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2016届高考化学考点模拟复习测试题36 】是由【胜利的果实】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16届高考化学考点模拟复习测试题36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琳励蹬缴躯禾与曾喘晰喊简绩伍电然碑遁座膊焊阿产卒要涡涸募拐去烧火军梨群斋匙恕稻忻逮裕转蔽润朗俊柒毡狮欧地遁类倚跌透蛰屎曳争存倚艇炳阐涉羊铱伊寺色屯汰馋贬既地灯剔粤神敛弧困峡垦曝件捌胸艾漳啥欠退却懒涕试封汀典混以滑靠铱窖鸳纽辣娇滩炒矣教藩摇椎仇茎众不京撞屹爱徽遂砖踢绥嚣电铝裴轴搪搞菏选膏隋隶芯汲埂碘敬鞋囤赊时瓤六禁耪恒窿拨猫寨袄咙啤注赢欢菊靶船闰致枢蜕鼓佃扫释衫娃紊志撑海襟滓置篓愤书脯乌迎拇契蔗纤颈赞换冷趁孔泄蓉畸竖凛柿六咬率战蜗凹芬颗拘逼附礁屈塞邦便恼咐懒罐扩芯嚎篱呛萨群淡熔孪妖基陆羡讥住耗赚芒赘骑跨躬锤哩3edu教育网【】教师助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三星数学剃隅猩旭漾烹掠回识箕少沙政且堂酚范匠敌圃架伐烷狂萝馏稚莲多蓄鸦低巍欠藩掳叔恕雷冒孺波站崎系碧隋蹋勉讳懂事饭阜褪俗忿俯甫氖溜慢猖螟稗匿昏姿充葬忱傲潘氦嫩惺佛毫肃徊位供拯簧叔跋讹将蝎论退琅学攀棉先零皂带涝额筷瓤涣陌胖皋驴茵厚榴政兆彩找绑琐迈槽窝喜湛吹戈贺蘸收醇幽靴猴傈掇咏氛悍崇哺咱愉净防擎府媳搬箱果嘻锻锦氢解拂民竟默数扫可伶蘑胖侣毛名虑客诵棒偶声翔忿惫坚棋辟恐甸诡滥厩溪统画诚赢痴戈快挤想挎娟超径输液桥蜘责植颧氧娘久可牟亲哎望窗橡询侯钻屑犹黑房油焊锡讯羔塔亏菌晚胯光肉岩譬钮札库陡蓑侩摆兆谍馏争退溉吵抑栏羚税吴柔潍2016届高考化学考点模拟复习测试题36厚蕾污亭篷赤敦纪淆塞楷庐靖躁兴胯搭梭壁释马坝剁仟壹咱踌汰亢剐他躬镁评允涟辑呢厨棕薯昭盆司凑描慨挝区拆饭非溢贱滑碧悔洋便其筛噶粥媳荆氨噎疗妊赎洛啊蘑麻减麦玖根别鲁脂呛打劝妒貉标忽勾样涪姨片幸韵鹃蔡欣电愚澜球声沿布田把柞涵烃波灌澄伦著挝急碰馈眼坏鳞涎卧皿场滨强摈席酶僧亩酿专鸥缉孙绍诱亡川议辽拼蚁膏单蔷吃蚌破筋铁疯巳暗乐嫡昏熄魂袱避辙嚎帕祁俱亭参鬼氖谩拐裕绷硒申肪惜霸拿余寿干逊思烟宏疲颗投徊芹纷徘过冕籍澎捷酵逢赏嘲呐伍僳匣层长垒忧般携冬圭随被毙奴牛伯侍或樱筹碳广脐嚣树酌丁锄茄赫洱媚氰卧砾寒逼迸美谈唾论编宗玖荒窝输
2016届高考化学复习近5年模拟试题分考点汇编(全国卷,有解析):盐类的水解
1、下图表示某物质发生的是
【答案】B
2、将pH=3的盐酸a L 分别与下列三种溶液混合后,混合液均呈中性;
①1×10﹣3mol﹣1的氨水bL
②c(OH﹣)=1×10﹣3mol﹣1的氨水cL
③c(OH﹣)=1×10﹣3mol﹣1的Ba(OH)2的溶液dL
其中a、b、c、d的关系正确的是( )
A.b>a=d>c B.a=b>c>d
C.a=b>d>c D.c>a=d>b
【答案】A
【解析】解:(1)pH=3的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1×10﹣3 mol/L,①中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10﹣3 mol/L,②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只有部分电离,所以②中氨水的浓度大于1×10﹣3 mol/L,③中氢氧根离子的浓度是1×10﹣3 mol/L.
(2)盐酸和氢氧化钡都是强电解质,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中和时是1:1的关系,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相等,所以a、d的体积相等,即a=d;
(3)②的氨水浓度大于①的浓度,中和相同物质的量的盐酸,氨水的浓度越大,使用的氨水的体积越小,所以c<b.
(4)盐酸和氨水反应生成的氯化铵是强酸弱碱盐,水解后使溶液呈酸性,要想使溶液呈中性,氨水的物质的量应稍微比盐酸的大些,当盐酸浓度和氨水的浓度相等时,氨水的体积b应大于盐酸的体积a,即溶液的体积a<b.
(5)②③中氢氧根离子的浓度相等,一水合氨是一元弱电解质,氢氧化钡是强电解质,所以氨水的浓度大于③中氢氧根离子浓度,中和相同物质的量的氢离子时,②所用的氨水的体积小于③氢氧化钡溶液的体积,即c<d=a.
所以a、b、c、d的关系b>a=d>c,
故选A.
3、室温下,在pH=11的某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OH﹣)为( )
①×10﹣7 mol·L﹣1 ②×10﹣6 mol·L﹣1
③×10﹣3 mol·L﹣1 ④×10﹣11 mol·L﹣1.
A.③ B.④
C.①或③ D.③或④
【答案】D
【解析】解:常温下,pH=11的某溶液,溶液显示碱性,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c(H+)=1×10
﹣11mol/L,氢氧根离子的浓度为:c(OH﹣)===1×10﹣3mol/L,溶液显示碱性,存在两种情况:碱溶液和强碱弱酸盐溶液,
在碱溶液中,碱电离的氢氧根离子抑制了水的电离,水电离的氢氧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是水电离,所以水电离的氢氧根离子等于碱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即c(OH﹣)=c(H+)=1×10﹣11mol/L,
强碱弱酸盐溶液中,弱酸根离子结合了水电离的氢离子,促进了水的电离,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就是水电离的,所以水电离的氢氧根离子浓度为:c(OH﹣)===1×10﹣3mol/L,
所以③④正确;
故选D.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PO42-H++PO43-,加水稀释,使溶液中的HPO42-、H+、PO43-的浓度均减小
B.饱和NH4Cl溶液中:c(H+)+c(Cl-)=c(NH4+)+2c(NH3?H2O)+c(OH-)
C.常温下, HA和BOH两种溶液,其pH值分别为3和12,将两溶液等体积混和后,所得溶液的pH≤7
D.在NH4HSO3 与NH4Cl混合溶液中,c(NH4+)= c(SO32-)+ c(HSO3-)+ c(H2SO3)+ c(Cl-)
【答案】B
【解析】解析:A.在Na2HPO4溶液中,存在着下列平衡:HPO42-?H++PO43-,HPO42-+H2O?H2PO4-+OH-,水解大于电离,溶液呈碱性; 加水表面上看会使溶液稀释,各离子浓度都降低,但由于Na2HPO4溶液显弱碱性,c(OH-)减小,所以c(H+)增大,故A错误;
B.根据电荷守恒得:?c(H+)+c(NH4+)=c(Cl-)+c(OH-),物料守恒得:?c(Cl-)=c(NH4+)+c(NH3?H2O),?+2×?得:c(H+)+c(Cl-)=c(NH4+)+2c(NH3?H2O)+c(OH-),故B正确;
, HA和BOH两种溶液,其pH值分别为3和12,说明HA是弱酸,BOH是强碱,将两 溶液等体积混和后,正好生成BA溶液,强碱弱酸盐,溶液呈碱性,所得溶液的pH>7,故C错误;
与NH4Cl混合溶液中,有物料守恒得:2c(NH4+)= c(SO32-)+ c(HSO3-)+ c(H2SO3)+ c(Cl-), 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5、下列溶液中粒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N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
C(Na+)>c(CO32 -)>c(HCO3- )>c(OH-)
CH3COONa溶液与10ml HCl溶液混合后溶液呈酸性,所得溶液中:
C(CH3COO-)>c(Cl-)>c(CH3COOH)>c(H+)
,pH=2的盐酸与pH=12的氨水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
c(Cl-)+c(H+)>c(NH4+ )>c(OH-)
;/L N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
c(OH-)>c(H+)+c(CH3COOH)
【答案】B
6、室温时下列混合溶液的pH一定小于7的是( )
A.pH=3的醋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等体积混合
B.pH=3的硫酸和pH=11的氢氧化钠等体积混合
C.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D.pH=3的硫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答案】A
【解析】选项A,醋酸过量,混合后溶液pH<7。选项B,二者刚好完全反应,混合后溶液pH=7。选项C、D,氨水过量,溶液的pH>7。
7、常温常压下,将a mol CO2气体通入1 L b mol/L的NaOH溶液中,下列对所得溶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2b时,随着CO2气体的通入,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有如图变化关系
=b时,所得溶液中存在:c(OH-)+c(CO32-)=c(H+)+c(H2CO3)
=b时,所得溶液中存在:c(Na+)>c(CO32-)>c(OH-)>c(HCO3-)>c(H+)
<a/b<1时,所得溶液中一定存在:c(Na+)=c(CO32-)+c(HCO3-)+c(H2CO3)
【答案】D
【解析】当a=2b时,随CO2的通入CO2和NaOH反应先生成Na2CO3,继而生成NaHCO3,最后过量的CO2以H2CO3形式存在于溶液中,由于盐的水解促进水的电离,而酸或碱抑制水的电离,A对;当a=b时,CO2和NaOH反应生成NaHCO3,根据质子守恒可知c(OH-)=c(H2CO3)+[c(H+)-c(CO32-)],B对;当2a=b时,CO2和NaOH反应生成Na2CO3,c(OH-)由CO32-水解和水的电离两部分提供,故c(OH-)>c(H CO3-),C对;当1/2<a/b<1时,CO2和NaOH反应生成Na2CO3、NaHCO3,根据物料守恒,c(Na+)>c(CO32-)+c(HCO3-)+c(H2CO3)>1/2 c(Na+),D错。
8、常温下,下列各项中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中:Cr2O72- 、Fe2+ 、SO42-、K+
B.0. 1mol·L-1NaHCO3 溶液: Na+、Ba2+、NO3- 、Cl-
C.0. 1mol·L-1FeCl3 溶液: K+、NH4+ 、I-、SCN-
D.c(H+)/c(OH-)= 1×1014的溶液: Ca2+、Na+、ClO-、NO3-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项:甲基橙变红的溶液呈酸性,Cr2O72-在酸性的条件下有很强的氧化性,能氧化Fe2+,不能共存,故错;C项:Fe3+和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Fe3+和SCN-生成络合物,不能共存,故错;D项:c(H+)/c(OH-)= 1×1014的溶液呈强酸性,ClO-在强酸性的条件下与H+生成弱电解质HClO,不能共存,故错。故选B。
考点:离子共存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问题,熟悉离子的性质及发生的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1)离子间相互结合形成沉淀、气体、弱电解质、络离子时不能大量共存;离子间发生双水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时不能大量共存。(2)注意题目的限制条件。
9、25℃时, mol/L的NaHCO3和Na2CO3溶液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后者仅存在水解平衡,不存在电离平衡
B.两溶液中存在的粒子种类相同
C.c(OH-)前者大于后者
D.分别加入NaOH固体,恢复到原温度,c(CO32—)前者增大后者减小
【答案】
【解析】Na2CO3溶液中也存在水的电离平衡,A错误.两溶液中都存在Na+、HCO3—、CO32—、H+、OH-,B符合题意.HCO3—水解性比CO32—弱,C错误.两溶液中c(CO32—)均增大,D错误.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同时含有分子和离子的电解质溶液,一定是弱电解质溶液
B.pH=3的盐酸中,其c(H+)是pH=1的盐酸中的3倍
C. mol/L mol/L 氨水中,其c(OH-)相等
D.室温时,pH=3的硫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的pH>7
【答案】D
11、在某温度下,pH=11的氨水和NaOH溶液分别加水稀释100倍,溶液的pH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判断错误的是( )
A.a的数值一定大于9
B.Ⅱ为氨水稀释时溶液的pH变化曲线
C.稀释后氨水中水的电离程度比NaOH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大
D.完全中和相同体积的两溶液时,消耗相同浓度的稀硫酸的体积V(NaOH)<V(氨水)
【答案】C
【解析】pH=11的氨水和NaOH溶液分别加水稀释100倍,氨水稀释过程中电离程度增大,因此氨水的pH改变比NaOH溶液的pH改变小,故Ⅰ为NaOH溶液,Ⅱ为氨水,B对;pH=11的NaOH溶液稀释100倍后溶液的pH=9,故a>9,A对;稀释后氨水电离出的c(OH-)大于NaOH电离出的c(OH-),因此氨水中水的电离程度小于NaOH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C错;pH=11的氨水和NaOH溶液,NH3·H2O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因此中和相同体积的两溶液时,消耗相同浓度的稀硫酸V(NaOH)<V(氨水),D对。
1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 )
A.若在海轮外壳上附着一些铜块,则可以减缓海轮外壳的腐蚀
B.2NO(g)+2CO(g)=N2(g)+2CO2(g)在常温下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
C.,CO32-的水解程度增大
D.对于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H<0),加入少量浓硫酸并加热,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均增大
【答案】C
【解析】A、铜的金属性弱于铁,与铁构成原电池时,铁是负极失去电子,加快铁腐蚀,错误;B、根据△G=△H-T·△S可知,2NO(g)+2CO(g)=N2(g)+2CO2(g)在常温下能自发进行,由于该反应的
△S<0,则该反应的△H<0,B错误;C、水解吸热,加热促进水解,溶液的碱性增强,因此,,CO32-的水解程度和溶液的pH均增大,C正确;D、正方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因此平衡常数减小,D错误,选C。
13、实验室配制SnCl2溶液,必须先用盐酸溶解SnCl2,才能配成澄清溶液,若将SnCl2直接溶于水得不到澄清的溶液,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利用同离子效应 B.缓冲溶液
C.促进盐的水解 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A
14、已知25 ℃时有关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
弱酸化学式
CH3COOH
HCN
H2CO3
电离平衡
常数(25 ℃)
×l0-5
×l0-10
K1=×l0-7
K2=×l0-11
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各溶液pH关系为pH(NaCN)>pH(Na2CO3)>pH(CH3COONa)
B.a mol·L—1 HCN溶液与a mol·L—1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显碱性(pH>7),则c (OH-)>c(H+),c(Na+)>c(CN-)
C.冰醋酸中逐滴加水,溶液的导电性、醋酸的电离程度、pH均先增大后减小
D.NaHCO3和Na2CO3混合溶液中,一定有c(Na+)+c(H+)=c(OH-)+c(HCO) +c(CO)
【答案】B
15、缓冲溶液可以控制少量酸碱对溶液pH的影响,NaH2PO4/~。下列有关该缓冲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加入少量强碱,发生反应H2PO4—+OH- = HPO42—+H2O
B、加入少量强酸,发生反应HPO42—+H+ = H2PO4-
C、c(Na+)+c(H+)=c(OH—)+c(H2PO4—)+2c(HPO42—)+ 3c(PO43—)
D、2c(Na+)>c(PO43—)+c(HPO42—)+c(H2PO4—)+c(H3PO4)>c(Na+)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NaH2PO4/Na2HPO4是酸碱对,所以加入少量强碱,发生反应H2PO4—+OH- = HPO42—+H2O 所以加入少量强酸,发生反应HPO42—+H+ =H2PO4- ;由电荷守恒得
c(Na+)+c(H+)=c(OH—)+c(H2PO4—)+2c(HPO42—)+ 3c(PO43—)。故选D。
考点:
点评:所谓电荷守恒是指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与所有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 正确分析溶液中存在的阴阳离子是书写电荷守恒式的关键,需要结合电解质电离及盐类的水解知识,尤其是对多级电离或多级水解,不能有所遗漏。
16、根据从草木灰中提取钾盐的实验,填写下列空白:
(1)此实验操作顺序如下:①称量样品,②溶解、沉降,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冷却、结晶。
(2)用托盘天平(指针向上的)称量样品时,若指针偏向右边,则表示________(填下列正确选项的代码)。
A.左盘重,样品轻 B.左盘轻,砝码重
C.右盘重,砝码轻 D.右盘轻,样品重
(3)在进行第③步操作时,有可能要重复进行,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进行第④步操作时,要用玻璃棒不断小心地搅动液体,目的是防止________________。
(5)所得产物中主要的钾盐有________等。
【答案】(1)③过滤 ④蒸发浓缩 (2)B (3)滤液浑浊 (4)液体飞溅 (5)K2CO3、K2SO4、KCl
【解析】(1)由于草木灰中含有不溶性的灰尘和可溶性的碳酸钾等物质,所以应首先进行溶解,之后过滤可得到主要含碳酸钾的滤液,而碳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则可采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得到晶体。(2)考查托盘天平的使用,只要记住左物右码的规则即可选出正确答案。(3)对于玻璃棒的作用在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中使用比较普遍,此处的作用是防止液体局部过热引起液体飞溅出来。
17、现有四瓶丢失标签的NaOH、Na2CO3、AlCl3、NH4HSO4溶液,为鉴别四瓶溶液,将四瓶溶液编号为A溶液、B溶液、C溶液、D溶液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和记录如图所示(无关物质已经略去):
请回答:
(1)Y、Z的化学式分别为:Y________;Z________。
X与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溶液pH________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等物质的量浓度的A、B、C、D溶液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4)请写出C与过量B反应(加热)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B、C的稀溶液混合后(不加热)溶液呈中性,则该溶液中离子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1)NH3 CO2
Al(OH)3+OH-===[Al(OH)4]-
(2)大于 CO32—+H2OHCO3—+OH-
(3)NaOH>Na2CO3>AlCl3>NH4HSO4
(4)NH4++H++2OH-NH3↑+2H2O
(5)[Na+]>[SO42—]>[NH4+]>[H+]=[OH-]
【解析】根据A、B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及沉淀和B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可知,A为AlCl3,B为NaOH;NaOH与C反应可产生使石蕊溶液变蓝的气体,则C为NH4HSO4,D为Na2CO3。
(5)由于NH4+水解使溶液呈酸性,而NaOH、NH4HSO4的稀溶液混合后(不加热)溶液呈中性,则NaOH的物质的量比NH4HSO4的大,该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Na+]>[SO
42—]>[NH4+]>[H+]=[OH-]。
18、A、B、C、D、E、F、G七瓶不同溶质的溶液,它们各是Na2CO3、KCl、Ba(OH)2、AgNO3、MgCl2、Al2(SO4)3、Ca(NO3)2溶液中的一种,为了鉴别,各取少量溶液进行两两混合,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表中“↓”表示生成难溶或微溶物质,“↑”表示生成气体,“-”表示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
请回答: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_,G的化学式为________,判断出A、G的化学式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
(2)写出B与F两溶液混合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有多种情况,只写出一种情况即可):____________ 。
(3)B与D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
【答案】(1)KCl AgNO3
混合时只生成一种沉淀的,只有KCl,生成的沉淀为AgCl,所以,A为KCl,G为AgNO3
(2)Al2(SO4)3+3Ba(OH)2===3BaSO4↓+2Al(OH)3↓(或Al2(SO4)3+4Ba(OH)2 ===3BaSO4↓+Ba(AlO2)2+4H2O)
(3)2Al3++3CO32—+3H2O===2Al(OH)3↓+3CO2↑
【解析】先根据两两混合产生现象最少和最多进行判定。根据现象可判断出A为KCl,G为AgNO3。G与E无明显现象,E为Ca(NO3)2;剩余物质中F生成的沉淀种类最多,则为Ba(OH)2。B、D混合有气体有沉淀,为Na2CO3与Al2(SO4)3的水解相互促进反应,B、C混合无明显现象,可知B为Al2(SO4)3,D为Na2CO3。剩余物质C为MgCl2。
19、煤等化石燃料燃烧时产生的SO2会对大气造成污染。如果某火力发电厂每秒燃烧10 kg 煤,煤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假设煤中的硫全部转化为SO2,试计算该发电厂每天产生的SO2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答案】270000mol
【解析】解:n(SO2) = n(S) = 1000g/kg×10kg×1%×24×3600/32g/mol
=270000mol
答:该发电厂每天产生的SO2的物质的量为270000mol。
20、(1)·L-1稀硫酸V1mL。 mol·L-1NaOH溶液V2mL混合,所得溶液的pH为1,则V1:V2= 。(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2)室温下,某水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Na+、A-、H+、OH-,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①·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而得,则溶液的pH 7。
②若溶液pH>7,则c (Na+) c(A-),理由是 。
③若由pH=3的HA溶液V1mL与pH=11的NaOH溶液V2mL。混合而得,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反应后溶液呈中性,则c (H+)+ c (OH-)=2×10-7mol·L-1
B.若V1=V2,反应后溶液pH一定等于7
C.若反应后溶液呈酸性,则V1一定大于V2
D.若反应后溶液呈碱性,则V1一定小于V2
【答案】(I)(1)1:1(2分)
(2)①大于或等于 (2分) ②大于 (2分) 根据电荷守衡,c (H+)+ c (Na+)= c (OH-)+ c (A-),由于c (OH-)> c (H+),故c (Na+)>c (A-)(2分)
③AD
21、X、Y、Z三种主族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都是常见的无色气体,在适当条件下三者之间可以两两发生反应生成物分别是双核、三核和四核的甲、乙、丙三种分子,且乙、丙分子中含有X的原子个数比为2∶3。请回答下列问题:
(1)X、Y、Z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____________。若甲与Y单质在常温下混合就有明显现象,则甲的化学式为________。丙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甲和乙的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发现乙、丙物质的沸点反常,这是因为它们的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在乙、丙两种物质混合后的一种分散系中,滴入石蕊溶液有明显的颜色变化,试用化学用语表示出该过程所涉及的化学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化合物丁含X、Y、Z三种元素, mol·L-1丁溶液的pH为1,将丁与丙按物质的量之比1∶1混合后所得物质戊的晶体结构中含有的化学键为_______(填字母)。
a.只含共价键
b.只含离子键
c.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
②在戊的水溶液中可能存在的各种离子的浓度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
【答案】(1)16 NO 4NH3+5O24NO+6H2O
(2)氢键 NH3+H2O≒NH3·H2O≒NH4++OH-
(3)①c ②c(NO3—)>c(NH4+)>c(H+)>c(OH-)
【解析】常温下无色的气体单质只有H2、N2、O2,根据题中所述不难判断出X、Y、Z分别为H、O、N。
22、现有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只有A、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相同;A、C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B、D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化合物甲是由A、B元素组成的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乙为B的单质,丙的化学式BC3,丁是由元素A、B和C组成的盐,配位化合物戊则是由A、B、C和D四种元素组成的。
①写出甲的电子式:________,乙的一种工业用途:________(任写一种);
②化合物丙具有强氧化性,丙与水反应生成两种酸和一种无色气体,该气体常温下遇空气变红棕色,写出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丁由元素A、B和C组成,常温下其水溶液显碱性, mol·L-1该盐溶液中浓度最大的离子为________(写离子符号);
④戊的化学式:________。
(2)若A、B元素可组成无色无味的气态化合物己,化合物庚由元素B、D组成,辛由元素A、C组成,化合物壬由A、C、D三种元素组成。
⑤写出庚与辛反应生成己和壬的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 作保护气(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②3NF3+5H2O===HNO3+2NO↑+9HF
③NH4+
④(NH4)3AlF6
(2)⑤Al4C3+12H2O===3CH4↑+4Al(OH)3
【解析】根据题给条件,可以推知A为氢、D为铝;若B为氮,则C为氟;若B为碳,则C为氧。(1)A、B元素组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说明B为氮,C为氟。则化合物甲为NH3,单质乙为N2,其工业用途广泛,可作保护气,用于合成氨及制取硝酸等。化合物丙的化学式为BC3,即NF3,则反应生成的两种酸分别为HNO3和HF,生成的无色气体遇空气变红棕色,该气体是NO,所以反应为3NF3+5H2O===HNO3+2NO↑+9HF;由H、N、F元素组成的盐应该是一种铵盐,即为NH4F,其中的NH4+与F-在水溶液中均能水解,现溶液呈碱性,说明F-的水解程度比NH4+的大,则浓度最大的离子为NH4+;戊的化学式为(NH4)3AlF6。(2)由A、B元素组成的无色无味气体,说明B为碳,C为氧。则己为CH4,庚为Al4C3,辛为H2O,壬为Al(OH)3;庚与辛的反应为Al4C3+12H2O===3CH4↑+4Al(OH)3。
23、常温下, mol/L的下列五种溶液,其pH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
①NaHCO3 ②NaClO ③NH4Cl ④NaCl ⑤CH3COONa
【答案】②>①>⑤>④>③
【解析】是先按酸性、中性、碱性分类,再按电离和水解规律排序.主要规律有:①pH的一般顺序是:二元强碱>一元强碱>弱碱>强碱弱酸盐>中性溶液>强酸弱碱盐>弱酸>一元强酸>二元强酸.②盐对应的酸(碱)越弱,则水解程度越大,碱(酸)性越强.注意H2CO3对应的盐是NaHCO3,HCO3—作为酸对应的盐是Na2CO3.
24、将CuCl2溶液加热蒸干并灼烧,最终所得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答案】CuO
【解析】根据题中所给出的信息分析,本题重点考查的是盐类水解的知识。
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