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江西省部分校2025-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学情检测物理试题 】是由【sunny】上传分享,文档一共【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江西省部分校2025-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学情检测物理试题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江西省局部校2025-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学情检测物理试题
考试时间: 120分钟 总分: 150分 年级/班级: 高二〔1〕班
试卷标题:江西省局部校2025-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学情检测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3分〕
要求:从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
1. 以下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B. 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大于入射角
C. 光的折射现象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D. 光的色散现象中,红光的折射率最大
2. 以下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不能单独存在
B. 力的单位是牛顿,表示物体受到的加速度
C. 力的作用效果有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形状
D. 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3. 以下关于运动学公式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 位移公式s=vt中,v表示平均速度
B. 速度公式v=s/t中,s表示位移,t表示时间
C. 加速度公式a=(v-v0)/t中,v表示末速度,v0表示初速度
D. 位移公式s=(v+v0)/2t中,v表示末速度,v0表示初速度
4. 以下关于牛顿运动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 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B. 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合外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C. 第三定律:对于任意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D. 以上都是
5. 以下关于机械能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 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
B. 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高度有关
C. 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速度有关
D. 以上都是
6. 以下关于电场和磁场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 电场的根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B. 磁场的根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电流有力的作用
C. 电场和磁场都是矢量场
D. 以上都是
7. 以下关于电路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 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B. 并联电路中,电压处处相等
C. 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
D. 以上都是
8. 以下关于电磁感应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 闭合电路的一局部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会产生感应电流
B. 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运动方向、磁场方向有关
C. 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导体运动速度、磁感应强度有关
D. 以上都是
9. 以下关于光学仪器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 照相机利用了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
B. 显微镜利用了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原理
C. 放大镜利用了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原理
D. 以上都是
10. 以下关于原子物理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B.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C.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D. 以上都是
二、填空题〔共5题,每题4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填入空白处。
1. 力的合成遵循________定律,力的分解遵循________定律。
2. 以下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以下物理量中,属于标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以下物理量中,属于根本物理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以下物理量中,属于导出物理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共5题,每题10分〕
要求:写出解题过程,计算结果保存两位小数。
1. 一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5m/s,运动时间为10s,求物体的位移。
2. 一物体从静止开始,沿水平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m/s²,运动时间为5s,求物体的位移和末速度。
3. 一物体从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斜面倾角为30°,,求物体下滑的加速度。
4. 一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2V,电阻R1为6Ω,电阻R2为4Ω,求电路中的电流和各电阻上的电压。
5. 一物体从静止开始,沿水平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m/s²,运动时间为5s,求物体的位移和末速度。
四、实验题〔共5题,每题10分〕
要求:根据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完成实验报告。
1. 实验目的: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实验原理:F=ma
实验步骤:
〔1〕将小车放在水平轨道上,记录小车质量m;
〔2〕给小车施加拉力F,记录小车加速度a;
〔3〕重复步骤〔2〕,改变拉力F,记录不同拉力下的加速度a;
〔4〕根据实验数据,绘制F-a图象,分析图象,得出结论。
2. 实验目的: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实验原理:sinα/sinβ=n
实验步骤:
〔1〕将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记录入射角α;
〔2〕测量折射角β;
〔3〕计算折射率n;
〔4〕重复步骤〔1〕和〔2〕,改变入射角α,记录不同入射角下的折射角β;
〔5〕根据实验数据,绘制α-β图象,分析图象,得出结论。
3. 实验目的:验证欧姆定律。
实验原理:I=U/R
实验步骤:
〔1〕将一电阻R接入电路,记录电压U和电流I;
〔2〕改变电阻R,记录不同电阻下的电压U和电流I;
〔3〕根据实验数据,绘制U-I图象,分析图象,得出结论。
4. 实验目的:探究电流的热效应。
实验原理:Q=I²Rt
实验步骤:
〔1〕将一电阻R接入电路,记录电流I和电阻R;
〔2〕给电阻加热,记录加热时间t和电阻温度变化Δt;
〔3〕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电流产生的热量Q;
〔4〕重复步骤〔1〕和〔2〕,改变电阻R和加热时间t,记录不同电阻和加热时间下的电流I、电阻R、加热时间t和电阻温度变化Δt;
〔5〕根据实验数据,绘制I-Q图象,分析图象,得出结论。
5. 实验目的:探究光的干预现象。
实验原理:干预条纹间距Δx=λL/d
实验步骤:
〔1〕将一光束从空气射入薄膜,记录薄膜厚度d;
〔2〕测量干预条纹间距Δx;
〔3〕计算光在薄膜中的波长λ;
〔4〕重复步骤〔1〕和〔2〕,改变薄膜厚度d,记录不同薄膜厚度下的干预条纹间距Δx;
〔5〕根据实验数据,绘制d-Δx图象,分析图象,得出结论。
本次试卷答案如下:
一、选择题答案:
1. A
解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这是光的根本性质。
2. C
解析: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不能单独存在;力的作用效果有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形状;力的单位是牛顿,表示物体受到的加速度。
3. A
解析:位移公式s=vt中,v表示平均速度;速度公式v=s/t中,s表示位移,t表示时间。
4. D
解析:牛顿运动定律包括三个定律,即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它们共同描述了物体的运动规律。
5. D
解析: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高度有关;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速度有关。
6. D
解析:电场的根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磁场的根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电流有力的作用;电场和磁场都是矢量场。
7. D
解析: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并联电路中,电压处处相等;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
8. D
解析:闭合电路的一局部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会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运动方向、磁场方向有关;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导体运动速度、磁感应强度有关。
9. D
解析:照相机利用了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显微镜利用了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原理;放大镜利用了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原理。
10. D
解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二、填空题答案:
1. 平行四边形定那么、力的可传递性
2. 力、速度、加速度
3. 位移、时间、温度
4. 质量、长度、时间
5. 速度、加速度、功率
三、计算题答案及解析:
1. 物体的位移为50m
解析:s=vt,代入v=5m/s,t=10s,得s=50m。
2. 物体的位移为25m,末速度为10m/s
解析:s=(v0+v)/2t,代入v0=0,v=10m/s,t=5s,得s=25m;v=v0+at,代入v0=0,a=2m/s²,t=5s,得v=10m/s。
3. ²
解析:a=g*sinθ-μg*cosθ,代入g=²,θ=30°,μ=,得a=²。
4. 电路中的电流为2A,电阻R1上的电压为6V,电阻R2上的电压为4V
解析:根据欧姆定律,I=U/R,代入U=12V,R1=6Ω,R2=4Ω,得I=2A;U1=IR1=2A×6Ω=12V,U2=IR2=2A×4Ω=8V。
5. 物体的位移为25m,末速度为10m/s
解析:s=(v0+v)/2t,代入v0=0,v=10m/s,t=5s,得s=25m;v=v0+at,代入v0=0,a=2m/s²,t=5s,得v=10m/s。
四、实验题答案及解析:
1. 结论:当拉力F增大时,小车加速度a也增大,且F与a成正比。
解析:根据实验数据绘制F-a图象,图象呈直线,斜率为正,说明F与a成正比。
2. 结论:光的折射规律满足折射定律sinα/sinβ=n。
解析:根据实验数据绘制α-β图象,图象呈曲线,曲线斜率为折射率n,说明折射定律成立。
3. 结论:在电压一定时,电流I与电阻R成反比。
解析:根据实验数据绘制U-I图象,图象呈曲线,曲线斜率为负,说明I与R成反比。
4. 结论:电流产生的热量Q与电流I、电阻R、加热时间t成正比。
解析:根据实验数据绘制I-Q图象,图象呈曲线,曲线斜率为正,说明Q与I、R、t成正比。
5. 结论:光的干预现象满足干预条纹间距Δx=λL/d。
解析:根据实验数据绘制d-Δx图象,图象呈曲线,曲线斜率为1/λ,说明干预条纹间距Δx与波长λ、薄膜厚度d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