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0
文档名称:

音乐教案设计 音乐教案设计(优秀22篇).docx

格式:docx   大小:55KB   页数:4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音乐教案设计 音乐教案设计(优秀22篇).docx

上传人:祖国的花朵 2025/4/18 文件大小:5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音乐教案设计 音乐教案设计(优秀22篇).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音乐教案设计 音乐教案设计(优秀22篇) 】是由【祖国的花朵】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音乐教案设计 音乐教案设计(优秀22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音乐教案设计 音乐教案设计(优秀22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
小班音乐教案 1
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初步学唱歌曲,能跟着老师清楚地唱出歌词。
2、根据歌词表演动作,体验小兔高兴和害怕的不同情绪。
准备:
狼头饰、小兔胸饰、背景图4幅。
过程:
一、熟悉歌曲旋律
1、出示小兔手偶听歌曲旋律。
2、引导幼儿听歌曲旋律做节奏动作。
二、理解歌词,学唱歌曲
1、教师演唱歌曲一遍,幼儿仔细倾听。
2、幼儿根据图片理解歌词
观察图片一
跟着老师一起念歌词
师:小兔跳进树林的时候心里怎么样?(引导幼儿表现小兔高兴的样子)
观察图片二
引导幼儿做竖起耳朵的动作
观察图片三
师:“风儿呼呼吹”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那树叶沙沙响呢?
观察图片四
师:“谁来啦?”“狼来了,小兔会感觉怎么样?
(启发幼儿做害怕的动作)


3、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在座位上唱
4、一起边做动作边唱歌
三、游戏:小兔和狼
1、师:狼来了,我们小兔怎么保护自己啊?躲好了能动吗?能有声音吗?
2、幼儿玩游戏,教师扮演大灰狼,在音乐的伴奏下绕“小兔”跳进树林,当听到狼来了宝宝要想个办法不让狼发现,不能发出声音躲在“树”后面。(狼来了时引导幼儿做出害怕的样子)
四、结束部分。
师:宝宝们,现在已经不早了,我们该回家了!
关于音乐教案 2
亲子课音乐活动《拔萝卜》
活动目标:,学唱儿歌。
,体会儿歌带来的快乐。
,学会如何团结合作。
教学重点:学唱儿歌,初步感受儿歌带来的快乐。
教学难点:学会用轻快的节奏去唱儿歌。
活动准备:《拔萝卜》的音乐、老爷爷、老婆婆、小花狗、小花猫、小老鼠、大萝卜等。 活动过程:
一、热身
小朋友同教师先一起玩一个手指游戏 《小手拍拍》 ,让小朋友的情绪跟着老师活跃起来。
二、播放歌曲《拨萝卜》
教师:看这是什么?
这是老公公种的一个萝卜,老爷爷每天都给它浇水、施肥、拔草,萝卜越长越大,
后来老公公想把萝卜拔出来,可是怎么拔也拔不动,请小朋友听一听歌曲,老公公都请谁过来帮忙拔萝卜了。
提问小朋友,在这首歌里你们都听到了什么呢?


教师:小朋友,刚刚我们在歌曲里听到了都有谁呢?
幼儿:老爷爷、老奶奶、小花狗、小花猫
教师:他们在干什么呢?
幼儿:在拔萝卜。
教师:老爷爷拔萝卜时,会是什么样的动作呢?我们来模仿一下。 分别依此模仿老婆婆、小花狗、小花猫、小老鼠的动作。
三、再次播放音乐,老师请小朋友们来一起表演拔萝卜。
教师:请小朋友站在小圆点上,和老师一起学做拔萝卜的动作,一起拔萝卜吧!让爸爸妈妈看看宝贝们棒不棒。
四、带领孩子学唱《拔萝卜》
幼儿集体和教师一起听着音乐,唱起来!教师带领小朋友一起做着拔萝卜的'动作唱歌,让幼儿更能感受到儿歌带来的快乐!
教师:小朋友们真棒!
哇,萝卜终于拔出来了!小朋友们拔得开心吗?
这个大萝卜需要几个人才能拔出来呢?
如果自己一个人,拔得动吗?
拔不动你开心吗?
如果遇到更大的萝卜怎么办?老师告诉你哦!我们可以多请几个小朋友来帮忙。
五、小结:
一个人办不到的事情,依靠大家的力量就能办得到,人多力量大。所以我们小朋友们平时也要互相帮助,团结合作!
音乐教案设计 3
教学内容
认识四分休止符,有节奏的念儿歌《做个好娃娃》,用打击乐器领奏、合奏。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红眼睛绿眼睛》的游戏。
二、学念儿歌。
、红牌,指导学生看见绿牌念“ga”,看见红牌念“m”,模仿鸭子叫出声或不叫出声。
,如青蛙、小鸡、猪、猫等继续按教师的节奏发声或不发声。
,一边有节奏的出示红牌或绿牌。

三、认识四分休止符
。声音用音符表示,如:一拍x,两拍某某。音乐中的静默用休止符表示,如:一拍休止0
“x”替代绿牌,用“0”替代红牌,看着节奏谱,念儿歌。
四、打击乐器演奏
,鼓励学生自己选择、判断。
如:碰铃与小黑鸡,双向筒与小青蛙,铃鼓与小白猪,三角铁与小花鸡,响板与小黄鸭等,可以有多种方案。
《做个好娃娃》边用打击乐器伴奏。
,一部分学生念儿歌,一部分学生担任齐奏与领奏。

如:000

五、复习歌曲《红眼睛绿眼睛》
《红眼睛绿眼睛》。



《红眼睛绿眼睛》在四分休止符处准确休止。
课堂小结:
认识了多种打击乐器,还知道了四分休止符,今天我们的收获还真不少啊!
大班音乐教案设计 4
音乐活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中的动物对话,在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曲内容基础上进行节奏演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2、积极参加音乐活动,在角色表演中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场地布置:分四组,每组10个孩子,以半圆形方式围绕活动室
2、物质准备:乌龟、公鸡、猫咪、青蛙头饰各2个。
3、图谱
活动过程:
一、 出示头饰,完整倾听歌曲,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回忆歌曲内容,并学习歌曲。
1、青蛙先生来坐客:他是青蛙先生,他总是一个人生活,觉得太孤单了,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呀?
2、你们说得都很有道理,它是一个大人所以它决定去池塘边找一个老婆吧!你们愿意和他一起去找老婆吗?
3、 那我们就一起去吧。(音乐播放第一段)
4、它第一次找了谁?乌龟愿意做它的老婆吗?乌龟怎么说的?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我们也来学一学好吗?(幼儿学唱)
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以此类推。
二、 教师总结:以故事的方式总结歌曲内容,帮助幼儿巩固歌词。
三、 节奏演奏
1、 出示图谱,分组用身体乐器演奏
师介绍图谱的看法,并示范性的演奏给幼儿听了。


师:哎,小朋友,我有个提议,我们一起来拍手或其他的身体乐器演奏的方式来为它们唱这首歌吧!除了拍手,有谁还想出其他的身体乐器?
师:“小朋友们想的很好,拿我们现在来分下角色,这些小朋友做乌龟,用拍肩的动作,我们来试试。(教师带幼儿用拍肩的方式演奏歌曲)这些小朋友做公鸡,用拍手,我们来试试。(教师带幼儿用拍手的方式演奏歌曲)这些小朋友做猫咪,用拍腿的动作,我们来试试。(教师带幼儿用拍腿的方式演奏歌曲)这些小朋友做青蛙,用拍肚子,我们来试试。(教师带幼儿用拍肚子的方式演奏歌曲)
四、歌曲表演
1、教师扮演青蛙,分配角色,请四名幼儿作示范表演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表演一下这首歌曲呢?谁愿意做乌龟,乌龟是什么样子的,你学学看,依此类推(鸡、猫咪、青蛙)
2、 师分配角色,分两组请所有的小朋友上台表演
是:刚刚的表演你们看清楚了吗?接下来我要清更多的小朋友上台表演哦,你们想参加吗?
(没请上的幼儿可跟随音乐拍手)
五、 结束部分
师:小朋友我们的表演结束了,我们问问后面的客人老师我们表演的好不好?
音乐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 通过欣赏《天堂》《牧民的一天》等歌(乐)曲,激起学生对草原音乐的兴趣,并能初步了解蒙古族音乐。
[智育目标]:能用深情优美的歌声表现《美丽的夏牧场》的意境,并能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更好地表现歌曲的内容。
[素质发展目标]:通过自己搜集素材、自己组织、主持的班级音乐会“美丽的草原”,锻炼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知“草原音调”(主要指蒙古族的);自己组织班级音乐会。
[教学难点]:在读谱教学中进一步熟悉1=G的五线谱音位。
教学准备
录音机 多媒体
学生活动设计
欣赏 唱歌
教学过程
1.导入
上节课我们欣赏了男声独唱歌曲《天堂》,这是蒙古族歌手腾格尔创作并自己演唱的。腾格尔生于内蒙古,从小就深受蒙古音调的浸润,又受过良好的专业音乐教育,所以,他的演唱具有震撼人心的魅力和原汁原味的蒙族音乐风格,我们再来听一首腾格尔的成名之作《蒙古人》,歌词大意是“洁白的毡房炊烟升起,我出生在牧人的家里,辽阔无边的草原是哺育我成长的摇篮,这就是蒙古人,热爱故乡的人。”
教师请学生讨论旋律和歌声有些什么特点。
2.欣赏电子琴独奏《牧民的一天》。
这首乐曲运用电子琴多变的音色,生动地描绘了蒙古族牧民一天的生活劳动情景。乐曲由五个部分组成,请先听引子(教师在琴上弹奏),再听A段和B段的音乐(教师在琴上弹奏)。
(1)初听教师提示学生注意各段落的分段和衔接。
(2)复听教师提示学生注意各段落运用的音乐素材及表现的意境。
(3)根据音乐和课本上插图的提示展开想象,分别用语言来描述各段音乐所表现的情景。
(4)按课本要求,将五段音乐排序并分别命名。
3.为歌曲设计演唱方式。
(1)复习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2)欣赏合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感受齐唱与合唱不同的效果。


(3)请同学们思考在没有合唱的情况下,如何巧妙地设计、安排各种演唱形式,将这首歌曲唱得更动听。
(4)学生试唱各种方案,
4.读谱练习《草原上》。
(1)现在,让我们来视谱学唱一首蒙古族民歌《草原上》
(2)教师弹奏歌谱在括号处停下,请学生思考在两处括号内应分别填上什么音(在3。教师可以分别试填,请学生反复倾听后确定,这是培养调式感、主音感的很好练习,要引导学生注意上下两句应使用不同的结尾音,以造成呼应的关系。
1、三音中选择)
(3)在确定两处括号中应分别填上“3”和“(谱面上是1=F,但用1=D弹奏)”后请学生视谱随琴声学唱
(4)学生独立学唱歌词,
5小结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接触了一些草原上的音乐,并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下一节课,我们将举办“美丽的草原”班级音乐会,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及早作好准备。
设计意图
例如:草原苏醒、愉快放牧、万马奔腾、欢乐歌舞、徐徐牧归。
可采用提问或小组讨论的方式。
大多认为较为理想的是“层层推进”式,即前四小节领唱,中间四小节由男声或女声齐唱,最后四小节为男女声齐唱。但是,也可以“逆向思维”,即前四小节由男声或女声齐唱,中间四小节领唱,最后四小节齐唱。总之,不要搞“标准答案”,给学生以充分创造的余地。
学生随教师琴声先从la1唱到do1,再从do1唱到la1,教师可用1=D的调高弹奏)并要求学生在课外续编第二段歌词。
教后反思
在本课中,让学生通过艺术形象充分感受所了解的牧民的一天,然后用编创歌词的形式创作出自己心中最美、最独特的牧民生活。这种活动形式不仅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创造兴解决问题的能力。事实也证明学生想象了和创造力是惊人的。因此在教学中,要积极创设条件,使学生逐步发展成为开矿性和创造性的人才。


《音乐》优秀教案 6
教学目标
1、听《我们多么幸福》,唱《摇啊摇》作品,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深切地体现本课《童年》的主题及“音乐与人”的亲密联系。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
聆 听 合唱曲《我们多么幸福》
表 演 歌 曲《摇啊摇》
第一课时
一、律动《两只小象》
感受三拍子
二、聆听《我们多么幸福》
教材分析:合唱曲《我们多么幸福》
这首活泼欢快的歌曲,描绘了少年儿童的幸福生活,表达了他们为了祖国的明天而努力学习的决心及远大理想。
歌曲由主歌和副歌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旋律常作跳进,给人以爽朗明快的感觉,儿童们的天真神态跃然于歌声之中。副歌为两部合唱,旋律以级进为主,优美流畅。“哈哈”的旋律音调使笑声既生动真实而又不失其音乐性,在欢笑声中,人们仿佛看到了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歌曲最后,以歌曲中惟一的上行四度跳进达到高音区 形成了歌曲的高点,表现了孩子们幸福、激动的心情。


1、 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加强对歌曲《我们多么幸福》的理解,要求学生看课本上的歌词。
2、 教师简单介绍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
3、 复听时,可以要求学生轻轻地随录音哼唱、即兴舞蹈。
4、 请同学们谈谈对歌曲的感受,教师可适时提示:
(1) 流畅的三拍子曲调,你想像当年的同学们在什么场景中?
(2) 歌曲的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景?
(3) 生活在21世纪的你感到幸福吗?以加强德育教育。
5、再次聆听“当你听到歌曲兴高采烈时用动作表示。”
三、表演《摇啊摇》
教材分析:歌曲《摇啊摇》
这是一首流传于上海地区的民间童谣。2/4拍,D宫调式。全曲平稳优美,有韵律感和动感。第一乐句前两小节旋律相同,音调的起伏富有荡漾的小船或睡在摇篮中小宝宝的情境。第3小节的四度跳进,在情绪上出现了一个小高潮,从而把喜悦的心情释放出来。第二乐句在前句和后句中曲调和节奏运用了宽与紧缩的变化,展现了宝宝和外婆之间的亲热情景。歌曲的末句采用了换尾重复,使歌曲前后呼应,旋律趋于平静,表现了宝宝沉浸在甜美的睡梦之中。
1、 听录音范唱,感受歌曲三拍子。
2、 老师范唱,学生律动体验六拍子
3、 边看书上的插图,边听录音范唱,初步感受歌曲所描绘的情景。
4、 听琴默唱
5、 讲解三拍子和六拍子相同与不同。
6、 轻声读歌词(接龙)
7、 轻声接龙唱
8、 指名演唱
9、 处理歌唱
10、 4小节一句跟琴模唱曲调,要求唱得连贯流畅,像小船在河中匀速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