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本宫只想做个好皇后心得体会-本宫只想做个好皇后观后感 】是由【知识徜徉土豆】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本宫只想做个好皇后心得体会-本宫只想做个好皇后观后感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看到那么多人说小杜是渣男想为他说两句话,虽然说不上很喜欢小杜皇,可是他作为一国之君,虽比不上他爹,可各方面真的算是不错了,很多事不是他愿不愿意给月见月,而是能不能,另外妻就是妻、妾就是妾也不比较当中分别了。小杜从小就被宠大的,这环境使他不及同样是二十岁登基的老杜的忍隠、成熟、机智,小杜没有失去过什么,万千宠爱,小太子要什么没什么?
即使是我们在这年纪也少不了年少轻狂,任性点,何况他?而且这任性只透过他对见月的态度。他很早便在乎见月,或许早早便爱上了见月了,在打入南苑冷官篇,我故意玩了一次不提供证据,见月也能安全离开,封为贵妃,不知道是作者的BUG,还是故意编排,我就当是后者了。
所以小杜无论如何最后也会把见月接出来,几次到南苑不过是想看看见月求他或倚赖一下他,想感受见月的在乎,行宫也是,不过他未想到那后果严重性吧,这确实是他能力不足、用了最幼稚的方式,可强悍如见月冷宫迟迟不放她出来,不是不想,而是不能,要知道死的人可不是普通宫女,简简单单放过见月,如何跟前朝百官交代,作为一国之君这才是任性。
有人说小杜不在乎见月,喜欢来,不喜欢走,我不太认同。小杜可是君王啊,他要顾及的人、事太多太多,也许一个看似微小的决定会牵连的人是不能估计的,小杜没有老杜这么料事如神,才干还未到火喉,一代帝王交接,他需要后官牵制前朝,不能随随便便得罪后宫女人,她们也是有势力的好吗?而且见月每次被冤枉都没有任何证据支撑自己,很多事不是新帝能说了算。
把程殷弟弟脚趾斩了那段剧情很深刻,小杜问见月他残忍吗?那刻真的心疼小杜,每天都要面对左右为难的决定,他能任性吗?对见月,也许是试探、也许是只有在爱的人面前才能鬆懈,小杜不似见月能在感情方面也克制著自己,所以他也承认见月比他强。小杜像个情窦初开小孩,幼稚的权限见月,后知后觉伤害了她,这方面太上皇也一样,面对啊容,说走就走真是父子。
其他男主不渣,大概因为他们不是皇帝,面对的困难不同,加上小杜也是有野心的,坐上这个位置肩上的责任是整个国家,一个决定要想的不是只有自己,有国有家,又有谁能做到不顾一切。不是放下执念、背弃别人或放下仇恨就能毫无顾虑去爱了。见月在城墙上,他在帐篷内说如果我会武功能上城墙,便不会求江大侠,他不是不焦急,不捨得救,谁知道放了夏小姐又会有多少牺牲,如果只需顾及自己,他也愿意捨命救他的月儿。
因为不完美才显出真实感,有血有肉。刚开始他不够强,不是那些护妻力MAX的男主,宁负江山不负美人,他做不到,还想女主帮他分担呢。到最后只想见月不要骗他就好,他开始变强了,能靠自己保护月儿了,从来也不是不管不顾,他在你看不到的地方默默承受著,成长著,最后能强大到给她没有纷争的后宫,一世一双人,立太子女,一切实在得来不易。
最后,让我最感动的是老杜回来后对啊容说「安平郡主,在下求娶你为妻」阔别外年,只如初见。一句说话取代千言万语,有道歉、有爱意,也有思念,老杜和小杜一样,错过、痛过才懂得成长,每人都一样。
本宫只想做个好皇后心得体会
今天重新刷了一遍,还是感觉最喜欢符远书。小符人气不高,大概是因为曾经和夏盈芷绑定的关系吧,而且粗看过去剧情里面也没有特别多的糖,不像官配小杜那样浓烈到刻骨铭心甜到发腻的爱,也不像江思祁那样能用笑容感染见月,但是小符的温柔每每都能通过他的一举一动表露无疑。
去夏宫前,林中初见时的小符,像是一把寒光湛然的剑,忠诚于夏盈芷,对待见月的态度既冷漠又防备。见月被囚夏宫去天牢看望小符的时候,也许是被见月最后的真心关怀打动,他放弃了逃出天牢嫁祸见月的想法,并且坦诚的和见月承认了这一点。大概从那个时候就被小符打动了吧。
一直都觉得,比起小杜,小符其实很纯粹,也很好懂,他和见月之间其实本没有什么国仇家恨,只是阵营的不同才限制了情感的表达。一直冷漠又忠诚的小符,因为见月而一点点的温柔下来。明明身处敌对,却因为对见月的怜惜一次次让步的小符,我想比起深情的小杜也不遑多让吧。
喜欢小符的温柔和细致,在见月被囚那晚,他体谅到了见月的身体,给见月送了不少吃的,还指导见月去找厨房的……那个叫什么来着?虽然说也许只是剧情需要,但是从中,也能看出小符的细致啊。明明奉夏盈芷的命令来监视见月,却还为见月教小雨儿和蒲子千字文,被激愤的见月刻薄过也不生气。淇轩对弈的时候,照顾着见月的心情,一直不动声色的让子。
在城楼上和江连祁交手的那一段也很甜啊,小符应该知道江连祁不可能只是为了江思巧而来,可是在见月的恳求面前他还是违背了对夏盈芷的忠诚,对见月让步,放走了江连祁。我觉得从那时候,或者更早以前小符就爱上见月了吧?谁能说小符爱的不深刻呢,他曾经是夏盈芷的刀与盾,却愿意为了见月背弃自己曾经的信仰,小符到底是用一种怎样矛盾的心情爱着见月呢?
感觉小符在省亲部分,以及楚歌篇的城楼上,是除了结局以外,和见月对手戏最多的部分。如果说平日的小符看起来冷漠难以接近,那么省亲一段的小符,看起来则更有人味,也更让人吃惊。小符不仅是一个武术高手,居然还是一个文采斐然的书生,这个反差萌……而且,原来小符也是有些狂妄,有些坏心眼的。他在众目睽睽之下撒谎,背见月还在闺中时写的诗挪揄见月。看着见月被他气得脸色绯红的样子……这难道不是糖吗!这个狗粮我吃了!一本满足!最后提醒见月小心九棱雪花——大概那个时候,他的主公夏盈芷就已经和梅家达成协议了吧。他那个时候的提醒,又是在多少心理斗争下做出的决定呢?
城楼上的那一段,感觉小符的情绪特别矛盾。他在生气——他在因为见月生气。他不舍得杀见月——其实我觉得其他都不用了,这一条就够了。哪怕到了夏盈芷身陷险境的时候,哪怕这样的身陷险境是因为小符的一次次有意无意对见月的心软造成的,他还是不愿杀见月。在夏盈芷和见月之间,小符除了最后,从没有向见月做过什么让人脸红心跳的承诺,可是,他早已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在城楼上,只有他们两的时候,他第一次卸下了伪装,甚至带着怒火的问见月,你不寒心吗?
——你不寒心吗?杜寒熙这么对待你,你不寒心吗?值得吗?
我想小符的内心戏远不止这样,他不仅仅在替见月不值,我想他可能也在不开心于,见月为了小杜的无怨无悔吧。他其实,很喜欢见月的吧,可是这样的喜欢,到最后,也只是那样一句“翁见月,你是个好女人。杜寒熙他配不上你。”
——冷静而克制。听起来甚至有些疏离,和他心底的深情完全不同。
我一直都觉得,大概和小符的内心戏相比,小符嘴上说出来的情话简直是糟糕透顶。所有最真挚最温柔最动人的情绪,全都被他小心翼翼地遮挡好,深藏不露。
但是他说出的所有话,他从没有食言过。
太喜欢这样的小符了,喜欢的无法自拔。
——任思念如烈马脱缰,飞奔去你身旁。
喜欢小符不动声色的温柔,喜欢小符的沉默与可靠,喜欢他的责任感。他也许曾守护过夏盈芷,二十年或是三十年?可是现在他愿意,用余生好好保护她与他的桃源,还有桃源里的见月。这样好的小符,让人如何舍得与他相忘江湖?
恨不能让桃源里的时光永驻。
小符不是个特别温柔的人。也许他的温柔只有那么一点点。
可是他已经给了见月全部。
——对我来说,小杜可以是六宫嫔妃的皇帝,是天下人的皇帝,但小符,只是见月一人的符远书。
qwq爆了字数了QAQ还是不太想攻略小杜,可能感觉小杜太幼稚了吧……喜欢小符这种沉稳又可爱的,可惜人气低……小符其实超萌的!可能以后不知道哪天再玩,还会给程殷写长评吧?不过还是最喜欢最喜欢符远书辣。
最后,给小符打个call,天有多高,小符有多美!
电影红色恋人最近将在大陆重映,很多没有看过这部影片的可以去电影院看一下的哦,这是一部非常好的充很震撼的片子,下面这篇电影红色恋人观后感一起看看吧!
01
生命、爱情、信仰--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在电影《红色恋人》的男主人公靳的人生旅途中,诠释的是那样清晰、明朗,红色恋人观后感。作为革命家,靳是那样义无返顾地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中;作为文学家、作为一个人,在对待爱情和生命之时,又表现得那么从容与真诚。也许多年来,看惯了钢铁般的共产党人的形象,所以,当文弱的靳出现在眼前时,有些让人无法找寻到作为共产党人个体的靳,与共性的党的光辉形象的交汇点。但是,随着剧情的发展,我愈发感觉到靳文弱外表下的伟岸。不正是这样千千万万个有血有肉的身躯,才筑成了共产党人的伟岸形象吗?
从一个热血青年到一个坚强斗士的秋,在情感旅程中的沧桑也耐人寻味。目睹了生父的人面兽行之后,小秋秋绝望地离开了这个胆小鬼。九年后,本可以在父女相识的时刻选择死亡或自由的秋,毅然举起了正义之抢,亲手杀死了这个叛徒,从而捍卫了自己及党的尊严。恋人的交换,最终也没能换来靳的新生与自由。在美国医生佩恩的陪伴下,秋终于走完了自己的短暂而多彩的一生,并难产生下了一个女儿--明珠。
当银幕上出现明珠在欢庆胜利的人群中那梦幻般的笑容时,我深深地感受到编导们用心良苦的寓意。是啊,有那么多的先烈们去了,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才换来了新中国的的诞生,
在新中国红色的历史中,有他们赤诚的生命的旅程,这旅程已化作一个个永恒的瞬间,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看到故事的后半部分,我流泪了,悲剧的人物,伟大的精神,感天动地的爱情。30年代,那是一个混战的年代,也是一个智者自智,昏着自昏的年代。理想,在那是表现的如此强烈如此完美,如此让人感动,为了革命的理想,为了圣神的爱情,他们抛弃原本可以的“幸福”,甘愿抛头颅,甘愿受苦受累。我不禁感慨,那种时代为什么成为了历史,那种为理想的时代,为什么就变成了,追求个人幸福,成天无聊猥琐的时代。我震撼,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我震撼革命者为追求自由所作出的牺牲,我震撼于他们的决心。我感慨,为什么现代的时代如此苍白,为什么那么多的人会陷入无聊,包括自己。我们到底在追求什么,在大多数人都在为自己的生活奔波的年代,我们做什么最有意义?我真的很困惑,什么最有意义?活着的目又是什么?我把太多的事情看得太重了,其实那什么价值也没有,我突然想到。我又想到我该去勇敢的追寻自己的理想,可是我的心灵深处对什么最看重,我无法知道。我加入了共产党,我想为人民做一点事,但是我怀疑我的能力,我怀疑我的影响,我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坚定。我羡慕那个动荡的时代,生生死死,生命可以托付到自己的理想上,生命可以轰轰烈烈,不必为柴米油盐,不必为生活琐事牵肠挂肚。平凡的年代,该有什么样的理想?
02
听着一句一句蹩脚的英文对白,真可谓忍下来这90多分钟。看这部电影的初衷就是为了看Leslie,可惜他戏份不多,而且常常面目狰狞的出现,大多数时候都给了那个外国人,Robert。
其实如果是讲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本不需要放在战争的年代讲的,现代的人物关系一样可以完成啊。男主角的前女友死掉了,又遇到了一个新的人,也可以说她们长得很像,这个女人才是真正的女主角。经过一段长时间的相处,男主角爱上了女主角,这样的关系已经是圆满了,至于事后的生死也无所谓了。就像罗密欧与朱丽叶,两个人都死了,但爱情是可以永恒的,这就足够了嘛。中间穿插一段小插曲,又出来个男二号,他的出现以及爱上女主角是为了证明,女主角还是爱着男主角的,这样的关系放到哪里都可以嘛,又为什么非要放在那个红色年代呢。
说实话,Leslie真的没有红军的那种经过千钟磨难的气质,或许我是看习惯了他演公子哥,或者优雅大盗的模样,对于他衣服臃肿,胡子拉碴的样子,甚是不习惯。Leslie当初接这部戏的目的之一应该就有让观众看到不一样的他吧。
戏中有还几场戏都是靳病发是的样子,第一次我以为只是身体病患,随着剧情深入才看到,他患的是精神方面的疾病。对于一样无论在生活上还是精神上都有很大影响的人,面对这样的妻子,与其说她是爱人,还不如说她更像个母亲。靳的精神世界可以说是全部来自安霞。她在一定程度上给了靳全部的生命支撑,所以对于她的离去,靳才会表现出这样强烈的精神反映。当年的弹伤给了他身体上的杀害,而安霞的死又重加一份精神上的伤害,所以靳在病发的时候才会出现幻觉。至于给他念诗他就不再痛苦,也只是心灵的一种寄托吧,对于肉体的疼痛是不能起作用的,这样的安排也说明,相比较于肉体的病痛,靳所受的精神伤害才是最需要医治的。
梅婷饰演的秋秋,是一个执着的革命者。其实在这部戏中,关于革命的问题除了一场演讲和不停的被抓捕,并没有更多的戏份,这样年代的安排只是能增加些事件的线索,让剧情更复杂起来。秋秋在爱情上的执着才是要表现的重点。她面对Robert的追求并不是没有动心,只是这份动心还没敌过她对靳多年的爱恋,她也只好对Robert说对不起了。
戏中还有一个人物就是秋秋的父亲。他是一个革命的背叛者,并且从开始走上背叛这条路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他利用自己的女儿试图抓获靳,最后却死在女儿的手里,秋秋应该是痛苦万分的,他则是罪有应得了。他如果不背叛,也是早死的人了,这样的背叛不过是让他的女儿认清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直至彻底绝望亲手杀掉他为止。
靳被枪决,也算是英勇就义了。秋秋难产而死,独留下了他们的女儿——明珠,被Robert收养。两个死去的躯体换取了一个新生的生命,就像新中国的诞生一样,死去千千万万的生命,换来一个重生。这样即使死去也是有意义的。Robert带明珠从殡仪馆出来,拍他们的俯视镜头时,摄像机和围观的群众都收到眼底,这是不是在告诉我们,这只是一部戏呢,谁知道呢?
Leslie还是说广东话比较耐听一点,有时候听起来像个孩子,还很有趣呢。这个普通话像是限制了他的声音一样,完全一板一眼的讲话,不是他风格啊。或者说不是他说广东话的风格。以前看了好多配音片,都不是Leslie的原声,一直很期待他浑厚有力的声线,当然这是我想象的。所以有一阵子不能接受他有些沙哑的声音,不过习惯了之后他听不得他改变呢。Leslie所有音乐的国语版都被我放弃了,即使粤语听不懂也要那种模糊的感觉,听国语就像是赤裸裸地看着他,一声一色都明了于心,不习惯啊,享受朦胧美也不错的。
最近在补课,关于Leslie的电影和音乐,这是很久以前就产生的想法,只是现在才有机会开始而已,要全面的做功课,需要了了解的也很多。个人方面我从来不感兴趣的,一切从他的作品开始,希望从每一次他的表演中看到一个Leslie的侧面。
03
这部电影刚公布选角时,最令人惊异的大概就是请演了霸王别姬里妩媚自恋的程蝶衣的男人来演一个共产党领导。香港出生,英国留学的张国荣,喜欢享受高品质生活的张国荣,眉目俊俏的张国荣,怎么也不能跟我们电影里常见的共产党人拉上关系。当我们想到共产党人的银幕形象,我们想到红色娘子军里的王心刚,我们想到渡江侦察记里的孙道临,我们想到平原游击队里的郭振清,。。他们眉宇间都有股英气。从那个角度讲,如果选角选了年轻时剑眉星目的狄龙,或者挺拔帅气的刘德华,大概都不会让人诧异。而这个妖娆的张国荣,跟共产党人好像是风马牛不相及。
当时叶大鹰虽然顶着叶挺孙子的名气,也不算什么名导。大家一起等着看叶大鹰和张国荣的笑话。电影出来,好奇的和想吐槽的,估计占了不少票房。可是看完这部电影,虽然在电影制作上挑了不少毛病,居然没人说张演的不像共产党人,没人说张演的不好,这就是接近神话了。
对于那个年代,我们的教育都是腥风血雨,都是惨酷屠杀,但这部电影告诉我们一个被忽视被故意遮盖的事实,革命,不仅有苦难,也是一件时髦浪漫酷毙了的事。回想起格瓦拉,回想起芙列达卡罗,回想起陈铁军,我们才发现对那个年代的人,革命也是一件具有无比吸引力的好玩的事。相信,追求,牺牲生命,本来就是浪漫的。我们的革命者,必然是有着浪漫情怀,才能在严酷的环境里保有无比的信心。
张国荣的出色演技,在这部戏里再一次验证。完全看不到烟视媚行,而是大气豪情,而那个与生俱来的浪漫情怀,大概是叶大鹰导演在他身上看到自己家人的影子。当年喜欢与夫人隆装并骑的叶挺将军,想必也是一个浪漫到骨子里的革命者。张国荣的表演,虽然受着他普通话不够标准的影响,仍是有完全的可信度,有极大的感染力。感谢哥哥,他用他的生命去塑造角色,真正人戏合一,让我们见识到一个演员的伟大,也真正地了解了那个年代一批革命者的伟大。
04
这两天一直在听杨千嬅《少女的祈祷》这首歌,觉得非常适合用作我看完《红色恋人》后的心里感受,遂拿了当做题目。昨晚临睡前一个小时,索然无事,先生依旧部落战争中,对我说,看电视呀。因新购置的小米盒子,我还不是很熟悉,据说有上万部电影。于是很快眼前一亮,《红色恋人》。不知何年何月,听起过这个名字,于是点播开看。先生说,这么晚看这么悲苦的?我纳闷问,是悲剧吗?你看过?先生转而说,很好看。今早7点半才把电影的后半部分看完。
其实,这个电影不应该被分割成两次去看。任何好电影都不应该。
罗伯特佩恩,一位生活在国共内战时期上海租界内的美国医生,是电影的第一视角,从他的眼里,看中国的国共内战,看革命者的理想信念爱情。这让电影有一种全新的视角,从西方人的眼里,看当时的中国,当时的青年革命者,故而电影会带有东方情调与红色浪漫色彩。
电影中的革命者——靳,一位因妻子死于叛徒之手从而坚决走进“真正革命者”身份的复仇者。带着对妻子的死,理想信仰破灭的仇恨,与目睹父亲背叛革命的女青年秋秋,假装革命夫妻,努力实现“各自”的革命梦想。一个是为了复仇,一个是对父亲背叛同伴无法释怀,又对崇高理想信念怀有少女般梦想,这样的两个人,被“革命”的主题吸引到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