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极低频电磁场暴露对神经精神行为的影响的研究进展.docx

格式:docx   大小:17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极低频电磁场暴露对神经精神行为的影响的研究进展.docx

上传人:可爱的嘎GD 2025/4/8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极低频电磁场暴露对神经精神行为的影响的研究进展.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极低频电磁场暴露对神经精神行为的影响的研究进展 】是由【可爱的嘎GD】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极低频电磁场暴露对神经精神行为的影响的研究进展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极低频电磁场暴露对神经精神行为的影响的研究进展
 
 
摘要:目的:探索极低频电磁场暴露对神经精神行为的影响的研究进展。方法:从流行病学研究、动物实验研究、志愿者研究等3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综述。结果:极低频电磁场暴露与神经变性疾病、认知功能障碍、睡眠质量、精神行为及生命质量等方面可能有关联或造成负面影响,但迄今尚无明确的结论。结论:应使用的协调统一的方案来开展进一步研究,并针对胎儿、婴幼儿和儿童开展特别研究。
关键词:极低频电磁场暴露;神经精神行为;研究进展
随着电力工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超高压新技术革新,极低频电磁场在生产生活环境中几乎无所不在。当前公认极低频电磁场对人体健康主要表现为非致热效应,以主观感觉不适、神经病变等影响为主,对神经精神行为的影响可分为对神经组织的直接刺激效应、由感官刺激造成的感知效应和关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效应。现主要从流行病学研究、动物实验研究、志愿者研究等3方面,对极低频电磁场暴露对神经精神行为的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流行病学研究
Johansen[1]对1900—1993年间丹麦电力30631名雇员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患老年痴呆风险增加。Noonan[2]研究1987-1996年间美录,发现帕金森病与磁场暴露方式呈正相关,(95%CI=~)。Noonan[2]从1987—1996年间美国科罗拉多州男性死亡的资料中发现ALS与电磁场暴露史有关,。
Sher[3]认为人造电磁场对人的正常睡眠有影响。LiCY[4]将台湾北部年龄20~59岁的5078名已婚女性(环境磁场强度为2mG)作为调查对象,发现入睡障碍的发生率和卧室磁场暴露相关,女性睡眠维持障碍发生率在较高(OR=)。Trimmel[4]调查了低频电磁场对心理因素的影响,结果显示暴露于50Hz和1mT环境下,记忆力、理解力和注意力降低,并出现主观不适。Edwin对电力工人的自杀行为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职业性电磁场和自杀行为的关联需进一步研究。Thornton发现电磁场暴露可能会影响婴儿的镜像神经元发育,与自闭症可能有潜在关联。Zamadian调查某燃气电厂员工()的心理情绪,发现其精神障碍患病率可能受影响。魏伟[5]以工龄超过15年的285名男性电工为调查对象,以同地区同年龄组一般男性为对照组,发现调查对象和对照组的生命质量无显著性差异。
志愿者研究
Ghion将4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暴露于50Hz、40μT或80μT环境中90min,结果发现暴露于50Hz、80μT环境中,α活动相比对照组几乎增加一倍;暴露于50Hz、40μT环境中,牙齿疼痛痛阈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对于血压和心率无显著影响。
动物实验研究
Mario发现成年雄性大白鼠的记忆力增强了。Janac将实验大鼠暴露于50Hz、,发现低频电磁场暴露可能影响不同类型的行为。Lei发现电磁场暴露可能与实验大鼠的吗啡诱导位置偏好行为发生有关。Prolic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大鼠在开放领域的自发活动并未改变。刘童童[6]发现极低频磁场暴露下实验大鼠出现焦虑感觉,而其神经行为则无显著性差异。Yokus将实验小鼠暴露于60Hz、,12h/d,连续5天,结果表明低频磁场通过影响对环境光暗循环有关的系统,进而影响痛阈的昼夜节律。
Akdag将大鼠暴露于强度为100μT和500μT、2h/d的环境下,连续10个月,结果发现细胞凋亡水平和髓过氧化物酶浓度没有显著性差异。Piacentini将大鼠暴露于50Hz、1mT的环境下,发现神经细胞活力下降,分化量显著下降。而DiLoreto将大鼠暴露于50Hz、~,发现神经元细胞活力受影响,凋亡降低。
结论和建议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低频电磁场与神经变性疾病、认知功能障碍、睡眠质量、精神行为及生命质量等方面可能有关联或造成负面影响,但结果尚未出现一致性,且尚未出现更强的生物学和流行病学证据来确认这种关联。迄今为止调查研究尚无法做出明确的结论,一方面由于研究实施的样本量偏小,而暴露的效应人群分类较难,混杂因素较复杂;另一方面由于电磁场产生生物学效应的作用机制尚未明确,因而难以确定统一具有特异性的效应指标参数。因此WHO建议应尽早明确可供大量同类研究的协调统一方案,如统一的就暴露环境及具有可靠依据的不同暴露水平,以及更高范围的剂量一反应关系研究设计。
由于胎儿和婴幼儿的敏感性和特殊性,WHO建议应研究出生前后低频磁场暴露对神经系统和认知功能发育等方面的可能影响,并建议开展基于实验的有关人类认知和脑电图变化的研究。同时还认为使用脑切片或培养神经元研究极低频电磁场暴露和感应电场对神经细胞生长的影响,也是前述研究有益的补充。
Reference:
[1][J].UgeskrLaeger,2001,164(1):50-54.
[2]NoonanCW,ReifJS,YostM,-referentstudiesofneurodegenerativediseases[J]-48.
[3]-madeelectromagneticfieldsonmooandbehavior:theroleofsleepdisturbances[J].MedicalHypotheses,2000,54(A)630-633.
[4]TrimmelM,(50Hz,1mT)electromagneticfield(EMF)onconcentrationinvisualattention,perceptionandmemoryincludingeffectsofEMFsensitivity[J].:377-382.
[5][J].广东医学,2009,30(7):1147-1149.
[6]刘童童,何丽华,叶康平,[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42(3):351-355.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