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重庆公务员面试真题及面试含义和趋势
1、请结合实际,说明道德建设与遵纪守法之间的关系?
2、付出和机遇是事业有成的因素,如何追求成功?
3、有的人什么都想干,却又什么都干不成,请分析这些人屡屡失败的原因?
公务员面试的含义、历史和发展趋势
第一章面试概述
《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第十六条规定:“国家公务员的录用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的方式,测试应试者的公共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水平以及其他适应职位要求的业务素质与工作能力。”另一项研究表明: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组织,在其人员的招聘与录用工作中,是借助于面试这一甄选手段来完成的。可见,面试无论是在公务员的录用考试中,还是在其他单位的人员选聘中,都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那么,什么是面试?相对于笔试等其他甄选方式,它有些什么特点?在公务员录用考试及其他组织的人员招聘过程中,它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这便是本章要重点阐述的问题。
第一节面试的含义
一、什么是面试
面试虽然在各类组织的人员甄选中获得了极为广泛的应用,但人们对面试的确切定义,至今众说纷纾
有人认为,面试就是谈谈话、见见面而已;有人认为,面试就是口试,口试就是主考官与应试者交谈,应试者以口头答询问题的考试形式;有人认为,面试是通过外部行为(语言的与非语言的)的观察与评价,来实现对人员内在心理素质进行测评的目的;有人认为,面试即面谈加口试,是通过主考官与应试者直接见面、边提问边观察分析与评价应试者的仪表气质、言谈举止、体质精力以及相关素质能力,权衡是否与职位要求相适应的考试方式;等等。
如果把面试定义为面对面的交谈,那么面试就无法与一般性的日常交谈区别开来,没有反映出面试的素质测评特点。如果把面试定义为口试,那么虽然反映了面试是一种以口头语言交流为中介的考试,但没有反映出面试精察细观和推理判断的特点。
我们认为,面试是一种在特定场景下,经过精心设计,通过主考官与应试者双方面对面的观察、交谈等双方沟通方式,了解应试者素质特征、能力状况以及求职动机等的人员甄选方式。在这里“在特定场景下”的特点使面试与日常的观察、考察等测评方式相区别。日常的观察、考察,虽然也少不了面对面的观察与交谈,但那是在自然场景下进行的;“精心设计”的特点使它与一般性的交谈、面谈、谈话相区别,面谈与交谈,强调的只是面对面的直接接触形式与情感沟通的效果,它并非经过精心设计;
“面对面的观察、交谈等双方沟通方式”,不但突出了面试“问”、“听”、“察”、“析”、“判”的综合性特色,而且使面试与一般的口试、笔试、操作演示、背景调查等人员素质测评的形式也区别开来了。口试强调的只是口头语言的测评方式及特点,而面试还包括对非口头语言行为的综合分析、推理与判断。
二、面试的历史
其实,面试用于人员甄选,古已有之,源远流长。
孔子“弟子三千”,多属慕名而来,拜孔子为师。孔子虽一贯坚持“有教无类”的思想,但犹恐失人,故对远道而来的学子们亦要“面试”一番,再决定取舍。例如宰予“利口辩辞”,孔子高兴收下;澹台子羽,孔子见其状貌甚恶,以为材薄,虽收留门下,但让其“退而修行,行不由径”,即把他列为“旁听”弟子。后来子羽在楚国办学成绩很大,名扬诸侯,孔子自我检讨说:“吾以辞取人,失之宰予,以表取人,失之子羽。”
汉代刘劭对面试颇有研究。刘劭认为,面试时间可长可短,若只想了解某一方面的素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