”
2、你是怎么知道红气球多、绿气球少的?”(看的、数的……)
师:“到底谁多谁少呢?我们给它们排队比一比。”
(两种颜色的气球一一对应摆放,再次引导幼儿观察并点数验证谁多谁少。)
三、用添1去1的方法使两组物体数量相等。
师:“长颈鹿脖子长,它负责挂灯笼,它第一次挂上了5个红灯笼,第二次挂上了4黄个灯笼”(两排对应排列)
1、两次挂得是否一样多?多(少)多少?
2、怎样才能使两次挂得数量一样多?(启发幼儿用添1或去1的方法使它们的数量相等。)
3、5个红灯笼去掉1个是几个?4个红灯笼和4个黄灯笼谁多谁少?(一样多)
四、操作活动。
师:“为了招待客人,它们还准备了许多积木。它们分别是什么颜色的(红、绿、黄),这些不同颜色的积木也想来比多少,怎么办?”(引导幼儿轮流操作摆放。)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想通过用简单易懂的方法教会幼儿感知5以内的数数。开始部分,我利用小猪过生日这一游戏环节,让幼儿用手口一致数数方法。数一数蛋糕上的蜡烛有几支,让幼儿对数字1-5有一个初步的概念,这个方法还不错,幼儿都能手口一致的数数,并能准确地表示5支蜡烛是过5岁生日。接下来一个环节是让小朋友送礼物,先让小朋友数数自己的礼物是什么,有几个,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再看数字卡上的数字是几,再把相同数字的物品贴到数字卡上,是按物品对数字,幼儿基本能掌握。最后一个环节又让幼儿按数字取物一一对应,进一步帮助幼儿对1-,同时也给孩子独立动手操作练习的机会。但这节课下来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课堂中没有灵活准确运用量词,自己对数学语言组织还有所欠缺,自己的语言有点零乱,啰嗦,也没有激情的教学语言,这些都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改进的地方。
氨教学教案2
教案目标:
1、教会幼儿正确地说出小动物的名称,准确地发出“咩咩、汪汪、呱呱、哼哼、哎哎”等音,并能协调地模仿小动物动作。
2、识记生词:小羊、小狗、小猪、青蛙、蜗牛(根据学生现有基础,调整要求)
3、提高幼儿参与集体的积极性,并要求他们做到回答问题声音响亮。
4、教幼儿学会倾听教师讲解要求和规则,掌握方法,遵守规则。
教案准备:
1、背景图(画有草地、蓝天、白天)
2、教具:小羊、小狗、青蛙、小猪、蜗牛头饰和图片,生字卡片。
3、多媒体课件。
教案过程:
1.导入活动
教师:“今天,有很多小动物要到我们班作客,看看谁来了?”(出示背景图)
2.教师一一出示小动物教具
①播放动物声音,让小朋友辨别是谁的叫声,随机出示:“咩、咩”、“汪、汪”、“呱、呱”、“哼、哼”、“哎、哎”词语卡片。
②图片与声音一起播放,看图说话训练,引导幼儿顺序地说出图片内容,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小羊”、“小狗”、“小猪”、“青蛙”、“蜗牛”词语卡片。
③出示,做动作,学叫声,节奏。
那么多小动物到我们班来作客,小朋友们特别开心。
2、开心屋:出示动物汽车图片,启迪创造力。
3.教幼儿学习《动物汽车》,知道小动物的名字、叫声和动作。
①教师示范,并配合动作,让幼儿仔细听和看。
②幼儿学习,并认读“小羊、小狗、青蛙、蜗牛”等词语。
③幼儿边念边做动作。
4.《动物汽车》
④老师说小动物的名字,小朋友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并做动作。然后,进行词语卡片与图片搭配。
5、闯关,动物汽车比赛:。
老师放“开汽车”音乐做,分组比赛,看那种动物汽车跑得快。
附:
可爱的小动物:
小羊汽车开过来,咩、咩!
小狗汽车开过来,汪、汪!
青蛙汽车开过来,呱、呱!
小猪汽车开过来,哼、哼!
蜗牛汽车开过来,哎、哎!
氨教学教案3
设计意图:
月亮船,让幼儿带着问题听故事,引发幼儿有目的,专注地倾听故事。本故事主要是为了让幼儿根据现有的经验帮助蒲公英,一起探讨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里,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感受帮助别人的乐趣。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我国的世界之最。
2.学说故事中的对话,萌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月亮床、太平洋、喜马拉雅山、长城、天安门图片。
2.活动前幼儿收集一些关于中国的`世界之最的资料。
3.幼儿用书第5~10页。
4.挂图《月亮船》
活动过程:
一、引导故事。
1.出示月亮船。
教师:小朋友们,这是月亮船,看看,月亮船上有谁?
教师:月亮船可以带大家到任何想去的地方。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故事―月亮船。听听,谁坐上了月亮船?它为什么会坐月亮船?它要去什么地方?
二、欣赏故事前半段,理解故事情节。
1.引导幼儿欣赏故事前半段。
教师:故事叫什么名字呢?蒲公英为什么哭》如果你是这棵蒲公英,突然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你的心里会感觉怎么样?
教师:螳螂和蟋蟀是怎么安慰蒲公英的?
教师:最后蒲公英遇见了谁?蒲公英是怎么对仙女说的?
教师:你觉得蒲公英的家在什么地方?
2.出示挂图,讲述故事至结尾。
教师:蒲公英的家在哪里?叫什么?
蒲公英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了什么?仙女是怎么对蒲公英说的?
我们和蒲公英一样,我们的家都叫中国。我们一起来学学。
3.完整听赏故事。
教师完整讲述故事,请幼儿翻开幼儿用书,边看图边学讲故事,重点鼓励引导幼儿学说故事中的对话。
三、抢答游戏。
1.根据故事内容抢答。
教师: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叫什么?(太平洋)
世界上虽高的是什么山?(喜马拉雅山)
世界上最大的广场是什么广场?(天安门广场)
蒲公英的家到底是在哪?(万里长城墙下的一棵小草旁)
你还知道中国有哪些世界之最?
引导幼儿翻看幼儿用书,说说中国的世界之最。
氨教学教案4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小节的教学内容包括圆锥的认识和圆锥的体积,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圆的周长、面积和圆柱的表面积、体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最后部分.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以及各部分名称;理解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圆锥体是人们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形体.教学这一部分内容即能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又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圆锥问题的方法.
教材通过直观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判断推理得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还能培养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根据对过去学生试卷的分析,在计算等底等高圆柱、圆锥体积的变形题中,错误率比较高,主要原因是对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的体积之间的关系不清,因此教学中对于算理的推导要特别注意.
教法建议
本小节的教学内容包括圆锥的认识和圆锥的体积,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圆的周长、面积和圆柱的表面积、体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以及各部分名称;理解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教学圆锥的认识,重点是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教学时首先需要复习已学的圆柱体的特征,然后结合实物,通过对比,使学生掌握圆锥的特征.教学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可引导学生猜测、动手实测操作,利用课件演示测量过程,使学生顺利突破难点.教学时要充分的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空间.
教学圆锥的体积,重点是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时可以按照“演示:利用课件演示圆锥体的形成;猜想:你觉得圆锥的体积和什么立体图形有关系?有什么关系?操作:通过实验(包括等底等高和不具备等底等高条件的多个实验)引导学生推导圆锥体的体积公式;验证:进行基本计算”四个步骤组织学生创造性学习.教学中通过中国学习联盟胆的猜想尝试与创新,自主探究,推导圆锥体的体积公式.教学时要充分的为学生提供创造空间.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重点
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出示圆柱体,引导学生说出圆柱体的特征.
2、什么叫圆柱的高,并在实物或几何图形中指出.
3、导入,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新的几何体——圆锥.(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大家在生活中见过圆锥体吗?
2、一个长方形通过旋转,可以形成一个圆柱体,那么你们知道圆锥体是怎样形成的吗?(课件演示:圆锥的形成) 下载
3、圆锥的认识(课件演示:圆锥体的认识)
1、圆锥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
2、圆锥周围的面是一个曲面(侧面).
3、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4、测量圆锥的高(课件演示:测量圆锥体的高1或2) 下载
(1)引导学生讨论:圆锥有几条高?
(2)用直尺和三角板如何测量圆柱的高.
5、圆锥侧面的展开图(继续演示课件:圆锥体的认识) 下载
(1)想象圆锥体的侧面展开图
三、随堂练习
1、说出圆锥的特征.
2、说出圆锥各部分名称.
3、指出下列各图是由哪些图形构成的?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圆锥体和圆柱体有什么区别?
五、板书设计
学生明确:
氨教学教案5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氨气的物理性质及铵盐的性质。
掌握氨的化学性质、氨的实验室制法及铵离子的检验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以及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情感目标:
通过实验的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
本节在化学键的基础上,介绍了氨的分子结构,将有助于学生理解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此基础上又介绍氨与水、氯化氢、氧气的反应,在介绍氨与水的反应通过“喷泉”实验,说明氨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氨溶于水的过程的学习,进一步巩因了可递反应的知识。在介绍铵盐的性质和铵离子的检验时,先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再归纳出铵盐的共性都能与碱反应产生氨气,然后采用讨论和实验的方式,让学生总结出检验铵离子的方法。这样,使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的方法。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训练了学生的科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