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人教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必备知识清单(部编版).docx

格式:docx   大小:394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人教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必备知识清单(部编版).docx

上传人:1905133**** 2025/4/17 文件大小:39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人教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必备知识清单(部编版).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人教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必备知识清单(部编版) 】是由【1905133****】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人教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必备知识清单(部编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必备知识清单
(思维导图+核心知识+考点梳理)
(注:❤表示熟读 ★表示背默)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思维导图】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
★【核心观点】
1.作为一种政治实践和价值理念,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3.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是建设法治中国的时代要求。
4.民主当以人民利益为重,法治当以公平正义为念。
5.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民主的目的就是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6.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7.民主选举都要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
【必备考点】
第1课时 生活在新型民主的国家
❤1.民主的内涵?(民主的价值要求及其实现?) P30
一般来说,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具体国情。
❤2.中国人民追求民主价值的历史进程是怎样的?P31-P32
(1)1840年以来以来的近代中国,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愿望在近代没能实现。
(3)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以争取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
(4)1949年新中国成立,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人民民主的胜利。
(5)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大地上得以真正确立。(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大地上得以真正确立的标志?)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6)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经验和教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懈探索。【注: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领导中国人民追求民主价值的?(3)(4)(5)(6)】
★3.怎样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民主? P33
①本质特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②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③真谛: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④民主形式及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发展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4.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制度有哪些?意义? P35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④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第2课时 参与民主生活
❤1.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必要性、内涵和保障分别是什么? P38
①必要性: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
②内涵:公民依照法律法规,通过各种途径,以不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现民主权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③保障: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
★2.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途径)有哪些? P38
①民主选举、
②民主决策、
③民主监督
★3.民主选举的地位、形式、原则、要求? P38
①地位: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②形式: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
③原则:民主选举都要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
④要求: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
★4.民主决策的地位、要求、方式(保障制度)? P39
①地位: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②要求:民主决策的过程,要求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③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5.民主监督的地位、意义? P40
(1)地位: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2)意义:
①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
②实行民主监督,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6.为什么要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 P41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①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②在我国,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
③增强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7.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要求有哪些? P41
①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②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
③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
④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8.如何增强民主意识? P42
①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
②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
③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附加综合题】
1.公民行使监督权的途径有哪些?
①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人大常委会反映。
②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等形式向有关部门反映。
③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进行监督。
④参加听证会、论证会等。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核心观点】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2.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 ,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3.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4.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5.政府的作用:管理、服务。政府的权力来源:人民。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6.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7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必备考点】
第1课时 夯实法治基础
★1.法治的意义?(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 P45 -47
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②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③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2.法治的要求有哪些? (良法、善治) P45
①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②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3.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①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书上的“确定为”改为“是”)
②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4.怎样建设法治中国?(全面依法治国) P49
①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 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②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第2课时 凝聚法治共识
❤ 1.我国政府的作用、权力来源、宗旨和工作原则? P51
①作用: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可概括为“管理社会生活、提供公共服务”)
②权力来源: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
③宗旨: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④工作原则: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
❤ 2.法治政府的内涵? P51
政府要按照法治原则运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努力建设法治政府。
❤ 3.依法行政的地位、要求、核心分别是什么? P52
①地位: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②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③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5.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P52
①(政府)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②(公民)公民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③(政府)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5.厉行法治的内涵? P53
①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②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6.如何历行法治?(如何建设法治社会?) P53
①坚持厉行法治,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国家)
②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公民)
③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政府)
④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社会)
⑤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即: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7.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P55
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②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③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