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研究.docx

格式:docx   大小:90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研究.docx

上传人:胜利的喜悦 2025/4/8 文件大小:9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研究.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研究 】是由【胜利的喜悦】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研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研究
 
 
 
 
 
   
 
 
 
摘 要:本文论述了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主要从明确教学目标、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改革考试机制、建设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几个方面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 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改革
计算机应用技术是当代大学生知识与应用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落实和教育部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在评估指标体系一级重要指标“教学效果”中,其主要观测点“职业能力”中要求被评学校提供“近二年学生参加计算机等级测试状态统计表”、“近二年学生参加计算机等级测试通过名单及合格证书复印件”。在评估专家进校后,要安排“基本技能测试”环节。可见,推进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人才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但是,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设置,存在着一些不合理性。致使学生不能系统和完整的学习计算机知识,不能及时地掌握计算机新知识、新技术。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培养缺乏连续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明确教学目标
首先要使学生使用好计算机这个先进的工具,使学生具备使用常用软件工具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其次利用好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问题的能力,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固的基础。
由于各学院专业设置情况不同,各专业对计算机基础课程要求的共同点都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不同点是各专业后续课程不同,学生所需要的计算机知识侧重点不同。因此,我们在这门课程的规划上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在体系的设置和内容的安排上要体现出与学生专业的结合以及与后续课程的衔接。具体操作可以按照学生的专业特点、层次的不同设立多个模块,如分成如下模块: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电子表格的处理、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基本知识、网络的应用、多媒体基础知识、演示文稿的制作、网站的建设等等。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选择合适的模块进行学习,例如:艺术类或建筑类学生除了掌握文字处理系统外,还应该掌握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影音影像制作技术;财会和管理
类学生则要掌握数据库应用技能等,使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计算机知识真正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并加以应用,只有这样,将来才能适应本职工作,所以一定要结合专业特点制定计算机的基础教育内容。
二、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学
使用多媒体教学环境,创建新的网络教学平台作为教学工具。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的角色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指导者,现代教育媒体的“整合”使教学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多媒体组合的教学环境、交互式学习环境、网上通信、卫星远程教育等开放性教学环境,使学生接受通过整合优化的多媒体展示出来的丰富多彩的多重刺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使其自觉能动的学习,这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素质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真正的使学生不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作为一个实际的参与者进行各种学习和操作。教学手段的变化,要求我们必须探索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新方法。
(二)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主题设计并提出任务,任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教师要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分成一个个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一个个的小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任务驱动教学法适合于学习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明确学习目标,按操作步骤进行操作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操作。
(三)注重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对于一个或多个知识点,采用案例形式进行演示说明,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参加到课堂活动中,让学生找到不同的多个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案例教学法,将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知识点恰当地融入案例的分析与制作过程中,实践、理论一体化,学生既掌握了独立的知识点,又具备了综合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好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内容的不同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
三、改革考试机制
计算机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所以考试方式应灵活多样,可以采用理论知识的“无纸化”考
试和上机操作能力考试相结合的形式。所谓的“无纸化”考试其实就是利用网上考核系统,每次考试从大型的试题库中随机抽取试题,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在计算机上答题,然后由计算机自动评分。上机操作能力考核部分就是进行作品考试,也就是要求学生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创作一个多媒体作品或制作一个小型的实用性系统的考试方式。这类考试一般开卷进行且往往没有统一的命题,只有范围与评定标准,学生在规定的日期前自己动手收集资料和素材后,要么在一个限定的时间内在学校机房统一完成作品并存盘,要么自己课后完成作品通过网络上传给老师。
四、建设立体化的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有多种表现方式,包括公开出版的教材、电子教案、网络课程、电子课件、试题库等等。课程所用的教材、实验方案、网络课件、考试系统、网上教学软件平台等教学资源既自成一体,又相互关联,各种媒体相互补充,又有自身特点。丰富的立体化教学资源能够满足各类学生的需求。教师可以依据教学目标、把教学重点、难点制作成电子课件上传网站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建立起适合学生需要的资源库,制作高质量的教学课件、自测系统、交互性好的网页,学生可以在线演播、下载课件,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质量。
另外,精品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改革和教学评估工作的需要,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精品课建设,逐步形成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包。实践证明,丰富的教学资源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如何适应职业教育需求和市场需求进行变革,当真正解决了计算机基础课程面向应用、面向不同层次、面向不同专业不同需求的时候,才能真正使我们培养的人才在社会发挥最大作用。
Reference:
[1]蒋外文、:
[2]万德年、朱 (6)
(作者单位;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