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竖井内电缆保护方案.docx

格式:docx   大小:306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竖井内电缆保护方案.docx

上传人:分享精品 2018/3/6 文件大小:30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竖井内电缆保护方案.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编制依据
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设计的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2005)
**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暗挖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现场实际调查情况。
工程概况

新建通风机房及配电室及部分1#扶梯段采用明开竖井施工方法,(宽)*25m(长),基坑深度5m—13m,共分1#、2#、3#三个竖井,其中2#竖井为1#、3#竖井的过渡段,3#竖井兼做暗挖通道的施工竖井,在明开锚喷竖井内经现场实际调查,,东西向穿越竖井结构,电缆为直埋平铺敷设,,电缆管线顶标高:~,位与竖井圈梁下30cm,在竖井开挖施工当中需对该电缆进行实施保护措施。(详见后附平面图)
电缆保护方案
1、土方开挖
施工前,结合图纸,采用管线探测仪器,对地下电缆走向及埋深详细的探测,为保护方案的实施掌握第一手的资料。根据已经探测到管线的埋深,该电缆保护方案需待竖井冠梁施工完成,并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实施。由于电缆顶距离圈梁底较近,在进行冠梁土方开挖过程中应对该部位做明显标记,并安排专人进行看护,开挖过程中电力管线周边上下1m范围内严禁施工机械开挖,人工开挖
该部位时严禁防止使用尖锐镐具,防止破坏电缆。开挖至直埋鱼鳞板上时停止开挖,沿管线方向将电缆上部覆土清理、将电缆全部暴露,用黑色绝缘胶皮将电缆周圈包裹。
2、电缆临时保护措施
本电力线路的保护措施采取工字钢悬吊保护,保护长度共计25m,根据施工计划安排,需分三次,依次进行悬吊管线的保护施工。先行施工3#竖井开挖,而后施工1#,最后进行2#竖井施工。
竖井冠梁施工完成后,冠梁砼达到设计强度70%后方可进行竖井土方开挖和悬吊保护施工,人工将电缆覆土进行清理,为防止在施工过程中破坏电缆的绝缘保护层,需采用10mm绝缘橡胶板对电缆进行包裹,并采用50mm木板现场钉制800mm(宽)*300mm(高)的木箱,将电缆放置于木箱内,并封闭上口,防止电缆在施工过程中遭受落物的打砸。
3、电缆保护吊架施工
保护吊架主梁采用2根工32a工字钢东西向横跨竖井,采用14#槽钢做横担,间隔1m,两侧用φ18钢筋做吊杆,吊杆两端丝扣长度5cm,采用螺母加垫片对上下槽钢进行固定、拉禁。(详见后附图)施工时螺母安装及紧固应一致、同程,保证吊架的水平。
2#竖井东西向跨度较大,受工字钢的挠度影响,需在长度左右两端1/3处分别南北向架设两道工32工字钢,并与东西向两根吊梁连接,防止吊梁工字钢下沉。
4、电缆保护设施对施工影响的应对措施及后续维护措施
根据现场保护设施的平面位置,在施工过程中会对土方开挖、材料运输及竖井施工的进度造成较大影响,针对以上影响情况,为保证施工进度,在竖井施工过程中增加人员投入,以保证施工进度。
施工过程中应设专人对管线进行巡视和观察,在进行土方运输及起吊过程中,应防止落物打砸电缆,施工人员严禁在悬吊设施上行走,防止吊罐等重物对工字
钢吊架的碰撞。在保护设施上设明显警示标志,夜间设置反光条,防止碰撞。在醒目位置设“高压危险”等警示标志。在施工中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及用电单位协议内容进行施工和维护。工程竖井结构完工后回填至电缆保护吊架底部密实后方可分段拆除保护吊架,分层回填并在管线顶部40cm位置设置鱼鳞板恢复。
5、保护电缆的组织措施
(1)管线保护责任制
本工程施工期间,我项目部将派人进行管线迁拆的配合以及管线的保护,制定管线保护责任制,成立管线安全技术控制小组。
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
组员:在现场施工过程中,管线安全控制小组组员与管线权属单位人员保持密切联系,负责提供管线基本情况和技术信息资料。对现场的各类管线进行定位标识,待方案经监理审批后,对施工班组人员进行管线保护技术交底,并落实和实施管线保护方案的内容,保证管线安全。
(2)项目部与产权单位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并及时的将每天管线情况对产权单位及监理进行汇报,并做好施工记录。
第四节应急预案
(一)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设置
依据安全生产目标、指标、管理体系和中、高度危险源辨识结果及事故危害级别设置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成立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等施工队伍10人。
(二)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主要职责及责任划分: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协调、监督、指挥、施工现场及作业场所生产安全应急救援工作。
:
(1)组织有关部门按照应急预案迅速开展抢救工作,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力争把事故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2)根据事故发生状态,统一布置应急预案的实施工作,并对应急救援工作中发生的争议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3)根据预案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和问题,及时对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