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六中全会都有哪些重要精神?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说,这次全会是一次重要的会议。会议的决定包含了很多重要的精神。我理解,第一个方面要充分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二个方面要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这就是公报里面所说的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第三个方面科学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的目标和任务。我的理解这是一个中期目标,从长远来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个过程,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从短期来说,我们要致力于解决现实的、突出的、紧迫的问题,到2020年应该说是中期。但这个中期把短期和长期连接了起来。这个目标里面一共包括八个方面内容,不细说了。第四个方面要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条原则。这就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第五个方面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和举措。公报里面列了六个方面:要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要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要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要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要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第六个方面要把握党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和任务。公报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对党如何发挥作用,全会提出了一系列要求。我理解的全会精神主要是这几个方面。摘自:人民网2006﹒10﹒12
十六届六中全会为什么要专题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全面分析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一系列新论断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全面部署,是我们党基于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提出的一项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现实需要。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从、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同时,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综合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我们仍将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从国内来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党的建设不断加强,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政治长期保持稳定,我国的发展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同时,我国已进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给我国发展带来强大动力和巨大活力的空前社会变革,同时又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抓住和利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成功应对来自外部环境的挑战,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就必须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解决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迫切需要。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当前还存在着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还比较严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这些问题不仅制约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且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如果任其发展,就会挫伤人民群众参与建设小康社会的积极性,就会影响社会安定团结的大局,就会影响改革发展的进程,迫切需要我们切实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项体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的“民心工程”,作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