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9
文档名称:

2025年初中教案物理.docx

格式:docx   大小:42KB   页数:4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5年初中教案物理.docx

上传人:wawa 2025/4/12 文件大小:4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5年初中教案物理.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5年初中教案物理 】是由【wawa】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初中教案物理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初中教案物理
编写教案有助于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办事仔细的习惯;可使备课充分,上起课来有条不紊。什么才算好的初中教案物理?接下来给大家共享一些初中教案物理,供大家参考。
初中教案物理篇1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一节的内容。电压是在学习了电流之后的又一个重要的电学基本物理量,是历来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也是下一章学习《欧姆定律》和进一步学习电功率的前提和基础。
二、教学目标分析
学问与技能:
1、了解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
2、知道电压的单位及单位换算,记住干电池及家庭电路电压值。
3、知道电压表的用途与符号,知道正确运用电压表的规则,能识别和选择电压表量程,会正确读数。
过程与方法:
1、在初步相识电源、电压、电流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推理方法。










2、通过电压表运用方法的训练,培育学生科学探究意识。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电压表的运用方法,使学生学会阅读说明书,养成严谨的科学看法。
三、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正确运用电压表,并能精确读数
教学难点:相识电源、电压、电流关系,以及电压表量程的正确选择、连接和读数。
四、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试验法、视察法、类比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沟通、探讨法、试验探究法、学问迁移法
初中阶段是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他们的抽象思维实力还比较薄弱。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通过联系实际——演示试验——对比学习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尝摸索究——拓展应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学会运用电压表,获得胜利,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同时也培育学生科学探究意识。
五、教学过程分析
课堂结构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生疑;(二)整体感知,自主探究;
(三)合作互动,沟通共享;(四)实践体验,当堂内化;
(五)迁移拓展,提高素养。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生疑
设计活动:
老师提问生活中与电压有关的一些现象,如有时家里灯泡忽明忽暗,是什么缘由?同学们知道生活中哪些有关电压的学问呢?引入本节课主题。
设计意图:
从生活中现象入手,激发学习爱好,既自然地过渡到课题,又体现出物理学从生活走向物理这一理念。
其次环节:整体感知,自主探究
整体感知学习电压的概念,单位,常见的电压值。
设计活动:
1、幻灯片演示起电机的高压放电现象,
2、水果电池,让学生相识到水果在这里扮演了“电源”的角色。
3、分组试验:学生视察一节和两节干电池供电时,灯泡亮度的不同。
4、利用水压和电压进行类比,从而分析电源的作用以及和电压和电流的关系的作用。得出:电源是供应电压的装置,电压是形成电流的缘由。










设计意图:
电压的精确概念,对于初中学生,利用现有的学问水平无法理解,所以在初中阶段没有过高的要求。因此,我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识的干电池的电压,家庭电路的电压,高压电线的电压,以及水果电池概念中干脆提取电压这一物理量。然后通过分组试验,视察灯的亮暗,分析缘由,引出电压的作用。再通过与水压进行类比,体会出电源、电压、电流的关系,从而来理解电压,又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知道纷繁的科学现象与电压的关系,感受到对于电压的相识好玩且有用。
第三环节:合作互动,沟通共享
设计活动:引导学生自学电压的测量这部分内容。培育学生自学实力。引导学生学会阅读说明书。
设计意图:
学生已驾驭了电流表的构造,电压表与之相像,学生可以利用类比的方法,举一反三,同时也培育了学生的视察实力与小组合作,互助互学意识。然后总结电压表的构造及运用方法。既巩固了旧学问,又很好的驾驭了新学问。
第四环节:实践体验,当堂内化
设计活动:学生应用桌面试验器材,-5电路图,连接实物图,进行试验。练习用电压表测电压。同时通过试验得出只有一个用电器的电路中,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与电源两端电压相等。










设计意图:
检验学生对电压表运用方法的驾驭状况。
学生在试验过程中,发觉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培育了学生的动手实力,视察实力,合作沟通实力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等等;而老师则起到了帮助、引导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新课标的理念。
第五环节:迁移拓展,提高素养
设计活动:通过多媒体幻灯片展示7道由浅入深有梯度的习题,巩固本节所学内容,达到学以致用。
设计意图:
熬炼学生应用学问的实力,开阔学生的视野,体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引导学生擅长思索,重于实践的意识。
第六环节:归纳小结,提炼概括
设计活动:
1、课堂小结:电压的概念,电压表的运用与读数
2、练习反馈:练习册部分题
六、板书设计
传统设计模式,两个主题,一个是电压的概念,包括电源、电压和电流的关系,电压的单位及单位间换算关系。另一个是电压表的运用及读书,总结成口诀便于学生记忆。










初中教案物理篇2
(一)、学问与技能
,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能进行相关分析与计算;
;
;
(二)、过程与方法
;
;
(三)、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体会状态的改变量量度困难过程量”这一物理思想;感受数学语言对物理过程描述的简洁美;
初中教案物理篇3
教学要求:
1知道浮力的概念.
2理解物体浮沉条件.
3驾驭浮力的实质、方向.
4能正确运用浮力的实质、物体浮沉条件求浮力.
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










(1)浮力的概念及其实质.
(2)物体的浮沉条件.
难点:正确运用“压力差”和物体的浮沉条件求浮力.
教学模式:
试验、设问、讲解、练习
教学时间:1课时.
实物及试验器材:
(1)投影仪一台,透亮胶片数张.要求把板书、练习题课前写在胶片上,以减小课堂上书写时间.
(2)演示弹簧秤一把.
(3)500毫升烧杯三个,分别装400毫升的清水、饱和食盐水、酒精.
(4)乒乓球2个,其中一个装细砂,用作悬浮演示.
(5)边长为5cm的立方体红砖一块.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师:为什么船、木块能浮在水面上?
生:船、木块受到水向上托的力.
师:沉在水底的石块有没有受到水向上托的力?
生:部分回答有,部分回答没有.
老师演示课本图8—27试验,回答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托的力.这个“向上托的力”就是本节课所讲的浮力.










二、讲授新课
1.什么叫浮力?(板书)
(1)先演示石块放在清水中,让学生知道石块受到水向上托的力.
(2)然后把石块放在饱和的食盐水溶液里,说明石块也受到盐水向上托的力.
(3)最终把石块放在酒精里,让学生进一步知道,石块放在酒精中时,同样也受到酒精向上托的力.
师:从上述的试验,请同学们说出什么是浮力?
生: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
师:物体在空气里有没有受到向上托的力?氢气球脱手后为何会上升?
生:物体在空气里同样受到向上托的力,所以氢气球脱手后会上升.
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板书)
2、用试验引动学生
第一、用弹簧秤和细线系着体积相同的规则的铁块,不规则的石块,干木块等,浸入水中后弹簧秤的示数减小;在水中游泳时感觉水有向上的托力等感性相识动身,逐个进行分析,使学生初步相识到浸在水中物体要受到水对它的浮力,从而订正“轻的物体在液体中总是上浮的,所以受到浮力的作用;重的物体在液体中总是下沉的,因此不受浮力作用”的错误观点.










其次、通过演示规则铁块和不规则的石块随着浸入水中体积的增大,弹簧秤的增数减小──使学生初步相识到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当物体完全浸入水中后,深度增加时弹簧秤示数不变──说明“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在任何深度的浮力都相等”这一本质联系,从而摒弃那种“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成正比”的错误相识.
第三、通过视察铁块和石块浸入水中后弹簧秤示数减小相同这一现象,使学生初步相识:“体积相同的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相同”这一本质联系,摒弃那种“浸没入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质量、密度、形态等有关”的错误相识.
第四、通过视察木块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到肯定程度弹簧秤的示数为零的现象,使学生了解:漂移在水面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
第五、在以上视察和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对教材P144“一个边长为L的正方体,浸没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上表面在液体下面h1米处,如图正方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是多大?方向怎样?”再加上“上下表面的压力差是多少?”的计算分析,初步相识浮力等于“液体作用在物体上下表面压力差,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这一本质联系,从而摒弃那种只有物质在液体中上浮时才有浮力的错误相识.










第六、通过演示阿基米德原理试验和上述计算所得到的浮力:F浮=水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pg(h1+L)L2-pgh1L2=pgL3=pgV=pgV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V排=V).从试验和推导两方面进一步相识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这一本质联系,摒弃了那种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的模糊相识.
由于气体具有同液体相同的性质,而气体的密度很小,气体对于体积不大的物体作用的浮力,通常小到难以觉察的程度,但热气球能载几吨重的物体上天,说明气体对浸没在它里面的物体也能产生浮力,阿基米德原理同样适用于气体.
把上述由个别现象所得出的学问加以综合并进行抽象和概括就能得到“浮力”的概念和“阿基米德原理”.
在物理教学中,对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抽象时,必需有意识地突出本质,摒弃非本质,这是使学生形成概念、驾驭规律的关键.
初中教案物理篇4
一、教学目标
1、依据生活阅历相识平衡力和平衡状态,会推断物体受到的力是否为平衡力。
2、经验二力平衡的试验探究过程,能归纳总结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