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人教考点18+民主与法治-备战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doc

格式:doc   大小:620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人教考点18+民主与法治-备战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doc

上传人:1905133**** 2025/4/17 文件大小:6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人教考点18+民主与法治-备战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人教考点18+民主与法治-备战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 】是由【1905133****】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人教考点18+民主与法治-备战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考点18 民主与法治
(一)追求民主价值

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正义,已经成为 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2.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1)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2)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社会主义民主特点)
(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它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 长出来,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是有生命力的
(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 用的民主
(3)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泛的民主,是绝大多数人真正享有的民主 人民可以真正参与到国家管理。
(4)社会主义民主是真实的民主。人民的意愿得到充分反映,人民的 合理要求得到充分实现,人民的合权利得到充分保障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4)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1)民主选举。这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2)民主决策。这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3)民主监督。这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地位: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2)形式: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等
(3)原则:公开、公平和公正
(4)公民参与态度:积极、主动、理性

(1)地位: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 现
(2)意义:①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 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官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
②实行民主监督,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3)(如何)行使监督权(注意):法律范围内,公民行使监督权应 当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必要时出示证据和 各种证明材料。
(4)行使监督权的途径(方法):
①向人大代表或人大常委会反映;
②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反映;③通过 电视、广播、(能力)
(1)要求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2)不断增强分析判断能力
(3)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
(4)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
(5)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建言献策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广大人民享有广泛的、真 实的民主权利
②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民主能力
10.“互联网+政治”(网络问政)的影响
①拓宽了公民表达述求的渠道,利于公民更好地参与民主生活,保 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②拓宽了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渠道,有助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 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有助于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 和社会责任感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③有效保障了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权利,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 作人员改进工作,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二)建设法治中国

(1)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2)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3)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 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法治能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 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2)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依法治国)
(1)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依法治国的依据:宪法和法律
(3)地位: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4)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
(5)依法治国新方针:科学立法(前提)、严格执法(关键)、公正司法(防线)、全民守法(基础)

(1)厉行法治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2)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3)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全体公民共同守法。
(4)厉行法治,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
,弘扬法治精神,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1)学习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弘扬法治精神,自觉 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做知法、守法、护法的合格公民,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为 建设法治国家做贡献
(3)要维护合法权益,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做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4)积极同一切违法犯罪的行为作斗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建设法治国家,国家应该如何做?
(1)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有法可依
(3)增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法律意识,依法办事,提高执法水平
(4)依法打击和惩治犯罪
(5)加强宣传,提高全民法治观念
考向一 社会主义民主
特点
表现
广泛性
①主体的广泛性:社会主义民主是有史以来绝大多数人真正享有的民主
②内容的广泛性:人民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方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真实性
①人民的意愿得到充分反映
②人民的合理要求得到充分实现
③人民的合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
④人民的创造活力得到充分激发
民主制度
内涵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是一项独具中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基础群众自治制度
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在我国,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人民的利益得到越来越切实的保障,人民越来越多地参与民主管理
【典例1】在中国,“民主”一词最早出自《尚书》。“民惟邦本”“政得其民”“以百姓心为心”等民本思想是中国民主价值追求的重要思想源头。以下关于民主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B.选举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C.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D.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有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社会主义民主的认识和把握。
B:根据所学知识,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所以B说法错误;
ACD:根据所学知识,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有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故ACD说法正确;故选B。
考向二 行使民主权利的途径和方式
民主选举
(1)地位: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2)形式:直接、间接、等额和差额选举等
(3)原则:公开、公平和公正
(4)要求: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
民主决策
(1)地位: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2)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
(3)要求:要求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民主监督
(1)地位: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2)作用: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典例2】在“十四五”规划编制过程中,开展了网民建言征集活动,广大群众踊跃参与,累计收到留言100多万条,%,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①有利于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②有利于公民积极参与民主监督
③拓宽民主渠道,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④公民直接制定“十四五”规划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参与民主生活方面的知识。
①③:依据教材知识,题干的做法有利于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拓宽民主渠道,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所以①③说法正确;
②:题干反映的是民主决策,所以②说法不符合题意;
④:在我国,公民间接管理国家事务,所以④错误;
故本题选A。
考向三 实行法治的原因和要求
(1)原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2)要求:①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②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典例3】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新时代我国法治建设的基本方针,这一方针涵盖了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四个环节。针对四个环节,下列内容具有一致指向的是( )
①法律的力量,源自人民的信仰 ②公正的法律,不限制好的自由
③法律的运转,依靠强硬的手段 ④极端的法律,就是极端的不公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依法治国的要求的认识和把握。
①:法律的力量,不仅源自人民的信仰,也来自于国家强制力的保障,故①与题意不符;
③:法律的运转,依靠强硬的手段,也需要人民的信仰,故③与题意不符;
②:良好的法律,既是限制自由,也在保障自由的实现,故②说法正确;
④:法律反映人民的意志,体现社会的公平,缺失公平的法律是极端的法律,故④符合题意;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故本题选C。
考向四 厉行法治的要求
公民
①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
②弘扬法治精神;
③强化规则意识;
④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各级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
①率先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②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社会
①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
【典例5】《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于2021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次以国家法律的形式为特定的河流流域立法。对长江立法保护表明( )
A.我国开始运用法治方式来解决生态问题 B.我国法治体系不断完善,实行良法之治
C.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将迅速得到解决 D.我国实现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法治要求。
A:“开始”观点错误,在长江保护法实施之前,我国已经运用法治手段来解决生态问题了,故A说法错误;
B:依据题文描述,对长江立法保护,表明我国法治体系不断完善,实行良法之治,故B说法正确;
C:“迅速得到解决”观点绝对化,是错误的,故排除C;
D:我国还没有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1.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保护和修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制定出台我国第一部流域法律《长江保护法》,表明我国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 )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以人为本 B.以德治国
C.保护环境 D.依法治国
2.“12345有事找政府”。“12345热线”是政府关注民生、倾听民意的平台。
小林所在村,生活垃圾长时间无人清理,村民多次向村委会反映均沒有得到妥善解决看着脏乱的生活环境,他向“12345”热线反映了这一情况,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孩子挑食偏食没有吃饱,家长未到学校了解真实情况,就向“12345热线”反映学校伙食差,要求学校大幅度提高学生伙食水平。
上述材料共同告诉我们( )
①公民积极参与民主生活,民意渠道畅通便捷 ②公民要严格执法,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③公民的参与保证了政府决策的科学性 ④公民要理性、公正、客观的反映意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下列关于法治与德治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①法治承载道德理念,道德滋养法治精神 ②法律就是道德,法治就是德治,二者是一致的
③法治重教化作用,德治重规范作用 ④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20年8月16日至29日,“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网上意见征求活动,这在我国五年规划编制史上还是第一次。开展网上意见征求活动( )
A.可以从根源上杜绝政府的腐败现象 B.表明只有人大代表才能参与民主生活
C.有利于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D.是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唯一途径
5.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稿。在起草建议的过程中,党和国家领导人主持召开系列座谈会,听取各行业代表意见。下面看法正确的是( )
①表明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广泛性 ②扩大了公民的民主政治权利
③为公民直接管理台 ④有利于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自2021年2月以来,海口市部分居民小区试行“议事堂”制度,该项制度致力解决居民生活中的大小事,鼓励业主积极参与小区建设,受到小区居民的普遍欢迎。“议事堂”制度体现出( )
①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②社会主义民主的目的是保障公民的利益
③民主当以人民利益为重 ④我国基层群众享有的民主权利越来越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2021年1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公布,面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这体现了( )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科学立法 B.严格执法 C.公正司法 D.全民守法
8.在“十四五”规划编制期间,“以网为媒,问计于民”首次通过互联网向全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全国各地的网友通过互联网为“十四五”。这说明( )
①互联网扩大了公民的政治权利 ②政府向以网络为中心的工作方式转变
③公民行使建议权的渠道不断拓宽 ④公民关心国家发展的意识不断增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021年4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该法律的出台有利于( )
A.夯实法治基础,提高粮食产量 B.凝聚法治共识,减少粮食浪费
C.明确法定义务,加强民主协商 D.扩大公民权利,拓宽民主渠道
2.小明参加“法律呵护我成长”的知识讲座,知道了“2020年10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高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并于2021年6月1日起实施。此法细化监护人职责,呵护“留守儿童”,加强监管,防止沉迷网络,强化学校报告义务,向性侵和欺凌说“不”……还增加了网络保护和政府保护等”。时隔14年本部法律再次修订,体现了我国法治建设要( )
A.科学立法 B.严格执法 C.公正司法 D.全民守法
3.某街道推行“书记下午茶”党建项目,拓宽了社情民意了解渠道,通过和居民边喝茶边“聊需求”的方式,精准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推行该党建项目( )
A.有利于科学决策以满足居民一切需求 B.反映出社会主义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
C.是人民行使管理国家权力的根本途径 D.是我国公民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4.2021年3月全国两会召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齐聚北京,共商国是。“部长通道”“代表通道”“委员通道”如约开启,部长、代表、委员与媒体、大众零距离交流,亿万人民与盛会同频共振。这体现了( )
①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具有强大生命力
②公民参与民主政治生活的权利不断扩大
③民主决策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④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对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
①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②道德与法律倡导契约精神
③道德与法律相辅相成,德治与法治相得益彰 ④德治与法治能一蹴而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喜欢时政的小兰同学在浏览中国政府网“你的留言,部委有回应”栏目时,看到了这样一则内容(见下图):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我国公民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管理
②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能让决策更好反映民意
③我国行政机关积极履行为人民服务的职责
④公民的民主监督有利于防止政府滥用权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是公民的一项权利。下列材料与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途径相符的是( )
序号
材料
形式和途径

在某区人大代表选举大会上,小明爸爸投出了神圣的
民主选举

某市就公交调价举行听证会,小红妈妈在会上积极建言献策。
民主管理

小区业主委员会依据《小区文明公约》调解邻里纠纷。
民主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