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2025年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是由【haha】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面对大多数学生,同时留意培育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5篇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精选篇1
教学目标:
一、学问目标
1、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准确含义.
2、知道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
二、实力目标
1、运用动量定理和牛顿第三定律推导出动量守恒定律.
2、能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说明现象.
3、会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计算有关问题(只限于一维运动).
三、情感目标
1、培育实事求是的科学看法和严谨的推理方法.
2、使学生知道自然科学规律发觉的重大现实意义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和基本驾驭动量守恒定律.
难点:对动量守恒定律条件的驾驭.
教学过程:
动量定理探讨了一个物体受到力的冲量作用后,动量怎样改变,那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相互作用时,会出现怎样的总结果?这类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例如,两个紧挨着站在冰面上的同学,不论谁推一下谁,他们都会向相反的方向滑开,两个同学的动量都发生了改变,又如火车编组时车厢的对接,飞船在轨道上与另一航天器对接,这些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物体的动量都有改变,但它们遵循着一条重要的规律.
(-)系统
为了便于对问题的探讨和分析,我们引入几个概念.
:存在相互作用的几个物体所组成的整体,称为系统,系统可按解决问题的须要敏捷选取.
:系统内各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称为内力.
:系统外其他物体作用在系统内任何一个物体上的力,称为外力.
内力和外力的区分依靠于系统的选取,只有在确定了系统后,才能确定内力和外力.
(二)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动量改变之间的关系
如图所示,气垫导轨上的A、B两滑块在P、Q两处,在A、B间压紧一被压缩的弹簧,中间用细线把A、B拴住,M和N为两个可移动的挡板,通过调整M、N的位置,使烧断细线后A、B两滑块同时撞到相应的挡板上,这样就可以用SA和SB分别表示A、B两滑块相互作用后的速度,测出两滑块的质量mA\mB和作用后的位移SA和SB比较mASA和mBSB.
高二物理《动量守恒定律》教案
:以A、B为系统,外力很小可忽视不计.
:两物体A、B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条件下,相互作用过程中动量改变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pA=-△pB或△pA+△pB=0
因为动量的改变是矢量,所以不能把试验结论理解为A、B两物体的动量改变相同.
(三)动量守恒定律
: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受外力之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做动量守恒定律.
:p=p’,对由A、B两物体组成的系统有:mAvA+mBvB=mAvA’+mBvB’
(1)mA、mB分别是A、B两物体的质量,vA、vB、分别是它们相互作用前的速度,vA’、vB’分别是它们相互作用后的速度.
式中各速度都应相对同一参考系,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
(2)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是矢量式,解题时选取正方向后用正、负来表示方向,将矢量运算变为代数运算.
在满意下列条件之一时,系统的动量守恒
(1)不受外力或受外力之和为零,系统的总动量守恒.
(2)系统的内力远大于外力,可忽视外力,系统的总动量守恒.
(3)系统在某一方向上满意上述(1)或(2),则在该方向上系统的总动量守恒.
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重要最普遍的规律之一,大到星球的宏观系统,小到基本粒子的微观系统,无论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相互作用是什么力,只要满意上述条件,动量守恒定律都是适用的.
(四)由动量定理和牛顿第三定律可导出动量守恒定律
设两个物体m1和m2发生相互作用,物体1对物体2的作用力是F12,物体2对物体1的作用力是F21,此外两个物体不受其他力作用,在作用时间△Vt内,分别对物体1和2用动量定理得:F21△Vt=△p1;F12△Vt=△p2,由牛顿第三定律得F21=-F12,所以△p1=-△p2,即:
△p=△p1+△p2=0或m1v1+m2v2=m1v1’+m2v2’.
如图所示,气球与绳梯的质量为M,气球的绳梯上站着一个质量为m的人,整个系统保持静止状态,不计空气阻力,则当人沿绳梯向上爬时,对于人和气球(包括绳梯)这一系统来说动量是否守恒?为什么?
高二物理《动量守恒定律》教案
对于这一系统来说,动量是守恒的,因为当人未沿绳梯向上爬时,系统保持静止状态,说明系统所受的重力(M+m)g跟浮力F平衡,那么系统所受的外力之和为零,当人向上爬时,气球同时会向下运动,人与梯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等值反向,系统所受的外力之和始终为零,因此系统的动量是守恒的.
如图所示是A、B两滑块在碰撞前后的闪光照片部分示意图,,,,闪光照相时每秒拍摄10次,试依据图示回答:
高二物理《动量守恒定律》教案
(1)作用前后滑块A动量的增量为多少?方向如何?
(2)碰撞前后A和B的总动量是否守恒?
从图中A、B两位置的改变可知,作用前B是静止的,作用后B向右运动,A向左运动,+mBvB=mAvA’+mBvB’
(1)vA=SA/t==(m/s);
vA′=SA′/t=-=-(m/s)
△pA=mAvA’-mAvA=-(-)--=-(kg·m/s),方向向左.
(2)碰撞前总动量p=pA=mAvA=-=(kg·m/s)
碰撞后总动量p’=mAvA’+mBvB’
=-(-)+-()=(kg·m/s)
p=p’,碰撞前后A、B的总动量守恒.
一质量mA=,沿光滑水平面以速度vA=5m/s运动的物体,撞上静止于该水平面上质量mB=,在下列两种状况下,撞后两物体的速度分别为多大?
(1).
(2).
以A、B两物为一个系统,相互作用中无其他外力,系统的动量守恒.
设撞后A、B两物的速度分别为vA’和vB’,以vA的方向为正方向,则有:
mAvA=mAvA’+mBvB’;
vB’t-vA’t=s
(1)当s=,解得vA’=1m/s,vB’=,A、B同方向运动.
(2)当s=,解得vA’=-1m/s,vB’=,A、B反方向运动.
如图所示,A、B、C三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A=,mB=,mC=,A和B紧靠着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C以v0=25m/s的水平初速度沿A的上表面滑行到B的上表面,由于摩擦最终与B木块的共同速度为8m/s,求C刚脱离A时,A的速度和C的速度.
高二物理《动量守恒定律》教案
C在A的上表面滑行时,A和B的速度相同,C在B的上表面滑行时,,对A、B、C三物组成的系统,总动量守恒.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精选篇2
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最重要,最普遍的守恒定律之一,它既适用于宏观物体,也适用于微观粒子;既适用于低速运动物体,也适用于高速运动物体,甚至对力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晰的问题中,动量守恒定律也适用。它是除牛顿运动定律与能量观点外,另一种更广泛的解决动力学问题的方法,而且在今后的磁学,电学中也会用到此定律。
1,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述:假如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合力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2,动量守恒的条件: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合力为零。
3,试验验证:两个弹性小球的弹性碰撞。设两个小球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碰撞前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
由动量守恒有:
M1·V1+M2·V2=M1·V`1+M2·V`2
4,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小到微观粒子,大到天体,无论是什么性质的相互作用力,即使对相互作用状况还了解得不大清晰,动量守恒定律都是适用的。
5,敏捷运用动量守恒定律和留意事项:动量守恒定律具有普适性。当系统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但是在某一方向上的合外力为零,那么在该方向上可以运用动量守恒定律。在运用动量守恒定律之前应严格检验是否符合动量守恒定律的条件。
学习本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驾驭并会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这一应用广泛的自然规律,要达到这一目的,每个学生就须要正确理解其成立的条件和运用的特点。而动量又是矢量,因此,确定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1)驾驭动量守恒定律及其成立的条件。(2)动量守恒定律的矢量性。
1,学问与技能
(1)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准确含义和表达式;
(2)能用动量定理和牛顿第三定律推导出动量守恒定律;
(3)知道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
2,过程与方法
(1)会用动量守恒定律说明现象;
(2)会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求解运动问题。
3,情感、看法、价值观
(1)通过动量守恒定律的推导,培育实事求是的科学看法和严谨的推理方法;
(2)通过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进一步驾驭物理学的思维方法及探讨规律。了解物理学来源于生产实践。
(3)通过试验现象的精确视察、深化思索、抓主要冲突,抽象概括,形成规律。反过来利用规律指导实践,发觉新的规律。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在驾驭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逐步相识自然、改造自然。
在学习动量守恒定律之前,同学们已经学习了动量定理和牛顿运动定律,具有了肯定的基础,重要的是推导动量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两课时)
首先,请学生回顾动量及动量定理:P=MV;Ft=P1-P0=△P
动量定理探讨了一个物体受力一段时间后,它的动量怎样改变。那么物体相互作用,又会怎样呢?
(1)请两个同学穿上旱冰鞋,靠近站在教室前边,让学生甲推乙学生一下,学生视察现象。
(2)学生探讨发生的现象。
(1)试验、视察,初步得到两辆小车在相互作用前后,动量改变之间的关系
a,用多媒体课件:介绍试验装置。
把两个质量相等的小车静止地放在光滑的水平木板上,它们之间装有弹簧,并用细线把它们拴在一起。
b,用CAI课件模拟试验的做法:
试验一:第一次用质量相等的两辆小车,剪断细线,视察两辆小车到达挡板的先后。
试验二:在其中的一辆小车上加砝码,使其质量变为原来的2倍,重做上述试验并留意视察小车到达两块木挡板的先后。
c,学生在气垫导轨上分组试验并视察;
d,试验完毕后各组汇报试验现象;
e,老师针对试验现象出示分析思索题:
①两小车在细线未被剪断前各自动量为多大?总动量是多大?
②剪断细线后,在弹力作用下,两小车被弹出,弹出后两小车分别做什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