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2.3简易电路 教学设计 】是由【1772186****】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2.3简易电路 教学设计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一、教材分析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简易电路”这一内容,处于电 路知识学习的起始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它承接 了学生前期对生活中电现象的初步感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 生认识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及连接方式,开启构建电路概念 的大门,为后续深入探究电路原理、电流、电压等知识筑牢 根基,通过简单易操作的实验活动,激发学生对电这一神奇 领域的探索欲望,培养其动手实践与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学生能说出简易电路的基本组成元件, 理解各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构建完整电路模型概念。
科学思维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电路连接情况, 能运用逻辑思维归纳出电路通路、断路的特点。
探究实践目标:熟练掌握简易电路的连接方法,能自主 探究影响灯泡亮灭的因素,提升动手操作与问题解决能力。
态度责任目标: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认真、不怕 困难、合作分享的科学态度,增强安全用电意识。
三、教学重点
掌握简易电路的组成元件及连接方法,理解电路通路、
断路状态。
四、教学难点
自主探究并排除电路连接中出现的故障,清晰解释电路
原理。
五、教学策略
采用探究式教学法,给予学生充足自主探究空间,让他 们在动手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结合讲授法,适时讲 解关键概念与原理,为学生搭建知识框架;运用小组合作学 习策略,促进学生间思想碰撞、互助成长,提高课堂参与度 与学习效率。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电池盒、电池、灯泡、灯座、 开关、导线若干、检测电路故障的电流表、电压表(备用), 教学演示板。
学生准备:每组一套电池盒、电池、灯泡、灯座、开关、 导线若干、实验记录单。
七、教学过程
趣味导入
教师活动:上课伊始,教师手持一个手电筒进入教室, 打开手电筒,提问:“同学们,手电筒为什么能发光呀?它 里面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呢? ”引导学生思考并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手电筒激发学生好奇心, 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课堂,快速拉近科学知识与生活 的距离,引发学生对电光源发光原理的探究兴趣,为后续学 习简易电路铺垫情绪与认知基础。
学生活动:学生们积极举手,凭借生活经验猜测手电筒 发光与电池、灯泡有关,课堂气氛活跃。
认识电路元件
教师活动:教师顺势拿出电池、灯泡、灯座、开关、导 线等元件,一一展示在讲台上,向学生介绍:“这就是能让 手电筒发光的一些小零件,它们各有各的本领,我们一起来 认识一下吧J详细讲解电池是提供电能的电源,像一个能 量小仓库;灯泡是用电器,能把电能转化为光能;灯座用来 固定灯泡;开关可以控制电路的通断,就像一扇门;导线则 像一条条小路,负责输送电能。边讲解边在教学演示板上演 示各元件的简易连接,让学生初步观察。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展示与生动讲解,让抽象的电路元 件具象化,帮助学生快速认识各元件名称、外形与基本功能, 初步建立元件与电路整体的联系,为后续组装简易电路扫除 认知障碍。
学生活动:学生们眼睛紧盯着演示板,认真聆听,不时 提出疑问,如“电池为什么有正负极之分”等,教师 耐
心解答。
组装简易电路初探
教师活动:教师下发实验材料到各小组,布置任务:“现 在,请大家尝试用这些材料,让灯泡亮起来,看看哪个小组 最快找到方法,记得把连接的方法画在实验记录单上哦J 教师巡视各小组,观察学生操作情况,适时给予操作不规范 小组指导,如提醒不要用导线直接连接电池正负极等。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自主探究机会,让他们在动手实践 中尝试构建电路,深化对元件功能的理解,培养团队协作与 动手解决问题能力,同时在巡视中及时纠正错误操作,保障 实验安全、有序进行。
学生活动: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有的拿导线、有的装 电池,手忙脚乱却又充满热情,当灯泡第一次亮起时,小组 内爆发出欢呼声。
电路连接研讨
教师活动:待多数小组成功点亮灯泡后,教师召集全班 交流,邀请几个小组代表上台,用实物投影展示他们的实验 记录单,分享连接方法。教师针对各小组连接情况进行点评,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连接方法的共性,总结出简易电路的基本 连接步骤:电池装入电池盒,导线连接电池正极到开关一端, 开关另一端连灯座一脚,灯座另一脚连导线再接到电池负极, 灯泡旋入灯座。并着重强调电路连接要形成一个闭合回路。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展示与全班研讨,集思广益,让学
生从不同连接尝试中归纳出规范、通用的连接方法,强化电 路闭合回路概念,提升学生归纳总结与表达交流能力。
学生活动:学生们认真倾听其他小组经验,对比自己组 的连接,积极思考,踊跃提问,如“我们组灯泡很暗,是不 是连接有问题”等。
探究电路通路与断路
教师活动:教师在教学演示板上连接好一个简易电路, 闭合开关,灯泡亮起,提问:“同学们,现在电路是通的, 灯泡亮了,那如果我断开开关,或者把导线剪断一处,会怎 样呢? ”教师演示这两个操作,引导学生观察灯泡变化,引 出通路与断路概念,讲解通路就是电流能顺利通过,形成闭 合回路让灯泡发光;断路则是电流路径被切断,灯泡无法发 光。
设计意图:借助直观演示,巧妙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关 注电路状态变化,顺势引出通路、断路核心概念,帮助学生 深刻理解电路工作原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维能力。
学生活动:学生们全神贯注观察灯泡亮灭,对通路、断 路有了清晰直观认识,纷纷点头表示理解。
故障电路排查挑战
教师活动:教师悄悄在几个小组的电路中设置一些小故 障,如导线接触不良、灯泡灯丝断了等,宣布:“现在各小 组电路出现了一些小问题,灯泡不亮了,请大家像小科学家 一样,仔细排查,找出故障原因并修复。”教师鼓励学生运 用所学知识,结合观察、检测等方法排查,必要时可用电流 表、电压表辅助(简单介绍使用方法)。
设计意图:创设真实故障情境,提升探究难度,激发学 生挑战欲望,促使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深度实践电路检测与 维修技能,培养学生面对问题冷静思考、坚韧不拔的科学品 质。
学生活动:小组成员们立刻行动,有人轻轻晃动导线查 看连接,有人仔细观察灯泡,当成功排查修复故障,灯泡再 次亮起,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课堂总结
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内容,提问:“同 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简易电路,谁能来说说我们都 学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梳理知识脉络:从认识电路 元件,到组装简易电路,探究电路通路、断路,再到排查故 障,强化重点知识,肯定学生课堂表现,鼓励课后继续探索。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回顾,帮助学生系统整理知识,加 深记忆,提升学习效果,同时给予学生正面反馈,增强学习 科学的自信心与持续探索动力。
学生活动:学生们积极发言,纷纷讲述自己的收获,如 学会了连接电路、知道了电路故障排查方法等。
八、板书设计
简易电路
电源(电池)一导线f开关一灯座、灯泡(用电器)
通路:灯泡亮电流顺畅通过 断路:灯泡灭电流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