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入情入境学美文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1课《找春天》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根据人教版小学语文新课程的总目标,以及教材的特点,我将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
1、认识“羞、遮、掩……”等8个生字,会写“躲、探、摇”这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1——7自然段,了解春天的特征。
3、通过朗读、说话的有机结合训练,引导学生去寻找春天的脚印,感受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环抱的情趣。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本文的抒情特色,我将本文的重点确定为:认识8个生字。2、会写3个生字。3、感受春天的美景。
学生分析:
我所教的是二年级学生,是低年级与中年级的过渡阶段。学生的识字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本文是一篇文质优美的抒情散文,因此朗读训练是本课的重中之重。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但是,更深层次的领悟,则需要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实践中悟得,为中年级的阅读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设计理念:(具体见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课件)《春天在哪里》,小朋友,让我们一起去找找春天,好吗?(板书课题:1、找春天)
(利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迅速地调节学生的情绪,进入情境。在揭示课题的同时,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再圈出生字,划出新词。
2、检查生字认识情况。
(课件出示生字),看,春姑娘带小朋友去西子湖畔欣赏春天,如果你认识了这些生字,就能拿到去西湖春游的门票。
具体操作:
a、指名读自己最喜欢的词语,正音,交流识字方法。如,“躲”,编字谜:身在花朵藏,藏身有学问。“遮遮掩掩”,做动作……
b、擦掉拼音,开火车读。
C、做藏字游戏。教师抽掉一张卡片,让学生猜一猜,再给这个生字组词。
(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的年龄特点,以获得春游的门票的形式导入学习生字这一环节,使整个课堂的教学充满浓郁的春的气息,并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游戏中认识生字,掌握学习的技能。)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完整地读课文,把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2、指名个别读。
3、学生评议(评出读得流利准确和进步的学生)
(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的需要,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鼓励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学习。)
四、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播放动画课件,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欣赏美丽的西子湖畔吧!瞧,小草从地上钻出来了,花儿挣开眼睛,柳枝抽出嫩芽,泉水叮叮咚咚……
学生在音乐中欣赏,自由说说自己的感受。
2、学习4——7自然段
a、出示“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等四句话。
指名读,评议。
指导朗读问句,师生轮读。
b、读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自由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指名读,谈体会。
教师引导:能不能用以前学过的词语或诗句概括一下自己的感受。说说你联想到了哪首古诗或哪一首歌(播放《泉水叮咚》,古诗《草》和《早春》)。
分男女生读,集体读。
(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创造性地整合教材,感受作者要传达的情感,并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他们倡导学习的乐趣。)
c、指导书写生字,“摇”“抽”。引导发现规律。
4、启发想象
师:春天里,我们还能发现谁的足迹?
出示例句:柳树发芽,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