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腹腔镜手术治疗宫颈内外妊娠26例疗效观察 】是由【海洋里徜徉知识】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腹腔镜手术治疗宫颈内外妊娠26例疗效观察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腹腔镜手术治疗宫颈内外妊娠26例疗效观察
 
 
-5085(2012)40-0225-02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妊娠患者行腹腔镜子宫动脉结扎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收治的51例宫颈妊娠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25例)和腹腔镜组(26例),前者采用甲氨蝶呤治疗,后者在常规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腹腔镜子宫动脉结扎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治愈率为100%,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X2=,P<)。结论联合肌内注射甲氨蝶呤与腹腔镜子宫动脉结扎术治疗宫颈妊娠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宫颈妊娠甲氨蝶呤子宫动脉结扎术腹腔镜
宫颈妊娠是一种罕见的异位妊娠,约占1%,指受精卵在宫颈管内发生着床和发育,多见于宫腔操作史及流产史的经产妇,由于该病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且与先兆流产症状非常相似,往往出现误诊及误治,在清宫治疗时易诱发阴道大
出血,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1]。本文通过对我院收治的26例宫颈妊娠患者联合甲氨蝶呤与腹腔镜子宫动脉结扎术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选取我院2007年5月到2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51例宫颈妊娠患者,年龄23~40岁,平均年龄(±)岁;人工流产1~5例,平均(±)次;孕次2~7次,平均(±)次;停经时间37~91d,平均(±)d;血HCG水平均高于正常,平均(±)U/L;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腹腔镜组,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具有可比性。
:(1)均经B超或MRI证实为宫颈妊娠,且妊娠期间均有间断性阴道流血症状,平均(±)d;(2)均生命体征平稳,血常规无异常,且无甲氨蝶呤禁忌症,排除严重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3)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两组患者经确诊后,均即给予甲氨蝶呤(MTX)肌内注射(剂量为1mg/kg),常规组直接行清宫术治疗;腹腔镜组先行子宫动脉结扎术,然后再行清宫术治疗。腹腔镜子宫动脉结扎术步骤:患者全麻下,取膀胱截石位,保持臀高头低,对腹部、外阴及阴道等部位进行消毒,在脐部上缘做10mm的切口,并置入腹腔镜,然后在耻骨联合及右下腹麦氏点各做5mm的切口,置入Trocar,将CO2注入建立人工气腹,压力维持在11-13mmHg,置入手术器械,对腹腔等部位进行仔细探查;在双侧附件圆韧带及髋血管等围成的三角区域内将阔韧带从前后叶之间打开,并在阔韧带底部认真寻找子宫动脉及输尿管,在
输尿管外侧约1cm处采用钛夹将子宫动脉夹闭,对侧子宫动脉采用同样的方法夹闭。注:在服药期间严密监测患者的阴道出血情况、药物不良反应及生命体征变化等,若患者血HCG下降不足15%,酌情行MTX再次治疗。
[2]:治愈:血HCG水平恢复至正常,局部病灶消失;无效:血HCG水平无明显变化或升高,局部病灶有所增大,需采用其他方法。
:,X2检验P<。
2结果
常规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ml,腹腔镜组术中平均出血量(±)ml,两组平均出血量比较差异显著(P<);常规组治愈21例,%,腹腔镜组治愈26例,治愈率为100%,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显著(P<);常规组不良反应1例,%,腹腔镜组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见表1。
表1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术中出血量(v/ml)治愈n(%)不良反应n(%)
±()1()
±()0()
T/
P值<<>
3讨论
随着我国行剖宫产孕妇的逐年增加,宫颈妊娠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由于宫颈纤维结缔组织较多(只含有15%的平滑肌),常规行宫缩剂治疗效果不佳,而子宫全切术又造成患者失去生育能力[3]。因此,寻求更佳的治疗方法是每一个妇产科医生都需要关注的实际问题。
本文通过对我院收治的26例宫颈妊娠患者在甲氨蝶呤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腹腔镜子宫动脉结扎术进行治疗,结果显示腹腔镜组治愈治愈率为100%,%,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显著(P<);同时前者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后者,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P<)。说明腹腔镜组的治疗效果更佳,能够显著提高治愈率,减少术中出血量,最大程度确保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另外,腹腔镜组与常规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P>),说明联合治疗不仅疗效显著,而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治疗期间,我们积极开展了良好的综合护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患者的康复,保障了手术质量与安全性,提高了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甲氨蝶呤联合腹腔镜子宫动脉结扎术应用于宫颈妊娠患者的治疗,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Reference
[1]吴春华,[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2):107-108.
[2][J].中国实用医刊杂志,2011,38(16):64-65.
[3]陈明,[J].山东医药,2011,51(48):87-88.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