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摘要:本论文主要研究在语言交际中英汉语言呈现出的诸多文化差异。本文试图从地域环境、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及非语言交际等角度,探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及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研究表明:语言与文化相互渗透、彼此交融。文化的差异体现在具体的言语行为中。
关键词: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非语言交际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概念非常广泛,它可以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Sapir在Languag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一书中就指出:“语言有一个环境,它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传统和信念”。(1921:221) 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际时表现的较为明显,要真正掌握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这种语言的特定社会背景,了解中西文化内涵的差异及其成因对于学习语言有着重要意义。造成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域环境的差异
地域文化指的是由所处地域、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所形成的文化,表现在不同民族对同一种现象或事物采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由于地理位置和环境的差异性,导致中西文化的差异。英国是大西洋上的一个岛国,四面环海,属于温带海洋气候。由于是岛国和受来自大西洋暖湿气候的影响,语言上也就有了与大海和西风相关的特定性。比如在春天,西风给英国带来暖湿气候,所以就有英国着名诗人雪莱的Ode to the West Wind (《西风颂》):“It is a warm wind, the west wind full of birds’ cries.”(春风送暖,百鸟欢唱)这样的诗句;而在中国,西风意味着秋冬的箫杀、寒冷,所以就有了“西风留旧寒”,“昨夜西风凋碧树”这样的诗句,东风才是春天的风,如“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英国由于在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水产捕捞业和航海业在其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英语中积淀了许多关于航海、船只、鱼类和水的习语,如to rest on one’ soars, all at seam, fish in the air, an odd fish, miss the boat, Fish begins to stink at the 。而古代汉民族主要居住在内陆,以土地为生。和土地有关的词比较多,如“土皇帝”、“土专家”。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用spent money like water, 翻译成汉语就成了“挥金如土”。
二、历史传统的差异
由于各个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进程不同,因而在其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所形成的历史传统也不尽相同。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的思想为主导,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的过程中,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其基本特点是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作为行为的基本准则,以现世性的人伦关系为核心,体现出群体性的文化特征,通过协调性的伦理意识来实现文化和社会的自我肯定;“中庸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崇尚的观念,主张对已要“克己复礼,不喜形于色”,处世则“不偏不倚、公正和谐”。在一些俗语和民谚中反映了这一民族观念,如“吃亏是福、与人为善”、“出头的椽子先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