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六味能消胶囊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50例临床观察.docx

格式:docx   大小:16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六味能消胶囊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50例临床观察.docx

上传人:guwutang 2025/4/18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六味能消胶囊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50例临床观察.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六味能消胶囊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50例临床观察 】是由【guwutang】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六味能消胶囊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50例临床观察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六味能消胶囊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50例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评估六味能消胶囊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安全性以及耐受性。方法 采用随机、开放、阳性药物对照方法进行研究。将符合罗马Ⅱ标准的100例IBS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为期4周:1周基线期,2周试验组六味能消或对照组莫沙必利治疗期及治疗结束1周随访期。对患者全部IBS症状进行总体评估,对患者每个IBS参数的改善程度以及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症状总积分治疗后14天与治疗前自身比较差异有高度显着性(P均)。治疗期2周和随访期1周,试验组与对照组间症状总积分;试验组及对照组治疗后14天与随访后28天症状总积分自身前后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生活质量评价在日常活动方面两组间差异有显着性,其他各项指标试验组亦较对照组下降,但差异均无显着性。安全性分析结果示,两组间不良事件、不良反应等指标的差异均无显着性。结论 六味能消胶囊能有效治疗IBS各症状,效果稳定,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药物治疗;六味能消;莫沙必利
  肠易激综合征是消化科常见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理是多因素的,迄今仍缺乏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案。我国自行研制的六味能消胶囊是一种新的全天然中药全消化道促动力药。本试验旨在通过与已证明有效的促动力剂莫沙必利比较,评估六味能消对便秘型IBS的疗效、安全性及其耐受性。为便秘型IBS的治疗开辟一个新的途径。
  1 资料和方法
  病例选择 (1)在第1~7天基线期患者入选标准为:①符合IBS的罗马Ⅱ诊断标准者,其症状腹痛、腹部不适、排便习惯、大便性状4个症状至少2个程度应≥2分;②性别不限,年龄在18~62岁;③进入研究前签署知情同意书。如以上任何一项回答“否”,则不能进入本研究。排除标准为:①符合IBS的罗马Ⅱ标准,但其症状腹部不适、腹痛、大便习惯、性状改变症状程度≥2分的不足2个;②有严重的胃肠疾病、严重肝病或腹部手术史者;③有严重心血管、呼吸疾病患者,结缔组织病或内分泌疾病、糖尿病患者;④基线期自行服其他影响本试验药物者,不能完成基线期日记者,以及基线期症状消失者;⑤孕妇,包括可能妊娠者和哺乳者;⑥有其他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因素或根据研究者判断不宜进入研究者。以上任何一项回答“是”,不能进入本研究。100例IBS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0例,其中男18例,女32例,年龄±岁;对照组50例,其中男16例,女34例,年龄±岁。(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在基线期,两组间除收缩压外,人口统计学、生活习惯、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既往用药以及疾病特征(包括腹痛、腹部不适、大便习惯和性状改变等症状)等参数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具有可比性。
  入选时一般资料的比较:试验组除收缩压(±)高于对照组(±)外,其他参数如性别、年龄、体重、舒张压、心率、吸烟史、饮酒史差异均无显着性。
  方法 ①试验方法:本试验为随机、开放、平行、阳性药物对照临床研究。随机编码采用随机化系统将治疗组与对照组按1∶1随机分配。试验包括1周基线期,2周治疗期及1周停药随访期。②试验药物及给药方法:在2周治疗期内,治疗组予以六味能消胶囊3次/d,2粒/次,餐后服用;对照组予以莫沙比利3次/d,5mg/次,餐前15~30min服用。
  观察项目及指标
  临床症状评分 ①以腹痛、腹部不适、大便习惯、性状改变4个症状分别按严重程度计0~3分,判断标准为:0分:无症状;1分:症状轻微,需注意才能感觉到;2分:自觉症状明显,但不影响工作生活;3分:自觉症状明显,影响工作生活。按频度计0~3分,0分:不发作;1分:每周发作1~2天;2分:每周发作3~5天;3分:几乎天天发作或持续。
  生活质量评价 通过总卷把生活质量分为感觉方面、睡眠、精力、日常生活、饮食、性生活共6个方面进行评价,求得每一方面的累加分数进行治疗前、后及组间差值比较,对生活质量评分标准:0分:很好;1分:好;2分:一般;3分:差;4分:很差。
  疗效评估 症状疗效:计算治疗前后的疗效总积分。在研究基线期、开放治疗期和停药随访期,患者用日记卡记录每周情况。症状总积分=∑。
  统计学处理 对试验组和对照组间人口统计学及基线期疾病特征进行可比性检验。疗效的比较采用Cochran-Mantel-Haenszel持续性校正χ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F检验、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检验、t检验;安全性分析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疗效自身比较 两组治疗后14天症状总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均);随访后28天与治疗后14天差别不大(P均)。表明两种药物治疗后均无复发倾向,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比较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a:u=,b:u=,P均;②与治疗后14天比较,c:u=,d:u=,P均
  两组间疗效比较 治疗前后两组间症状总积分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方面比较 从基线期和治疗后生活质量问卷差值比较可见,在生活质量的每一方面,试验组分数均比对照组下降,但差别不大()。在日常活动方面两组间差异有显着性。
  药物安全性 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后检查两组间差异均无显着性。
  3 讨论
  便秘型IBS的发病机理和诊断 便秘型IBS是指一组慢性持续性或反复发作而又缺乏器质性或全身性疾病依据的症状群,包括腹痛、腹部不适、腹胀、大便习惯、大便性状改变等,明显影响患者的工作、日常活动和生活质量。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IBS患病率约为%,占消化专科门诊的25%~50%[2]。功能性胃肠病已研究了一个多世纪,但迄今为止对其病因和发病机理了解仍不够全面,其病因和病理生理机理主要包括:平滑肌动力紊乱、内脏感觉过敏、脑肠相互作用、精神心理社会因素等[3]。目前比较公认的诊断标准是罗马Ⅱ诊断体系[4,5]。IBS诊断标准为:在之前的12个月内出现腹部不适或腹痛症状至少12周,伴有以下3种情况中的2种:①排便后缓解;和②病初起时排便频率改变;和③病初起时伴粪便性状改变。
  IBS的治疗方法 正是由于IBS发病机理的多因素性和不确定性,因此IBS的治疗措施和范围很广,但又缺乏令人满意的特异性治疗方案。目前认为对便秘型IBS有效的药物有:选择性钙通道阻滞剂、5-HT4受体激动剂、微生态制剂、抗抑郁剂、抗焦虑药等。安慰剂可使20%~60%的IBS症状得到改善,对安慰剂有效率之高则使治疗措施进一步复杂化。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需要药物治疗而有一部分需要心理治疗[6,7]。罗马国际胃肠疾病委员会认为,在IBS治疗中,药物治疗个体化比较合理。当症状明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时可考虑予以间断疗程。对于不用药物时症状不缓解以及使之失去能力的罕见病例,可能需要维持治疗[4]。
  六味能消胶囊的药理作用及其对IBS的疗效 六味能消胶囊是纯中药制剂,主要由六味中药组成:藏木香、大黄、诃子、干姜、煅寒水石、碱花;药理作用有:促胃肠动力、胃肠道粘膜保护、抗菌、镇痛以及制酸。本试验目的是通过对其促胃肠动力、改善IBS症状等作用进行临床研究。
  进入本试验的共100例患者中,男34例,女66例,男女之比约为1∶2,患者主要为中青年,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一致[2]。临床疗效评价表明,治疗期14天,两组间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试验组及对照组症状总积分自身前后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14天差异均有高度显着性。试验组及对照组治疗后14天与随访后28天自身前后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P均),表明两种药物对IBS疗效稳定,在随访期均无复发倾向。生活质量评价除日常活动外,其他各指标差异均无显着性,表明六味能消治疗IBS与莫沙必利是等效的。另外,安全性分析结果,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与莫沙必利差异无显着性,提示六味能消在临床应用中是安全的,并有较好的耐受性。六味能消是由我国自行研制并生产的中药促胃肠动力剂,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为功能性胃肠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契机,可作为治疗IBS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 [M]//萧树东,巫协宁,莫剑忠,: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558-561.
  [2] 张兵,[M]//许国铭,李石,李兆申,: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860-869.
  [3] ——诊断,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及病因探讨[M]//潘国宗,王宝恩,于中麟,: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259-273.
  [4] Drossman DA,Corazziari E,Talley NJ,et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M].2nd ,Virginia:Degnon Associates,2000:823-825.
  [5] Kwan AC,Bao TN,Chakkaphak S,et of Rome II criteria for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by factor analysis of symptoms in Asian patient sample [J].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3,18(7):796-802.
  [6] Stanghellini V,De Ponti F,De Giorgio R,et developments in the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dyspepsia [J].Drugs,2003,63(9):869-892.
  [7] Bolling-Sternevald E,Lauritsen K,Aalykke C,et of profound acid suppression in functional dyspepsia: a double-blind,randomized,placebo-controlled trial [J].Scand J Gastroenterol,2002,37(12):1395-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