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读书苦乐》阅读答案.docx

格式:docx   大小:13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读书苦乐》阅读答案.docx

上传人:1660287**** 2025/4/17 文件大小:1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读书苦乐》阅读答案.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读书苦乐》阅读答案 】是由【1660287****】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读书苦乐》阅读答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读书苦乐》阅读答案
读书苦乐
①读书钻研学问,当然得下苦功夫。为应考试、为写论文、为求学位,大 都得苦读。好读书,如果他生于当今之世,要去考大学,或考研究院,或考什 么“托福儿”,难免会有些困难吧!我只愁他政治经济学不能及格呢,这还不 是因为他“不求甚解”。
②我曾挨过几下“子”,说我读书“追求精神享受”。我当时只好低头认 罪。我也承认自己确实不是苦读。不过,“乐在其中”并不等于追求享受。这 话可为知者言,不足为外人道也。
③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一一“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 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开书面就闯进大门, 过儿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 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不问我们要拜见的主人住在国内国外,不问他 属于现代古代,不问他什么专业,不问他讲正经大道理或聊天说笑,都可以挨 近前去听个足够。我们可以恭恭敬敬旁听孔门弟子追述夫子遗言,也不妨淘气 地笑问“言必称'亦曰仁义而已矣'的孟夫子",他如果生在我们同一个时 代,会不会是一位马列主义老先生呀?我们可以在苏格拉底临刑前守在他身边, 听他和一位朋友谈话;也可以对斯多葛派伊匹克悌忒斯(Epictetus)的《金玉良 言》思考怀疑。我们可以倾听前朝列代的遗闻逸事,也可以领教当代最奥妙的 创新理论或有意惊人的故作高论。反正话不投机或言不入耳,不妨抽身退场, 甚至砰一下推上大门一一就是说,拍地合上书面一一谁也不会嗔怪。这是书以 外的世界里难得的自由!
④壶公悬挂的一把壶里,别有天地日月。每一本书一一不论、戏剧、传 记、游记、日记,以至,都别有天地,别有日月星辰,而且还有生存其间的人 物。我们很不必巴巴地赶赴某地,花钱买门票去看些仿造的品或“如生”的‘替 身,只要开一页书,走入真境,遇见真人,就可以亲亲切切地观赏一番。
⑤说什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连脚底下地球的那一面都看得 见,而且顷刻可到。尽管古人把书说成“浩如烟海”,书的世界却真正的“天 涯若比邻”,这话绝不是唯心的比拟。世界再大也没有阻隔。佛说“三千大千 世界”,可算大极了。书的境地呢,“现在界”还加上“过去界”,也带上 “未来界”,实在是包罗万象,贯通三界。而我们却可以足不出户,在这里随 意阅历,随时拜师求教。谁说读书人目光短浅,不通人情,不关心世事呢!这里 可得到丰富的经历,可认识各时各地、各种各样的人。经常在书里“串门 儿”,至少也可以脱去几分愚昧,多长几个心眼儿吧?我们看到道貌岸然、满口 豪言壮语的大人先生,不必气馁胆怯,因为他们本人家里尽管没开放门户,没 让人闯入,他们的亲友家我们总到过,自会认识他们虚架子后面的真嘴脸。一 次我乘汽车驰过巴黎赛纳河上宏伟的大桥,我看到了栖息在大桥底下那群捡垃 圾为生、盖报纸取暖的穷苦人。不是我眼睛能拐弯儿,只因为我曾到那个地带 去串过门儿啊。
⑥可惜我们“串门”时“隐”而犹存“身”,毕竟只是凡胎俗骨。我们没 有如来佛的慧眼,把人世间几千年积累的智慧一览无余,只好时刻记住庄子 “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名言。我们只是朝生暮死的虫(还不是孙大圣毫毛变 成的虫儿),钻入书中世界,这边爬爬,那边停停,有时遇到心仪的人,听到惬 意的话,或者对心上悬挂的问题偶有所得,就好比开了心窍,乐以忘言。这个 “乐”和“追求享受”该不是一回事吧?
.根据下面的要求回答问题。(5分)
(1)、第①段写陶渊明用意何在?(3分)
答:
(2)第⑥段中写道“这个‘乐’和‘追求享受'该不是一回事吧?”请说说 这个“乐”与“追求享受”的区别。(2分)
答:
.根据第⑤段内容,述读书的快乐。(6分)
答:
.举例分本文写作上的特色。(答出两点即可)(6分)
答:
.针对作者的读书苦乐观,结合自己的读书实际,谈谈读书的苦与乐。(8 分)
答:
参考答案:
. (1)作者看似调侃陶渊明读书不苦,实际上是赞赏他不屑功名、为精神 愉悦和心性需要而读书。通过与上文对比,作者含蓄地点出:为追求功名而苦 读的读书之苦与为追求精神愉悦和心性需要而读书的读书之乐,是两种不同的 境界。
(2)这个“乐”指的是读书之乐,乐在读书的过程中,读书带来的乐趣是精 神的享受。“追求享受”,则是以享乐作为追求的目标,侧重于对功名与物质 追求,进而获得的享受。
.用“更上一层楼”与读书比较,突出读书更能使眼光高远。(或答增长 见识)
用“佛境”与“书境”比较,突出读书可让人贯通三界,知过去,知现 在,知未来。(或答提高智力)
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精彩的举例,突出读书能使人脱去愚昧,增长智慧,获 批判眼光,看清道貌岸然后的真面目,了解社会表象下掩盖的真实。(或答增强 信心,了解社会。)
.比喻的运用。用“隐身的串门儿”比喻读书,形象地写出了读书的几 点快乐:可以不受时空和礼节的限制,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可无 拘无束地与历代的、各民族的文化大师对话;可随意倾听前朝列代的遗闻逸事; 可领教当代最奥妙的创新理论或有意惊人的故作高论。(用“别有天地,别有日 月星辰,而且还有生存其间的人物”来比喻书中境界,生动表现了书中境界的 丰富、精彩和令人神往。等等。)使抽象的道理通俗易懂,令人信服。
欲扬先抑。全文重在谈读书之乐,却先着笔写读书之苦。通过“抑”来渲 染作者的主要观点。
多处运用比较。例如第⑥段将书本知识与个人生命作比较,突出“人生短 暂、知识无涯”之意。
(如果有答引用、语言幽默等的,只要有结合原文分并指出表达效果均 可。)
.作者认为为了追求功名而苦读是真苦,而为了精神愉悦和心性需要而读 书则是快乐的。人生短暂,知识无涯,我们每个人应为张扬生命、提升心智而 潜心读书。(结合自己实际谈读书的苦与乐部分学生能自圆其说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