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力重点易错题(带答案).pdf

格式:pdf   大小:962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力重点易错题(带答案).pdf

上传人:海洋里徜徉知识 2025/4/20 文件大小:96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力重点易错题(带答案).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力重点易错题(带答案) 】是由【海洋里徜徉知识】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力重点易错题(带答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 .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力重点易错题

单选题
1、设 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8 g 重水(D2O)中含有的质子数为 10 NA
B.标准状况下,11 .2 L NO 与 11 .2 L O2混合后的分子数目为 NA
C.0 .1 mol·L-1 HClO 溶液中含有的 H+数目为 0 .1 N
4 A
D.1 mol NH4F 晶体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4 NA
答案:D
解析:
18g
A.18g重水(D2O)的物质的量为20g/mol=0 .9mol,含有的质子数为 0 .9NA×10=9NA,A 错误;
B.标准状况下,11 .2L 即 0 .5molNO 与 11 .2L 即 0 .5molO2混合,发生反应:2NO+O2=2NO2,2NO2⇌N2O4,则
反应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小于 0 .75mol,混合后的分子数目小于0 .75NA,B 错误;
C.溶液体积未知,无法计算氢离子数目,C 错误;
D.1molNH4F 晶体中含 1mol 铵根离子,1mol 铵根离子中含 4molN-H 键,因此 1 molNH4F 晶体中含有的共价键
数目为 4NA,D 正确;
答案选 D。
2、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日常用的锌锰干电池中碳棒作为正极材料
B.火炬“飞扬”出火口格栅喷涂碱金属的目的是利用焰色反应使火焰可视化
C.清华大学打造的类脑芯片—— “天机芯”的主要材料与光导纤维相同
D.“天问一号”形状记忆合金中的两种金属Ti、Ni 都属于过渡金属元素
答案:C
解析:
A.日常用的锌锰干电池中锌失去电子,作负极,而碳棒作为正极材料,故A 正确;
B.火炬“飞扬”出火口格栅喷涂碱金属的目的是利用焰色反应使火焰可视化,便于观察火焰,故B 正确; : .
C.“天机芯”的主要材料与硅相同,故 C 错误;
D.“天问一号”形状记忆合金中的两种金属Ti、Ni,其原子序数分别为 22 .28,都属于过渡金属元素,故 D 正
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 C。
3、下列有关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Ⅰ中 Mg 为原电池的负极
B.装置Ⅱ负极为 Pb,在电池工作时质量减轻
C.装置Ⅲ可构成原电池
D.装置Ⅳ工作时,锌筒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锌筒会变薄
答案:D
解析:
A.电解质溶液为 NaOH 溶液,Al 和 NaOH 溶液反应生成 NaAlO2和 H2,Al 为负极,Mg 和 NaOH 溶液不发生反
应,Mg 为正极,A 错误;
2- -
B.装置Ⅱ负极为 Pb,电极反应式为 Pb+SO 4 -2e =PbSO4,在电池工作时质量增加,B 错误;
C.装置Ⅲ中电极材料都是 Zn,没有电极活泼性差异,不能构成原电池,C 错误;
D.Zn 为较活泼电极,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Zn-2e-═ Zn2+,反应中锌溶解,因而锌筒会变薄,
D 正确;
故选:D。
4、根据图示的能量转化关系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生成 32gCH3OH(1)吸收 91kJ 能量
B.形成 2molH-H 和 1molC≡O 共吸收 419kJ 的能量
C.CH3OH 分子中只含有极性共价键
D.1molCH3OH(l)具有的能量一定低于 2molH2(g)具有的能量
答案:C
解析:
A.根据图示,生成 1molCH3OH(1)放出 91kJ 能量,故 A 错误;
B.形成化学键放热,根据图示,形成2molH-H 键和 1molC≡O 键共放出 419kJ 的能量,故 B 错误;
C.CH3OH 的结构式为 ,分子中只含有极性共价键,故C 正确;
D.放热反应的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1molCH3OH(l)具有的能量一定低于 2molH2(g)和 1mol CO(g)具
有的总能量,故 D 错误;
选 C。
5、锌 -空气电池(原理如图)适宜用作城市电动车的动力电源。该电池放电时Zn 转化为 ZnO。该电池工作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 向锌电极移动 : .
B.石墨电极是该电池的负极
C.Zn 电极的电极反应:Zn+2OH- -2e- =ZnO+H O
2
D.当电路中流过 2 mol 电子,消耗 O2的体积为 11 .2L
答案:C
解析:
分析:
锌-空气电池放电时 Zn 转化为 ZnO,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锌是负极,通入氧气的电极为正极。
+
A.原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K 向石墨电极移动,故 A 错误;
B.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ZnO,锌是负极,故 B 错误;
C.锌作负极,碱性条件下,负极上电极反应式为Zn+2OH- -2e-=ZnO+ H O,故 C 正确;
2
- -
D.正极反应式为 O2 +4e +2H2O=4OH ,电路中流过 2 mol 电子时,消耗 0 .5mol 氧气,未指出标准状况下,消
耗 O2的体积不一定为 11 .2 L,故 D 错误;
选 C。
6、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搭载空间站“天和 ”核心舱升空和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都展现了我国在新能源方面的
科技实力。“天和 ”核心舱采用大面积可展收柔性太阳电池翼,为空间站电解水提供电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飞扬”火炬采用氢能源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B.运载火箭的氢燃料燃烧属于放热反应,放热反应在常温下很容易发生
C.“天和”核心舱中实现了太阳能→电能→化学能之间的能量转化
D.冬奥会采用“干冰”做制冷剂制冰过程利用干冰升华吸热致冷
答案:B
解析:
A.“飞扬”火炬采用氢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故 A 项正确;
B.运载火箭的氢燃料燃烧属于放热反应,但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不一定发生,例如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
要在高温的条件下发生,故 B 项错误;
C.“天和”核心舱采用太阳电池翼,为空间站电解水提供电能,可知“天和 ”核心舱中实现了太阳能→电能 →化 : .
学能之间的能量转化,故C 项正确;
D.冬奥会采用“干冰”做制冷剂,是利用干冰升华过程吸热来制冰,故D 项正确;
答案选 B。
7、铁铬氧化还原液流电池是一种低成本的储能电池,电池结构如图所示,工作原理为:
放电
Fe3++Cr2+ ⇌ Fe2++Cr3+,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充电

A.电池充电时,b 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r2+ − e− = Cr3+
B.电池充电时,a 极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
C.电池放电时,Cl−从 b 极穿过选择性透过膜移向a 极
D.电池放电时,电路中每通过0 .1mol 电子,Fe3+物质的量减少 0 .1mol
答案:D
解析:
A.放电时 b 是负极,电池充电时 b 是阴极,b 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r3++e− = Cr2+,故 A 错误;
B.放电时,a 是正极,电池充电时,a 是阳极,a 极与外接电源的正极相连,故B 错误;
C.电池放电时,阴离子移向负极,Cl−从 a 极穿过选择性透过膜移向 b 极,故 C 错误;
D.电池放电时,正极发生反应Fe3+ + e− = Fe2+,电路中每通过 0 .1mol 电子,Fe3+物质的量减少 0 .1mol,
故 D 正确;
选 D。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锂电池的负极是锂,电解质溶液可以是水溶液
B.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工业上可用液氨作制冷剂
C.氮的固定只有在高温、高压、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实现
D.氮氧化物与“光化学烟雾”、“臭氧空洞”、“温室效应”的形成有关
答案:B
解析:
A.锂的化学性质活泼,会与水发生反应,故电解质溶液不可以是水溶液,故A 错误;
B.由于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工业上可用液氨作制冷剂,故B 正确;
C.氮的固定分为自然固氮和人工固氮,自然固氮不需要高温或高压条件,如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固氮,故C 错
误;
D.“温室效应”的形成主要与二氧化碳有关,故D 错误;
故选 B。
多选题
9、已知反应2N O(g)=2N (g) + O (g),速率方程为v=k⋅ cn(N O)。N2O 在金(Au)表面分解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2 2 2 2
已知:①k 为速率常数,只与温度、催化剂有关,与浓度无关;
②n=0时,该反应为 0 级反应,n=1时,该反应为 1 级反应,以此类推,n 可以为整数,也可以为分数;
③浓度消耗一半所用的时间叫半衰期(t1/2)
t/min 0 20 40 60 80 120
c(N O)/(mol ⋅ L−1) 0 .100 0 .080 0 .060 𝑎 0 .020 0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表格中a=0 .040
B.该反应为 2 级反应
C.该反应的速率常数k=1 .0 × 10−2mol ⋅ L−1 ⋅ min−1
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若起始浓度为0 .200mol ⋅ L−1,则半衰期为 100min
答案:AD
解析:
A.表格数据知,N2O 的浓度变化与时间成正比,该反应是匀速反应,𝑎 = 0 .040, A 正确; : .
B.𝑣 = 𝑘 ⋅ 𝑐(N O)为直线方程,说明𝑛 = 0,该反应是 0 级反应,B 错误;
2
0 .100−0 −1
C.该反应的速率常数等于反应速率,可根据任何一段时间求速率,𝑣 = 𝑘 ⋅ 𝑣 (N2O) = 𝑘 = 100 mol ⋅ L ⋅
min−1 = 1 .0 × 10−3mol ⋅ L−1 ⋅ min−1,C 错误;
1𝑐
2 𝑐
D.设起始浓度为𝑐,𝑣 = 𝑘,𝑡1⁄2 = = 2,半衰期与起始浓度成正比,根据表格数据知,起始浓度为
0 .100mol·L-1时半衰期为 50min,温度不变,速率常数不变,则起始浓度为 0 .200mol·L-1时,半衰期为 100min,
D 正确;
故选 AD。
10、“太阳水”电池装置如图所示,该电池由三个电极组成,其中a 为TiO2电极,b 为 Pt 电极,c 为WO3电极,
电解质溶液为pH = 3的Li2SO4 − H2SO4溶液。锂离子交换膜将电池分为A、B 两个区,A 区与大气相通,B 区
为封闭体系并有N2保护。下列关于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若用导线连接 b、c,b 电极附近 pH 增大,可实现太阳能向电能转化
B.若用导线连接 b、c,c 电极为负极,可实现HxWO3转化为WO3
C.若用导线连接 a、c,则 a 为负极,该电极附近 pH 减小
- +
D.若用导线连接 a、c,则 c 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HxWO3-xe =WO3+xH
答案:BC
解析:
A.用导线连接 b、c,b 电极发生O → H O,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 + 4H+ + 4e− = 2H O,b 电极附近 pH
2 2 2
增大,可实现化学能向电能转化,选项A 错误;
B.c 电极为负极,发生反应:H WO − 𝑥e− = WO + 𝑥H+,可实现H WO 转化为WO ,选项 B 正确;
𝑥 3 3 𝑥 3 3
C.由图可知,连接 a、c 时,a 电极上H2O → O2,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则 a 电极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 + +
2H2O-4e =O 2 ↑ +4H ,生成H ,a 电极附近 pH 减小,选项 C 正确; : .
D.c 电极为正极,正极上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WO + 𝑥H+ + 𝑥e− = H WO ,选项 D 错误;
3 𝑥 3
答案选 BC。
11、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 2L 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
所示。下列对该反应的推断合理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B + 4C ⇌ 6A + 2D
B.反应进行到 1s 时,v(A)=v (C)
C.反应开始到 6s,B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 .05mol ⋅ L−1 ⋅ s−1
D.反应进行到 6s 时,各物质的反应速率相等
答案:AC
解析:
分析:
A.由图可知,B、C 为反应物,A、D 为生成物,A、B、C、D 分别变化了 1 .2mol、0 .6mol、0 .8mol、0 .4mol,
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反应物均没有反应完,因此是可逆反应,反应为3B+4C⇌6A+2D,
A 正确;
3
B.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反应进行到1s 时存在 v(A)=2v(C),B 错误;
1 .0mol-0 .4mol
C.反应进行到 6s 时,B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2L =0 .05mol/(L∙s),C 正确;
6s
D.6s 时反应达到平衡,平衡时反应速率不变,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因此反应速率不相等,D
错误;
故选 AC。
12、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P(g) + Q(g) ⇌ R(g) + S(g),下列说法可以充分说明该反应 : .
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P、Q、R、S的浓度相等 B.P、Q、R、S在容器中共存
C.P、Q、R、S的浓度不再变化 D.v正(P)=v逆(P)
答案:CD
解析:
分析:
A.达到平衡时各组分的浓度不变,但不一定相等,P、Q、R、S 的浓度相等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A 项
不选;
B.只要是可逆反应,反应物、生成物一定同时共存,P、Q、R、S 在容器中共存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B
项不选;
C.P、Q、R、S 的浓度不再变化是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特征标志,C 项选;
D.v正(P)=v逆(P),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 项选;
答案选 CD。
13、工业上可以用 CO2来生产甲醇燃料。在体积为2 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l mol CO2和 3 mol H2,一定条件下
发生反应 CO2(g)+3H2(g)⇌CH3OH(g)+H2O(g)。测得 CH3OH 和 CO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
的是

A.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 75% : .
B.3 min 时, CH3OH 和 CO2的浓度相等,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
C.反应进行到 10 min 时, CO2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停止
-1 -1
D.反应开始到 10 min,用 C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0 .0375 mol·L ·min
答案:AD
解析:
A.由图可知,达到平衡时,生成甲醇的物质的量是0 .75 mol,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消耗了氢气
2 .25
2 .25 mol,则 H2的转化率为 3 × %=75%,故 A 正确;
B.3 min 后, CH3OH 浓度还在增加,CO2的浓度还在减少,则 3 min 时,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故B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