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2024届云南省重点中学中考化学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 】是由【hezhihe】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4届云南省重点中学中考化学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4届云南省重点中学中考化学对点突破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对人类生存环境会造成危害的是
A.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B.化肥和杀虫剂的乱施滥用
C.废旧电池回收
D.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2.下列离子组能在pH = 2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K+、Cu2+、SO42-、Cl-
B.K+、Na+、NO3-、C1-
C.CO32-、OH-、Na+、C1-
D.Fe2+、C1-、Na+、 SO42-
3.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A.无磷洗涤剂的推广使用,能有效减小水体污染
B.长期饮用蒸馏水,有利于人体健康
C.炒菜时加入适量的加碘盐,可预防大脖子病
D.生活中可用食醋除去铁锈
4.下列有关营养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B.人摄入的碳水化合物过多,剩余部分可以转化为脂肪
C.大多数维生素不能在体内合成,需要从食物中摄取
D.纤维素在人体中能够转化为葡萄糖
5.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择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
需区别的物质
选择的试剂或方法
A
食醋与酒精
闻气味
B
空气与氧气
带火星的木条
C
水和双氧水
看颜色
D
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
燃着的木条
A.A B.B C.C D.D
6.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验证硝酸铵溶解吸热
B.验证Fe、Cu、Ag的活动性依次减弱
C.制取并收集纯净的CO2
D.验证铁钉的锈蚀与氧气有关
7.下列除杂质(括号中为杂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A.CO2(O2)——通过灼热的Cu网
B.C(Fe)——加足量稀盐酸溶解,过滤
C.CO2(CO)——点燃
D.FeSO4溶液(CuSO4)——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8.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选 项
物 质
杂 质
除去杂质所选试剂、方法
A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溶液
B
铜粉
铁粉
足量稀盐酸,过滤
C
FeSO4溶液
CuSO4
过量铁粉,过滤
D
CaCO3
CaO
适量稀盐酸,过滤
A.A B.B C.C D.D
9.如图中所示的示意图与对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足量的水稀释
B.向足量的不同金属中分别滴加等量的相同稀盐酸
C.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两份等体积的5%过氧化氢溶液,向其中一份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10.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两种物质各10g,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得容器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后质量/g
x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x=53
C.该反应中甲和乙的质量比为84:53
D.丙、丁一定是单质
11.我国科学家寻找到新型催化剂,使低温工业产氢取得突破,反应过程图示如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变化
B.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发生变化
C.反应前后催化剂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D.利于氢能源的经济推广
12.下列有关水或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
B.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为78%的是氧气
C.水变成水蒸气,水分子体积变大
D.用活性炭净化水就可得到纯水
13.物质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大且变质的是
①浓盐酸 ②浓硫酸 ③烧碱 ④食盐 ⑤生石灰 ⑥稀硫酸
A.①⑥ B.②③⑤ C.③⑤ D.②③④
14.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及反应过程中的两个时刻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图所示。图中a、b、c、d分别表示相应物质的质量分数。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A.a=56% B.b=6% C.c=17% D.d=8%
15.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
B.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时生成CO2,不充分燃烧时生成CO
C.CO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CO2用于人工降雨、灭火
D.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下列物质或用品均为生活中常见.
请用序号回答问题:
(1)为防止骨质疏松,人体可以摄入的物质是______.
(2)常用作调味品的是______,能除去冰箱内异味的是______.
(3)所使用的主要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17.(8分)水和溶液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命活动有重大的意义。能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实验是_____(填序号)。
A 水的净化 B 通电分解水 C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下表是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表中信息回答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
119
190
286
421
630
①20℃时,将加入到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
②40℃时,要使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是_____(填序号)。
A 升高温度 B .加溶质 C .加水 D 恒温蒸发水
③60℃时,分别用、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_____(填“>”、“=”或“<”)。
④80℃时,向饱和溶液和饱和溶液中分别加入等量(少量)的固体,在溶解过程中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填溶质的化学式)。
⑤某晶体中有少量和杂质,要得到纯净的方法是:在80℃,向其中逐渐加水至全部溶解,然后_____、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晶体。实验室模拟工业粗盐精制的过程如下图所示。粗盐除含外,还含有少量、、和泥沙等杂质。
提供的试剂:溶液、溶液、溶液、溶液、溶液、饱和溶液。
①过滤时使用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②欲除去混合液中的杂质,从提供的试剂中选出所代表的除杂试剂,按滴加顺序依次为:过量的_____溶液、过量的溶液、过量的溶液。
③滤液中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_____。
④为充分反应得到较纯净的食盐,操作的具体方法是____。
18.(8分)某兴趣小组用如图1所示流程制取氧气,并回收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
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回收提纯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水的用量,原因有______(填序号)。
A 提高实验效率 B 保证固体1全部溶解 C 节约能源
②a.步骤Ⅱ中的操作m应选择如图2中的______(填“甲”或“乙”)装置,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b.步骤Ⅲ中用酸化的硝酸银(AgNO3)溶液检验洗出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钾,该检验方法的原理为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③实验结束后,,回收的氯化钾的产率为______。(%)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
19.(8分)氢氧化钠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也是实验室的常用药品。小明和小芳做了如下探究:小明查阅资料得知,氢氧化钠溶液露置在空气中容易变质,其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小明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该中和反应的实质是______;然后,对反应后废液的溶质进行了如下探究: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后,溶质是什么?硫酸钠溶液呈中性猜想I.硫酸钠和氢氧化钠;猜想Ⅱ.硫酸钠和硫酸;猜想Ⅲ.______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溶液无明显变化
猜想 ______ 不成立
②另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滴人几滴氯化钡溶液
______
猜想Ⅱ成立
(反思与评价)小芳认为实验操作②得出的结论不成立。为了证明猜想Ⅱ成立,可以向废液中分别加入少量的以下试剂______。
A 氧化铜粉末          B 氢氧化钡溶液          C 碳酸氢钠溶液        D 锌粒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B
【解析】
A、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减少环境污染,节约水资源,不符合题意;
B、化肥和杀虫剂的乱施滥用,会污染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空气,给人类造成危害,符合题意;
C、废旧电池回收,减少旧电池中的重金属污染地下水和土地,不符合题意;
D、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节约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污染,不符合题意。故选B。
2、B
【解析】
pH=2的无色溶液,溶液显酸性,溶液中存在H+,利用离子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来分析大量共存。
【详解】
A、该组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铜离子溶液显蓝色,故A不正确;
B、该组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且均为无色,故B正确;
C、H+、CO32-能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H+、OH-能结合生成水,则不能共存,故C不正确;
D、该组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亚铁离子存在的溶液显浅绿色,故D不正确。故选B。
【点睛】
铜离子存在的溶液显蓝色,亚铁离子存在的溶液显浅绿色,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3、B
【解析】
A、无磷洗涤剂的推广使用,能有效减小水体污染,正确;
B、长期饮用蒸馏水,不含有人体所需要的矿物质,不利于人体健康,错误;
C、炒菜时加入适量的加碘盐,可预防大脖子病,正确;
D、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故生活中可用食醋除去铁锈,正确;
故选:B。
4、D
【解析】
试题分析:人体中没有消耗纤维素的酶,不能消化纤维素,D错误。故选D。
考点:化学与人体健康
5、C
【解析】
A、食醋有酸味,酒精具有特殊的气味,A正确;
B、氧气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空气不能,B正确;
C、水和双氧水均是无色的液体,看颜色不能鉴别,C错误;
D、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D正确。
故选C。
6、A
【解析】
A、硝酸铵固体溶解在水中溶液的温度会降低,装置内气体的压强会减小,U型管内红墨水左高右低,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正确;
B、左边试管内铁能和硫酸铜反应,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右边试管内铁能和硝酸银反应,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银强,但是铜和银的活动性无法比较大小,不能达到实验目的,错误;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会和产生的二氧化碳混在一起,无法收集到纯净的二氧化碳,而且导管要深入集气瓶底部;
D、铁钉生锈是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两支试管内的铁钉都没有与水接触,都不会生锈,无法达到实验目的,错误。故选A。
7、C
【解析】
A、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二氧化碳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
B、铁能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水,碳不与稀盐酸反应,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且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符合题意;
D、过量铁粉能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8、D
【解析】
A、一氧化碳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二氧化碳能够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方法正确;
B、铜粉不能和稀盐酸反应,铁粉和足量稀盐酸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过滤得到铜粉,方法正确;
C、CuSO4和过量铁粉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过滤得到硫酸亚铁,方法正确;
D、CaCO3、CaO都和稀盐酸反应,主要成分和杂质都除去,方法错误。
故选D。
【点睛】
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9、C
【解析】
A、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因此初始时的pH应大于7,选项A错误;
B、足量的镁铝铁与等量的相同稀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量由盐酸的用量决定,因此,三种金属最终产生的氢气质量应相同,选项B错误;
C、开始加入氢氧化钠时,消耗原溶液中的硫酸,无沉淀,故开始沉淀质量为0,当硫酸被消耗完后,氢氧化钠开始和硫酸铜反应,产生蓝色沉淀,故沉淀质量在某一时刻增加,当硫酸铜被消耗完以后,沉淀质量便不再改变,选项C正确;
D、过氧化氢溶液用量相同,无论是否加入催化剂,最终能产生的氧气质量应相同,图中所示最终产生的氧气质量不相同,选项D错误。故选C。
10、C
【解析】
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则10g+10g=+x++,x=。
【详解】
A、反应后甲的质量减少是反应物,乙、丙、丁的质量增大,数生成物,可以表示为甲→乙+丙+丁,该反应符合“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B、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则10g+10g=+x++,x=;故选项错误;
C、该反应中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0g-):(-10g)=84:53;故选项正确;
D、丙、丁是分解反应的产物,可能是单质;故选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