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文化与国际贸易的关系论文
摘要在经济一体化的时代,文化逐渐成为活跃在国际贸易领域中的重要因素。本文试图从理论上分析文化和国际贸易的关系,为充分利用本民族文化资源,创造国际贸易竞争力提供依据。
关键词文化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差异性互补性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通晓国际商务规则、掌握世界各民族文化特点,至关重要。文化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的情况下,探源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充分利用文化资源..,创造国际贸易竞争力。
一、文化及其特征
文化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社会和人本身的历史过程中,赋予物质和精神产品的全部总和。文化体现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人类所生产的物质产品上;人类与其他个体或群体的关系上,包括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经济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以及人的行为方式等;文化还体现在意识形态上,通过宗教,哲学,道德,艺术等来表现,体现出不同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和民族性情等。
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是文化的两大特征。。任何文化的产生与发展,都离不开特定的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和社会结构。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生成并发展了具有本土特色的差异文化。。任何文化都反映了时代的精神,时代的内容,时代的审美要求和审美情趣,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正是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创造的文化差异为文化和国际贸易的契合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二、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比较优势
自从国与国开展贸易以来,通过深入的研究,经济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贸易理论。其中,比较优势论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建立在亚当斯密“绝对利益”学说的基础上,大卫·李嘉图提出了“比较利益”学说。自从诞生之日起,“比较优势’始终是理论发展的线索。究其原因,“比较优势’,这四个字本身就蕴涵了深刻的理论内核,它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比较”,比较就是差异性,是独特性,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客体在某一层面进行的对比。有了差异性或独特性,客体之间才有可比之处。二是“优势’,其核心在于
“优”字。它说明比较客体在该对比层面上的强势地位。正是因为国与国之间(比较主体)在可比内容(比较客体)上存在的我有你无,你有我优的差异,才使得交换成为必然,对外贸易得以产生。
三、文化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人类自从存在于地球上的那一刻起,就不断地通过劳动向前发展。由于种族和地域的不同,世界上各个民族创造着各自不同的文化,同时,各个民族又共同创造着人类共同的文化。人类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类的共享性。不可否认,没有交流的文化仍然可以自己向前发展,但是,有了交流的文化其发展速度会更为迅速,这就是文化交流的意义。通过交流,各个民族之间的文化才能在交流中,不断地取长补短,实现文化互补。文化交流不仅满足了不同文化群体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它开发了新的和更多的文化需求。
从国际贸易理论上看,由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推导出的文化差异性恰好在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中找到了生存的空间。因为差异的存在,才有了交流、交换的需要。在强烈的文化差异下,人们产生了对异域文化的需求,即希望从外来文化中获取本民族文化中稀缺的元素以满足自己的需要。文化的时代性则体现在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交流中不断形成新的文化,创造出新的比较优势。在国际贸易实践中,文化较为普遍地存在于传统的货物贸易领域和新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