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第十一中学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是由【zhilebei】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第十一中学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第十一中学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某无色酸性溶液中,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Fe2+、Ba2+、NO3-、Cl- B.Na+、NH4+、SO42-、Cl-
C.Na+、K+、HCO3-、NO3- D.Na+、K+、MnO4-、Br-
2、最容易与氢气反应的物质是
A.F2B.Br2C.Cl2D.I2
3、当钠、钾等金属不慎着火时,可以用来灭火的是:( )
A.水 B.煤油 C.沙子 D.泡沫灭火剂
4、为确定HCl、H2CO3、H2SiO3的酸性强弱,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HCl、H2CO3、H2SiO3的酸性依次增强
B.A中锥形瓶中生成CO2气体
C.B中装饱和Na2CO3溶液,用于除去A中挥发出的HCl气体
D.C中装Na2SiO3溶液,预期现象是先出现白色沉淀后又逐渐溶解
5、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加入Na₂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白色沉淀消失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a2+
B
加入双氧水,再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C
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D
加入NaOH溶液,加热,产生的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
试纸变蓝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
A.A B.B C.C D.D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iO2既可以和NaOH溶液反应,也可以和HF溶液反应,所以SiO2是两性氧化物
B.向Na2SiO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制备硅酸凝胶
C.石英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以制成光电池
D.陶瓷的烧制不涉及化学变化
7、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L
B.25 ℃,×105 Pa,32 g
C.标准状况下, L
D.常温常压下,44 g CO2含有的原子数为3NA
8、只用一种试剂可鉴别K2SO4、MgCl2、AlCl3、FeCl2、(NH4)2SO4五种溶液,这种试剂是()
A.Ba(OH)2 B.H2SO4 C.NaOH D.AgNO3
9、某温度下,已知Cl2与NaOH溶液反应产物有NaClO、NaClO3、NaCl,若生成的NaClO与NaCl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时,则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5:1 B.1:5 C.5:9 D.9:5
10、查阅以下有关焊锡(锡和铅)和武德合金(铅、铋、锡、镉)组成的合金熔点数据,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A.焊锡的熔点比锡和铅的熔点低
B.焊锡的熔点比锡和镉的熔点低
C.焊锡的熔点比锡和铋熔点低
D.焊锡的熔点比铅、镉、铋和锡的熔点都低
11、实验室有几瓶显酸性的溶液,4位同学选择了其中四瓶测定其中所含的较大浓度的离子,他们的结论一定错误的是( )
A.Fe3+、Al3+、Cl-、Br- B.Fe2+、Cu2+、SO42-、NO3-
C.Na+、K+、NO3-、Cl- D.Mg2+、Cu2+、Cl-、NO3-
12、合金是一类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下列物质属于合金的是
A.钢 B.铜 C.金刚石 D.磁性氧化铁
13、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CO32-+2H+=CO2↑+H2O
B.金属钠与水反应:Na +2H2O=Na++2OH-+H2↑
C.氯气与水:Cl2+ H2O=2H++Cl-+ClO-
D.硫酸氢铵稀溶液和足量氢氧化钡溶液反应:NH4++H++ SO42-+Ba2++2OH-= BaSO4↓+NH3·H2O+H2O
14、对于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学物质,往往会在其包装上面贴上危险警告标签。下列物质贴错了包装标签的是
选项
A
B
C
D
物质
浓硫酸
汽油
酒精
氧化剂
标签
A.A B.B C.C D.D
15、海水提溴过程中,将溴吹入吸收塔,使溴蒸气和吸收剂SO2发生作用以达到富集的目的,化学反应为Br2+SO2+2H2O=2HBr+H2S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r2在反应中表现氧化性
B.SO2在反应中被还原
C.Br2在反应中失去电子
D.1mol Br2在反应中得到1mol电子
16、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H2、SO2、CO2三种气体都可用浓H2SO4干燥
B.Fe(OH)3胶体无色、透明,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C.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Na2CO3、NaHCO3固体都能发生分解
D.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能否产生丁达尔效应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
17、如图是一些常见的单质、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图,有些反应中的部分物质和条件被略去,A、 X、Y是常见金属单质,其中Y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B、C、E是常见气体,G的焰色反应呈黄色;I的溶液呈黄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F___;
(2)说出黄绿色气体C的一种用途___;
(3)实验室检验H中所含的金属阳离子的方法是,先加___无明显现象,再加氯水,溶液变为___色;
(4)写出C与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18、先有一瓶无色澄清溶液,可能由Na+、K+、NH4+、Fe2+、SO42-、I-、CO32-、Cl-、SO32-、MnO4-中的几种组成,请根据以下实验步骤及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一:取适量待测液,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得到溶液A,并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步骤二:向溶液A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和BaCl2溶液,得到溶液B、白色沉淀及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步骤三:向溶液B中通入适量Cl2,得到黄褐色溶液C。
(1)下列有关该溶液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一定存在SO42-、I-、NH4+、SO32-
B.一定不存在Fe2+、CO32-、MnO4-
C.可能存在CO32-、Cl-、Na+、K+、
D.可用AgNO3溶液确认原溶液中是否存在Cl-
(2)步骤三得到黄褐色溶液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向原溶液中先加入足量的盐酸,再加入足量的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并加热,也能得出步骤一、步骤二相同的结论。
(4)对于溶液中还可能存在的阳离子,确认其存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19、干燥管 A 中为块状白色固体,烧杯中为稀盐酸,B 中为淡黄色粉末,C 中与 B含有相同阳离子的为白色半透明结晶状的固体碱,C 的火焰反应呈黄色。并将 A、B、C 按如图所示装置连接,当打开活塞(I)(II),关闭(III)时,D 中蜡烛火焰明亮;打开活塞(I)(III)时, D 中蜡烛火焰没有明显变化;关闭活塞(I)时,A 中反应自行停止。
试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回答以下各问题:
(1)在装置B 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是_______。
(2)在干燥管C 中的白色固体的俗名_____。写出 C 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______。
20、配制100 KMnO4溶液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中有两步操作不正确,它们是_____和_____ (填序号)。
(2)操作⑤图示中的两种仪器分别是________、 __________(填名称)。
(3)如果用图示的操作配制溶液,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将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21、请按要求填空:
(1)简单原子的原子结构可用下图形象地表示:
其中“●”表示质子或电子,“○”表示中子,则下列有关①②③的叙述正确的是__
A.①②③是三种不同的核素
B.①②③具有相同的质量数
C.①②③互为同位素
D.①②③是三种化学性质不同的粒子
(2)科学家已发现一种新型氢分子(H3),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H3和H2相同的是__
A 分子数 B 原子数 C 体积 D 电子数
(3)微粒AXn+ 核外有a个电子,则它的核内中子数为______
(4)与10克D2O含有相同电子数的NH3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B
【解析】
溶液无色,则有颜色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溶液呈酸性,如离子能大量共存,则在酸性条件下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以此解答。
【详解】
A.酸性条件下Fe2+与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Fe2+有颜色,选项A错误;
B.溶液无色,且在酸性条件下不发生任何反应,可大量共存,选项B正确;
C.酸性条件下, HCO3-与H+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而不能大量存在,选项C错误;
D.MnO4-有颜色,不能大量共存,且酸性条件下MnO4-与Br-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2、A
【解析】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越强,最容易与氢气反应。
【详解】
F、Cl、Br、I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随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原子半径依次增大,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单质的氧化性依次减弱,故最容易与氢气反应的物质是F2,故选A。
【点睛】
题考查了卤素单质的性质的递变规律,注意非金属性比较的方法是解答关键。
3、C
【解析】
水和钠、钾反应生成氢气;煤油是可燃性液体,更不能用来灭火;泡沫灭火剂可生成二氧化碳,可与钠、钾燃烧产物过氧化钠、超氧化钾反应生成氧气,以上都不能用于灭火,只有沙子符合,答案选C。
4、B
【解析】
A. 盐酸为强酸,H2CO3和H2SiO3为弱酸,根据元素的非金属性判断酸性的强弱;
B. 根据强酸制弱酸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C. Na2CO3和HCl、二氧化碳均发生反应;
D. 硅酸不溶于水。
【详解】
A. 盐酸是强酸,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合物酸性越强,非金属性C>Si,因此酸性:H2CO3>H2SiO3,所以HCl、H2CO3、H2SiO3的酸性依次减弱,A项错误;
B. 要确定HCl、H2CO3、H2SiO3的酸性强弱,采用强酸制取弱酸原理,用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用二氧化碳和硅酸钠溶液制取硅酸,所以锥形瓶中用于制取二氧化碳,B项正确;
C. Na2CO3和HCl、二氧化碳都反应,所以B中应该用饱和的NaHCO3溶液除去A中挥发出的HCl气体,C项错误;
,所以实验现象为出现白色沉淀,D项错误;
答案选B。
5、D
【解析】
A. 加入Na₂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白色沉淀消失,原溶液中可能含有Ca2+、Ba2+、Mg2+等,故A错误;
B. 加入双氧水,再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只能说现在溶液中含有Fe3+,不能说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2+,可能原溶液中本身就有Fe3+,故B错误;
C. 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原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或Ag+,故C错误;
D. 加入NaOH溶液,加热,产生的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6、B
【解析】
A.SiO2是酸性氧化物,与NaOH反应生成盐和水,而与HF反应生成物不是盐,为其特性,故A错误;
B.向Na2SiO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反应生成硅酸,硅酸是白色胶状物,故B正确;
C.晶体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以制成光电池,将光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石英是二氧化硅,不导电,故C错误;
D.烧制陶瓷的主要原料是粘土,烧制陶瓷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答案选B。
7、D
【解析】
A、含有NA个氦原子的氦气是1mol,,故A错误;
B、25℃,×105Pa,32gO2和O3的混合气体所含原子数为2NA,故B错误;
C、标准状况下,水是液体,,故C错误;
D、在常温常压下,44gCO2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的原子数为3NA,故D正确;
故选D。
【点晴】
本题主要是通过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综合考查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顺利解答该类题目的关键是:一方面要仔细审题,注意关键字词,熟悉常见的“陷阱”;另一方面是要把各种量转化为物质的量,以此为中心进行计算。特别要注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定律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关于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注意:①气体的摩尔体积适用的对象为气体,而标况下水、CCl4、HF等为液体,SO3为固体;②必须明确温度和压强,只指明体积无法求算物质的量;③、一定压强下的气体摩尔体积。
8、C
【解析】
A.Ba(OH)2与K2SO4、MgCl2反应现象都是生成白色沉淀,现象相同,不能鉴别,A错误;
B.H2SO4与五种溶液都不能反应,不能鉴别,B错误;
C.K2SO4、MgCl2、AlCl3、FeCl2、(NH4)2SO4五种溶液分别与NaOH溶液反应,现象依次为:无现象、白色沉淀、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又溶解消失、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为红褐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现象不同,可以鉴别,C正确;
D.加入AgNO3,以上五种物质都生成白色沉淀,不能鉴别,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
五种溶液用一种试剂可以鉴别,必须要有五种不同的现象。
9、C
【解析】
Cl2生成ClO﹣与ClO3﹣是被氧化的过程,化合价分别由0价升高为+1价和+5价,Cl2生成NaCl是被还原的过程,化合价由0价降低为﹣1价,NaClO与NaCl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设二者物质的量分别为4mol、1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
4mol×(1﹣0)+1mol×(5﹣0)=n(NaCl)×1
解得n(NaCl)=9mol
所以被氧化的氯元素和被还原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mol:9mol=5:9,故选C。
10、A
【解析】
A.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焊锡的熔点比锡和铅的熔点低,正确;
B. 镉不是焊锡的成分金属,与焊锡的熔点无关,错误;
C. 铋不是焊锡的成分金属,与焊锡的熔点无关,错误;
D. 镉、铋不是焊锡的成分金属,与焊锡的熔点无关,错误。
故选A。
11、B
【解析】
A.Fe3+、Al3+、Cl-、Br-、H+能大量共存,A与题意不符;
B.Fe2+、H+、NO3-不能大量共存,B符合题意;
C.Na+、K+、NO3-、Cl-、H+能大量共存,C与题意不符;
D.Mg2+、Cu2+、Cl-、NO3-、H+能大量共存,D与题意不符;
答案为B。
12、A
【解析】
A.钢是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合金,故A选;
B.铜是金属单质,不是合金,故B不选;
C.金刚石是碳的单质,不是合金,故C不选;
D.磁性氧化铁是Fe3O4,是氧化物,不是合金,故D不选;
故选A。
13、D
【解析】
A.碳酸钙是难溶物,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O2↑+H2O+Ca2+,故A错误;
B.金属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故B错误;
C.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为弱酸,离子方程式:Cl2+H2O═H++Cl-+HClO,故C错误;
D.硫酸氢铵溶液加入足量氢氧化钡溶液,铵根离子、氢离子、硫酸根离子全部反应,离子方程式为NH4++Ba2++SO42-+H++2OH-=BaSO4↓+NH3•H2O+H2O,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的易错点为C,要注意次氯酸为弱酸,不能拆成离子形式。
14、C
【解析】
A. 浓硫酸具有腐蚀性,属于腐蚀品,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汽油属于易燃液体,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 酒精属于易燃液体,C项错误,符合题意;
D. 氧化剂标志正确,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15、A
【解析】
A、Br元素化合价从0价降低到-1价,得到1个电子,Br2在反应中表现氧化性,A正确;
B、S元素化合价从+4价升高到+6价,失去2个电子,SO2在反应中被氧化,B错误;
C、Br2在反应中得到电子,C错误;
D、1mol Br2在反应中得到2mol电子,D错误。
答案选A。
16、A
【解析】
A.H2、SO2、CO2三种气体和浓硫酸不反应,都可用浓硫酸干燥,A选项正确;
B.氢氧化铁胶体为红褐色液体,透明,能产生丁达尔现象,B选项错误;
C.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NaHCO3固体能发生分解,Na2CO3受热不分解,C选项错误;
D.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粒子直径不同,D选项错误;
答案选A。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
17、NaAlCl3工业制盐酸或自来水的杀菌消毒KSCN红Cl2+2FeCl2=2FeCl3
【解析】
金属Y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应为Al,金属A与水反应生成D可与铝反应,且G的焰色反应呈黄色,可知D应含有Na元素,则A为Na,D为NaOH,B为H2,G为NaAlO2,气体C与氢气反应,且与铝反应,一般为Cl2,则F为AlCl3,E为HCl,由E→H→I的转化关系可知金属X为变价金属,应为Fe,则H为FeCl2,I为FeCl3。
(1)由以上分析可知A为Na,F为AlCl3,故答案为Na;AlCl3;
(2)C为氯气,可用于工业制盐酸或自来水的杀菌消毒等,故答案为工业制盐酸或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3)H为FeCl2,检验亚铁离子,可先加入KSCN,没有现象,再加入氯水,如变为红色,说明含有亚铁离子,故答案为KSCN;红;
(4)C为氯气,与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氯化铁,方程式为Cl2+2FeCl2=2FeCl3,故答案为Cl2+2FeCl2=2FeCl3。
点睛: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性质和物质的特征颜色等是推断的突破口。本题可以从“Y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G的焰色反应呈黄色”等突破。
18、ACCl2+2I-=I2+2Cl-Ba(OH)2通过焰色反应,若呈现黄色,则含有Na+;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观察焰色反应,若呈现紫色,则含有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