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2023年东莞市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是由【guwutang】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3年东莞市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3年东莞市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等长期保持相对稳定
、递质小泡、生长激素、抗体、葡萄糖、尿素和O2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呼吸、循环和排泄系统共同维持的,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
2.dATP与ATP结构相似,区别是其中所含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H、O、N、P五种元素 “A”代表腺苷
3.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如果生物的所有环境条件都适宜,且没有竞争和捕食的条件下,一个物种所栖息或利用的最大空间就是基础生态位;而一个物种实际占有的生态位空间叫做实际生态位。如图是某地三种食虫蝙蝠觅食活动的时间分布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空间充足,三种生物占据的生态位为基础生态位
>蓬毛蝙蝠>银毛蝙蝠
,有利于避免生态位过度重叠,从而减少竞争
4.为了更好地对果园生态系统进行管理,农林技术人员研究了果树的15种不同种植方法对各类昆虫(寄生性昆虫寄生在植食性昆虫中)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三叶草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各类昆虫都属于该生态系统中消费者
,两者均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可导致复合种植园中植食性害虫数量明显减少
5.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详解】A、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A错误;
B、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B正确;
C、沃森、克里克经过大量的数据推理和科学研究在多位科学家的帮助下运用模型构建法,构建了DNA 双螺旋结构,C错误;
D、艾弗里运用化学分析法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B。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所有细胞都进行不均等的胞质分裂
条X染色体
10 个受精卵,至少需要 10 个精原细胞和10个卵原细胞
6.科研人员研究污染物对一些湖泊中短吻鳄性发育的影响。甲湖被工业废物污染,乙湖相对洁净。检测两湖中3~7岁鳄鱼体内雌激素(E)和雄激素(A)的浓度,计算E/A的平均值,结果如图1。进一步测量包括甲乙在内的7个湖泊雄性短吻鳄性器官的长度,结果如图2(注:鳄鱼从3岁开始进入性发育期)。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7岁雄性幼体性器官发育迟缓
7.生物体内某基因表达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8.(10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非等位基因一定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表现型也不同
二、非选择题
9.(10分)文昌鱼是一种海洋底栖生物,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某科研小组研究了2015-2016年间厦门某海域文昌鱼的种群特征,结果如下:
请回答:
(1)研究人员使用采泥器采集底栖海洋生物,估算出该海域文昌鱼的种群密度,该方法属于__________。在海洋的不同水层还生活着多种不同的鱼类,底层有大黄鱼、小黄鱼,中上层有船鱼,鲅鱼等,这说明该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__________现象。
(2)调查发现,文昌鱼胃含物大部分为浮游性硅藻,还有少量以浮游植物为食的浮游动物,据此判断文昌鱼处于第__________营养级。
(3)研究表明文昌鱼体长为15~29mm时开始性成熟。厦门文昌鱼一年有两个繁殖期,由图1推测主要繁殖期位于5月份,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由表1推测另一个繁殖期大约在9~10月,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
(4)厦门市政府于1991年批准建立厦门文昌鱼自然保护区,该措施属于__________保护。
10.(14分)豌豆花腋生和顶生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下表是三组豌豆杂交组合及实验结果。请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回答:
杂交组合
亲本表现型
F1的表现型
腋生
顶生
一
顶生×顶生
0
804
二
腋生×腋生
651
207
三
顶生×腋生
295
265
(1)根据组合_______可判断出豌豆花腋生和顶生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
(2)组合三中,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杂交组合相当于一对相对性状的___________实验。
(3)组合二中,后代同时出现腋生和顶生现象叫作____________,两个亲本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________,F1的腋生植株中杂合子的比例为 ___________。
11.(14分)正常人体感染病毒会引起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如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注:体温调定点是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高于或低于此值,机体会进行相应调节,正常生理状态下体温调定点为37℃左右。)
(1)请完善上图中的三个空: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
(2)图中激素甲是________________,正常情况下甲腺激素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激素,这种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状腺激素的受体细胞是____________。甲状腺激素除了图中的作用以外,还对神经系统有影响,该影响具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体温上升期,由37℃上升到38.5℃的过程中,产热量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且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此时垂体释放的_________激素增加,_________,使尿量减少。
(5)体温下降期,体温调定点下降到正常,机体增加散热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某一片小麦田中,长着许多杂草,还有食草昆虫、青蛙、鼠、蛇等动物活动。某研究小组对该农田生态系统进行研究,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
(1)研究小组要估算该农田中荠菜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____法。在取样时,关键要做到____________。
(2)消灭某种虫害时,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____________,就会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结果直接影响害虫的________,从而使该种害虫的种群密度降低。
(3)研究小组为了监测和预报该生态系统内鼠害的发生情况,对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者通常采用___________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 (偏大、偏小)。
(4)调查统计发现田鼠繁殖能力很强,在最初的一个月内,%。根据调查统计的数据,构建的田鼠种群增长模型为Nt=N0•λt,由此可知田鼠在最初的一个月中的数量变化属于______型增长。田鼠大量繁殖导致植被破坏、加速土壤风蚀,控制田鼠种群数量的根本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1时种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增长曲线,图2表示某种草原布氏田鼠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R)的变化曲线(R=出生率/死亡率)。据图回答问题:
图1中种群数量以A曲线增长时,种群增长率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少”)。图2中,当R值为a点对应的数值时,布氏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为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C
【解析】内环境稳态是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的稳态包括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内环境稳态是人体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详解】A、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人体的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渗透压、温度和pH等长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A错误;
B、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递质小泡位于突触前膜所在的神经细胞内,二者都不是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
C、血浆pH的相对稳定是由血浆中的缓冲物质调节的结果,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C正确;
D、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内环境的稳态包括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的状态,故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不一定达到稳态,D错误。
故选C。
2、D
【解析】脱氧腺苷三磷酸,3'-脱氧腺苷,又称去氧腺苷三磷酸(dATP)是一种去氧核苷酸三磷酸(dNTP),结构与腺苷三磷酸(ATP)相似,但少了一个位于五碳糖2号碳上的-OH基,取而代之的是单独的氢原子。腺苷三磷酸(ATP)是由腺嘌呤、核糖和3个磷酸基团连接而成,水解时释放出能量较多,是生物体内最直接的能量来源。
【详解】A、两者均含有2个特殊的高能磷酸键,这两个键不稳定,可以分解释放能量,A正确;
B、两者均含有高能磷酸键,该键水解可以为化学合成提供直接能源,B正确;
C、元素组成均为C、H、O、N、P,C正确;
D、dATP中的“A”代表脱氧腺苷(腺嘌呤和脱氧核糖组成),ATP中的A代表腺苷(腺嘌呤和核糖组成),D错误。
故选D。
3、D
【解析】1、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2、生态位的研究内容:
(1)植物:在研究领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2)动物: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3)特点: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
(4)原因:群落中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5)意义: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详解】A、生态位是研究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应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A错误;
B、即使气候适宜、空间充足,三种蝙蝠间也存在竞争关系,此时的生态位不能叫基础生态位,B错误;
C、实际生态位包含了一个物种所占的空间位置、占用的资源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图中仅仅表示不同种类的蝙蝠觅食活动时间的分布,无法比较实际生态位的大小,C错误;
D、从图中看出三种蝙蝠活动高峰时间是相互错开的,有利于避免生态位过度重叠,从而减少竞争,D正确。
故选D。
4、B
【解析】分析图示:由图可知,植食性昆虫在复合种植时减少,而肉食性性、寄生性、腐生性昆虫增多,说明肉食性性和寄生性昆虫抑制了植食性昆虫的数量,复合种植时生物量增多使腐生性昆虫增多。因而其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为复杂,抵抗力稳定性更高
。
【详解】A、三叶草耐阴性好,营养丰富,可作为饲料或绿化观赏,而苹果树是阳生植物,选它跟苹果搭配种植,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A正确;
B、苹果树、三叶草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各类昆虫不一定都属于该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如蚯蚓属于分解者,B错误;
C、纯苹果种植园只有苹果树,而复合种植园园中生物种类较多,因此纯苹果种植园的营养结构比复合种植园的简单,两者均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C正确;
D、复合种植园中肉食性和寄生性昆虫的比例增加,通过捕食和寄生等种间关系消灭害虫,导致害虫明显减少,D正确。
故选B。
【点睛】复合果园中植食性昆虫明显减少,生态系统稳定性得以提高。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原因,这可能是随着肉食性和寄生性昆虫的比例增加,通过捕食和寄生等种间关系来消灭害虫。
5、C
【解析】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
【详解】A、由于受精卵的细胞质几乎都来自卵细胞,因此受精卵中的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而细胞质遗传物质几乎都来自卵细胞,A错误;
B、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只有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进行不均等的细胞质分裂,而第一极体细胞质均等分裂,B错误;
C、人的精原细胞中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或含有X染色体、或含有Y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0或1个X染色体,而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则可能含有两条X染色体,因此,人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有0或1或2 条X染色体,C正确;
D、1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1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1个卵细胞。因此形成10个受精卵,至少需要3个精原细胞和10个卵原细胞,D错误。
故选C。
6、C
【解析】:甲湖被工业废物污染,乙湖相对洁净。检测两湖中3~7岁鳄鱼体内雌激素(E)和雄激素(A)的浓度,计算E/A的平均值,结果显示,环境中的污染物对短吻鳄体内激素水平有影响。
分析图2可知:测量包括甲乙在内的7个湖泊雄性短吻鳄性器官的长度,结果显示,E/A值越高,3~7岁雄性幼体性器官越短小,即较高E/A值导致3~7岁雄性幼体性器官发育迟缓。
【详解】A、分析图1可知,甲乙湖泊中3~7岁鳄鱼E/A值有差异,说明环境中的污染物对短吻鳄体内激素水平有影响,A正确;
B、分析图2可知,测量包括甲乙在内的7个湖泊雄性短吻鳄性器官的长度,结果显示,E/A值越高,3~7岁雄性幼体性器官越短小,即较高E/A值导致3~7岁雄性幼体性器官发育迟缓,B正确;
C、3岁以下雄鳄性器官长度几乎无差异,是因为鳄鱼从3岁才开始进入性发育期,3岁前性发育停滞,C错误;
D、性器官的发育是遗传因素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D正确。
故选C。
7、B
【解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某生物基因表达过程,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参与;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需要以氨基酸为原料,还需要酶、能量和tRNA。
【详解】A、DNA上没有碱基U,U是RNA特有的碱基,A错误;
B、如图表示的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真核细胞的细胞核是先转录出mRNA后,mRNA再出核孔到达细胞质中进行翻译过程,故在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不能够完成该过程,B正确;
C、因图中的两条多肽链是由一个mRNA翻译形成的,故最终翻译出的两条多肽链氨基酸数目相同,C错误;
D、该过程需要tRNA从细胞质转运氨基酸,D错误。
故选B。
8、D
【解析】等位基因是指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
【详解】A、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非等位基因也可能位于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A错误;
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型不同,但表现型可能相同,如Aa和AA,B错误;
C、位于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
D、孟德尔设计的测交实验结果取决于F1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D正确。
故选D。
【点睛】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为了确定子一代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在实践中,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
二、非选择题
9、 (1).取样器取样法 (2).分层 (3).二、三 (4).文昌鱼种群有机物总量在5月份之后大幅增加,6-8月份该种群有机物总量达到最高 (5).9-11月与6-8月相比,体长1-7mm和7-15mm的文昌鱼占比有较大幅度增加,而12-2月份,体长1-7mm和7-15mm的文昌鱼比例又有所减少 (6).就地
【解析】1、群落的垂直结构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就地保护和异地保护。
【详解】(1)使用采泥器采集底栖海洋生物,估算出该海域文昌鱼的种群密度,该方法属于取样器取样法;在海洋的不同高度垂直分布着不同种类的鱼,说明群落在垂直方向存在分层现象。
(2)根据题意可知,该生态系统中存在硅藻→浮游动物→文昌鱼的食物链,故据此判断文昌鱼处于第三营养级。又因为文昌鱼胃含物大部分为浮游性硅藻,说明文昌鱼还可以位于第二营养级。
(3)由图1可知:文昌鱼种群有机物总量在5月份之后大幅增加,6-8月份该种群有机物总量达到最高,由此可以推测主要繁殖期位于5月份;由表1可知:9-11月与6-8月相比,体长1-7mm和7-15mm的文昌鱼占比有较大幅度增加,也即未性成熟的个体有大幅增长,而12-2月份,体长1-7mm和7-15mm的文昌鱼比例又有所减少,未性成熟的个体又有所减少,因此在9~10月(9-11月)大约是繁殖期。
(4)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做有效的保护。
【点睛】本题考查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相关知识,明确相关知识并能运用术语分析作答是解题关键。
10、 (1).二 (2).腋生 (3).bb (4).Bb (5).测交 (6).性状分离 (7).100% (8).2/3
【解析】题表分析,实验二:腋生花×腋生花→腋生花∶顶生花≈3∶1,说明腋生花对顶生花是显性性状,亲本基因型是Bb×Bb;杂交一:顶生花(bb)×顶生花(bb)→后代全顶生,说明该顶生可能是隐性性状;实验三:顶生花×腋生花→腋生花:顶生花≈1∶1,亲本腋生花的基因型是Bb,顶生花的基因型是bb。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根据组合二中的性状分离现象3:1,可推知腋生是显性性状。
(2)组合顶生花×腋生花→腋生花:顶生花≈1∶1,其中亲本的基因型为bb×Bb,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bb=1:1,这一杂交组合相当于一对相对性状的测交实验。
(3)杂交组合二:腋生×腋生→腋生:顶生=3:1,后代同时出现了腋生和顶生,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且亲本的基因型均为Bb,相同的概率是100%;Bb×Bb→BB:Bb:bb=1:2:1,其中腋生植株(B—)中杂合子(Bb)的比例为2/3。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能够根据所学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过程把握判断显隐性的方法,能够根据常见的分离比推导相关个体的基因型,识记杂合子自交以及测交的实验结果及其比例,运用所学的基因分离定律的知识点解决问题是该题考查的重
11、 ①.细胞代谢增强(提高新陈代谢、细胞代谢) ②.(不自主)战栗/收缩 ③.血管收缩 ④.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⑤.(负)反馈调节 ⑥.(几乎)全身所有的细胞 ⑦.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幼年时)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 ⑧.大于 ⑨.抗利尿 ⑩.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⑪.汗腺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解析】据图分析,图示为体温调节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激素甲表示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乙表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图中增加产热的方式有骨骼肌收缩和甲状腺激素调节使代谢增强,减少散热的方式是皮肤血管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