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2024届安徽省屯溪第一中学化学高一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是由【hezhihe】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4届安徽省屯溪第一中学化学高一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4届安徽省屯溪第一中学化学高一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agFe2O3和A12O3组成的混合物全部溶于21mL pH=1的硫酸,反应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11mLNaOH溶液,恰好使Fe3+、A13+完全沉淀,则c(NaOH)为
A.1.1mol·L-1 B.1.2mol·L-1 C.1.4mol·L-1 D.1.8mol·L-1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蒸馏结束后,应先停止通冷却水,再停止加热,待装置冷却后,再拆卸蒸馏装置
B.制备Fe(OH)3胶体,可向沸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并长时间煮沸
C. mol·L-1CuSO4溶液100 mL,
D.向饱和Ca(OH)2溶液中加入少量无水CaO固体,恢复原温度,溶液中Ca(OH)2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3、 g钠和过氧化钠混合物完全溶于水中得100 mL溶液,所收集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则原混合物中钠和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2∶1 B.1∶2 C.1∶1 D.1∶3
4、下列有关试剂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A.浓硝酸保存在无色玻璃试剂瓶中
B.少量的钠保存在水中
C.氢氧化钠溶液保存在具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D.FeSO4溶液存放在加有少量铁粉的试剂瓶中
5、/ L NaOH溶液加水稀释到 mol/L ,则选用的容量瓶规格为
A.100 mL B.250 mL C.500 mL D.1000 mL
6、下列实验中,所选装置不合理的是( )
A.除去CO中的CO2
B.分离乙醇和水
C.除去水中泥沙
D.收集氯气
7、下列反应中必须加入氧化剂才能进行的是
A.2Cl-→Cl2 B.Fe3+→ Fe2+ C.SO→SO2 D.CuO→Cu
8、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Fe3+、Cu2+、Cl-、SO42- B.Fe2+、H+、Cl-、MnO4-
C.H+、ClO-、Cl-、SO42- D.K+、Fe3+、SO42-、OH-
9、已知某元素有两个电子层,第二层电子数是第一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关于该元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第三周期ⅡA族 B.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
C.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D.常温下单质为气体
10、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FeCl3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Fe3++Fe===2Fe2+
B.铜溶于稀硝酸:3Cu+8H++2NO3-===3Cu2++2NO↑+4H2O
C.向稀硫酸中加入 Ba(OH)2溶液:Ba2++OH-+H++SO42-===BaSO4↓+H2O
D.向Na2Si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Na2SiO3+2H+===H2SiO3↓+2Na+
11、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写道:“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 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月光穿过薄雾形成的种种美景的本质原因是( )
A.空气中的小水滴颗粒直径大小约为 10-9m~10-7m
B.光是一种胶体
C.雾是一种胶体
D.发生丁达尔效应
12、·L-1的Na2SO4溶液300mL,·L-1的MgSO4溶液200mL、·L-1的Al2(SO4)3溶液100mL,这三种溶液中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
A.1∶1∶1 B.3∶2∶2
C.3∶2∶3 D.1∶1∶3
13、wg铁粉和铝粉的混合物,和过量的 NaOH反应,然后过滤,将沉淀完全收集后,放蒸发皿中加热,直至被加热的物质质量不再变化,取出蒸发皿中的物质称量仍为wg,则原混合物中铝粉的质量分数是
A.30% B.50% C.70% D.90%
14、实验室中的试纸种类很多、用途也比较广泛。下列试纸使用时不需要对试纸预先用蒸馏水润湿的是( )
A.用蓝色石蕊试纸检验氯化氢气体
B.用KI淀粉试纸检验氯气的存在
C.收集氨气时,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是否收集满
D.用pH试纸检测稀盐酸溶液的pH
15、不锈钢通常不与酸、碱、盐反应,是因为加入了( )
A.Ni和Cr B.Ni和Au
C.Cr和Au D.Cr和Pt
16、下列各组物质与其分类和用途的关系正确的是
A.镁——单质——照明弹
B.氧化钠——氧化物——供氧剂
C.小苏打——碱——发酵粉主要成分
D.水玻璃溶质——酸——防火材料
17、 g由金属X和Mg组成的合金投入足量的稀硫酸中, L,则金属X可能为
A.Zn B.Al C.Fe D.Cu
18、蛇纹石可以看作由氧化镁、氧化铝、二氧化硅、氧化铁组成。现取一份蛇纹石试样进行实验,首先将其溶于过量的盐酸,过滤后,在所得的沉淀X和溶液Y中分别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沉淀X的成分是二氧化硅
B.将蛇纹石试样直接溶于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过滤,可得到纯净的红色颜料氧化铁
C.在溶液Y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滤得到的沉淀的主要成分是Fe(OH)3和Mg(OH)2
D.溶液Y中的阳离子主要是Mg2+、Al3+、Fe3+、H+
19、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
A.食盐 B.氯水 C.液溴 D.金刚石
20、下列有关化学试剂在实验室中的保存方法 正确的是
A.少量钠用石蜡封存 B.用塑料瓶保存氢氟酸
C.用无色透明试剂瓶保存氯水 D.用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保存氢氧化钠溶液
21、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是从人身安全因素考虑的是( )
A.酒精灯不使用时,必须盖上灯帽
B.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外壁干燥后再加热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上倾斜(约45°),外壁干燥后再加热
D.用H2还原CuO时,应先通一会儿H2,再加热CuO
22、两份铝片,一份与足量盐酸反应,另一份与足量烧碱溶液反应,同温、同压下,放出相同体积的气体,则两份铝片的质量之比为( )
A.1:1 B.2:3 C.3:2 D.1:6
二、非选择题(共84分)
23、(14分)下列图示中,A为一种常见的单质,B、C、D、E是含A元素的常见化合物,它们的焰色实验均为黄色。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写出下列化学式:A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2)以上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3)完成方程式
①A→C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12分)已知A为常见的金属单质,根据如图所示的关系:
(1)确定A、B、C、D、E、F的化学式: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
F____________。
(2)写出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④、⑤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25、(12分)现有乙酸乙酯、乙酸、乙醇的混合物,如图是分离操作步骤流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试剂:a______,b______。
(2)分离方法:① ______,② ______,③ ______。
(3)物质名称:A______,C______,E______。
26、(10分)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和比较SO2和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1)写出Cu与浓硫酸制备S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实验室用装置E制备Cl2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指出该反应中HCl(浓)所表现出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D两个试管中的品红溶液出现__________的现象。
A品红都褪色 B品红都不褪色
C试管B 中品红褪色D 中不褪色 D试管D 中品红褪色B 中不褪色
②停止通气后,再给B、D两个试管分别加热,两个试管中的现象又分别为_____。
A 无色 红色 B 无色 无色 C 红色 红色 D 红色 无色
(4)C烧杯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
(5)另一个实验小组的同学认为SO2 和氯水都有漂白性,二者混合后的漂白性肯定会更强,他们将制得的SO2和Cl2按1∶1同时通入到品红溶液中,结果发现褪色效果并不像想象的那样。请你分析该现象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
27、(12分)某课外活动小组学生模拟呼吸面具中的原理(过氧化钠与潮湿二氧化碳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①2Na2O2+2CO2=2Na2CO3+O2
②2Na2O2+2H2O=4NaOH+O2
(1)反应①中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的电子式为______。反应②中含极性键的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
(2)常温下,CO2为气体但CS2却为液体,请用物质结构知识说明原因_____。
(3)实验中,用大理石、稀盐酸制取所需CO2,装置如图。简述检验气密性的操作方法_____,将气体通过Na2O2前必须除去的杂质是____,该除杂剂是_______。
(4)确认实验中生成O2的操作方法是_____。
28、(14分)A、B、C、D、E五种物质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且物质A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
(1)写出B、D两种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_,D________。
(2)①刚刚制成的湿粉丝,常常挂在房中用C来熏制,这是利用了C的________作用。
②实验室中可用________(填试剂)来检验C的存在,利用的是C的________性。
(3)浓的E溶液在常温下为黏稠的液体,且E溶液具有强吸水性、强脱水性、强氧化性。则:
①将E溶液敞口放置在空气中,其质量分数会_______,本过程中E表现了_______性。
②E溶液表现吸水性时,可作干燥剂,下列物质可用E溶液干燥的是________。
A.氨气 B.硫化氢(具有强还原性)
C.氢气 D.二氧化硫
E.氧气 F.碘化氢(具有强还原性)
G.溴化氢(具有强还原性)
③用蘸有浓E溶液的玻璃棒在木板上写字,字迹一会儿就变黑,说明浓E溶液具有________性。
④浓E溶液表现强氧化性时,在加热的条件下能与铜、碳单质等反应,并实现E→C的转化,请写出E分别与铜和碳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指出E与铜反应时,除了表现强氧化性外,还表现什么性质______________。
⑤稀的E溶液常常用来洗涤金属表面的铜锈和铁锈,请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9、(10分)非金属单质经如图所示的过程转化为含氧酸,已知为强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在常温下为固体, 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
①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②在工业生产中, 气体的大量排放被雨水吸收后形成了__________而污染了环境。
(2)若在常温下为气体, 是红棕色的气体。
①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②的浓溶液在常温下可与铜反应并生成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B
【解析】
若恰好使Fe3+、A13+完全沉淀,即最终溶液中阳离子只有钠离子,阴离子只有硫酸根,即溶液的溶质为Na2SO4,21mL pH=1的硫酸中氢离子物质的量为n=21mL×=,,,则浓度为c=n/V==·L-1。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B。
2、D
【解析】
A. 蒸馏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冷却水,待装置冷却后,再拆卸蒸馏装置,A错误;
B. 制备Fe(OH)3胶体,可向沸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当溶液变为红褐色时,停止加热,B错误;
C. mol·L-1CuSO4溶液100 mL,,C错误;
D. 向饱和Ca(OH)2溶液中加入少量无水CaO固体,恢复原温度,溶液仍旧为饱和Ca(OH)2溶液,则溶液中Ca(OH)2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D正确;
答案为D。
3、A
【解析】
g钠和过氧化钠混合物完全溶于水中得100 mL溶液,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氢气与氧气完全反应生成水,根据方程式2Na + 2H2O=2NaOH+H2↑,2Na2O2+ 2H2O = 4NaOH+O2↑,2H2+O22H2O,得到n(Na): n(Na2O2) = 4:2 = 2:1,故选A。
4、D
【解析】
A、浓硝酸见光受热易分解,因此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且放在阴凉处,故A错误;
B、钠和水反应,应保存在煤油中,故B错误;
C、磨口仪器,SiO2和NaOH反应,生成Na2SiO3,Na2SiO3具有黏合,应保存在橡胶塞的试剂瓶中,故C错误;
D、FeSO4中Fe2+以还原性为主,容易被氧气氧化成Fe3+,而Fe+2Fe3+=3Fe2+,故D正确;
答案选D。
5、C
【解析】
利用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不变进行分析。
【详解】
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因此有30×10-3L×·L-1=V(NaOH)×10-3L×·L-1,解得V(NaOH)=500mL,故C正确;
答案:C。
6、B
【解析】
、但不吸收CO,用NaOH溶液除去CO中的CO2,然后干燥得纯净CO,装置合理;
,不能用分液法分离,不合理;
,采取过滤法可除去水中泥沙,合理;
,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合理;
答案选B。
7、A
【解析】
必须加入氧化剂才能进行,则选项中为还原剂的变化,还原剂中某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
A.2Cl-→Cl2中,Cl元素的化合价升高,需加氧化剂才能进行,故A选;
B.Fe3+→Fe2+中,Fe元素的化合价降低,需加还原剂才能进行,故B不选;
C.SO→SO2中,S元素的化合价降低,需加还原剂才能进行,故C不选;
D.CuO→Cu中,Cu元素的化合价降低,需加还原剂才能进行,故D不选;
故选A。
8、A
【解析】
A. Fe3+、Cu2+、Cl-、SO42-四种离子间不发生化学反应,能大量共存,A符合题意;
B. Fe2+、H+、Cl-、MnO4-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B不合题意;
C. H+、ClO-、Cl-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和水,不能大量共存,C不合题意;
D. Fe3+、OH-间能反应生成Fe(OH)3,不能大量共存,D不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离子共存,就是离子间不发生化学反应。若离子间可直接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弱电解质,则离子间不能大量共存;若离子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离子间也不能大量共存。常见的沉淀反应为生成难溶性酸、难溶性碱、难溶性盐;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为强氧化性离子(如ClO-、MnO4-、NO3-(H+)与还原性离子(S2-、SO32-、I-、Fe2+)间发生的反应。
9、A
【解析】
根据元素有两个电子层,第二层电子数是第一层电子数的3倍可知,该元素为氧元素,然后根据氧原子的结构进行解答。
【详解】
该元素有两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6个电子,则该元素为氧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ⅥA族,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常温下,该元素形成的单质有氧气、臭氧,均为气体;答案选A。
10、B
【解析】
A.向FeCl3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离子方程式:2Fe3++Fe═3Fe2+,A项错误;B.铜溶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离子方程式:3Cu+8H++2NO3﹣═3Cu2++2NO↑+4H2O,B项正确;C.向稀硫酸中加入 Ba(OH)2 溶液,离子方程式:Ba2++2OH﹣+2H++SO42﹣═BaSO4↓+2H2O,C项错误;D.Na2Si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离子方程式:SiO32﹣+2H+═H2SiO3↓,D项错误。答案选B。
11、A
【解析】
A.题干中所提及的雾,是小液滴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是一种胶体,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100nm,即10-9m~10-7m,故A正确;
B.雾是一种胶体,光不是,故B错误;
C.雾是一种胶体,但这不是月光穿过薄雾所形成的种种美景的本质原因,故C错误;
D.雾作为一种胶体,能发生丁达尔效应,但这也不是月光穿过薄雾所形成的种种美景的本质原因,故D错误。
答案选A。
12、D
【解析】
·L-·L-1;
·L-·L-1;
·L-1的Al2(SO4)·L-1;
·L-1:·L-1:·L-1=1:1:3,
故选:D。
13、A
【解析】
wg铁粉和铝粉的混合物,和过量的NaOH反应,然后过滤,滤渣为Fe,放入蒸发皿中完全灼烧后最终应生成Fe2O3,取出蒸发皿中的物质称量仍为wg,则铝粉的质量等于Fe2O3中O元素的质量,则原混合物中铝粉的质量分数为:×100%=30%,故答案为A。
【点睛】
考查混合物的计算,明确金属混合物反应前后物质的成分的变化是解题关键,wg铁粉和铝粉的混合物,和过量的NaOH反应,然后过滤,滤渣为Fe,放入蒸发皿中完全灼烧后最终应生成Fe2O3,取出蒸发皿中的物质称量仍为wg,则铝粉的质量等于Fe2O3中O元素的质量。
14、D
【解析】
A. 用蓝色石蕊试纸检验氯化氢气体需要预先把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否则检验不到;
B. 用KI淀粉试纸检验氯气的存在时需要预先把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否则检验不到;
C. 收集氨气时,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是否收集满,需要预先把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否则检验不了;
D. 用pH试纸检测稀盐酸溶液的pH,不能预先把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否则所测pH可能不准确,因为润湿后相当于把待测液加水稀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