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护理伦理学的历史发展2讲课文档 】是由【海洋里徜徉知识】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护理伦理学的历史发展2讲课文档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护理伦理学的历史发展
第一页,共45页。
(优选)护理伦理学的历史发展
第二页,共45页。
*在古代,人们在疾病肆虐下显得无奈和无助,平均寿命非常低。人们尝试着治疗疾病,出现了医疗行业(西周时期)和专业医生。
*《帝王世纪》载:伏羲氏画八卦尝百草而制九针,以拯夭枉;《淮南子•修务训》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之所避就。
远古时期护理伦理
.
第三页,共45页。
春秋战国时期,《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划时代的巨著,它确立了我国古代医学理论体系的雏形,标志着我国传统医德的初步形成。
《黄帝内经》分《素问》《灵枢》两部,其中有大量的医德思想的论述:《师传篇》把医学看作是精光之道,“非其人勿教,得其人乃传”,要求医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告戒“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过于人”,还有《征四失论》《疏五过论》等。
二、我国医护道德的初步形成
第四页,共45页。
*在战国时期名医扁鹊,把医学和迷信区分开来,他四处行医,随俗而变, 从事“带下医”“耳目痹医”“小儿医”,均尽心尽责。
*三国时期的华佗,他医术高超,不趋炎附势,坚持在民间行医,后被杀害。
第五页,共45页。
张仲景:东汉著名医学家,长沙太守,辞官专医。著《伤寒杂病论》,后世称“医圣”。在医德方面广为称颂,被人民尊为“坐堂大夫”。《伤寒杂病论》中有很多医德思想的论述;反对“孜孜汲汲,为名利是务”,“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可保身长全”、“留神医药、精查方术”等。
三、我国古代医护道德的发展
第六页,共45页。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医学发展迅速,人才辈出。“药王”孙思邈(陕西耀县孙家原人)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他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医德高尚。著有祖国医学最伟大的医学典籍《千金要方》。
其中《大医精诚》、《大医习业》是我国医学史上最早全面、系统论述医护道德的专论。他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医家必须具备“精”和“诚”的精神。对病人要普同一等、一心赴救等。
隋唐时期护理伦理
第七页,共45页。
王清任
王叔和
宋元明清时期护理伦理
李时珍
第八页,共45页。
宋元明清时期护理伦理
特点:医护道德规范从抽象逐步走向具体
明代龚廷贤的《万病回春》首次对医患关系作了系统论述,总结出“医家十要”和“病家十要”。
明代陈实功在《外科正宗》中对我国古代医德做了系统总结,他概括了“医家五戒十要”(被1978年美国出版的《生命伦理学百科全书》收录)
清代喻昌在《医门法律》一书中丰富和完善了传统医德评价理论,确立了医德评价的客观标准
清代张石顽的《张氏医通》:医门十戒
清代夏鼎的《幼科铁镜》:十三不可学
第九页,共45页。
我国医护道德的优良传统
①仁爱救人、赤诚济世
②精勤不倦,博极众长
③行为端庄,温雅宽和
④淡泊名利,廉洁正直
第二节 我国医护道德的优良传统和历史局限
第十页,共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