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4
文档名称:

临床执业医师-2019年《临床执业医师》第二单元真题.docx

格式:docx   大小:117KB   页数:5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临床执业医师-2019年《临床执业医师》第二单元真题.docx

上传人:江南博哥 2025/4/2 文件大小:1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临床执业医师-2019年《临床执业医师》第二单元真题.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临床执业医师-2019年《临床执业医师》第二单元真题 】是由【江南博哥】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临床执业医师-2019年《临床执业医师》第二单元真题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临床执业医师-2019年《临床执业医师》第二单元真题
单选题 (共150题,共150分)
(1.)下列不属于缺铁性血患者组织缺铁表现的是()。
A. 口角炎、舌炎
B. 毛发干枯、脱落
C. (江南博哥)匙状甲
D. 心悸、气短
E. 异食癖
正确答案: D
参考解析:D项,心悸、气短为贫血的一般表现,贫血的一般表现除此之外还有面色苍白,运动耐量下降等。组织缺铁表现:①精神行为异常,如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异食癖。②体力、耐力下降。③易感染。④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⑤口腔炎、舌炎、舌乳头萎缩、口角皲裂。⑥毛发干枯、脱落。⑦指(趾)甲缺乏光泽、脆薄易裂,重者指(趾)甲变平,呈匙状。
(2.)甲状腺激素不足可引起()。
A. 巨人症
B. 单纯性甲状腺肿
C. 肢端肥大症
D. 黏液性水肿
E. 矮小症
正确答案: D
参考解析:A项,巨人症为儿童生长发育阶段,生长激素生成过多。B项,单纯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激素分泌无关。C项,肢端肥大症为成人生长激素分泌过多。E项,矮小症为儿童生长发育阶段生长激素分泌不足。D项,甲状腺激素不足可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功能减退起始于胎儿期或新生儿期的称呆小病,可影响神经系统、尤其脑发育障碍,以严重智力低下伴聋哑为突岀,同时有黏液性水肿、生长和发育障碍。
(3.)发现有人晕倒时,确认所处环境安全后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
A. 进行胸外按压
B. 行人工呼吸
C. 报警
D. 大声呼叫救援
E. 判断意识是否清楚
正确答案: E
参考解析:在发现有人晕倒时,确认周围情况安全后最紧急的是要确认晕倒的病人是否意识清楚,确认好后,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心肺复苏。在心肺复苏之前,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判断救治环境是否安全,确认无危险因素后再接近患者。②接近患者后,操作者俯身,将面部贴近患者口鼻处,判断患者有无自主呼吸,同时拍打双肩,并呼叫患者,以此判断患者是否失去意识。③触摸颈动脉,进一步确认患者是否心搏骤停。④判定患者呼吸、心跳停止后,应将患者放置在硬板床或其他硬质平面上,然后向周围群众呼救请求其拨打120,然后再进行心肺复苏。
(4.)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的药理作用是()。
A. 加快房室传导
B. 减慢心率
C. 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D. 迅速增强心肌收缩力
E. 增加脂肪分解
正确答案: B
参考解析: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的机制:①阻断心脏β1受体为主,表现为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排血量减少,延缓房室传导。②阻断支气管平滑肌β2受体,收缩支气管平滑肌,增加气道阻力。③长期应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断药可使VLDL、三酰甘油升高,HDL降低,增加冠心病的危险性,加快房室传导为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的作用。
(5.)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原体的特点是()。
A. 革兰氏染色阳性双球菌
B. 革兰氏染色阴性双球菌
C. 革兰氏染色阳性杆菌
D. 革兰氏染色阴性弧菌
E. 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
正确答案: B
参考解析: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脑膜炎双球菌的革兰染色为阳性。主要病变位置在脑膜,可见蛛网膜下大量中性粒细胞聚集,脓液形成。淋病奈瑟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双球菌。
(6.)隐睾最严重的后果是()。
A. 睾丸扭转
B. 睾丸炎
C. 不育
D. 睾丸恶变
E. 睾丸萎缩
正确答案: D
参考解析:隐睾症是指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睾丸不能降至阴囊而停留在腹膜后、腹股沟管或阴囊入口处。隐睾易发生恶变,尤其是位于腹膜后者。隐睾患者于腹部或腹股沟部发现肿块并逐渐增大,常是隐睾发生恶变的表现。隐睾患儿在一岁之内有自行下降的可能,超过一岁后可用hCG进行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进行手术。
(7.)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不包括()。
A. 血清蛋白<30g/L
B. 高血压
C. 水肿
D. 高脂血症
E. 尿蛋白>
正确答案: B
参考解析: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标准为“三高一低”:即“三高”:、高度水肿、高脂血症。“一低”:血浆清蛋白低于30g/L。,血浆清蛋白低于30g/L,两项为诊断所必需。
(8.)成人股骨头最主要的血供来源是()。
A. 干骺端上侧动脉
B. 股骨干滋养动脉升支
C. 骺外侧动脉
D. 圆韧带内的小凹动脉
E. 干骺端下侧动脉
正确答案: C
参考解析:成人股骨头的血供有多重来源,包括股骨干滋养动脉升支,小凹动脉,选股外侧动脉,旋股外侧动脉,骺外侧动脉供应股骨头2/3~4/5的血液循环,是股骨头最重要的血供来源。
(9.)颈静脉过度充盈并于深吸气时更明显,最可能的原因是()。
A. 全心衰竭
B. 左心衰竭
C. 上腔静脉血栓形成
D.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E. 心包积液
正确答案: E
参考解析:E项,心包积液液体积聚较慢时,可出现亚急性或慢性心脏压塞,表现为颈静脉怒张,Kussmaul征(吸气时周围静脉回流增多而积液使心室扩张受限,致静脉压增高,表现为颈静脉扩张更明显)。AB两项,全心衰竭和左心衰竭时,颈静脉过度充盈不明显。C项,上腔静脉血栓形成会存在颈静脉充盈,但无深吸气时更明显。D项,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在尚未发展到右心衰竭时无颈静脉充盈的表现。
(10.)与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胃MALT淋巴瘤)发病有关的感染是()。
A. Hp感染
B. HPV感染
C. HIV感染
D. EBV感染
E. HTLV-Ⅰ感染
正确答案: A
参考解析:A项,胃MALT淋巴瘤和幽门螺杆菌性(Hp)胃炎有关,炎症刺激导致结外淋巴组织积聚,在胃炎的基础上,发生MALT淋巴瘤。B项,HPV感染与宫颈癌有关。C项,HIV感染会导致获得性免疫缺失。D项,EBV感染与鼻咽癌相关。E项,HTLV-Ⅰ感染与妇科肿瘤有关。
(11.)男性外伤所致骨盆骨折易发生()。
A. 精囊损伤
B. 膀胱损伤
C. 尿道球部损伤
D. 输尿管损伤
E. 后尿道损伤
正确答案: E
参考解析:骨盆骨折易造成后尿道的膜部损伤。前尿道损伤多见于骑跨伤,多为球部损伤。可简记为“前骑球,后尿膜”,但骨盆骨折最易发生的并发症为出血性休克。
(12.)易逆性抗胆碱酯酶药的作用机制为()。
A. 与AChE形成二甲氨基甲酰化复合物
B. 生成更为稳定的单烷氧基磷酰化AChE
C. 与AChE形成磷酰化复合物
D. 药物可引起AChE明显“老化”
E. 形成的磷酰化复合物不能自行水解
正确答案: A
参考解析:易逆性抗胆碱酯酶药与乙酰胆碱酯酶结合,生成二甲氨基甲酰化乙酰胆碱酯酶(AChE)。由于二甲氨基甲酰化乙酰胆碱酯酶较乙酰化乙酰胆碱酯酶水解速度慢,故酶的活性暂时消失,但比有机磷酸酯类短,因此,属于易逆性抗乙酰胆碱酯酶药。BCDE四项,均为难逆性抗胆碱酯酶药的作用机制。易逆性抗胆碱酯酶药包括新斯的明,难逆性抗胆碱酯酶药包括有机磷等。
(13.)下列疾病导致左心室前负荷增加的是()。
A. 肺动脉高压
B. 二尖瓣狭窄
C. 高血压
D. 肺动脉瓣狭窄
E.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正确答案: E
参考解析:前负荷为心肌收缩之前遇到的阻力,又称容量负荷,一般以心脏收缩之前的血液容量来衡量;后负荷为心肌开始收缩之后遇到的阻力,又称压力负荷,以外周动脉压来衡量。E项,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舒张期血液反流至左心室,致使左心室内血量增多,前负荷增加。A项,肺动脉高压可致右心室后负荷增加。C项,高血压可致左心室后负荷增加。D项,肺动脉瓣狭窄可致右心室后负荷增加。
(14.)下列表现最能提示非肾小球源性血尿的是()。
A. 尿红细胞呈多形性
B. 红细胞形态均一
C. 尿沉渣见红细胞管型
D. 没有血凝块
E. 没有肉眼血尿
正确答案: B
参考解析:鉴别肾小球源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最简单的方法为尿相差显微镜检查,观察镜下尿中红细胞的形态。若红细胞形态发生改变,棘形红细胞>5%或尿中红细胞以变异型红细胞为主,可判断为肾小球源性血尿。尿中出现红细胞管型也为肾小球源性血尿。非肾小球源性血尿表现为均一性红细胞。原因是:红细胞在通过肾小球滤过膜时,因为滤过膜的孔径小于红细胞的直径,红细胞可出现形态学的变化。
(15.)脊髓型颈椎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
A. 恶心、呕吐
B. 四肢无力,行走及持物不稳
C. 眩晕、头痛
D. 颈肩痛、压头试验阳性
E. 猝倒、视觉障碍
正确答案: B
参考解析:B项,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退变结构压迫脊髓所致,常表现为四肢麻木、乏力、行走及持物不稳、病理征阳性等。A项,恶心,呕吐常见于交感型颈椎病。CE两项,眩晕头痛,猝倒和视觉障碍常见于椎动脉型颈椎病。D项,颈肩痛,压头实验阳性常见于神经型颈椎病。
(16.)胫骨中段闭合性骨折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处理不当常造成的严重后果为()。
A. 创伤性关节炎
B. 损伤性骨化
C. 缺血性骨坏死
D. 急性骨萎缩
E. 缺血性肌挛缩
正确答案: E
参考解析:E项,骨筋膜室综合征常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此处血供较差,创伤骨折后血肿和组织水肿引起骨筋膜室内的内容物体积增加,或外包扎过紧、局部压迫使骨筋膜室容积减小而导致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所致。根据其缺血的不同程度而导致:①濒临缺血性肌挛缩。②缺血性肌挛缩,挛缩畸形,严重影响病肢功能。③坏疽。A项,创伤性关节炎多见于膝关节等。B项,损伤性骨化,又称为骨化性肌炎,多见于肘关节。C项,缺血性骨坏死多见于股骨颈头下型骨折。D项,急性骨萎缩是骨折的慢性并发症。
(17.)肾小球疾病最主要的发病机制是()。
A. 肾小球高灌注
B. 高血压
C. 过敏反应
D. 血脂异常
E. 免疫异常
正确答案: E
参考解析:多数肾小球疾病是免疫介导性炎症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等,免疫反应是肾小球疾病的始动机制,可导致肾小球损伤而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AB两项,肾小球高灌注和高血压为各种慢性肾小球疾病的表现。C项,过敏反应可导致间质性肾炎的发生。D项,肾病综合征可导致血脂的异常。
(18.)停药后血浆中药物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仍显现的药理作用称为()。
A. 耐受性
B. 后遗效应
C. 特异质反应
D. 副作用
E. 停药反应
正确答案: B
参考解析:B项,后遗效应是指停用药物后,血药浓度已降至起作用的阈浓度以下时仍残存的药理效应。如服用巴比妥类催眠药后,次晨岀现的乏力、困倦等现象。A项,耐受性是指患者长时间服用某种药物,而再次使用时,该种药物不起作用,或起作用的最低浓度增加。D项,副作用指的是在患者服用某种药物之时,因该种药物所产生的对于病变之外的其他器官,组织等产生有不利作用。E项,停药反应又称撤药综合征,是指患者长期应用某种药物,突然停药后病情恶化的现象,又称回跃反应。
(19.)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根治措施是()。
A. 直流电复律
B. 经食道超速起搏
C. 口服长效B受体拮抗剂
D. 口服长效维拉帕米
E. 射频消融术
正确答案: E
参考解析: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首选治疗措施是服用腺苷,但根治措施是射频消融治疗。射频消融能够安全、迅速、有效的治愈心动过速,对药物治疗无效者可选用。但当患者具有以下情况者可首选:症状反复、症状发作时伴有血流动力学异常或血压降低和不愿服用或不耐受抗心律失常药。
(20.)孟氏(Monteggia)骨折的X线表现为()。
A. 桡骨干下1/3骨折合并尺骨上1/3骨折
B. 尺骨干上1/3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分离
C. 尺骨干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
D. 尺骨干下1/3骨折合并桡骨骨折
E. 桡骨干上1/3骨折合并尺骨下1/3骨折
正确答案: C
参考解析:C项,孟氏(Monteggia)骨折是指尺骨干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盖氏(Galeazzi)骨折是指桡骨干下1/3骨折合并尺骨小头脱位。DE两项,尺骨干下1/3骨折合并桡骨骨折和桡骨干上1/3骨折合并尺骨下1/3骨折被归类为尺桡骨双骨折。
(21.)下列引起白细胞减少的疾病,发病机制不属于粒细胞破坏或消耗的是()。
A. 脾功能亢进
B. 类风湿关节炎
C. 系统性红斑狼疮
D. 巨幼细胞贫血
E. 败血症
正确答案: D
参考解析:引起白细胞减少的疾病,发病机制分为两种,即粒细胞破坏消耗增多和粒细胞生成减少。细胞破坏增多包含免疫性因素,如药物、自身免疫和非免疫性因素,如消耗增多(如重症感染)、脾功能亢进。BC两项,类风湿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粒细胞破坏消耗增多的免疫性因素,AE两项,脾功能亢进和败血症属于非免疫性因素。D项,巨幼细胞贫血属于粒细胞生成过少。
(22.)常规血液透析的禁忌证是()。
A. 肺部感染
B. 新发脑出血
C. 急性左心衰竭
D. 糖尿病
E. 高血压
正确答案: B
参考解析:近年来,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发展,血液透析已无绝对禁忌证,目前尚存在以下七种相对禁忌证:①休克或低血压者。②严重的心肌病变导致的肺水肿和心力衰竭。③严重的心律失常。④有严重的出血倾向和脑出血。⑤晚期恶性肿瘤。⑥极度衰竭和临终患者。⑦精神病及不合作者或患者和家属拒绝透析者。
(23.)抗利尿激素来源于()。
A. 腺垂体
B. 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
C. 垂体柄中间部
D. 神经垂体
E. 漏斗部
正确答案: B
参考解析:血管加压素也称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合成,运输到神经垂体进行释放。可增加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从而使水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血压升高。下丘脑合成抗利尿激素不足时可引起垂体性尿崩症。
(24.)髋关节后脱位的常见体征是()。
A. 髋关节外旋
B. 髋关节伸直
C. 髋关节外展
D. 患肢延长
E. 大转子上移
正确答案: E
参考解析:髋关节后脱位常表现为患肢短缩,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畸形。通常患者有暴力型外伤史,可在臀部摸到脱出的股骨头,大转子上移明显。可合并坐骨神经损伤,患者多表现为腓总神经损伤的临床症状,出现足下垂,脚趾背伸无力,足背外侧感觉障碍等。
(25.)单纯二尖瓣狭窄患者发生活动后心悸、呼吸困难的主要机制是()。
A. 左心室射血阻力增大
B. 左心房排血受阻
C. 左心室收缩力降低
D. 左心室容量负荷过重
E. 血容量增多
正确答案: B
参考解析:单纯性二尖瓣狭窄使血液在收缩期流入左心室受阻,左心房内剩余血液增多,左心房内压力增高,进一步导致肺内血液积蓄过多,继而导致肺毛细血管扩张和淤血,产生肺间质水肿。肺水肿后患者运动耐量下降,活动后易引起活动后心悸和呼吸困难。
(26.)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不恰当的措施是()。
A. 静脉滴注尿激酶
B.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
C. 口服阿司匹林
D. 口服阿托伐他汀
E. 静脉滴注硝酸异山梨酯
正确答案: A
参考解析:尿激酶为溶栓药物,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心肌再灌注治疗,而不稳定型心绞痛一般不会形成血栓,形成血栓时血栓为白色血栓,溶栓治疗无效。BCDE四项,均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措施。
(27.)下列不属于急性一氧化碳中度中毒表现的是()。
A. 判断力降低
B. 腹痛
C. 运动失调
D. 视物模糊
E. 全身乏力
正确答案: B
参考解析:CO在血液中会优先与血红蛋白结合,阻碍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导致患者急性缺氧。急性CO中度中毒的临床表现和呼吸衰竭有相似之处: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幻觉、视物模糊、判断力降低、运动失调、嗜睡、意识模糊或浅昏迷。CO的特征表现为口唇黏膜呈樱桃红色。氧疗后患者可恢复正常且无明显并发症。CO的临床表现无腹痛的表现。
(28.)口服药物被肠壁和肝脏代谢后进入体循环的药量明显减少的现象称为()。
A. 重吸收
B. 首关消除
C. 首剂效应
D. 生物转化
E. 肝肠循环
正确答案: B
参考解析:B项,首关消除是指药物口服后,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在到达全身血循环之前必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由于胆汁排泄的量大,则使进入全身血循环内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的现象。A项,重吸收一般发生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内。C项,首剂效应是指首剂药物引起强烈效应的现象。有些药物,本身作用较强烈,首剂药物如按常量给予,可出现强烈的效应,致使患者不能耐受。D项,肝脏是一般生物转化的场所。E项,胆红素可在肝脏去小肠之间进行肝肠循环。
(29.)溢出性蛋白尿的主要成分为()。
A. IgG
B. 单克隆轻链蛋白
C. 清蛋白
D. β2微球蛋白
E. Tamm-horsfall蛋白
正确答案: B
参考解析:溢出性蛋白尿的主要成分为小分子蛋白质,单克隆轻链蛋白,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及本-周蛋白,见于溶血性贫血、挤压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浆细胞病、轻链病等。IgG、清蛋白等为大分子量的蛋白质,见于肾小球性蛋白尿,β2微球蛋白见于肾小管性蛋白尿,Tamm-horsfall蛋白见于组织性蛋白尿。
(30.)对诊断甲状腺破坏所致甲状腺毒症有重要意义的表现是()。
A. 甲状腺肿大
B. 血T3、T4↑,甲状腺摄131I率明显↓
C. 血T3、T4↑,甲状腺摄131I率明显↑
D. TgAb与TPOAb常明显↑
E. TSH明显↓
正确答案: B
参考解析:B项,甲状腺破坏后储存在甲状腺滤泡腔内的甲状腺激素释放入血,可引起血T3、T4↑,T3、T4↑可反射性引起促甲状腺激素减少。甲状腺具有选择性摄取和浓聚碘的能力,其能力大小与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正相关。故甲状腺破坏所致甲状腺素症表现为T3、T4↑,摄131I率明显↓。A项,甲状腺肿大多由于缺碘引起。D项,TgAb与TPOAb明显升高多见于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
(31.)下列属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主要危险因素的是()。
A. 脑力劳动者
B. 生活节奏快
C. 肥胖
D. 进取心强
E. 长期饮酒
正确答案: C
参考解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年龄、性别、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肥胖、冠心病家族史等。其中,年龄为独立的危险因素。
(32.)最容易出现缺血性骨坏死的骨折是()。
A. 股骨颈骨折
B. 股骨转子间骨折
C. 胫骨干骨折
D. 桡骨远端骨折
E. 肱骨外科颈骨折
正确答案: A
参考解析:股骨颈骨折最易造成缺血性骨坏死。因股骨颈骨折易损伤旋股内、外侧动脉(股骨头最重要的营养动脉),而股骨颈骨折中,股骨颈头下型骨折最易引起缺血性骨坏死。
(33.)肾挫伤的急诊处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