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在低微浓度下即可对某些生物(病原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有特异抑制作用的化学物质的总称
β–内酰胺类
氨基糖苷类
四环素类
大环内酯类
多烯大环类
多肽类
1. 抗生素(antibiotics)
2. 分类
一、概述
化学纯度较低
活性组分易发生变异
稳定性差
3. 来源
4. 抗生素的特点
化学合成
半合成
生物合成(发酵)
生产工艺复杂
发酵过程不易控制,易受污染
原因
一、概述
鉴别:物理化学方法、微生物法
检查:水分、异常毒性、热原、细菌内毒素、降压物质等
含量/效价测定:
微生物法:
与临床疗效吻合,灵敏度高,但操作复杂费时;
理化方法:
准确度与专属性较高,且操作简便,但与临床疗效有偏差
5. 抗生素质量分析
一、概述
1. 化学结构
包括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
青霉素类:6-APA为母核头孢菌素类:7-ACA为母核
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药分教研室
二、β–内酰胺类
酸性较强(pKa -)
临床常用其碱金属盐
(水溶性好)
酸性(羧基)
有多个手性碳
旋光性
青霉素类:苯环取代基
头孢菌素类:母核有共轭结构
UV(共轭)
干燥条件较稳定,溶液不稳定
稳定性(内酰胺)
2、主要
理化性质
降解
失效
氧化剂、酸、碱
酶、金属离子、Δ
青霉素
二、β–内酰胺类
1)羟肟酸铁反应:
β–内酰胺类羟肟酸显色
2)茚三酮反应
α-氨基蓝紫色
3)双缩脲反应
β–内酰胺类紫红色
4)光谱法(UV、NMR)
5)色谱法(HPLC、TLC)
NH2OH·HCl
NaOH
Fe3+
H+
茚三酮
Δ
碱性酒石酸铜
呈色反应
3、鉴别
二、β–内酰胺类
二、β–内酰胺类
4、检查
聚合物
有关物质和异构体
吸光度
残留溶剂
结晶性
5、含量测定
-----------碘量法(ChP2000)
二、β–内酰胺类
原理:青霉素与头孢菌素本身不与碘反应,但其碱性降解产物可消耗碘
青霉素族
头孢菌素族
NaOH
水解
4I2H +
8I-
I2+2Na2S2O3 2NaI + Na2S4O6
定量过量
剩余
5、含量测定
-----------碘量法(ChP2000)
反应分两步进行:
水解反应(按化学计算量进行)
氧化-还原反应(无定量关系,受温度、pH值和时间等因素影响,
应严格控制反应条件并采用标准品平行对照测定)
5、含量测定
-----------碘量法(ChP2000)
因样品中杂质会消耗碘,故应作空白试验。
加入样品,不加碱;
其余试剂(醋酸盐缓冲液,碘液,硫代硫酸钠)都要加碱。
空白试验:
空白试验与经典空白试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