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人教版2023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经典大题例题 】是由【知识徜徉土豆】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人教版2023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经典大题例题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1
人教版2023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经典大题例题
32
单选题
1、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分别装有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a、b是体积相等的两个小球,a球漂浮在液面上,b球沉没在容器底。甲液面高于乙液面,且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相等。则(   )
①两种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            ②两种液体的质量m甲>m乙
③两个小球所受的重力Ga>Gb④两个小球所受的浮力Fa<Fb
A.②正确B.②④正确C.①③正确D.④正确
答案:B
①由于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相等,h甲>h乙,由p=ρgh知道
ρ甲<ρ乙
故①错误;
②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相等,受力面积相等,由F=pS知道,所以甲和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相等,即
F甲=F乙
所以
G甲+Ga排=G乙+Gb排
2
由于ρ甲<ρ乙,Va排<Vb排,故
ρ甲Va排<ρ乙Vb排
则
Ga排<Gb排
故
G甲>G乙
根据G=mg知道
m甲>m乙
故②正确;
③④a漂浮在甲液面上,则
Ga=Fa
b在乙液体中沉底,则
Gb>Fb
又因为F浮=ρ液gV排,乙液体密度大,b排开乙液体体积大,所以,乙受到的浮力大于甲受到的浮力,即
Fb>Fa
所以
Gb>Ga
故④正确,③错误。
故选B。
2、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溢水杯甲的乙,杯中分别装满酒精和水。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溢水杯中,甲杯溢出80g的酒精,乙杯溢出90g的水。已知ρ酒精=×103kg/m3,则(  )
3
A.小球的质量是100g
B.两溢水杯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
C.×103kg/m3
D.放入小球后,静止时,液面相平,甲杯对桌面的压强等于乙杯对桌面的压强
答案:C
AB.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小球在酒精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酒精的重力,即
小球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水的重力,即
小球在酒精中排开的体积为
小球在水中排开的体积为
由于V排酒>V排水,即两溢水杯排开液体的体积不相等,由此可得,小球在水中漂浮,在酒精中处于浸没状态,故小球的质量为
故AB不符合题意;
C.小球的体积为
4
小球的密度为
故C符合题意;
D.在小球放进前,酒精的体积和水的体积是相同的,由于V排酒>V排水,可得乙中剩余水的体积大于甲中剩余酒精的体积,因此乙中剩余水的重力也大于甲中剩余酒精的重力,由于杯子是相同的,小球也是相同的,所以乙对桌面的压力大于甲对桌面的压力,由于底面积S相等,根据可得,甲杯对桌面的压强小于乙杯对桌面的压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在“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展示了“浮力消失”的实验。在中国空间站微重力环境中,她用吸管把乒乓球轻轻压入水中,取出吸管后,观察到乒乓球静止不动,如图甲所示。在中国科技馆的同学们做了同样的实验,乒乓球却迅速上浮直至漂浮,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甲中,乒乓球的质量为零
B.图甲中,水所受的重力几乎为零,因此“浮力消失”
C.图乙中,乒乓球上浮时所受的浮力小于所受的重力
D.图乙中,乒乓球上浮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大
答案:B
A.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跟物体所处的位置无关,所以乒乓球在太空时的质量不变,故A错误;
5
B.在微重力的环境下,水受到的重力几乎为零,由于此时乒乓球静止不动,即处于平衡状态,所以此时乒乓球所受浮力等于重力,也几乎为零,即浮力消失,故B正确;
C.由题意可知,乒乓球迅速上浮,说明乒乓球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且方向向上,即此时乒乓球所受浮力大于其所受重力,故C错误;
D.乒乓球在上浮过程中,还没露出水面前,V排不变,即此时容器内液面的高度不变,根据液压公式可知,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不变;当乒乓球逐渐露出水面后,V排变小,即此时容器内液面的高度下降,根据液压公式可知,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小,故D错误。
故选B。
4、用硬塑料瓶、透明胶带、螺母、塑料管、容器和水等,制作如图所示的潜水艇模型,不计进排气管体积,要让原本悬浮在a位置的潜水艇下潜至b位置悬浮,采取的措施是使瓶内气体(  )
A.增加B.减少
C.先增加后减少D.先减少后增加
答案:D
要让原本悬浮在a位置的潜水艇下潜至b位置悬浮,首先应该让潜水艇下沉,即排出气体使瓶内气体减少水进入。然后再减小重力,让潜水艇模型悬浮,即让气体进入排出水,实现悬浮,所以瓶内气体应该先减小后增加。
故选D。
5、小明在饮料吸管中塞入一些细铁丝作为配重,并将一端封闭,制作了一只简易密度计。将其先后放入甲、乙两杯液体中,密度计静止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6
A.密度计在甲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更大
B.密度计的刻度线不均匀,上疏下密
C.用更细的吸管制作的密度计一定能使测量结果更精确
D.用密度计测可乐密度时,由于有气泡附着在上方,测量值偏小
答案:B
A.同一支密度计放在甲、乙两种液体中都漂浮,则
即密度计在两个杯子中的浮力是相同的,故A错误;
B.根据可知,液体的密度 ,设密度计的横截面积为S,密度的变化量与密度计浸入液体深度h之间的关系
由上式可知,与 不成正比,因此密度计的刻度线不均匀;当密度计浸入的越深,即h越大时,同样的,会更小,故密度计的刻度上疏下密,故B正确;
C.用更细的吸管制作的密度计时,同样的密度变化量需要的变化量更大,因此能使测量结果更精确,但塑料管太细,在液体深度较浅时,密度计容易触底,使测量结果不准确,故C错误;
D.用密度计测可乐密度时,由于有气泡附着在密度计上方,使得密度计进入饮料的体积偏小,测得饮料的密度值偏大,故D错误。
故选B。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8
图甲:橡皮泥船
图乙:蛟龙号载 人潜水器
图丙:将空饮料瓶慢慢向下按,发现向下 按的力越来越大
图丁:同一支密度计分 别插入被测液体中静止
A.图甲中橡皮泥船采用空心的办法来增加载货量
B.图乙中“蛟龙号”从海面潜入7000m 深的海底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C.图丙说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越深,所受的浮力越大
D.图丁中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所受浮力 F甲=F乙,两种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
答案:C
A.图甲中橡皮泥船采用空心的办法增大排开水的体积,从而增大浮力来增加橡皮泥船的载货量,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潜水艇实现上浮下沉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图丙中,将空饮料罐慢慢向下按,饮料罐排开水的体积增大,受到的浮力增大,所以向下按的力越来越大;当空饮料罐浸没后,浸没在水中越深,但排开水的体积不变,其受到的浮力不变,故错误,符合题意;
8
D.图丁中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均漂浮,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由于密度计的重力不变,所以浮力关系为F甲=F乙,由图可知V排甲>V排乙,由F浮=ρ液gV排可得,两种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如图所示,底面积为100cm2的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柱形物体被细线拉住静止在水中,该物体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为22N,上表面受到的压力为10N;剪断细线物体静止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比剪断细线前减少了300Pa。g取10N/k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剪断细线后,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变小B.×103kg/m3
C.剪断细线后,物体静止时所受浮力大小为3ND.物体的质量为1kg
答案:B
A.圆柱形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剪断细线前后,G容、G物、G水均不变,根据公式可知,当受力面积S一定时,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不变,故A错误;
BCD.细线剪断前,物体浸没在水中,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由公式求可得物体体积
细线剪断后,物体静止时漂浮在水面,此时,水对圆柱形容器底的压力减少量等于物体浮力的减少量,即,由压强公式变形式
9
可得
物体漂浮时的浮力为
由物体漂浮条件可知物体的重力为
物体的质量为
物体的密度为
故B正确,CD错误。
故选B。
8、在水平桌面上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甲和乙两种液体,把质量也相同的实心小球A和B放入杯中,静止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
B.小球A的密度大于小球B的密度
C.甲、乙烧杯底受到的液体压强相等
D.球A受到的浮力比球B大
答案:C
10
A.由图可知,液体的质量相同,由于不知道小球A和B的体积的大小,所以无法判定液体体积的大小关系,无法判定液体的密度关系,故A错误;
B.小球的质量相同,小球的体积大小关系未知,无法判定A和B的密度的大小关系,故B错误;
C.小球的质量相同,液体的质量相同,则两烧杯中液体和小球的总重力相同,液体对杯底的压力等于液体和小球的重力,则压力相同,由于底面积相同,根据可知,甲、乙烧杯底受到的液体压强相等,故C正确;
D.A球在液体中悬浮,浮力等于重力,B球在液体中漂浮,浮力等于重力,两个小球的质量相同,重力相同,所以受到的浮力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9、将装有不同液体的甲、乙两个相同的烧杯放到水平桌面上,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放入两烧杯中,静止后如图所示,两烧杯液面相平。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烧杯底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
B.甲烧杯中液体的密度大于乙烧杯中液体的密度
C.甲烧杯对水平面的压强小于乙烧杯对水平面的压强
D.甲烧杯中小球受到的浮力小于乙烧杯中小球受到的浮力
答案:B
AB.由图可知,小球在甲、乙两杯中分别处于漂浮和悬浮状态,根据浮沉条件可知,小球漂浮时
ρ液甲>ρ球
物体悬浮时
ρ液乙=ρ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