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2025年中秋的随笔 】是由【mama】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中秋的随笔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中秋的随笔
中秋的随笔 篇1
当火热的季节即将离去,田野里的庄稼已经成熟,墨绿的青草开始泛黄,虽说是收获的季节,却也预示着一种萧瑟独孤。大自然的神工鬼斧竟是那样的无情。于是你只好去歌颂天上的明月,或是带了一缕思念去回味无尽的情丝。
儿时候的记忆还是那样的清晰,外婆的歌谣却已是恍惚游移。“月姥姥,本姓张,骑着驴,挎着筐,挖着菜,拾着桑,一步一摇上山岗”,或许这是所有外婆的歌谣。我的外婆早已离我远去,远去的似乎已记不清她的准确的摸样。而我的内心里,却总是在中秋季节引出无限的思绪。每每到了中秋的夜晚,望着天上的圆月,这种思念的情怀会不由自主的从心底生起。
小时候淘气总是那么的甜蜜,外婆的慈爱深深的留在记忆。每当中秋夜晚浩月当空的时候,便依偎在外婆的胸前,缠着她讲许多月亮的故事,讲了一个又一个,直到手里握着一块粗糙的月饼幽幽睡去,而孤独的外婆总是把我紧紧搂在怀里。后来,外婆离开了我,每每到了此时,我便想起——想起我亲爱的外婆,如今您在那里?
外婆年轻守寡,只有母亲一个女儿,从我哇哇逐地的那刻起,便成了外婆的寄托。在以后与外婆相依的二十多年里,外婆始终辛勤地操劳着一切。白天去队里干农活,回来还要种自留地,收拾院子,种小菜园。到了晚上,外婆戴一副花镜,搓麻线、纳鞋底、糊鞋帮、做袜子。只记得外婆从来都是有事做,她像一只蜜蜂,为自己的后代辛勤的劳作。
我又是那么的不懂事,经常的惹她生气。那时又是那么的贫穷,。好在外婆是那么的爱慈,只要看到我在身边,总是脸上挂着笑意,即便我捣蛋调皮耍赖无知。
记得那是一九七六年初夏的一天,吃过午饭,我去同事家有事。傍晚回到家中,却见外婆趴在床上,她说在院子里摔了一跤,胃里很不舒服。我便开始给她捶背,外婆有老胃病,我经常给他拾掇。但是与以往不同的是,一会外婆便浑身软软的,叫她也不应声了。
我有些害怕了,喊来了邻居的陈婶,她说还是快送医院吧。于是找来几个好友,抬了外婆送去医院,结果诊断为心梗。外婆一直昏迷,却不时一阵阵地咆燥翻腾,我便紧紧地抱住外婆,整整抱了三夜两天,第四天早上,外婆终于醒过来了。
醒来的外婆面带微笑:“你这孩子,怎么把我弄到医院来了?我这老胃病用不着住院啊。”我见外婆醒来很高兴,以为危险已经过去,便问外婆想吃点什么,外婆说想要吃蛋糕。于是,我跑遍了青州城却没有卖的,那时的一枚蛋糕竟是如此的奢侈,我有许多的懊悔,这也是其中之一。没办法只好用开水浸一个鸡蛋,她吃了一半就不想吃了,可是又自言自语地说;“扔了就浪费了,我还是吃了吧”。
看着外婆吃完鸡蛋,我心里很不是自滋味,所以后来给外婆扫墓时,我总是带上一包蛋糕,供在外婆的坟前,告诉外婆说:“姥姥,我给您买蛋糕来了”。虽然明知道外婆难以品尝到蛋糕的滋味,但每次我都忘不了给她带上。
事情总是让人难以预料,没想到的是,中午时分,外婆在说话间,头一歪就走了。走得那么突然,走得那么安详,走得那么让人难以接受。外婆真的走了,我欲哭无泪,那心里是阵阵的生疼啊,那种疼痛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那时,家里有老人故去,都是单位出车同事帮忙处理。虽然外婆不是至亲,但厂里都知道我从小跟外婆长大,便派了一辆解放车,除了邻居和家里人,在众多水泵厂同事的帮助下,送走了外婆。现在回想起来,具体是那些人都记不清了,在此表示深深地谢意。
外婆离开我已经近30年了,每当我想起慈爱的外婆,总悔恨自己那时的无知和无能为力。现在生活好了,外婆却早已离我远去。在这明月当空的中秋的夜晚,假如亲爱的外婆天堂有知,我想告诉您,如果有来生,我还要做您那捣蛋的外孙。
中秋的随笔 篇2
尽管战事频仍,但中秋节还是要过的。奶奶早早地就把树上的几个梨摘下来,放在了瓦罐里。
那时候父亲才几岁,哭着喊着要吃梨,奶奶却不肯,说是等着打鬼子的爷爷回来,一家人一块吃,也算是个团圆。
我们这个家族五代一脉单传,按照当时的习俗,人家是不让爷爷参加民兵的,可爷爷有个犟劲,非去不可。于是,二十几岁的爷爷成了破坏鬼子交通运输线的主力。连续的“破交”成功,让鬼子恨之入骨,便对爷爷他们展开了围剿。临近中秋节,大家商定好,干完了这一把就和家人团聚。谁知,鬼子突袭,爷爷撤离不及,倒在了鬼子的枪口下。
,却等来了爷爷冰冷的尸首。瞅着还不满30岁的爷爷活脱脱地出去、硬挺挺地回来,奶奶像疯了一样,把瓦罐里的梨一一摔了个粉碎。奶奶把愤怒撒在了梨上,似乎还夹杂着几分自责。
奶奶的这个中秋是在悲愤中度过的,梨也成了奶奶的心病。院中的梨树被奶奶的怒气一点点砍断,从此我家再不吃梨。
中秋的随笔 篇3
窗外寂静的夜空中漂浮着几缕淡淡的云,晕黄的灯光在黑夜里忽闪。一阵轻轻的凉风拂散微云,一轮散着银光的玉珠渐渐浮现,伴随着孩童们的嬉笑,黑漆漆的大地顿时明亮起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每逢中秋,家人团员的温馨,漂泊他乡游子的乡愁,都在皎洁的月光中酝酿。
由于疫情,每年必定回老家过节的我已经两年没有和爷爷奶奶团聚了。回忆在暗夜中微微发凉,我们经过了十几个小时的长途跋涉,终于回到了记忆中的地方,回到了记忆中泛着微光的故乡的怀抱。还是一如前年的模样,只是爷爷的背更驼了,奶奶眼角的皱纹更深了。
迫不及待跳下车门,温暖的拥抱迎面而来。奶奶不停地念叨着,说着那些家常。虽然很普普通通,但是充满着熟悉、温暖的味道。老人家一向节俭,平时总是一元一元算着用,面对三块的'豆腐都会纠结很久。但是晚辈回来了,爷爷奶奶“阔”起来了。又是买卤菜,又是烧红烧鱼、炖老母鸡汤、蒸大闸蟹……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菜被摆上了桌,满满当当。
秋意渐浓,沁人的桂花香隐隐约约。明月皎皎,竹柏森森。不大的庭院里,晚辈们围着爷爷奶奶坐了一圈,手里揣着起了霜的甜柿饼。奶奶那如留声机般的声音机械地讲着儿时我们常听的嫦娥玉兔的故事。虽然现在已经长大,我知道没有九重天,没有月宫,只有坑坑洼洼的月球。但是我依然愿意相信,天上有着美丽的神话,我依然愿意相信我可以永远和我的家人们团团圆圆在一起……
中秋的随笔 篇4
在滴滴嗒嗒的雨中,中秋节悄然而至。望着滴沥不停的小雨,儿子茫然地抬起头:“没有圆月的中秋节还是中秋节吗?人们常说中秋月圆之时,全家人一起赏月吃月饼,其乐融融。此刻雨下个不停,明天的中秋节怎样过啊?”
中秋节是我们祖国传统的节日,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中秋节过的是团圆也是思念。圆月代表着团圆,圆圆的月饼是经过甜蜜的浸渍,抿上一口,沉浸在心田的味道是圆圆的甜甜的,月饼也象征着团圆,也代表着圆月。忙碌的'人们离乡在外,在中秋团圆之时,增添了几分思念之情,唯对月祈祷,期望家乡的亲人平安幸福,把富含甜蜜和团圆之气的月饼,传递到每个亲人的心间。
“爸,分享你小时候的中秋节是怎样过的吧!”儿子好奇的伸长了脖子问到。
小时候,盼望着中秋节的到来,因为只有中秋节才能吃到甜甜的月饼,平时对月饼只能有奢求的欲望。看着奶奶买回的一封月饼,不到中秋节都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每一天都要看几次,看看是不是有人偷吃了,否则连上学都怀着惴惴不安的情绪,那封油纸封存的月饼也是每一天的快乐所寄托的。
早也盼晚也盼,最后盼来了中秋节,中午饭也改善一番,因为在碗里添加了肉丝,可这并不是我所起期盼的,到了夜里,大如银盘的月亮高高地挂在天空,奶奶搬来了一张小凳子放在院子,留意地解开封闭着月饼的神秘绳子,把月饼放在小凳子的盘子里,再放几个水果,点燃几柱香虔诚拜月,嘴里小声的说着什么。待到奶奶吩咐能够吃月饼了,那兴奋的心都像是要跳出来,看着拿在手里的月饼,却不舍得咬一口,用牙齿刮掉一点,一点一点的品尝,边吃边比着,看谁手里的月饼大。快乐、温馨和团圆的气氛围绕着我们一家。
月饼是圆的,月饼是甜的,月饼也是团圆和思念的象征,在中秋节来临之时,让我们对寄祝福于月饼,把我们的祝福带到每个人的心里:明月,一闪一闪,挂天边;思念,一丝一丝,连成线;回忆,一幕一幕,在眼前;但愿,一年一年,人圆全。愿你过的每一天都象十五的月亮一样圆圆满满。
看着这一轮满月我心中思绪万千,我想到了古往今来许多关于月亮的美好传说,像什么嫦娥奔月,盘古开天地铸日月,以及那月亮上有一只可爱的玉兔,还有一个人伐着那永远砍不完的桂树。这些故事虽是神话,但无不表现着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以及对外太空的好奇和探索。
今日我坐在月下欣赏着这一轮明月,我能看见月亮上那又黑又白的地方,那其实是高低起伏的环形山。我也想知道月球的背面到底有什么,是否有像古人所说的那样:有嫦娥有玉兔,以及那伐着那颗永远砍不完的桂树的吴桂。
中秋不仅仅是一个佳节,也是古人美好祝愿的象征,那一轮圆满的明月,象征着的是团团圆圆。
中秋的随笔 篇5
盼望着,盼望着,一年一度的中秋节终于被我给盼来了。爸爸,妈妈带我到奶奶家去过中秋节。
大伯,二伯和大娘们早已来到奶奶家里,他们正热火朝天地准备着晚餐。有的在洗菜,有的在炒菜,有的在洗水果,还有的在切月饼……大家各司其职,忙得不亦乐乎,过节团聚的喜悦心情,在每一个人的脸上都露了出来,笑哈哈的,乐滋滋的。时不时有菜香味从厨房飘过来,蹿进我的鼻子,我猛地吸了一大口气,啊!真香!真香!令我“口水直流三千尺”。
吃饭了,这时肚子饿得咕咕在叫,我如一匹“恶”狼一样冲到了饭桌前。饭桌上,已经摆满了美味佳肴的饭菜,有绿油油的菜花,雪白白的山芋,黄灿灿的玉米饼,香飘飘的烧鸡,红彤彤的大鲤鱼……当然,还有必不可少的月饼。我拿起筷子,夹菜便狼吞虎咽地“吧唧,吧唧”吃起来。这时,奶奶提议让小孩子玩成语接龙。“胸有成竹”-“竹报平安”-“安然无恙”……我嘴里嚼着菜,含含糊糊地接了一个“对牛弹琴”,惹得大家哈哈大笑。晚餐我们是在欢乐的笑声度过。
晚饭后,大人们在一边谈话,小孩子们在一边看电视、玩电脑。而我却是拿了一块月饼出去赏月。此时的月亮分外明亮,圆圆的,好似一轮圆盘。,几朵灰色的白云陪伴在月亮身旁,宛如仙女舞动纱巾翩翩起舞。清爽的秋风拂面而过,清清凉凉,舒舒服服,惬意极了。在月的衬托下,坐在树下的小石凳上,一边赏月,一边吃着月饼,心里在想着“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奇妙的神话故事,思绪也飘到广寒宫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等诗句从我的脑海前浮过。杨柳微微晃动树枝,“沙,沙,沙”,仿佛是对这美丽的月光发出赞叹……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快得使人不能觉察。夜色疲倦,我们也该回家了。明亮的月光照亮着我们回家的路。
中秋的随笔 篇6
中秋节快要到了,对于这个即将到来的传统节日,我总是心有所感,不知道为什么, 总好像有很多话想对这个节日说,所以我就随意的写了几笔。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里,除了春节,中秋也是一个重要的日子。
在八月十五这个月圆之夜,皎洁的明月“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宁静的夜晚,你思念,我也思念…”人们在思念什么呢?,虽然“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无论怎样,到了八月十五这一天,人们总希望能和家人团聚。这是中国古老的传统,也是东方文化的深刻内涵,这种亲情是什么力量也无法阻挡的。所以中秋便成为‘全家团圆’的象征节日。
在如水的月光下,我们大家又围坐在大圆桌旁一块儿吃饭,满桌的菜各式各样,我夹起一块热腾腾的鸡肉慢慢咀嚼着,味道鲜美极了!真是好久都没有吃过这么美味的饭菜了。大家越吃越起劲,相互干杯、祝福。古人云“光辉皎洁,古今但赏中秋月”,所以今年也不例外。晚饭后我们一起坐在院子里赏月,面前放着许多月饼,咬一口,那甜甜的感觉就像今天和自己家人团聚在一起高高兴兴的感觉一样。“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今晚的月亮跟平时的确不一样,那圆圆的样子,不就像我们围在一起的一家人吗?
“八月十五夜,天色清朗,星月交辉,六街三市,竟放花灯”向院外望去,街市上热闹的景象更胜过往日,处处都洋溢着全家团聚的所带来的幸福气氛。
然而我又想起了一句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啊!,就在人们与家人团聚时。一定也有人身在他乡而没能与家人团聚,所以我向今晚的圆月托去了一份祝福,希望孤单的你不要伤悲,抬头看看那轮明月吧,说不定你的家人也正看着它呢!
中秋的随笔 篇7
八月十四的下午,学校放假,我立马回家,作过中秋的准备。说实在话,我历来不把年节当回事,总觉得和平时没有两样。但自从妻子到武汉照料女儿和小外孙女,甩下我一人过起孤家寡人的生活,我就开始感到了异样。眼下正逢佳节,我更是觉得不适——今年的中秋和以往不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