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脊髓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完整版ppt 】是由【hezhihe】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脊髓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完整版ppt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脊髓(Sui)的定位诊断
第一页,共二十一页。
脊髓的(De)外部结构
脊髓是脑干向下的延伸部分,位于椎管内,上端在枕大孔水平与延髓相连,下端形成脊髓圆椎。圆椎尖端伸出终丝,终止第一尾(Wei)椎的骨膜。脊髓呈微扁圆柱体
31对脊神经
颈段8对 胸段12对 腰段5对 骶段5对 尾神经1对
2个膨大
颈膨大-C5-T2:发出支配上肢的神经根
腰膨大-L1-S2:发出支配下肢的神经根
脊髓圆椎末端的位置相当于第一腰椎下缘的水平,脊髓各阶段的位置比相应的脊椎为高。
第二页,共二十一页。
脊髓的内(Nei)部结构
横断面上,中央区为灰质(Zhi),呈“H”形,由神经细胞核团组成,中心有中央管,外面为白质,由上、下的传导束组成。
灰质:灰质前连合,灰质后连合
前角:运动神经细胞
后角:第二级感觉神经细胞
侧角:C8-L2:交感神经纤维-支配内脏和腺体
C8-T1:沿颈动脉进颅,支配瞳孔 扩大肌、睑扳肌、 眼眶肌, 面部血管及汗腺
S2-4:副交感神经中枢-支配膀胱直肠和性腺功能
第三页,共二十一页。
脊髓的内部(Bu)结构
白质:
由上下行有髓纤维组成的传导束组成
后索(Suo):
薄束:传递同侧下半身的深感觉、触觉
楔束:T4以上出现,传递同侧上半身的深感觉、触觉
侧索:
脊髓丘脑侧束、皮质脊髓束、
脊髓小脑束(脊髓小脑后束、脊髓小脑前束)
前索:
脊髓丘脑前束、皮质脊髓前束
第四页,共二十一页。
脊髓病变的定位(Wei)诊断
一、诊断原则
1、纵向定位
明确病变的上界及可能的下界注意脊髓(Sui)受损平面和椎体的关系
2、横向定位
硬膜外或硬膜内的定位
脊髓内或脊髓外的定位
脊髓内部的精细定位
3、病因诊断
第五页,共二十一页。
脊(Ji)髓病变的定位诊断
二脊髓纵向定位诊断
(一)确定脊髓病变平面的主要依据
1、运动障(Zhang)碍
a 节段性运动障碍
肌肉萎缩
b 瘫痪类型
第六页,共二十一页。
脊髓病变的定(Ding)位诊断
2、感觉障碍
a 根痛
b 节段性或根性感觉障碍
c传导束性感觉障碍的平面
d 传导束病损的其它表现
后束损害出现Lhermitte征(放电样疼痛) 侧束损害出现 传导束痛和早期的类周(Zhou)围性感觉障碍
第七页,共二十一页。
脊髓病变的(De)定位诊断
3、反射(She)改变
a 腱反射的改变
节段性、锥体束
b 浅反射改变
第八页,共二十一页。
脊髓损(Sun)害的定位诊断
脊髓灰质节段性损害的临床表现
1、 前角:
急性病变:脊髓前角灰质炎
慢性病变:可见肌束颤动,如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2、 后角:
节段性分布的感觉障碍,只影响痛、温觉,
触觉和深感觉 保留(分离性感觉障碍)
3、灰质前联合:病变节段支(Zhi)配区的分离性感觉障碍:
两侧对称 的 痛、温觉丧失而触觉保存
4、侧角C8、T1病变出现Horner综合征
S2~4 病变出现大小便和性功能障碍
第九页,共二十一页。
脊髓损害的(De)定位诊断
脊髓传导束损害
以侵犯脊髓内个别传导束为特点
1、 后索:病变水平以下的音叉觉、位置觉和
识别性触觉障碍,
2、后束、锥体束:亚急性联合(He)变性
3、前角细胞、锥体束:肌萎缩侧索硬化
4、后束、脊髓小脑束、锥体束:脊髓型遗传性
共济失调
第十页,共二十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