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原心肺功能正常患者外科手术后呼吸衰竭的原因和防治初探.docx

格式:docx   大小:14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原心肺功能正常患者外科手术后呼吸衰竭的原因和防治初探.docx

上传人:fuxiyue 2025/4/18 文件大小:1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原心肺功能正常患者外科手术后呼吸衰竭的原因和防治初探.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原心肺功能正常患者外科手术后呼吸衰竭的原因和防治初探 】是由【fuxiyue】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原心肺功能正常患者外科手术后呼吸衰竭的原因和防治初探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原心肺功能正常患者外科手术后呼吸衰竭的原因和防治初探
  【关键词】 急性呼吸衰竭
  外科手术后出现急性呼吸衰竭是外科手术的一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现将2004年1月至2007年11月期间,发生在本院的外科手术后出现急性呼吸衰竭的23例患者,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和诊断、治疗和转归,旨在探究其有效的防治措施。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23例患者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38~72岁,65岁15例。术前血生化检查及心电图、心脏彩超、常规肺功能检查均未见异常。23例均为择期全麻手术。手术类型:胸部手术8例,上腹部手术11例,肾切除2例,前列腺、结肠癌切除各1例。术后均予镇痛泵静脉维持止痛,静脉输液等支持治疗。
  临床表现   
  23例患者均于术后5~7d内出现呼吸困难,其中20例发生在术后5d内,1例在手术后即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及全身广泛皮疹。主要临床表现:高热5例,咳黄脓痰9例,咳痰不畅17例,肺部听诊闻及干音18例,一侧呼吸音明显减弱、叩诊浊音5例。10例血常规示白细胞15×109/L,中性粒细胞80%;23例患者动脉血氧分压<60mmHg,20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45mmHg,1例PaCO2正常,2例PaCO245mmHg。X线胸片检查8例患者两下肺为主的斑片状阴影,2例局部大片实变阴影,6例两肺纹理增多、模糊、广泛斑片状阴影, 2例一侧全肺不张,5例双侧横膈抬高,双下肺膨胀不全。8例患者痰培养分离出革兰阴性杆菌,包括肺炎克雷伯杆菌3例、大肠杆菌3例、 阴沟肠杆菌1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血培养阳性1例为大肠杆菌。
  诊断、治疗及转归
  (1)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患者中诊断肺部感染10例,均于术后第2天开始逐渐出现咳嗽、咳黄脓痰,咳痰不畅和呼吸困难,5例出现高热。均予面罩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同时加强抗感染和营养支持。9例好转治愈,1例痰培养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阳性,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2)肺水肿:5例患者呼吸困难出现在术后1~3d内,无明显咳嗽、咳痰、发热,X线胸片示两肺纹理增多、模糊、广泛斑片状阴影,考虑急性肺水肿。其中1例术后即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及全身广泛皮疹,考虑麻醉药物导致过敏性肺水肿,经无创机械通气及抗过敏、利尿等治疗,第2天即症状基本消失。4例考虑可能与补液过快、过多有关,予暂停补液、利尿及面罩吸氧治疗,很快症状逐渐缓解、消失。(3)肺不张:7例患者于术后2~5d出现咳痰不畅、呼吸困难,突然加重,一侧呼吸音明显减弱,叩诊浊音。X线胸片提示2例一侧全肺不张,5例双侧横膈抬高,双下肺膨胀不全。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加强吸痰和抗感染、营养支持治疗,好转。(4)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前列腺切除术后5d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无明显咳嗽、咳痰,X线胸片示两肺纹理增多、模糊,第2天胸片示两肺出现广泛斑片状阴影,很快出现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血培养发现大肠杆菌,诊断ARDS,大肠杆菌败血症。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加强抗感染、血液透析、营养支持等治疗无效,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2 讨论
外科手术后患者呼吸功能异常发生率很高,其中腹部外科手术后肺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为22%,主要表现为呼吸中枢调节的改变,肺机械特征的改变和气体交换的改变[1]。引起外科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有:患者年龄70岁、术前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吸烟史、肥胖、胸腔或上腹部手术、手术时间长,创伤大,伴有大量出血和液体转移、急诊手术[2]。术后呼吸衰竭一般在术后短时间内发生,主要与手术前肺功能、手术后可能保留的肺功能、手术后肺功能暂时性下降有关,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会加重呼吸衰竭。导致术后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是手术直接损伤,手术前、中、后药物的使用,手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容易发生在手术后2~5d,呼吸道分泌物引流不畅主要发生于术后数天内,术后3d内肺功能的暂时性和永久性损伤最明显,是发生呼吸衰竭最多的时期[3]。
  本组23例患者术前心肺功能正常,均为择期全麻手术,术后呼吸衰竭大多数发生在术后5d之内,作者认为主要与发生手术后并发症有关,常见为肺部感染、肺水肿、肺不张;老年患者15例。开胸手术8例、上腹部手术11例、其他4例。可见术后呼吸衰竭大多发生在老年、开胸或上腹部手术的患者,但年轻、无心肺功能障碍的患者同样也有可能发生术后呼吸衰竭。肺部感染、肺不张发生的原因可能与术后肺功能异常、手术切口疼痛、麻醉及镇痛镇静药物的使用等导致呼吸功能减退、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气管插管等有关。肺水肿的发生可能与术中及术后补液过快、过多有关,但也与手术后机体对水、电解质调节的变化有关,因为手术应激反应可引起水、钠潴留。23例患者治疗中应用呼吸机支持治疗19例,说明术后呼吸衰竭的治疗常需要呼吸机支持,以并发肺部感染、肺不张的患者为多,本组17例,急性肺水肿5例中仅1例应用无创通气,可能与治疗及时、对利尿剂反应敏感有关。本组患者经过治疗,治愈21例,死亡2例。本组治疗取得较高的成功率,与积极的综合治疗,尤其是早期应用机械通气支持治疗有重要的关系[4]。2例死亡患者中1例为前列腺切除术后并发大肠杆菌败血症致ARDS,与术后发生血行感染的认识不够、抗感染治疗无效有关,所以对术后可能发生的血行感染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另1例为肺部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感染控制无效致多脏器功能衰竭。
作者认为即使心肺功能正常的患者,外科全麻手术后也有可能发生急性呼吸衰竭,尤其是年老、开胸及上腹部手术患者容易发生,但对年轻患者也不能放松警惕。要高度重视各种医院内感染的防治,加强所有外科全麻手术的术前评估和术后监护,及早发现和治疗术后急性呼吸衰竭及其病因,机械通气支持是很重要的支持治疗手段,尤其是并发肺部感染、肺不张或一般治疗无效的患者应积极采用。
【参考文献】
 1 刘大为主编. 危重病医学.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84.
  2 蔡映云主编. 机械通气及临床应用.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3 朱蕾,刘又宁,于润江,主编. 临床肺功能.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33.
  4 王沂涓,申秀玲,李鹏飞,等. 开胸手术后呼吸衰竭的治疗分析.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2,5(2):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