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人教版高二《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优化训练题.zip

格式:zip   大小:84KB   页数:8页
该文档为压缩包格式,解压后包含1个文件,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人教版高二《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优化训练题.zip

上传人:1905133**** 2025/4/17 文件大小:8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二《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优化训练题
../高二《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优化训练题.doc [118.50 KB]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人教版高二《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优化训练题 】是由【1905133****】上传分享,文档一共【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人教版高二《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优化训练题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人教新课标版高二《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优化训练题
一、基础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迁徙 端祥 撕掉 骇人听闻
B.笨拙 诋毁 辗转 讫今为止
C.蜷缩 惬意 赋于 精力衰竭
D.剽窃 缓慢 积攒 珠联璧合
解析:选D。A.“端祥”应为“端详”,B.“讫今为止”应为“迄今为止”,C.“赋于”应为“赋予”。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是把材料按照严密的逻辑进行安排,这一工作的强度和紧张度把他搞得心力交瘁。
B.生物的数量一定有它的限度,然后增值逐渐停止下来……这正是生存斗争,在这场斗争中最弱的和构造最不完善的个体必定归于消灭……
C.……在从伦敦来这里的火车上,赖尔和我制定了一个可行的计划。
D.我发觉有关本能的这一章很复杂。作者们在本能的定义上一直是众说纷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解析:选A。B.“增值”应为“增殖”,C.“制定”应为“制订”,D.“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应为“各执己见”。
3.在下面横线上依次填入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_____是对我的课题深深感到兴趣而已。____我希望不像现在这样地看重虚名,____是今天的还是身后的,都不看重。_____,我认为凡事都不要走极端。我心里明白,_____我知道我的书永远得匿名发表,我也会同样苦干下去的,____不会有那么高的热情。
A.不过 尽管 不论 但是 即使 虽然
B.虽然 但是 哪怕 但是 即使 虽然
C.虽然 但是 哪怕 所以 尽管 但是
D.不过 尽管 不论 所以 尽管 但是
解析:选A。解答本题应认真阅读课文,正确理解达尔文所要表达的自我观点以及相关的句间内容联系。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4~6题。
在他写给朋友们的差不多每封信中,都提到他的精力所余无几了,他是一个病人,可是,甚至正当他紧张地全神贯注于写作、研究、计划时,也常常不到一个月就可以在以前从未研究过的技术领域内相继组织好和记下来一章长而详细的内容;这种艰巨的成就可以同他爬上最高的安第斯山脉相匹敌。他的作品是可靠的,都经过“达尔文试验室”的检验。他的书的销售量还算适中,但不低于实验科学领域内任何其他作者写的书。他相信他决不会写得更好了。然而,他冷静地检查了这些成果,肯定地感到,自从1543年哥白尼发表了毁灭性的著作以来——它证明了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地球不过是围绕太阳转的一个行星而已——还没有比得上他的概念、提出的证明和感性认识的。
他既有牢固的常识,也容易受骗。在思想深处,他知道亨利·霍兰医生是对的,他曾宣称带给他健康的是休息和变换环境,而不是在水疗站施行的水疗;他也知道查理·赖尔是正确的,他说带上埃玛去欧洲大陆、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去度假将会同样地使他安宁。在他的身体完全好转之后,只要恢复工作几天或几个星期,又常常会使他濒临死境。
他为研究材料,为书籍和标本,为显微镜和邮费,为抄写员缮清稿件,放手花了大量的钱;为了追踪探索藤壶的生活,他用了八年的时间和本钱,但他确实没有期望从中得到任何适当的报酬。然而,他吝啬地注意着他的账本,尽力节约有限的个人享受,不乱花一文钱……是保持金钱上的骄傲,还是必然迫近倾家荡产,他犹豫不定。
他需要友情,又需要避免一切社交;他要在“达温宅邸”闭关自守,又要找无数借口去伦敦。他不可避免地要懒散一个时期来进行酝酿。对他的著作的批评使他发抖,他坚持认为写一些辩驳的和解释的长信是重要的,即使在他完全相信批评会逐渐消失而创造性的著作会持久下去的时候,也是如此。他喜爱称赞是转瞬即逝的,面对他的否定却是使他深深感到绝望的一个原因。他急于得到同时代的人和同等地位的人的承认,然而他探索的非正规的、激进的、难于相信和理解的问题非常肯定会被他们大肆地责骂。他经常感谢人们给予他的应得的支持,也经常感谢人们对他的著作以及他的著作对其他科学家们的价值所给予他的过分表扬,然而他自己所追求的并不是这些,只是前所未有的知识而已……谦恭和自大携手并进。
4.选文第1段为什么要写到哥白尼发表“日心说”理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通过与哥白尼划时代意义的“日心说”理论对比,进一步突出达尔文进化论的重要性。
5.怎样理解文中说“他既有牢固的常识,也容易受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前半句是说他完全明白休息、变换环境、旅行对健康有利,后半句强调他为了研究工作又不得不放弃休息。
6.从选文看,达尔文的矛盾心理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懂得健康的重要,又必须忘我地工作;②花费大量的金钱又不能使自己倾家荡产;③需要友情又要避免一切社会喧嚣;④想得到同时代人的认可,追求又并非如此。
一、基础知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梦魇 俨然 掩眼法 偃旗息鼓
B. 赎罪 案牍 小牛犊 穷兵黩武
C. 翩跹 信笺 歼击机 草菅人命
D. 偏僻 裨益 庇护权 刚愎自用
解析:选A。“yǎn”;ú,其余读dú;,其余读jiān; D.僻pì,其余读bì。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二十一世纪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世纪,河东狮吼,巨龙腾飞,指日可待。
B.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因事久假不归的,应教育说服本人返回原单位工作;说服无效,仍坚持离职的,原单位可按自动离职处理。
C.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干部与群众转变观念,积极参与,切不可胶柱鼓瑟,止步不前。
D.位于市中心的金源大厦堪称本市的标志性建筑,35层的大楼气宇轩昂,巍然屹立,被人们称为“金融中心”。
解析:选C。:比喻妇人妒悍,大吵大闹。:长久借去不归还。:比喻做事拘泥固执,不知变通。:形容人气度非凡。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发射“嫦娥二号”卫星是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主要目的是为后续的“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卫星实现成功落月积累经验。
B.昆曲的缘起和本性,原本不属于那种大剧场商业演出的艺术形态,与园林艺术一样,更多地体现出文人的情怀和诗人的气质。
C.广州亚运会开幕式的精彩场面让人久久难忘,而无论是在开幕式还是比赛期间,“广州制造”的产品的频频亮相更让广州市民多了一份自豪。
D.受连续大规模注入流动性资金及经济刺激计划的影响,目前全球货币条件较为宽松,一旦信心恢复,初级产品和资产价格也可能较快反弹。
解析:选C。A项,“发射‘嫦娥二号’卫星是……先导星”搭配不当;B项,主语“昆曲的缘起和本性”和宾语“艺术形态”搭配不当;D项,主谓搭配不当,“产品”不能“反弹”。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看完极顶我们步行缓缓下山,沉在山谷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说刚才泰山是以拔地而起的气概来向人讲解历史的沧桑,现在则以秀丽深幽的风光掩映着悠久的文明。
①万年古山自然有千年老树,名声最大的是迎客松和秦松。
②怪石也不时地或卧或立横出路旁。好水好石又少不了精美的刻字来画龙点睛。
③泉水顺着山势随人而下,欢快地一跌再跌,形成一个瀑布,一条小溪,清亮地漫过石板,清音悦耳,水气蒸腾。
④两边全是遮天的峰峦和翠绿的松柏。
⑤前者因其状如伸手迎客而得名,后者因秦王登山避雨树下而得名。
⑥刚才泰山还把我们豪爽地托在云外,现在又温柔地揽在怀中了。
A.①④②③⑤⑥ B.③⑥①②⑤④
C.④⑥③②①⑤ D.⑥②④③⑤①
答案:C
二、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5~8题。
穆罕默德·尤努斯:穷人的经济学家
吴源林
孟加拉国的穆罕默德·尤努斯是个银行家,当然算一个经济学家,可是他获得的却是诺贝尔和平奖,而非经济学奖,因为他不只会算经济账,还关注经济以外的东西。这或许值得我们的经济学家反思。
——张五常
贫困就好像是种花一样。我们从森林里面找到最好的种子,把它种在花盆里,却发现它没有在森林里长得好,这是种子的原因吗?不是,同样的种子,唯一的区别是花盆的空间太小,营养太少。而穷人就像是这样的种子,我们现在的这个社会,没有为他们提供让他们自己充分发挥的空间,如果有好的条件、好的机制、好的环境,他们就会和其他人一样有能力。并不是这个人有什么不好,有什么缺陷。穷人并不是造成贫困的原因,贫困是由机制造成的,是由社会造成的。
——尤努斯2006年10月22日北京大学演讲节选
“有一天,我们的后代会去博物馆参观,看看贫穷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这是孟加拉银行家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的一个梦想,也是他挑战这个世界贫困现象的宣言。并且他相信,只需通过一个简单的理念,就能根除这个世界的贫困现象。尤努斯的梦想并不止于憧憬。事实上,经过30多年的努力,他创办的格莱珉银行(Grameen Bank,在孟加拉语里是农村银行的意思)已使得600多万孟加拉穷人摆脱了贫困。他的小额贷款的理念也传播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赢得了众多国家的认可。世界银行聘请他担任顾问委员会的领导人,在全世界推广他的理念。他还获得了无数的奖项和头衔: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亚洲周刊》
“最有影响力的25位亚洲人”,帕坦尔全球理解基金会颁发的“2006年度世界公民奖”,包括哈佛大学在内的无数学院授予他名誉博士称号。
乔布拉村试验
在1975年-l976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尤努斯带领学生去附近的乔布拉村调研。发现问题总是很容易,但什么才是解决之道呢?他向那些农民推广改良的大米种植技术,在干旱季节组建农民合作社修建水利设施。但不久后,他意识到,这并不能帮助真正穷困的底层阶级——那些没房没产、生活在农村里的穷人。
一天,尤努斯在乔布拉村采访了一位靠制作并售卖竹椅谋生的妇女。这位妇女告诉他,她辛劳一天只能赚2美分。尤努斯大感惊愕:这么一位勤劳的妇女,一天只能赚这么点钱!这位妇女解释说,由于没钱去购买制作竹椅的原材料,她不得不去找一位商人借钱,这位商人只允许她把竹椅卖给他,而且收购的价钱还得由他说了算。事实上,这位妇女就是附属于这位商人的劳动力!那这些竹子值多少钱呢?大约25美分。“我的天,仅仅为25美分就要遭这种罪受,难道就没有人能对此做些什么吗?”他找出村里另外42位有着类似困境的村民。在把这些村民们的资金需求汇总后,尤努斯经历了他有生以来最大的一次震动:这个数目一共才只有27美元! “造成他们穷困的根源并非是懒惰或者缺乏智慧的个人问题,而是一个结构性问题:缺少资本。这种状况使得穷人不能把钱攒下来去做进一步的投资。一些放贷者提供的借贷利率高达每月10%,甚至每周10%。所以不管这些人再怎么努力劳作,都不可能越过生存线水平。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在他们的工作与所需的资本之间提供一个缓冲,让他们能尽快地获得收入。”尤努斯总结道。于是,向这些没房没产的穷人提供借贷的想法就此诞生。
尤努斯当即从他的口袋里掏出了27美元,借给了这42位穷人。随后,他去找一些银行家,试图说服他们向这些穷人提供无需抵押的贷款。而银行家们却讥讽他,说这些穷人的信用不可靠。尤努斯反驳道:“如果没有尝试过,你们怎么知道他们不值得信任呢?”也许是这些银行家对于人民来说才不可靠吧。
穷人的银行
尤努斯并未就此放弃。在1976至1979年间,他在村里开始了试验,以自己为担保人向穷人们提供小额贷款,这个试验成功地改变了大约500位借款人的生活。他也不断地去游说孟加拉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来采纳他的试验。1979年,孟加拉央行终于答应开展这个名为“格莱珉”的项目,一开始由7家国有银行支行在一个省份进行试运作,1981年则增加到5个省份。这个项目的每一次扩张都证实了小额贷款的有效性:到1983年为止,。随后,尤努斯决定辞去学术工作,全身心投入这项对抗贫穷的事业中去。1983年,格莱珉银行成为独立法人机构,以更快的速度发展壮大。
目前,格莱珉银行已成为孟加拉国最大的农村银行,这家银行有着650万的借款者,为7万多个村庄提供信贷服务。格莱珉银行的偿债率高达98%,足以让任何商业银行感到嫉妒。而且,每一位借贷者都拥有这家银行一份不可转让的股份,占据这家银行92%的股份(余额由政府持有),这实实在在的是一家为穷人服务的银行,是穷人自己的银行!“尤努斯取得的成就真是卓越非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布鲁罗·拉菲亚在对格莱珉银行进行调研后评价道。
还未结束的战争
尤努斯独特的实用主义哲学,虽然可能让他难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一般都是颁给那些理论性的成果——但是尤努斯并不在意,他关注的是消灭这个世界的贫穷现象。
“人们说我疯了,但一个人没有梦想的话就必然不能有所成就。当你在建造一栋房子的时候,你不可能就是把砖块和石灰堆砌在一起,你首先得有一个想法,要怎样才能把房子给搭建起来。如果一个人要去征服贫穷,那你就不能按常规出牌。你必须要具备革命精神,并且要敢于去想别人所不敢想象的东西。”这正是尤努斯的超凡之处。
(选自《名人传记·财富人物》)
5.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
A.某些银行家认为穷人的信用不可靠,而尤努斯认为穷人值得信任,这些银行家反而是不可靠的。
B.尤努斯为了实现他的理想,辞去了学术工作,游说孟加拉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采纳他的“格莱珉”项目,并顺利得到了孟加拉央行的支持。
C.尤努斯认为贫困的原因并非懒惰或缺乏智慧,而是存在缺少资本的结构性问题。只要我们给穷人提供好的条件、机制、环境,他们就可能摆脱贫困。
D.尤努斯的小额贷款理念传播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赢得了众多国家的认可,他创办的格莱珉银行不仅在本国取得了成功,在其他国家也取得了成功。
E.尤努斯的实用主义哲学,关注的是消灭这个世界的贫穷现象,当然这是一场艰苦的斗争,还远远没有结束。
解析:选CE。A项,“尤努斯认为穷人值得信任,这些银行家反而是不可靠的”,原文说“也许是这些银行家对于人民来说才不可靠吧”;B项,“尤努斯顺利得到了孟加拉央行的支持”,原文说他不断地去游说孟加拉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来采纳他的试验,说明他的计划进行的不顺利;D项,“格莱珉银行不仅在本国取得了成功,在其他国家也取得了成功”,无依据。
6.尤努斯萌生向穷人提供借贷想法的原因有哪些?(答案中不得出现具体数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发现原来的推广新技术,改良农业设施并不能帮助穷人真正摆脱贫困。②发现穷人辛劳一天的收入微乎其微,穷人的劳动附属于他人。③穷人只需极少的资金就能摆脱困境。
7.文章开头引用张五常的一段话有什么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点明主旨,即经济学家不能只关注经济,还要关注经济以外的东西。
8.尤努斯说:“如果一个人要去征服贫穷,那你就不能按常规出牌。你必须要具备革命精神,并且要敢于去想别人所不敢想象的东西。”依据传记内容,探究文中哪些方面体现了尤努斯的“革命精神”?请简要论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创办旨在帮助穷人摆脱贫困的格莱珉银行。
(2)辞去学术工作,全身心投入对抗贫穷的事业中。
(3)让每一位借贷者都拥有银行一份不可转让的股份。
(4)促使格莱珉银行成为独立法人机构。
三、语言运用
9.分析下图,得出结论,并合理推断其原因。要求:①语言表达准确、简明;②结论和原因均不超过25字。(4分)
(1)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解析:本题是一道图文转换题。这个图表,主要内容为公路、铁路、民航客运量的对比,主图为柱形图,解题时要注意横坐标、纵坐标所标注的数据,全面、准确地分析表格中的数字以及呈现出的规律,通过比对,按设题及答题要求,概括出结论和原因。
答案:(1)结论:铁路开通后,客运量超过公路、民航,成为出行首选。
(2)原因:铁路出行比公路速度快,比民航费用低。
10.阅读下面新闻,完成文后题目。
新华社电 ,地震造成两人重伤、部分建筑物和道路损坏,但迄今没有传出人员死亡的消息。
新西兰民防事务部长约翰·卡特当天在首都惠灵顿与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会面后对媒体说,没有人员死亡
“实在是太幸运了”!这种“幸运”并非出于偶然。一来,新西兰人口仅有437万,居住分散,震中地带人口密度不大。二来,新西兰应对地震也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做法,非常值得借鉴。
新西兰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是地震多发国。历史上新西兰曾因地震严重受灾。基于对地震的反思,新西兰在抗震减灾方面不断摸索,现已形成一套实用的经验和做法。主要是:隔震技术世界领先,建筑立法把质量关,重视防灾减灾教育。
同时,新西兰政府重视灾害防御工作,灾害防御机制行之有效。政府对各种自然灾害实行综合管理,专门设立了政府民防部,从中央政府到地区、地方三级政府均设有防灾减灾机构。
(1)请你从新华社记者的角度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恰当的、具有启示性的标题。(15字以内,含标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西兰应对地震的做法,对我们有哪些可资借鉴之处?试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示例)新西兰地震为何“零”死亡?
(2)隔震技术世界领先,建筑立法把质量关,重视防灾减灾教育,政府的防御机制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