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比较分析-1.docx

格式:docx   大小:18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比较分析-1.docx

上传人:fuxiyue 2025/4/18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比较分析-1.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比较分析-1 】是由【fuxiyue】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比较分析-1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比较分析
  摘要: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在 发展 水平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看,我国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源在受 教育 程度、营养健康、配置等方面都落后于东部地区。通过比较,认为欠发达地区应控制人力资源的规模膨胀,普及初等教育和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改善营养健康水平,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有序流动。
  关键词:人力资源;开发;比较
  一、东、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状况比较
  人力资源数量及变化
  通常用国际标准的劳动力年龄人口来反映一个地区的人力资源规模。表1是 中国 及两类地区在1990年和2000年时的劳动力年龄人口数以及这期间的增长速度。该表显示,2000年中国的劳动力年龄人口已达亿,占全国总人口的%,无论是全国还是东西部地区,都是劳动力年龄人口增长速度快于总人口的增长速度,劳动力年龄人口的增长仍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从劳动力年龄人口的地区构成来看,东、西部地区分别拥有全国%、%的劳动力年龄人口。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转变已进入“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阶段,但人口年龄结构的惯性作用将使人口规模继续扩大。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第三次出生高峰期间所出生的人口将在本世纪初陆续进入劳动力年龄,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内,全国及东、西部劳动力的绝对增长量仍相当可观。东、西部地区间人口转变的差异,将 影响 15年后人力资源状况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只有广东和海南 自然 增长率高于全,上海已经出现负增长,而西部地区有八个省市自然增长率高于全,东、西部地区间自然增长率相差近个千分点。
   
  受教育程度
  人力资源质量包括 科学 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主要指一个人口群体的受教育程度、教育文化结构和水平等。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是这个均受教育年限是评价一个的一项重要指标。表3是2000年东、西部地区15岁及以上人口中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口比例和平均受教育年限,它很直观的反映了东西部地区之间人力资源科学文化素质的差距。
  从表中可以看出,首先,我国人力资源整体受教育程度偏低。15岁及以上人口中初等教育比重较高,小学和初中所占比重分别为%、%,两者已占全部人口的一半以上,这反映我国整体人力资源受教育程度不高,还处在低层次人力资源开发阶段。
   
  资料来源:高书国,杨晓明主编.《中国人口文化素质报告》. 社会 科学 文献 出版社,2004,第293页。
  其次,东、西部地区间人力资源受教育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区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高于全,已进入中层次人力资源开发阶段。而西部地区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低于全,仍处于低层次人力资源开发阶段。东西部地区之间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在高层次人力资源方面较为突出。东部地区受大专教育者占全国的%,本科占全国的%, 研究 生占全国比重高达%,东部地区高层次人才占全国的比重明显高于其人口总量占全国人口的比重;西部地区大专、本科、研究生等高层次人才比重分别占全国的%、%和%,明显低于其人口总量占全国人口的比重。
  从根本上说,东西部地区间人口受教育水平的差异是果, 经济 发展水平的差异是因。教育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的发展。2000年中国人均GDP为7.823元,东部地区为11.502元,西部地区为4.765元,东西部地区间不断扩大的差距使得两类地区对人力资本投资和对教育的投入程度也不相同,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能力也不相同,进而影响人力资源的开发。从表4中可看出,2000年东部地区的教育经费是西部地区的倍。在教育经费的构成中,西部地区过分依赖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融资渠道单一;东部地区,通过社会办学、个人捐助以及来自受教育者个人的投资等投资方式比重较大。
  
  营养健康
  营养健康的改善是提高人力资源身体素质的重要保障。对营养健康投入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许多学者已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进行了深入 分析 ,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了医疗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婴儿死亡率从解放初期的200‰左右下降到2000年的32‰,下降了80%以上。而平 均预期寿命从1953年的岁提高到2000年的岁,提高了31岁。2我均水平,更高于发展中国家,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还有一定的差距。
  我均预期寿命存在明显差异。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婴儿死亡率下降了11个百分点,平均预期寿命提高了近5岁,而西部地区婴儿死亡率下降了30个百分点,平均预期寿命提高6岁。这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在改善人民生活、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从表5、图1中仍可以看出,东西部地区之间在身体健康方面的差距仍然很大。东部地区婴儿死亡率已接近发达,而西部地区仍具有发展中均预期寿命相差达6岁。
   
  透过上述差距,我们看到的是东西部地区间在经济发展和医疗卫生方面的巨大差异。从表6反映的情况来看,东西部地区间在医疗卫生机构和床位数的拥有量上差距不是很明显,卫生院、妇幼保健机构数西部还多于东部。但为什么东西部地区间在身体健康素质方面存在如此大的差距呢?原因在于东西部地区间在受教育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医疗卫生体制等方面的差距。首先,更高的文化程度可以使人们更清楚的认识到营养健康的重要性;更高的文化程度可以使人们获得更多的营养健康知识,从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善其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1其次,我国总体上已从原来的“看病难、住院难、手术难”转变为医疗服务需求不足、供过于求,2东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导致在医疗服务需求方面的差距很大。东部地区城市化水平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农民人均纯收入也高于西部地区,有病不就医的形象不明显。而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低,农民人均纯收入低,由于没有钱看不起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不足”。第三,由于体制不顺,卫生医疗服务不到位,药价猛涨,超出消费者承受能力等 问题 ,导致低收入人群有病看不起形象普遍存在。
  
   
  人力资源配置
  不仅人力资本的总量对 经济 发展 有推动作用,而且人力资源配置对经济发展也有重要的意义。人力资源配置作为人力资源“投资—生产—使用”这一开发链的最后一个环节,人们形象地把它称为人力资源开发“长跑比赛最后100米的冲刺”。王浩认为1,广东省在 教育 和医疗卫生等公共投资落后于经济发展的情况下,由于人力资源配置性开发的明显竞争优势,推动了广东省近20年经济的飞速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 社会 预期效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越来越明显。但东西部地区在人力资源的配置性开发方面存在相当的差距。东部地区人力资源的管理制度和使用制度已相当灵活,劳动力的价格—工资基本反映了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人们会根据市场状况进行比较优势上的选择,从而实现劳动力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之间的动态优化配置。西部地区劳动力市场化程度低,在人力资源的配置上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户籍制度等一系列僵硬的制度性安排禁锢着人力资源的流动,人才管理过于刚性,造成大量的人力资源闲置、浪费和某些部门、地区的人力资源缺乏。“孔雀东南飞”、“一江春水向东流”现象除了东部地区由于投资增加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报酬的增加外,东部地区宽松灵活的人才配置机制也有很强的吸引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部地区人才流出量是流入量的2倍以上,特别是中青年骨干人才流失。近几年仅西北地区调往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 科技 人员就超过万人,多为中高级专业人才。
  二、对欠发达地区的启示
  积极有效地推进计划生育工作,控制人力资源的规模膨胀
  由于年龄结构的惯性和西部地区“多子多福”、“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等传统生育观念尚未根本转变,西部地区生育率水平并不稳定,人口规模仍将继续增长。人口的高增长使得西部地区总人口与潜在人力资源数量较大,这给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素质提高带来巨大压力。西部地区人口增长各项指标高于全,除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和陕西五省区外,西部其他省区的人口 自然 增长率不同程度地高于全,多孩率高于全。这些表明西部地区通过实施计划生育,进一步降低人口增长率的潜力还相当大。按照人口增长率与人均GDP增长率的 计算 关系:人口增长率每下降一个千分点,人均GDP可提高—个百分点。降低西部地区的人口增长,是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优先任务,将有利于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根据发展阶段,不断提高西部地区的 科学 文化素质
  西部地区发展的瓶颈就是人力资源的素质偏低,把丰富的劳动力转变为经济性人力资源,关键在教育。但西部地区在构建完整教育体系的同时,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应放在普及初等教育和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上,这是因为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力资本投资的边际效果有直接的关系。通常说来,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时候,人力资本投资尽管报酬递减,但边际收益仍然显着;而如果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继续对传统的人力资本投资领域进行投资就会受到报酬递减 规律 较强的约束,此时,对诸如R&D的投资就会有更加明显的边际效果。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人口文化程度整体较低,文盲、半文盲人口比例较高,这就决定了西部地区必须根据发展阶段来大力开发人力资源,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的科学文化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