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文档名称:

2025年一年级数学教师通用教案.docx

格式:docx   大小:28KB   页数:2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5年一年级数学教师通用教案.docx

上传人:baba 2025/4/9 文件大小: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5年一年级数学教师通用教案.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5年一年级数学教师通用教案 】是由【baba】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一年级数学教师通用教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一年级数学教师通用教案
说课稿不仅反映了老师的教化教学实力,还可以为教学评估供应参考。写好一年级数学老师通用教案要留意什么?我给大家共享一年级数学老师通用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老师通用教案
教学目标:

基本技能:让学生发觉、经验、探究图形和数字简洁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驾驭找规律的方法,培育学生初步的视察、操作、推理实力。
: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合理推理实力,并合理、清楚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合作中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培育学生发觉和观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视察、试验、揣测、推理等活动发觉图形和数字简洁的排列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会规律











师:你们知道吗,快要过大年了,喜爱过年吗?知道吗小博士班的同学们也在兴奋地期盼过年,他们还要开联欢会呢,这不已经忙着布置开了教室,连小青蛙呱呱和小猪哼哼都赶来帮忙。
(电脑分别出示小猪和小青蛙布置的教室)
师:他们俩都认为自己布置的美丽,于是就争吵起来,小挚友,你们认为谁布置的美丽呢?为什么呢?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请小组长领导各组进行探讨,各自发表不同的看法。

请各组派代表来汇报各自不同的想法。
生1:我们认为小青蛙布置的美丽,因为这样看起来很整齐。
生2:我们认为小猪布置的好,因为花和灯笼放在一起好看。
生3:小青蛙布置的美丽,因为它的布置是花和花,小旗和小旗,我觉得这样的好。
生4:我们认为小青蛙布置的美丽,因为小旗是一红一黄,灯笼是一紫一黄,很有依次。
师:大家有各种不同的看法,那么你们喜爱哪一种就可以选择哪一种,刚才有人说到小青蛙的布置中小旗是一红一黄一红一黄排列的,象小旗这样一红一黄一红一黄的重复出现,我们就说小旗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师:其实规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会常常遇到的,(随着老师的语言电脑出示四幅生活中有规律的图片),比如:树枝上叶子的排列,妈妈买的花布上花纹的排列,地面上地板砖的排列以及旅行家旅行时用的热气球上颜色的排列等等都是有规律的。

师:看来规律的用处特别大,今日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二、引导探究,相识规律

师:其实小博士班的同学也比较喜爱小青蛙呱呱布置的教室,请细致视察(电脑出示书上主题图),说说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分别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并想个方法让我们一眼就看出这个规律。
,找出不同的规律。

(随着学生回答电脑分别出示每一组排列有规律的图形)
学生每回答一组后,老师引导学生再细致视察,加深对每一组规律的理解。
(如:学生答出灯笼的排列有规律)
师:谁来说说这组灯笼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生:是一紫一黄、一紫一黄、一紫一黄的排列的。
再指名学生回答,在其次名学生回答的同时,电脑上依次在每组之间加条虚线,引导学生发觉这些都是每两个为一组的。
师:对,这组灯笼的排列就是这样一紫一黄、一紫一黄重复出现的。(在老师讲解的同时,电脑上一紫一黄、一紫一黄逐个闪动。)

四组规律同时在电脑上出现,同桌两人相互说说他们的排列规律。
三、连闯三关,应用规律
师:小博士班的同学要带大家一起来这间美丽的教室里参与一场智力竞赛。

由四人小组长给组员每人安排一道,共同完成,实物投影订正。
(用不同的动作或声音把这些规律表演出来。)

学生独立表演。

同桌两人从中任选一组。
3.(1)找一找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身体动作和不同的声音表演出了不同的规律,看来规律就在我们的身边,那谁能说说在生活中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呢?
生1:我身上衣服的花纹是有规律的。
生2:我家地板上的瓷砖也是有规律的。
生3:公路上的斑马线也是有规律的。
(2)帮帮他
师:老豆博士想请大家帮个忙:他买了一块花布想做窗帘,但买回来之后又觉得这块布缺花边,所以他想请大家用今日所学的规律帮他设计一种花边,你们情愿帮这个忙吗?
学生主动性很高,有用彩笔画的,还有拿各种形态的纸片贴的。(用实物投影展示一部分作品,学生相互评价。)
四、全课结束
一年级数学老师通用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元角分的换算》讲的是人民币的单位,分与角、角与元之间的进率,是北京市义务教化课程改革试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相识人民币》这一单元的其次课时。用人民币购买商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的事情。学生也经常会遇到买门票、食品、玩具、学习用具以及交费等实际问题,驾驭元、角、分之间的进率能使学生清晰的知道“应当找回多少钱”。因此,学习这一部分内容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材56页的例题重点教学元、角、分之间的进率,比照着人民币的实物图,引导学生一分一分地数,一角一角地数,结合生活阅历,相识“1角=10分”、“1元=10角”。因此教学重点是相识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几角(几角化成几分),或几角聚为几元(几分聚为几角)的想法。
二、学生状况分析
在教学最初,我想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平常独立运用人民币购物的机会应当很少,对人民币的面值大小和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应当是比较生疏的,所以我做了一个前测,只出了3个小题。
(一)、前测试题:
1、在○里填上“>”“<”“=”
1元○1角 1角○1分 1元○1分
2、老师要把1角钱换成几分几分的硬币,
你应当给我( )分才和我的钱同样多。
3、1个生字本5角钱,你有1元钱,售货
员阿姨应当找给你多少钱?
(二)、测试结果:
第三题的正确率是100%,都知道要找回5角钱。%(










32人受测,14人正确),18个出错的学生给我几分的都有。%(
32人受测,21人正确),11个出错的学生都填的“=”。
(三)、测试结果分析:
通过测试我了解到学生很清晰1元=10角,证明平常有这个购物积累。有一些孩子不清晰1角=10分,我想是因为现实生活中“分”已经运用得越来越少了,学生缺乏这方面的购物阅历。对于学生不知道1元大于1角,1角大于1分,而填等于号缘由有两个,一是不知道人民币三个单位的大小,还有就是受到了“数字1”的干扰,没有考虑后面单位的大小。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一)、学问与技能 :
1、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理解单位的大小。
2、驾驭元、角、分之间的进率:1元=10角 1角=10分。
3、能进行简洁的换算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实物引导学生在换钱的嬉戏中体会出元、角、分的进率。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敏捷思索,从多角度、实行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三)、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利用所学学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四、教学活动设计
(一)、在换钱的嬉戏中,体会元、角、分的进率。
⑴ 相识1角=10分
①师:(举起1角纸币 )这是…,我想把它换成以分为单位的零钱,你能换给我吗?
②生思索换钱,老师找典型的收上来几份,追问学生为什么给老师这么多?
③当孩子已经知道1角=10分之后,再把没有反馈的换法也一一说出来,巩固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⑵相识1元=10角
因为在前测中学生对1元=10角已经很清晰了,所以我干脆借助课件一角一角地数,数到10角是1元,然后创设了一个让学生用1元钱买一瓶8角钱的酸奶,问要找回多少钱的情境。从而引到换钱的嬉戏中,问学生把1元换成以角为单位的零钱有多少种换法。
⑶1元=100分
探究1元=100分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领悟人民币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和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是相同的。因为把1元换成100分太麻烦,所以我利用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了元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
2、进行简洁的换算










第一层次的练习我设置的比较简洁,只是单名数之间的转换,(如:7角=( )分等)我留意引导学生说出 “你是怎样想的?”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设计了 “可以这样想”的填空 ,(可以这样想:1角=( )分 7角就是( )个10分 就是( )分)最起先扶着学生理解,渐渐过渡到独立思索。
3、学数学用数学
其次层次的练习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用1元钱买学具,你准备怎么花掉这1元钱。在这个活动中,即巩固了1元=10角的进率,又让孩子体会出了数学与生活的亲密关系。我还适机地对学生进行了不乱花钱的教化。
我自己认为本课的设计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做到了引导学生在视察操作等活动中,体会学问之间的相互联系,防止了学生死记硬背,课堂气氛是轻松的、和谐的。
一年级数学老师通用教案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能进一步相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育学生的想象力和创建力,提高学生的辨别实力和学习爱好的目的。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在相识四种图形的过程中,能用自己的话初步概括各种图形的本质特点;
教学重点:










1、能用自己的话初步概括各图形的本质特点;
2、能利用所学学问拼摆图案。
学具打算:
1、积木各小组一套;
2、供折叠用的正方形、长方形纸片每人一张;
3、供学生拼图用的色卡纸及各种图形每小组一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猜谜语(课前):让小挚友把自己带来的谜语给大家猜一猜,然后老师提出“今日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小家伙,木脑袋,要说他的本事可不小,造房、造桥样样行,小挚友们喜爱他。”(积木)
2、导入:你们喜爱玩积木吗?喜爱的小挚友请举手?但是今日这节课我们不是来玩积木,而是看积木;现在请每个小挚友选择你最喜爱的一块积木。挑好的请举手?
(设计意图:从学生比较喜爱的积木引入,很简单引起学生的爱好,使孩子们能较快的进入学习状态。)
二、实践活动,激发爱好
1、初步感知(摸一摸、描一描)
(1)活动:请你把手中积木的面摸一摸,你能把你摸的面用水彩笔描在这张白纸上吗?我们要听音乐来比一比,看哪个小挚友描得又快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