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2023年广西省防城港市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格式:doc   大小:1,018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3年广西省防城港市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guwutang 2025/4/9 文件大小:10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3年广西省防城港市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3年广西省防城港市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是由【guwutang】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3年广西省防城港市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3年广西省防城港市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γ­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图1所示。此种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2所示效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_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机理一致,都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
,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2.下列关于激素、抗体、酶和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能产生酶的细胞一定能产生激素
,一经靶细胞接受即被灭活
3.光合作用中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 )

C.[H]和ATP
4.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落叶与脱落酸有关
,有助于提高芹菜的产量
,需要加入细胞分裂素
,与细胞分裂素无关
5.下图为某一反射过程中,其神经冲动在轴突上的传导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丙区的膜电位主要是由K+外流导致的
,膜内和膜外的局部电流方向相反

,则该兴奋传导方向为从右向左
6.下列各项叙述中,与细胞呼吸原理应用无关的是(  )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9分)紫罗兰花是两性花,其单瓣花和重瓣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研究人员用一株单瓣紫罗兰进行遗传实验,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为显性性状,判断的依据是_____。
(2)单瓣紫罗兰自交,F1、F2都出现单瓣和重瓣,且比例均为1∶1,对此现象的解释,同学们做出了不同的假设:
①甲同学认为:出现上述现象是因为杂合子致死导致的。你认同这种说法吗?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
②乙同学认为:紫罗兰产生的雌配子育性正常,但带有A基因的花粉致死。于是他设计了两组实验验证假设,其中第一组以单瓣紫罗兰为母本,重瓣紫罗兰为父本进行杂交,第二组以_____为母本,_____为父本进行杂交,并预期实验结果:若第一组子代出现单瓣花和重瓣花,且比例为1∶1,第二组子代_____则证明乙同学的假设是正确的。
8.(10分)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碳循环示意图,甲~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图2是处于平衡状态的淡水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1中,碳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__________(填序号),能量进入群落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__(填序号)。
(2)图2中此生态系统共有_______条食物链。此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的动物是_____,淡水虾与小鱼的关系是_____,大鱼和小鱼的关系是__________ 。
(3)图2的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__________。
A.海鸟   B.水绵   C.水藻   D.腐生细菌
(4)若所有海鸟都迁徙到别处,短时间内,则大鱼的数目______,水藻的数目______。
(5)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的: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________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9.(10分)癌症是人类面临的最大键康挑战之一,科学家一直致力于抗击癌症的研究。
(1)免疫系统不仅可以抵抗_______,还可以清除体内衰老、损伤和突变细胞,以维持人体的稳态。
(2)将畸胎瘤细胞(Tum+)注射到小鼠体内会导致肿瘤的产生。通过诱变,研究者获得了多个成瘤率很低的畸胎瘤细胞株(如Tum- 20 、Tum- 25)。给小鼠注射Tum- 细胞,21天后用射线处理小鼠(可杀死大部分淋巴细胞)并接种Tum- 细胞,检测成瘤率(成瘤小鼠/注射小鼠),过程与结果如下图、下表。
第0天注射
射线处理后注射
成瘤率
第一组
Tum- 25
Tum- 25
0%
第二组
Tum- 25
Tum- 20
53%
第三组
不注射
Tum- 25
100%
第四组
不注射
Tum- 20
100%
①第一组的成瘤率为零,合理的解释是:第一次注射的Tum-25作为______刺激机体产生了大量的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和______,射线处理后保留下来的少数细胞,在第二次注射Tum-25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并将Tum-25清除。 
②第一组与第二组小鼠成瘤率差异显著,说明小鼠对Tum-细胞的免疫具有______性。第二组的成瘤率介于第一组与第三、四组之间,试解释原因:______。
(3)在多种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肿瘤细胞可表达PD-L1,PD-L1与效应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结合后,可诱导效应T细胞凋亡,肿瘤细胞因而躲避免疫系统杀伤。请据此免疫逃逸机制,提出治疗肿瘤的思路:______。
10.(10分)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婺源县城北郊,北起秋口镇秋口水电站,南至县城星江大桥,主要包括星江干流(饶河二大干流之一的乐安河上游)及其周边滩涂,总面积346.6公顷,湿地面积为320.6公顷,全部为天然湿地。公园内湿地生物多样,经初步统计有维管植物203种,野生脊椎动物405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7种,并在月亮湾保护区发现全国最大的蓝冠噪鹛野生种群。
(1)深秋时节鸳鸯、中华秋沙鸭等珍稀候鸟成群结对来此越冬,次年清明节前后飞回北方,影响该地候鸟种群密度的主要种群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____________方法调查蓝冠噪鹛的种群密度。
(2)随着季节的更迭,河水有涨有落,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也随之发生改变,物群落的这种变化属于____演替。
(3)下图为该湿地生态系统中鼠的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和年龄结构的变化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前10年中鼠的种群密度最小的年份是第__________年,第8年时若调查鼠群的年龄结构,调查结果和图乙中的__________相似,此后两年中种群数量将__________(增加、减少)。
(4)在“浮游藻类(a)→小鱼(b)→中华秋沙鸭(c)”(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这一食物链中,小鱼粪便中的能量流向_________,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用字母表示为__________,缩短食物链_______(可以/不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5)现如今很多城市都在进行“抢人”大战,引进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从种群数量特征角度分析其目的是最终改变该城市人口的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增加入口密度。
11.(15分)研究人员同时进行了多种植物激素对豌豆植株侧芽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见下图。请据图回答:
(1)比较曲线____可知顶芽对侧芽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比较曲线___可知顶 芽产生的生长素抑制了侧芽的生长。
(2)经研究发现,侧芽的生长素浓度 远高于顶芽,但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仍 可向侧芽运输,这说明此过程生长素 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
(3)比较曲线1、3、4可知____________(激素)能解除顶芽对侧芽生长的抑 制作用。该激素通过促进侧芽的____________从而促进侧芽的生长。
(4)与植物叶片的逐渐衰老和脱落有关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 。
(5)综上可知,植物体的生长、发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C
【解析】本题考查神经兴奋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和识图能力。
【详解】据图2可知,局部麻醉药可与钠离子通道结合,使其关闭,导致钠离子不能进入细胞内,从而抑制突触后膜产生电位变化,即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A正确;根据图1可知,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使Cl-进入细胞内,导致静息电位加大,不利于产生动作电位,进而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B正确;γ-氨基丁酸属于神经递质,而局麻药不属于神经递质,二者作用效果相同,但是作用机理不同,C错误;神经细胞静息时的电位是内负外正,兴奋时的电位是内正外负,故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D正确。
【点睛】神经递质在突触传递中是担当“信使”的特定化学物质,简称递质。
2、B
【解析】1、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对生命活动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激素调节的三个特点:①微量和高效;
②通过体液运输;③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或RNA),具有高效性、专一性等特点;
3、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后,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元,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
4、抗体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主要分布在血清中。
【详解】A、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但抗体是和抗原结合的,抗原不一定是细胞,A错误;
B、肾上腺素既是一种动物激素又可作为神经递质。肾上腺素作为神经递质,其与特定分子结合后可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B正确;
C、酶和激素都具有高效性,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C错误;
D、激素弥散到体液中,一经靶细胞识别并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D错误。
故选B。
3、C
【解析】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O2,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详解】A、氧气不用于暗反应,各反应所需的酶不一样,A错误;
B、CO2不是光反应提供,H2O不用于暗反应,B错误;
C、根据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可知,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物质是[H]和ATP用于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C正确;
D、氧气不用于暗反应,ADP是暗反应产生,D错误。
故选C。
4、D
【解析】1、生长素促进生长、促进果实发育、促进插枝生根、防止落花落果;
2、赤霉素有促进茎的伸长、引起植株快速生长、解除休眠和促进花粉萌发等生理作用;
3、脱落酸能抑制植物的细胞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花、果实、叶的脱落;
4、乙烯能增强细胞膜的透性和酶的活性,加强果实细胞的呼吸作用,促进果实中有机物的转化,从而促进果实的成熟,还能刺激叶子脱落、抑制茎的伸长。
5、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
【详解】A、脱落酸能促进叶和果实的脱落,A正确;
B、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向芹菜幼苗喷洒赤霉素,有助于芹菜的生长,从而提高芹菜的产量,B正确;
C、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时需要添加,C正确;
D、果实发育时,内部细胞需要不断分裂和生长,与细胞分裂素有关,D错误。
故选D。
5、D
【解析】神经冲动,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兴奋或动作电位。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时,膜外为正,膜内为负,膜内外电位差为-70 毫伏。当神经纤维某部分受刺激而兴奋时,膜外电位降低,膜内电位升高,膜内外电位差减少,称为去极化,去极化继续发展,膜内电位升至+30 毫伏,称为反极化。之后膜内电位迅速回降并逐渐恢复至静息水平,称为复极化。
【详解】A、甲、丙区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处于静息状态,主要是由K+外流导致的,A正确;
B、局部电流在膜内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在膜外则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方向相反,B正确;
C、从图来看,乙区的兴奋是来自于左侧还是来自于右侧都有可能,还不能确定该冲动的传导方向是从左向右还是从右向左,C正确;
D、若该轴突为传入神经的部分轴突,左侧和脊髓相连,则该反射过程中兴奋传导方向为从右向左,但若该轴突为传出神经的部分轴突,左侧和脊髓相连,则该反射过程中兴奋传导方向为从左向右,D错误。
故选D。
6、B
【解析】细胞呼吸的影响因素有温度、O2的浓度、CO2的浓度和含水量;晒干小麦种子,减少水分以降低呼吸作用,以延长保存期限;农村采用密闭的土窑保存水果蔬菜,目的增加CO2浓度,抑制有氧呼吸;夜晚适当降低温室内的温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以提高产量;对番茄植株进行摘心,解除顶芽对侧芽的抑制作用,增加产量。
【详解】A、土窖中温度和氧气浓度都较低,能抑制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因此农村采用土窖保存水果和蔬菜与细胞呼吸原理应用有关,A错误;
B、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因此对番茄植株进行摘心以增加产量与生长素两重性有关,与细胞呼吸原理无关,B正确;
C、夜晚适当降低温室内的温度可以抑制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进而提高农作物产量,这与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有关,C错误;
D、经常疏松土壤可以促进植物根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产生更多的能量,进而促进根吸收土壤中的无机盐,这与细胞呼吸原理有关,D错误。
故选B。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1) ① 单瓣花 ②.单瓣紫罗兰自交发生了性状分离
(2) ①.不认同 ②.若杂合子致死成立,则单瓣紫罗兰均为纯合子,其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 ③.重瓣紫罗兰 ④.单瓣紫罗兰 ⑤.表现型全为重瓣紫罗兰
【解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小问1详解】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F1单瓣紫罗兰自交得F2中出现性状分离,说明单瓣为显性性状。
【小问2详解】
单瓣紫罗兰自交,F1、F2都出现单瓣紫罗兰和重瓣紫罗兰且比例为1: 1,该现象不可能是杂合子致死引起的。若杂合子致死成立,则单瓣紫罗兰均为纯合子,其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故不认同甲同学的说法。
实验中F1重瓣紫罗兰的基因型为Aa,若要证明紫罗兰产生的雌配子育性正常,但带有A基因的花粉致死,则可设计正反交实验进行验证。若单瓣紫罗兰(Aa) 为母本,重瓣紫罗兰(aa) 为父本进行杂交为正交,若紫罗兰产生的雌配子育性正常,但带有A基因的花粉致死,则后代出现1: 1的性状分离比;若以单瓣紫罗兰为父本(Aa) , 重瓣紫罗兰(aa)为母本进行杂交为反交,若紫罗兰产生的雌配子育性正常,但带有A基因的花粉致死,则父亲只能产生a的雄配子,故后代表现型全为重瓣紫罗兰。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实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设计实验能力。
8、 (1).②③④ (2).① (3).3 (4).海鸟、小鱼、淡水虾 (5).竞争 (6).捕食 (7).D (8).增加 (9).减少 (10).食物链(网)
【解析】1、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2、题图分析:图1中甲是无机环境、乙是生产者、丙代表消费者,丁代表分解者。①主要为光合作用,②③为动植物的呼吸作用,④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⑤为生产者被分解者分解利用的部分。图2为食物网,其中水藻和水绵为生产者,图中共有三条食物链。
【详解】(1)图1中,碳元素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生产者合消费者的呼吸作用以及分解者的②③④,①过程主要表示的是光合作用,是能量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
(2)图2为食物网,其中共有3条食物链,分别为水藻→甲壳→海鸟,水绵 →水蚤 →小鱼 →大鱼 →海鸟,水绵 →水蚤 →淡水虾 →大鱼 →海鸟,可见,图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的动物是海鸟、小鱼、淡水虾,淡水虾与小鱼都以水蚤为食,因此,二者的关系是竞争,大鱼以小鱼为食,因此二者的关系是捕食。
(3) A、海鸟是图2生态系统中的捕食者,A错误;
B、水绵能进行光合作用,是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错误;
C、水藻能进行光合作用,是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C错误;
D、腐生细菌能将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残枝落叶、动物的粪便以及动物遗体内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因此为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D正确。
故选D。
(4)若所有海鸟都迁徙到别处,短时间内,则大鱼会因为没有捕食者而数量增加,而水藻的数目会因为甲壳类数量的增加而减少。
(5)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二者同时进行: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点睛】熟知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正确辨析图中物质循环以及食物网中的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9、 ①.外来病原体的侵袭 ②.抗原 ③.记忆(细胞毒性)T细胞 ④.特异 ⑤.每个株系的细胞具有多种抗原决定簇,不同株系的细胞具有部分相同的抗原决定簇。第0天注射的Tum-25可刺激机体产生针对Tum-25的多种特异性的T淋巴细胞,其中一部分是可以识别并清除Tum-20的 ⑥.使用PD-1抑制剂、PD-L1抑制剂,阻断PD-1与PD-L1结合
【解析】1、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免疫系统不仅能够抵御病原体的攻击,而且还能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
2、
【详解】(1)由分析可知:免疫系统不仅可以抵抗外来病原体的侵袭,还可以清除体内衰老、损伤和突变细胞,以维持人体的稳态。
(2)①第一组的成瘤率为零,合理的解释是:第一次注射的Tum-25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了大量的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毒性)T细胞,射线处理后保留下来的少数细胞,在第二次注射Tum-25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并将Tum-25清除。 
②第一组与第二组小鼠成瘤率差异显著,原因是二次注射的是不同于之前的畸胎瘤细胞造成的,说明小鼠对Tum-细胞的免疫具有特异性。第二组的成瘤率介于第一组与第三、四组之间,可能原因是:由于每个株系的细胞具有多种抗原决定簇,不同株系的细胞具有部分相同的抗原决定簇。第0天注射的Tum-25可刺激机体产生针对Tum-25的多种特异性的T淋巴细胞,其中一部分是可以识别并清除Tum-20的。
(3)在多种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肿瘤细胞可表达PD-L1,PD-L1与效应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结合后,可诱导效应T细胞凋亡,肿瘤细胞因而躲避免疫系统杀伤。为避免效应T细胞凋亡,则应设法阻断PD-1与PD-L1结合,故此提出治疗肿瘤的思路:使用PD-1抑制剂、PD-L1抑制剂、阻断PD-1与PD-L1结合。
【点睛】熟知免疫的过程和免疫系统的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本题最后两空是易错空,应加强有关免疫知识的拓展,增强学生解决难题的决心。
10、(1) ①.迁入率和迁出率##迁出率和迁入率 ②.标记重捕法
(2)次生(3) ①.10 ②.C ③.减少
(4) ①.分解者 ②.b/a×100%(或b/a) ③.不可以
(5)年龄组成
【解析】1、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
2、估算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标志(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3、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桑基鱼塘的生产模式只能提高能量利用率,不能改变能量传递效率。
4、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而恢复力稳定性越弱。
【小问1详解】
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数量特征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由题意分析可知,影响该地候鸟种群密度的主要种群特征是迁入率和迁出率;蓝冠噪鹛属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应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小问2详解】
在次生裸地上开始的生物演替,称为次生演替,随着季节的更迭,河水有涨有落,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也随之发生改变,由于起点不为零,因此这种群落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
【小问3详解】
图甲曲线所示种群在4~10年中种群的λ小于1,种群数量一直在减少,故在第10年时种群数量达到最低点。第8年时种群数量在减少,故与图乙中的C衰退型相对应。8~10年间种群的λ小于1,种群数量仍然在减少。
【小问4详解】
在“浮游藻类(a) →小鱼 (b) →中华秋沙鸭 (c)”(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 这一食物链中,小鱼粪便中的能量流向分解者, 被分解者分解利用;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初级消费者同化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100%,该食物链中b表示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a表示生产者的同化量,所以能量传递效率为b/a ×100%,缩短食物链可以减少能量的损耗,但不可以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小问5详解】
进行“抢人”大战,引进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是在调整年龄组成。
【点睛】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群落演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