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围术期液体治疗指南 】是由【88jmni97】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围术期液体治疗指南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围术期液体治疗指南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20XX
推荐意见1:重视围术期液体治疗的处理(A 级)
04
围术期液体治疗策略已有50 年的发展。手术中的液体治疗在60 年代处于摸索阶段,之后几十年关注的焦点是液体的选择,近几年趋向采用目标导向的液体管理。
03
围术期的液体治疗是维持手术病人生命体征稳定的重要环节,是手术病人疾病治疗的基础。
01
手术期间病人需要维持每天正常的液体量,手术病人并可能存在各种原因所导致的身体中液体的缺少,如失血、麻醉药物导致血管的扩张、肠腔和胸腔液的丧失、大汗和多尿等会导致循环容量不足,进而引起组织灌注不良、细胞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损伤,影响手术病人最终治疗结果。只有足够的血容量才能维持心排出量和组织灌注。
02
一 概述:
人类身体的总体液由细胞内液(ICF)和细胞外液(ECF)组成。细胞外液由组织间容量(IFV)和血浆容量(PV)组成(见表2)。人体总体液随年龄增加有一定变化(见表3)。
血液是由60%的血浆和40%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组成,15%分布在动脉系统内,85%分布于静脉系统.
组织间液分布在血管与细胞之间,并允许机体代谢产物在其间交换。过多组织间液会进入淋巴管,汇流入血浆。
脑脊液、胸腔液、心包腔液、腹腔液和关节腔滑膜液等称为第三间隙液体,不直接参与血管内液和细胞内液间的交换。
推荐意见2:了解掌握人类体液分布有助围术期的液体治疗和正确处理(E 级)
二、人体生理的液体分布和特征
表2 成人的体液组成(成人70kg 为例)
表3 不同年龄人体的体液组成
推荐意见3:重视围术期液体需要范围(D 级)
02
围术期机体液体的需要量包括①每日正常基础生理需要量;②术前禁食后液体缺少量或累计缺失量;③麻醉手术期间体液在体内再分布;④麻醉处理导致的血管扩张(CVE);⑤围术期丢失的血液量。
01
三、围术期生理病理的体液变化
四、容量监测方法
目前临床上是不能完全准确评估血容量和组织灌注,因此围术期患者的血容量采用综合的监测方法,才有助临床医生对患者的病情作出正确评估,及时处理,确保病人的安全。
1、无创循环监测指标
(1)心率(HR) 围术期的心率加快, 需要除外手术刺激、麻醉偏浅、血管活性药物的作用等因素。在确保麻醉深度适当,并结合术中的病情变化(如出血、体位变化),心率仍加快通常是低血容量的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2)无创袖带血压(NIBP) 围术期血压监测可以常规监测无创袖带血压,维持术中平均动脉血压(MAP)在60mmHg 以上。
(3)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 是围术期生命体征的重要监测项目,在组织灌注很差、水肿、涂指甲油和/或活动度高的病人,它的准确度会下降.。当SpO2 波形随呼吸变化提示患者的血容量不足。脉搏指数(Pleth) 是目前诊断血容量不足的早期指标。
(4)尿量、颈静脉充盈度、四肢皮肤色泽和温度 尿量是反映微循环灌注和肾灌注状况的有效指标,但围术期麻醉手术因素刺激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影响机体排尿,所以围术期尿量不能及时反映血容量变化。术中尿量应维持在1mL/()以上。颈静脉充盈度、四肢皮肤色泽和温度也是术中判断血容量的有效指标。
(5)超声心动图围术期超声心动图如经食道超声(TEE)能够准确地了解心脏的充盈状态,应是重症病人监测循环血容量可靠方法。
推荐意见4: 围术期患者需要常规行循环呼吸监测,尤其严密观察心率(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B 级)
推荐意见5: 重视围术期液体不足的早期诊断指标,尤其是Pleth 与呼吸相关变化(C 级)
2、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
(1)中心静脉压(CVP) 是围术期对血容量判断常采用监测指标,精确测量CVP 最关键点是确定压力传感器零点的位置。应该重视CVP 的变化趋势和对液体治疗的反应。
(2)有创动脉血压(ABP) 是连续、可靠的循环监测指标。研究表明连续动脉血压与呼吸运动的变化能有效指导输液,如果动脉血压与呼吸运动相关的压力差异>13%,或收缩压下降≥5 mmHg,明显预测血容量不足,采用胶体液治疗会有良好的效果。
(3)肺小动脉嵌压(PAWP)和心室舒张末期容量(EDV) PAWP 是反映心脏容量有效指标,心室功能失调最早体症是 PAWP 升高,而SV 正常,PAWP 测定依靠肺动脉漂浮导管。EDV 是目前临床诊断心脏容量有效指标,左心EDV 测定采用超声心动图,右心EDV 测定采用漂浮导管。
(4)SvO2 和CO 采用肺动脉漂浮导管可以连续监测SvO2 和CO。
推荐意见6:大手术的患者需要常规监测CVP ,重视连续观察CVP 的变化(C 级)
推荐意见7:复杂手术的患者需要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C 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