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2025年《恐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是由【baba】上传分享,文档一共【8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恐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恐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恐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
一、设计思想:
本文是一篇知识性短文,作者紧扣文章题目,按顺序分别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表达了作者对已经神秘消失了的恐龙的喜爱之情。本篇课文是说明文,作者通过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方法对恐龙进行了描述。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并以“雷龙”为例,采用表格式作业设计和“我当画家,画一画。”、“我当解说员,说一说。”以及“课外延伸,汇展板。”等环节,使生活在6500万年以前的恐龙,一下子活灵活现地出现在小读者面前,使他们如见其形,如闻其声,拉近了恐龙与小读者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孩子们认识恐龙,研究恐龙的欲望。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恐龙的类型及外形特点。初步感知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1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了解恐龙的类型及外形特点。
四、教学难点:
体会用作比较、打比方、列数据等方法来说明的好处,并争取掌握这些方法。
五、教学准备:
课件、恐龙玩具模型
六、教学过程:
(一)、自读课文,划一划。
1、 要求: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不理解的词可以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
(2) 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说说课文着重介绍了恐龙的什么。
1、 检查初读情况
(1) 检查生字读音,相机正音。
(2) 学生试着用“课文先写了…… 再写了…… 然后写了…… 最后写了…… ”的句式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 再读课文
(1) 默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想想这几段介绍了哪几种恐龙及其亲戚,请用横线划出它们的名称。
(2) 这几种恐龙及其亲戚各有什么特点?请在文中插图上写出各自的名称。
(3) 同桌说说为什么给恐龙及其亲戚起名为“雷龙、梁龙、剑龙……?”
3、 自由读、划。
4、 课堂交流。
(1) 以“雷龙”为例,引导学生学习探究其形态特点及说明方法。
(2) 出示下表,小组学习,填一填。
(3)、小组内学习,完成表格。
(4)、课堂交流,每组请一名代表说说形态特点及说明方法。
(二)、我当画家,画一画。
1、 请大家画出自己喜欢的恐龙,并对同桌说说它的形态特点。
2、教师巡视时相机请七位同学上黑板画出书中的七种恐龙。
3、 学生针对画出的七种恐龙评一评,改一改。
(三)、我当解说员,说一说。
1、(投影片)出示关键的词语作为复述的“路标”。
恐龙的生活年代—— 恐龙的种类 ——恐龙的亲戚—— 恐龙的食物—— 恐龙的繁殖 ——恐龙的消失
2、 请三位同学当解说员,给“游客”介绍。
3、学生对解说员给予评价,评出最佳解说员。
(四)、课外延伸,做手抄报。
布置孩子们收集关于恐龙的图片、模型以及文字资料等制作手抄报。
《恐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
课时目标:
1、初步读课文,激发学生对恐龙的兴趣。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理清文章层次,学习第一自然段。
4、初步学会在网络上查找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趣
1、今天,,但今天已不复存在的爬行动物。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3、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想知道些什么?
4、质疑,交流。
学生可能会提出这些问题:
(1)恐龙有哪些种类?它的外形是什么样子的?
(2)恐龙以吃什么为生?
(3)恐龙是怎样生育后代的?
(4)恐龙为什么会灭绝了?
二、初读指导
1、检查预习。
2、出示生字词:漫游轻型神秘锋利消失庞然大物望而生畏展翅高飞
3、指名读,竞赛读,学生教读。
4、联系上下文、观察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这些词语。
5、自由交流,师相机点拨。
6、出示生字,指名读,说说就注意哪些地方容易写错。
7、师标示出易错处,重点指导"恐、漫、梁、戚"等字。
8、用钢笔描红。
9、齐读生字词。
10、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
三、理清层次
1、快速浏览,说说自然段主要介绍了什么?
2、交流,师总结:
(1)恐龙生活的年代及数量。
(2)介绍恐龙的种类及形态。
(3)介绍恐龙的亲戚。
(4)介绍恐龙吃什么。
(5)介绍恐龙如何生育后代。
(6)讲恐龙神秘消失为人类留下了一个谜。
3、试着分段。
4、交流:(1)、(2-5)、(6)
四、上网查找资料
1、在标题栏里输入"恐龙",再敲"回车"。
2、根据自己的兴趣去浏览内容。
3、查找"恐龙生存的环境"。
4、交流。
5、看看文中怎么为我们介绍的。
五、教学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说一说,你从这一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
3、引导学生抓住"两亿年"、"大片大片"、"密密"、"到处漫游"、"遍及整个世界"等词语来感悟恐龙生活年代之久远,生活条件之优越,活动范围之广及数量之多。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5、齐读。
六、作业巩固
1、抄写生字词。
2、进一步查找有关恐龙的资料。
《恐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3
设计理念:
本课是一篇科学知识小品文,若不注意,有可能上成一堂介绍知识性质的自然课。针对课文特 点,本课教学首先应立足"语文学科"的学科特点,品读训练语言文字,学会积累并运用语言;同时要以本课为载体,通过生动活泼地学习,激发学生课后继续探索研究恐龙世界的兴趣,对书上的解释提出一些疑问,或者自己能提出别的猜想。
本课生字较多,涉及的新词语也较多,除了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认记外,可以让学生把生活识字和根据生活经验理解词语结合起来。
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能正确书写“严、寒、耐、亡”。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寒冷说。
3、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有对恐龙的灭绝等自然现象进行科学探索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激趣,聊聊恐龙。
1、课件出示恐龙课文插图。
小朋友,让我们跟随精美的画面走进两亿年前的中生代时期。你们看,这是什么?板书:恐龙 你能给“恐”找朋友吗?恐惧、恐怖都是内心的感受,所以你看,恐下面是心字底。
2、你能简单谈谈你了解的恐龙吗?恐龙种类多,数量多,身体又很大,我们可以说它是(“庞大”)的恐龙。(广大的广里面一个恐龙的龙,这个字就是---庞。)
3、老师这里也有一段介绍恐龙的话(出示课文1、2两句),大家一起读一读。你读懂了什么?恐龙的历史比我们人类整整长了50倍,就像一个两岁的小孩和100岁的老人,让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在这两亿年里,恐龙曾是地球的主宰,你们看,它们有的在天空飞翔,有的在陆地上行走,有的在水里戏耍,生活得多么愉快呀!可是你们知道吗,如此庞大的恐龙家族,我们现在再也看不到他们的踪影了,它已经在地球上消失了,这就是——(补充板书:的灭绝)
4、今天,“恐龙的灭绝”。读了课题之后,此时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谁能把心里的疑问读出来?指导朗读第一段最后一句。
(精美的画面给学生以视觉的冲击,简述恐龙让学生的表达欲望得以释放,这些都激发学生对恐龙灭绝探究的兴趣。在导入时结合教学第一段和帮助认识“恐”和“庞”显得水到渠成。)
二、初步感知,认识生字。
1、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来解决心中的疑问吧。请小朋友们自己去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几种说法?
2、小朋友们读得很认真,关于恐龙的灭绝,课文里写了几种说法?
3、指名读2、3、4小节,结合读准生字,重点教学生字“哺、乳、孵”,引导学生理解“哺乳”,形象记忆哺乳就像一个孩子张着嘴巴在吃奶,并仔细观察“乳”和“孵”的区别帮助记忆。
(有特点的生字引导学生去发现,能给学生深刻的印象,有助于提高学生识记生字的质量。)
恐龙灭绝只有这么五种说法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你对那种说法最感兴趣?请把自己最感兴趣的那种说法读给同桌听一听。
(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说法读给同桌听,其实就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多读课文。)
第5小节:书籍 你知道书籍的籍为什么是竹子头吗?
4、小朋友真能干,通过自己的努力,知道了恐龙灭绝的说法,还认识了生字,现在我们跟生字宝宝做个游戏,你们如果能叫出他们的名字,他们就会送你一只恐龙。
(读生字送恐龙,就是用学生喜欢的游戏方式复现生字,这不但可以复习巩固生字,也能利用学生对恐龙的喜欢再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三、学习寒冷说
1、现在就让我们跟科学家去探讨恐龙灭绝这个谜团,让我们随着时光隧道,回到6500万年前。(师范读第二段)
2、听了刚才的一段话,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名读第一句。十分寒冷的天气会是什么样子的?(狂风呼啸夹杂着雪、冰雹……)像这样非常非常冷,冷到极点,我们给他一个词,就是“严寒”。(再读第一句)
3、在这样的天气,恐龙的处境怎样?指名读后两句。请你试想一下,面对这样严寒的天气,又没有皮毛来保暖,原来在天上自由飞翔,在地上自由行走和在水里嬉戏的恐龙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放寒风的声音,引导学生想象进行朗读指导)
4、是啊,就这样这些恐龙一只接着一只,慢慢地消失了,永远地消失了。让我们一起拿起课本轻轻地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本自然段虽然是科学知识的内容,但它是语文,因此我紧抓文本中的“十分寒冷”和“严寒”,然后播放“呼呼”的寒风声来帮助学生感受天气的严寒,从而引导学生去想象在这样严寒的天气里恐龙的处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朗读。)
5、你能用上“因为……所以……”完整地说说恐龙灭绝的原因吗?
6、看来,恐龙是因为(齐读句子)--耐不住严寒而死亡,最终走向灭绝。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概括,让这一段的内容有个整体回归,并自然过渡到了写字教学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