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物理】2018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物理试卷-(解析).pdf

格式:pdf   大小:584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物理】2018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物理试卷-(解析).pdf

上传人:知识徜徉土豆 2025/4/7 文件大小:58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物理】2018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物理试卷-(解析).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物理】2018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物理试卷-(解析) 】是由【知识徜徉土豆】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物理】2018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物理试卷-(解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 .
2018 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8 小题,共 分)
1.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B.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C. “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D.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答案】A
【解析】解:A、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 A 正确;
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m/s,在真空中不能传声,故 B 错误;
C、“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大,即指的是响度,故 C 错误;
D、振动的物体都能够发生,振动频率低于 20Hz,或高于 20000Hz ,我们听不到,故
D 错误。
故选:A。
(1)声音能传递信息,声音能传递能量。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3)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
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将声现象与生活实际中的一些说法相联系,深入理解音调和响度的概念;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的物体肯定能发出声音,但由于人的听觉范围的
(4)
限制,发出的声音不一定能听得到。本题是一道综合了涉及声现象多个知识点的题目,做题时要对照相关的物理知识,仔细分析每一种情况的对错。
2. 如图所示,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 小孔成像
B. 彩虹的形成
C. 太阳灶聚光
D. 从岸上看鱼的位置变浅
【答案】C
【解析】解:A、小孔成像,成的是物体倒立的像,像之所以是倒立的,就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与题意不符; : .
B、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故与题意不符;C、太阳灶聚光是利用光的反射,符合题意;D、水中鱼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鱼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从岸上看鱼的位置感觉变浅,故与题意不符;故选:C。
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
(1)
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
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
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此题通过不同的现象考查了学生对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及光的折射的理解,在学习中要注意区分,并要学会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的物理现象。
3. 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 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 “雾 ”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 “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答案】D
【解析】解:A、“雾”是液态的小水滴,它是由室内的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而形成的,故 A 正确;
B、“冰花”是固态的小冰晶,它是由室内的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直接凝华而形成的,故 B 正确;
C、液化的条件是遇冷,室内的水蒸气温度高,玻璃的温度低,所以室内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会发生液化现象,“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而玻璃外面的水蒸气温度和玻璃的温度相同,不会发生液化,所以玻璃的外表面并没有“雾”,故 C 正
确;D、凝华的条件是遇冷,室内的水蒸气温度高,玻璃的温度低,所以室内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会发生凝华现象,“冰花”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而玻璃外面的水蒸气温度和玻璃的温度相同,不会发生凝华,所以玻璃的外表面并没有“冰花”,故 D 错误。
故选:D。要判断“雾”和“冰花”的形成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就需要清楚“雾”和“冰花”分别是什么状态,它们又是由哪种状态形成的,然后结合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就可以判断出它们各自属于哪种物态变化。要判断“雾”和“冰花”是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就要根据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进行分析。“雾”和“冰花”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它们都是由水蒸气遇冷发生物态变化形成的,我们要掌握物态变化的名称,并能解释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态变化。
4. 下列情况中,物质密度不变的是(  ) : .
A. 把纸撕成碎片 B. 冰熔化成水
C. 氧气罐中的氧气用去一部分 D. 把铁丝烧红
【答案】A
【解析】解:A、把纸撕成碎片,形状变化了,物质种类和状态没变,所以密度不变,故 A 符合题
意;B、冰熔化为水后,状态变化了,密度发生了变化,水的密度大于冰的密度,故 B 不
符合题意;C、氧气罐内氧气用去一部分后,体积不变,质量减小,其密度减小,故 C 不符合题
意;D、铁丝烧红后,质量不变,体积变大 热膨胀 ,所以密度变小,故 D 不符合题意。
( )
故选:A。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于确定的某种物质,它的密度不随质量、体积的改变而改变。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一定质量的物质,体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密度相应改变。据此分析回答。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概念的了解与掌握,知道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同种物质 同种状
(
态)密度相同。
5. 下列是小红同学参加体育中考的一些测量数据,其中不合理的是(  )
A. 质量为 46kg B.
C. 肺活量为 2580mL D. 800m 长跑的成绩为 3min48s
【答案】B
【解析】解:A、中学生的质量约为 100 斤,即 50kg 左右,故 46kg 合理;
B、中学生身高在 ,即 16dm 左右;故 B 不合理;
C、中学生的肺活量在 2500ml 左右;故 C 合理;
D、中学生 800m ;故 D 合理;
故选:B。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6. 将一本物理书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时,下列选项中的两个力相互平衡的是(  )
A. 书的重力与书对桌面的压力
B. 书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C. 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 书对桌面的压力与课桌的重力
【答案】B
【解析】解:A、书的重力与书对桌面的压力的方向相同,没有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不是平衡力,故 A 错误;
B、书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用在同一物体上,在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故 B 正确;
C、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没有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不是平衡力,故C 错误;
D、书对桌面的压力与课桌的重力,力的方向相同,不是平衡力,故 D 错误。
故选:B。判断两个力是否是一对平衡力,要看它们是否同时满足四个条件,即:作用在同一物 : .
体上,在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我们必须要牢记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判断时缺一不可。
7. 如图所示中,利用“流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的原理获得升力的是 (  )
A. 热气球 B. 降落伞
C. 火箭 D. 客机
【答案】D
【解析】解:A、热气球升空利用的是浮力,与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没有关系,故 A 不
符合题意;B、降落伞升空利用的是浮力,与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没有关系,故 B 不符合题意;
C、火箭发射是利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原理来升空的,与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没有关系,故 C 不符合题意;
D、飞机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快,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慢,压强大,于是产生向上的升力而起飞,故 D 符合题意。
故选:D。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哪里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由此产生的压力差方向向哪儿。对于流体问题,一般分析物体两侧的流体流速,根据流体压强跟流速的关系,判断物体两侧的压强是解决此类习题的思路。
8. 2018 年 4 月 2 日,我国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返回大气层,绝大部分部件在下落
过程中烧蚀销毁。飞行器进入大气层后,在发生烧蚀前的坠落过程中,关于飞行器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动能增大 B. 重力势能减小
C. 机械能保持不变 D. 机械能减小
【答案】C
【解析】解:飞行器进入大气层后,在发生烧蚀前的坠落过程中,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变大,动能变大,由于存在摩擦,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机械能减小,故C 是错误的。
故选:C。
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1)
(2)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被举得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
大。掌握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能判断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变化。
9. 下列有关起重机提升货物时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
B. 同一起重机提起的货物越重,机械效率越高 : .
C. 额外功越少,机械效率越高
D. 同一起重机提起同一货物越快,机械效率越高
【答案】B
【解析】解:A、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由于总功的多少不确定,所以无法判断有用功与总功比值的大小,即机械做的有用功越多,其机械效率不一定高,故 A
错误;B、起重机提起的货物越重,所做的额外功基本不变,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重越大,所以它的机械效率越大,故 B 正确;
C、机械效率越高,说明所做有用功占总功的比值大,额外功所占总功的比值小,不是做的额外功越少,故 C 错误;
D、使用滑轮组做功越快,说明功率越大,但机械效率与功率没有关系,故 D 错误。
故选:B。
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
(1)
(2)增加物重,其他条件不变,有用功增多,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增大,机械效
率升高;
(3)机械效率高的机械,说明所做有用功占总功的比值大,额外功所占总功的比值小,
不是做的额外功越少,
(4)机械做功的快慢指功率,机械效率大小与功率大小没有关系。
此题考查学生对机械效率的理解,特别要注意功率与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它们之间没有任何关系,功率由功和时间共同决定,机械效率由有用功和总功共同决定。
10. 酸甜多汁的水果不仅可以为我们的身体提供能量,还可以发电呢!如图所示,几只
水果提供的电力足以点亮一排发光二极管!水果在这里扮演了“电源”的角色,关
于这个电路说法错误的是(  )
A. 水果的作用是给电路提供电压
B. 此时电路中有电荷在发生定向移动
C. 水果中储存的是电能
D. 把水果串联起来可以提高电压
【答案】C
【解析】解:A、电源是为电路提供电压的装置;水果是电源,为用电器即发光二极管提供了电压;故 A 正确;
B、闭合的电路中有电流,则电路中有电荷发生定向移动;故 B 正确;
C、水果电池储存的是化学能,对外供电的过程中,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 C 错误;
D、将多个水果电池串联起来,得到的电压是每个电池的电压之和,可以提高电压;故 D 正确;
故选:C。
电源是为电路提供电压的装置;
(1)
(2)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3)水果电池对外供电的过程中,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4)电池串联时,得到的电压是每个电池的电压之和。
本题借助水果电池考查电源及能量的转化和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知识点较多,属于中 : .
等题。
11. 下列生活实例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冬天用热水泡脚变得暖和 B. 用手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发热
C. 冬天人们在室外晒太阳感觉暖和 D. 医生用冰袋给发烧的病人降温
【答案】B
【解析】解:A、冬天,用热水泡脚变得暖和,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 A 错误;
B、将铁丝反复弯折,弯折处发热,是对铁丝做功增加了铁丝的内能,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