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人教版第01节+全命题作文-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备考通关宝典.docx

格式:docx   大小:41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人教版第01节+全命题作文-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备考通关宝典.docx

上传人:1905133**** 2025/4/17 文件大小:4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人教版第01节+全命题作文-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备考通关宝典.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人教版第01节+全命题作文-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备考通关宝典 】是由【1905133****】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人教版第01节+全命题作文-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备考通关宝典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五关:写作
第一节:全命题作文
考点解析
题型解读
命题作文是近些年中考作文中出现的高频考查形式,在中考中占主导地位,全命题作文内容相对集中,便于公平阅卷。另外,不一不会因题面过宽而给考生抄袭、套作的机会,因而颇受命题人的青睐。全命题作文大概有以下几种形式。
独词式题目。一些中考作文的题目是一个词语。比如,比如2021年,重庆市B卷中考作文题“礼”2021年吉林省中考作文题“播种”。2021年山东德州市中考作文题“眺望”。2021年四川广安市中考作文题“出席”。2020年陕西中考作文题“合唱”等都是独词是作文题目。我们可以从词语的多意性上发掘,构思和素材。如“合唱”,可以指现实生活中学校,单位,社区排练的合唱节目,也可以指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合唱。这里用的是合唱的引申义,我们需要选择具体的人和事。这样“合唱”一词落地,才能更好的诠释出合唱的内涵。
较长短语或句子是题目。有些考题的中考作文题是一个较长的短语或句子,因为字数较多,所以关键词也比较多。我们在审题前要先确定这个题目中有哪些关键词,然后逐一分析关键词的内涵和外延,确定写作思路和写作素材。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有些命题的关键词是比喻类词,需要理解词语的引申义,并在作文中准确表现出来。如“这一路我有光为伴”中的“路”“光”,都是比喻类词,具有一定的隐身含义。
通关演练
一.真题引路
真题引路【2022★浙江丽水】
【真题再现】
文人墨客以笔为舟,书写了山水之路;莘莘学子以书为丹,遨游着知识海洋。航天英雄以梦为舟,创造出太空神话。舟是运行的依靠,是成长的阶梯,是圆梦的翅膀。
请用 “以         为舟”作为题目,可以发表见解,可以叙事,可以抒情,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首先,认真审题。作文题目是“以         为舟”,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目的开放性,大大拓展了考生的思维。题目中的“舟”具有象征意义,并非肉眼看到的船,但在作文中必须体现出来,忽略这一点就是跑题。不仅如此,横线处所写内容即是文章的中心词,必须反复强调并突出它的重要性,这样文章才不会跑题。正如材料中所提示:它可以是一种依靠,可以是一段阶梯,也可以是一双翅膀……
其次,避免平庸。俗话说:题好文一半。很多考生因为看到题目“很简单”“很好写”,往往不假思索拿过来就写,内容千篇一律都是“梦想”、“书籍”、“青春”……诸如此类。于是,作文选材千人一面十分雷同。这类作文通常很难写出新意。为了避免作文平庸,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寻求突破。
立意高
首先,我们应该抓住三点方向,“舟”是什么?“舟”怎么样?“舟”的意义如何?比如,我们确定要写亲情这个话题,那么我们可以调动我们在初中阶段学习到的关于亲情的散文和诗歌。比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比如“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我们可以确定题目为“以荷叶为舟”通过叙事、抒情或者议论等形式去展现母爱是我们生命中的依靠,是我们成长中的阶梯,是我们飞向远方的翅膀这一主题。
其次,我们作文前要想一想一般同学会怎么写?我们要尽可能避开,选材立意要与他们不一样。至少让我们的题目新颖独特,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
最后,如果实在跳不出一般同学的思维,想来想去还是要写以“以书籍为舟”。这时候,我们可以写读书生涯中一本从未读过的书籍,因为有某方面的吸引力,或者是指引力,或者是人生的启迪,或者是心灵的鸡汤……潜移默化中指引着我初中三年奋力前行。这样也比那些写自己读到了什么书、什么书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可能要新鲜一点。
02
语言美
在选材立意无法突破创新后,我们要在语言上做一番功夫,因为一篇文章好与不好通常决定于两个方面,一是思想内容,二是语言表达。
对于那些语言文字功底很好的同学,如果不能在选材立意方面有所创新胜人一筹,那么就要注意做好从语言文字方面加以突破,要下功夫把自己的文章写得语言优美行云流水,让自己的文章文采飞扬,语言引人瞩目。这也是吸引读者(阅卷老师)的一个重要方面。
03
形式活
所谓“行文形式”就是你的文章用什么形式呈现出来。比如我们可以用日记体,用书信体,列小标题,或者镜头组接这样的方式来结构全文。
虽然内容还是差不多,因为形式新颖了,也可以给我们的文章增色。这种创新虽然是很浅层的,但也是一种创新,也你能给人一定新意。
【范文展示】
以荷叶为舟
(题目新颖,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引用经典名句,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题记
小时候,您常和我说“孩子,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那时我觉得自己就像一只自由翱翔在你怀抱中的小鸟,你的怀抱温暖而宽阔;现在,我觉得您就是那片荷叶做成的小舟,为我挡风遮雨,让我胸怀彼岸。(时间会变,真情不变。开篇点题,突出关键词“荷叶”引起读者思考。)
依  偎
以荷叶为舟,我学会了诚实。
谁的童年没有委屈的眼泪?谁的童年没有心酸的故事?谁的童年没有百思不解的迷茫?谁的童年没有啼笑皆非的过往?
您是否记得?小时候的我很调皮,我因贪吃,把邻居种下没一个月的土豆悄悄地挖了些回来烤着吃,面对邻居的“侦查”和父亲的盘问,我心惊肉跳,哑口无言,最后东窗事发,水落石出后,您站出来好言好语和邻居道歉,我在一旁不知所措,本以为您要大发雷霆,让我饱受皮肉之苦,可是您却蹲下身子,耐心地和我说“翻了错误要有勇于认错的态度,要做一个诚实的人,现在是,将来也是。”我懵懂地点了点头,感觉心里悬着的千斤重石,此刻终于落地,我一把投进母亲的怀抱,那一刻任眼泪肆意横流。是被理解的内心愉悦,是被束缚挣脱后的暂时轻松,更是我第一次被母爱震撼心灵的见证。(通过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来烘托人物形象,让读者从平凡小事中感受“母爱”的力量。)
依偎在您的怀里,我感受到了四季的冷暖,感受到了亲情的可贵。
阶  梯
以荷叶为舟,我勇攀成长的阶梯。(言简意赅,点明小标题关键词—阶梯。)
那夜,窗外披着清冷的月光。邻居家的灯光早已疲倦地睡去,周围只有我的屋里散出点点微弱的光,显得渺小又孤单。(以景衬情,“清冷的月光”为背景,烘托迷茫的自己,为下文深入的心理描写做好铺垫。)
我呆呆地望着明月,似乎明月能给我人生的答案。为什么我夜以继日的辛勤付出,却换来一个个不尽人意的分数?为什么明明很努力,老师却用怀疑的眼光凝望着我?我又经历了人生一次失败的考试之旅,我抓耳挠腮,扪心自问,“三省”吾身,终心烦意乱,走不出失败的阴影。(通过正面和侧面描写,突出复杂的心理,为下文展现“母爱”蓄势。)
思绪纷飞,正彷徨间,门“吱”地一声开了。我抬头望去,只见妈妈面带笑容,端着一杯热腾腾的咖啡缓缓向我走来,那眼神仿佛能够洞察我所有的喜怒哀乐,妈妈关切地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你的痛苦,你的困惑,你的失败都是暂时的,这都会过去,但最重要的是你要从中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相信自己可以的,这也是你走向美好人生的阶梯。”闻着沁人心脾的咖啡,听着妈妈的鼓励,我如醍醐灌顶,好像突然间明白了什么。是啊!我还应该继续跳上那辆学习的马车,用尽全身的肌肉和神经,吆喝着、呐喊着,向着前方进军……
(真可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运用语言描写突出感化教育“我”的过程,抓住我的心理描写反衬母爱的伟大。)
听闻您的话语,我感受到了拼搏的意义,触摸到了未来的阶梯。
翅  膀
以荷叶为舟,我定当不负韶华。
小的时候,是您托起了我柔弱的身躯,欣喜地告诉亲朋好友,我出生了。而今,我长大了,又是您托起了我心中的梦想,我将带着您给我的谆谆教诲,带着您给我战胜困难的“法宝”,带着您给我倾注一生的温暖力量不负韶华,砥砺前行。(运用排比句,赞美母爱之“舟”的力量,升华主题。)
人生如池塘,我是红莲,母亲是那荷叶……(呼应开头,逻辑严密,给读者留有想象的空间。)
                                      ——后记
【2022★天津】
【真题再现】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小草的坚韧;“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竹子的坚韧。坚韧的精神,不仅在于“坚毅、勇敢”,更强调“韧性、韧劲”。生命需要韧劲。有韧劲的人,无论身处怎样的困境,都能坚定信心,坦然面对,勇敢前行;没有韧劲的人,遇到困难时,往往灰心气馁,畏缩不前,一事难成。同学们,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和感受呢?
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1)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2)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不少于60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写作指导】
天津市中考作文一直秉承“有话可说,有材可写”的理念,引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找到写作的素材,挖掘其中的价值和意义,并由此获得生命的成长和精神的提升。今年的中考作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阅读提示,抓住关键。提示语先引用《草》《竹石》中的名句,引出关键词“坚韧”。接着,对其内涵进行揭示:坚毅、勇敢;韧性、韧劲。最后,通过对比道出了“坚韧”在生命遇到困境时的积极作用。由此,可以确定本次写作的关键词“坚韧”,并对其内涵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和把握。结合初中生思维水平来看,本次写作是不存在审题障碍的,便于学生阅读题目要求后直接进入构思状态。
第二,以小见大,典型素材。学生遇到的困境无非是在学习、交往等方面遇到的成长烦恼。在学生日常素材库中肯定有这方面的材料,但是要想写好本次作文,则需要对素材进行重新调整、组合,结合“坚韧”这一主题词进行充实和丰富,让写作材料具有典型化的意义。中考作文往往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将学生的积累经过艺术化处理并呈现出典型意义。
第三,运用方法,提升质量。同时,还可以运用写作手法,使文章具有更强的阅读性和感染力,这是艺术加工的另一个思路。比如:两条线索的安排,悬念的设置,修辞手法的综合巧用,描写的细腻运用……这些写作手法会让文章读起来更有吸引力。相同的素材,相同的角度,经过写作方法的点缀,质量一定可以大幅提升。
【范文展示】
坚韧如你,葱茏我心
(题目凸显关键词,聚焦主题;运用文学性语言,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桑树的嫩枝嫩叶在春风中摇曳起舞,它们在为新生欢愉,在为坚韧喝彩。我缓缓蹲下身,静静抚摸老桑树的深深伤痕,一股来自生命深处的力量直传心底……(情境式开头,画面感很强,生动形象;同时扣住“坚韧”,也激发了读者阅读兴趣。)
初三开学,路过操场,被眼前一幕惊呆了:粗壮的老桑树被雷电从中间劈开,劈下的枝叶已经干枯,残留的枝叶蔫头耷脑。心中莫名悲伤起来,为它不幸的遭遇,也为它暗淡的未来。
日子在忙碌中闪过,每每路过老桑树心都会被刺痛,它在不断地老去,甚至是死去。秋天,落叶显得凄凉;冬天,枝干更加沧桑。期末成绩的公布,让我的心又陷入了无底深渊,似乎老桑树在为我鸣着丧钟。这种心情一直持续到来年春天的开学。(暗示了文章的两条线索,一是桑树遭遇困境,一是“我”学习陷入困境,为后文做好了铺垫。)
那天,我又来到老桑树下寻找安慰。这已经成了我的习惯,每每学习受阻,情绪低落,老桑树那旺盛的生命力都会给我力量。可是,当远远看到它落魄的样子,悲伤便更加了一层。但我还是习惯性地走了过去,蹲下身抚摸它的伤痕。
可是,当我低头看时,我发现一星绿隐约出现。轻轻揉了揉眼睛,再仔细看,没错,在老桑树的根部冒出了一个小芽,就像小鸟的嘴充满活力,就像睁开的眼睛充满好奇。芽从坚硬的根部钻了出来,那股新生的力量不可遏制。我继续抚摸它粗糙的树干,突然间感到一股坚韧的力量涌遍我的全身。老桑树不会死去!它的根还活着!它这个春天还会蓬勃出绿叶,三年五年后,它还会茂盛如屏。(重点写出了老桑树遭遇雷击,奄奄一息,却在来年春天在根部又钻出了新芽,这是它“坚韧”的具体表现。描写细致,重点突出了“我”内心的感受。)
心里好像一下子被春天笼罩。一次期末考试的失败算得了什么?一次数学成绩的落后算得了什么?这些都不过是生命中一次次小小的创伤,它们对于生命是撞击,也是磨炼,生命会在一次次撞击和磨练中更加坚韧。
从那天起,我多了一项任务,每天都去老桑树那看看。小小的芽越长越舒展,抽出了枝,长出了叶,在微风中娇弱而倔强地舞动起来。抬头看看苍老的枝干上,也已经星星点点缀满了嫩叶。自然界的春天来临了,老桑树复苏了。我的春天也来临了,学习成绩也在稳步上升……(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老桑树的“坚韧”启发人的“坚韧”,让主题表现得更加饱满。)
如今,那嫩枝嫩叶已在夏天更加葱茏,俨然一个小小斗士屹立在老桑树的脚下。离开校园的那天,我还特意看了看它,我要把这生命的坚韧定格,让它葱茏我的内心,葱茏我的青春,葱茏我的未来。(结尾点题,深化中心,使文章浑然一体。)
江苏苏州:
【真题再现】
赏留园,觅得江南园林的故事;习方言,解锁传统文化的密码;访博物馆,洞见人类文明的星火……大千世界,学问无处不在,但它常常隐藏在物之后,事之中,需要我们用心去探寻,去发现。
请以“学问藏在________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首先是审题。“学问”意为指在学习和实践中得到的知识。这个知识浅层次可以指单纯的学科知识,但更适合的是收获的成长感悟,人生哲理。“藏”指不明显的,需要用心去观察、学习、体会的。“物之后,事之中”,这道题的限制很少,补题时可以选择背后藏有学问的事件,也可以选择背后藏有学问的事物。
其次是选材。可以选择由事件得出感悟。如在自己的学琴曲折中获得学问。从最初的羡慕弹琴的姿态音乐美,萌生学琴的愿望。到开始学琴体验到乐理的艰涩,练琴的枯燥,产生退却之意,受到先学的姐姐的鼓励和鞭策,决定再坚持坚持,终于有了第一次舞台大的展示,虽不完美,但坚定了自己的信心。最后感悟到不管是干什么都不是仅凭兴趣就能成功的,还需要由面对挫折的勇气,坚持的毅力,方能成功。也可以选择由一物得出感悟。如在一次游历沧浪园时,背眼前的美景所震撼。在了解了沧浪园之后,更是被历代园主高洁正直的品质,建园工匠高超的技艺所折服。感悟到古代建筑中蕴含的民间智慧,古代士人高尚情操的代代传承。
最后是写法。写事件要注意突出事件中蕴含哲思的关键情节,如学琴时学姐的鼓励和鞭策。写事物也要突出这一事物蕴含学问的特点。如有与沧浪园有关的历史典故,工匠特殊的建造工艺等。
【范文展示】
学问藏在沧浪亭里
那—山一水、一亭一物、一动一静,沧浪亭的每一隅都蕴含着学问。若非细心之人,如何洞察到呢?
姑苏的树叶被夏日染黄,我们穿过马路、越过小桥、绕过人群,终于来到了心驰神往的“沧浪亭”。在这里,我们将领略这座园林的魅力。
古朴的白墙灰瓦,诉说着属于它的过往。那潺潺流水,像极了它的名字,《沧浪歌》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一阵风吹来,送来缕缕清凉。不知是哪位大家,有如此雅致,建了这所园林,让后人仰慕不已。经老人介绍,这是苏舜钦取名并修建的园林。时光让我们回到了北宋,来到了汴京城内,那—场荒谬的弹劾,说他监守自盗,被罢官,旅居苏州。这一沉重打击,让苏舜钦看到吏政不清,买下废园,取名“沧浪亭”,以沧浪之水,来排解内心的悲愤,借以抒怀。一阵风吹来,清凉依旧,但这水中蕴含的学问,令人沉思。既然政治不得已,不如随世沉浮,取得自胜之道。
那正厅的桌椅,雕刻精致,那盛开的花朵,似乎经过雨的滋润,刚刚展开一样。秋风吹过,送来缕缕的桂花香,若不是人来人往的惊动,让人感觉这香就是那雕刻的花。那精致的茶几,还有那支撑花盆的几案,令人暗自叫绝。老人说,你看这些几案、桌椅,没有用一个钉子,而且这些家具已经好几百年了。看我们惊诧,他笑着说:“古人打造家具,用隼铆结构,相互掣肘,又毫无痕迹,而且选材、打磨、安装,一件或花上半年到几年的时间呢!“这些话语敲打着我们的心,我们佩服古人的传统工艺的智慧,也惊诧他们的审美,更佩服的是他们的“慢功夫”,慢功夫,才能出细活啊。
是啊,这一景一物,一山一水中藏着的为人哲学、处世之道、做事态度的学问,让我们终生受益啊。现代快速的生活,让我们来不及停留,有时候,我们需要停下来,去聆听、去观看、去思考人生的学问。
夕阳西下,从园子出来,我们依然似乎在梦中巡游,在画中畅游。不仅仅是园子的美,藏在其中的学问,更美。
【2022★北京】
【真题再现】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1)运动赛场上,求学生涯中,每一项新纪录的诞生,都是对自己的突破与超越。个人的生命历程里,人类的历史进程中,每一次创造新纪录,都翻开了发展和进步的新篇章。创造新纪录,一直是我们人类共同的梦想与追求。以“我创造了新纪录”为题作文。可写实,可想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作家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记述了自己小时候一个星期天的经历,表达了真实的情感体验。在你的记忆中是否有一个星期天,发生过特别的事情,遇见过特殊的风景,获得了别样的体验?在你的想象中是否有一个星期天,经历一场奇遇,解开一个谜团,见证一个奇迹?以“那个星期天”为题作文。可写实,可想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写作指导】
今年的北京中考为两个命题作文任选其一,命题富有时代气息,关注个人成长和感悟,作文在审题上没有难度,不容易走题,只需抓住题干的关键词即可。同时,题目没有文体限制,可写实,可想象,包容性比较强。
根据材料提示,题目一“我创造了新纪录”明确了“我”是写作主体,要求从个人的生活经历出发,联想到人类的梦想与追求,突出创造和超越的主题。在选材时,不宜局限在题干所提示的“运动赛场上”和“求学生涯中”两个场景中,而是要敢于发挥想象力,写出别出新意的故事来;题目二“那个星期天”依然要求第一人称视角写作,选材范围比较广,“我”可以是参与者,也可以是旁观者,可以写特别的经历,特殊的风景,或者别样的体验,甚至可以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奇思妙想,发挥的空间更大,自由度更高。
【范文展示】
那个星期天
星期天的咖啡店坐满了人,由于对面就是一所师范院校,来读书学习的反而比喝咖啡闲聊的更多。(开头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为星期天,照应标题,地点为一家学习氛围浓厚的咖啡店,为下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
看了八个多小时《挪威的森林》,昏昏沉沉,眼睛酸涩不已,转过身放松眼周肌肉。正在张望时,不经意看到后面凳子下有个方形纸团,粉粉嫩嫩的,不由多看了两眼,那不会是?我一下子清醒了起来。
整个咖啡店的人都埋着头,我的屁股慢慢离开了座位,身体重心缓缓下移,蹲下后,轻轻抓住了那个纸团,又迅速坐回去,手里攥着纸团,心里怦怦直跳,展开一看,一张一百,一张五十。(故事的开端,是“我”捡到了钱,这里运用了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表现了“我”当时复杂的心理感受,有犹豫,有激动,有紧张。)
没有人看见,我是不是可以……(此处为心理描写,表明了“我”的私心,想要把钱占为己有。)
身体一下子变得格外沉重,不行不行!惊慌之际,我俯下身问一个年轻女孩:“请问,你丢钱了吗?”声音一出,这个不大的空间里的人们纷纷抬起头,默不作声地看着我。(第一次思想斗争道德占据上风,“我”选择了先询问别人。)
女孩惊讶检查了钱包后,诚恳道:“没有。”
“好吧……”既然没有,那我是不是可以……我的眼睛心虚地乱飘。(第二次出现心理描写“我是不是可以……”表明了“我”的动摇,没有找到失主,还是想要把钱占为己有。)
“多少钱?”又有人问。
“一百五。”摊开纸币,我感觉自己的心在抖动,在众人的关注下,挨个问:“你丢钱了吗?”(道德再次打败私欲,“我”努力寻找失主)
既然没有失主,那我是不是可以……(寻找失主是故事的发展阶段,这里第三次出现“我是不是可以……”反复出现的心理活动体现了“我”正在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
“应该是刚刚走掉的那个爷爷的吧。”“应该是的。”人们全都盯着我手里的钱看,我只好把钱往旁边的桌子上一扔,翻开书来看,然而心思却不在书上。
没人认领是我的吗?不不不,不该是我的,但难不成便宜了别人?不安地回头看看,还是决定打消念头,交给柜台。(道德第三次打败了个人私欲,思想斗争结束。)
过了一会,一位年轻女职工急急跑进了厕所,人们突然嘈杂了起来,只听见有人叫了一声“钱在那!”
原来失主是她!客人们沉静了,我的心渐渐平静下来。
几分钟后,她又折回来问:“请问是谁捡的。”
有人指指我,她立刻跑过来,满怀感激,连连说:“天呐,多谢多谢,我请你喝咖啡吧!”
“不用……”我刚抬起手,她就跑回去,端来了一杯卡布奇诺,身后的目光又再次聚焦到我身上,人群中窃窃私语,实在使我羞愧,难以下咽。(这里是故事的高潮阶段,“我”三次想要将三钱占为己有,看到女店员失而复得的喜悦,越发觉得自己受之有愧。)
我快步走出咖啡店,冷风吹吹发烫的脸,街道车行如流,霓虹灯闪得看不见星空,心里有些复杂不是滋味。
当道德和私欲碰撞在一起时,每每令人心烦意乱,要是能占上风,也不负一场教化。(结尾处,“我”渐渐平静,这场发生在星期天的特殊经历也使得“我”更加坚定要守住道德底线。)
二.新题模拟
新题模拟1.
成长路上,父母的关爱。老师的引领,同学的帮助、陌生人的温暖、自然万物给予的力量……
都会让我们心灵有所触动,铭记于心,一路欢歌一路情,促使我们不断朝着自己理想的彼岸前行,请你以“一路欢歌一路情”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左右的作文。或回忆一个场景,或写一件事。注意要写出自己心灵触动的过程。
要求:(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2) 文体不限 (3)字数不少于600字
新题模拟2 题目:求学路上感谢有你
要求:(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2) 文体不限 (3)字数不少于600字
新题模拟3 题目: 意 外
要求:(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2) 文体不限 (3)字数不少于600字
备考锦囊
梳理2022年全国各地中考全命题作文,在追逐近年来的高频作文主题,我们发现命题内容主要包括“我”和“社会热点”这两个角度。“我”中暗含着四种关系,我与生活的关系,需要我们关注生活现象;我与自然的关系,需要我们关注比喻意象;我与社会的关系,需要我们关注他人带来的启示;我与自然的关系,需要我们关注比喻意象;我们与自我的关系。需要我们关注自我成长。社会热点主要有三,热点事件、热点政策、热点人物。
当我们知道了这些内容,我们在阅读其他考题、作文题时,选择立意可以朝这些方向靠拢,一方面印证一下命题内容是不是无上述所说,另一方面借助具体的题目,将事件立意落在实处。“我与生活”启发我们多观察和留意当下生活,借助一些现象写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侧重于写事;我与自然,要求我们关注自然之景,抒写内心真情。此外,这类文题有可能以比喻类命题呈现,由自然界中的一个点引申出多个面。“我与社会”引导我们关注社会中的“他人”,特别是那些平凡的人,他们不平凡的一面给我们一起是侧重于写人,“我与自我”属于自我成长的范畴,包括自我人格完善、自我品德修养、自我精神追求等这类成长类作文命题,引导同学们书写自己独特的成长感悟,最大程度上抒发真情实感。
社会热点也是不容忽视的内容。热点人物的事迹一定放在导语或材料里面,很有可能是蜻蜓点水一语带过。我们需要对其人其事有相对全面的了解,才能客观全面的把握人物的精神品质。热点思潮需要我们对当今的主流文化、主流政策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样在写作的过程中,才不至于偏离出题人的意图太远。比如命题做一个诚实的人,这个题目就是在,“立德树人”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命制。我们需要关注社会热点。
附:求学路上感谢有你作文导写:
文题“求学路上感谢有你”的关键词是“你”。本处的“你”,亦是一个泛化的概念,它并不囿于“人”的范畴。换言之,本文的写作对象“你”,既可指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实实在在的个性鲜明的“人”——这个“人”,可以是对自己亲情奉献的父亲母亲爷爷奶奶等亲人,可以是给自己友情力量的同学朋友,可以是教给自己学业、让自己远离愚昧和平庸的老师,可以是倾心给予自己帮助、让阳光照耀自己生活的陌生人……;也可指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具体的“物”,如伴随自己走过无忧的童年生活的书籍,放飞思绪、记载心情、见证长大的心爱的日记,寄托自己情感、勾起美好回忆的文具……;还可指精神生活中抽象的概念,如引领自己到达成功彼岸的理想和信念,鼓舞自己跨越人生坎坷的勇气和信念,支撑自己战胜困难的意志和毅力……写作对象的丰富性,决定了本文选择的写作题材的丰富性。
    审题时要把握住关键词“你”、“求学路上”。命题包含的潜在信息是什么?
  (1)“感谢有你你”,“ 我”中应有 “你”,这里的“求学路上”就应是“我”的一路。因此,文章应主要写“我”的人生路中的几个阶段直到现在的这个时期的整个人生之路。在写作中为了更好地突出“真实”与“真情”,“一路”的事件应合乎“自身”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