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力必考考点训练(带答案).docx

格式:docx   大小:911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力必考考点训练(带答案).docx

上传人:海洋里徜徉知识 2025/4/20 文件大小:91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力必考考点训练(带答案).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力必考考点训练(带答案) 】是由【海洋里徜徉知识】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力必考考点训练(带答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力必考考点训练
单选题
1、下列实验现象或图象信息不能充分说明相应的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的是
A
B
C
D
反应装置图或图象
实验现象或图象信息
温度计的水银柱上升
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
反应开始后,针筒活塞向右移动
反应开始后,甲处液面低于乙处液面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A.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可观察到温度计的水银柱不断上升,故A不选;
B.从能量守恒的角度分析,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故B不选;
C.硫酸和锌反应生成氢气,导致反应开始后,针筒活塞向右移动,不能说明反应放热,故C选;
D.反应开始后,甲处液面低于乙处液面,说明装置内压强增大,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故D不选;
故选:C。
2、下表中是各组反应的反应物和温度,反应开始时,放出氢气的速率最大的是
编号
金属(粉末状)/mol
酸的浓度和体积
反应温度/℃
A
Mg,0 .1
6mol/L硝酸10mL
80
B
Mg,0 .1
3mol/L盐酸20mL
60
C
Mg,0 .1
3mol/L硫酸10mL
60
D
Mg,0 .1
3mol/L硫酸10mL
80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本身的性质、溶液浓度、反应温度、接触面积有关。硝酸具有强氧化性,硝酸和镁反应不能放出氢气;B、C、D比较,D选项中氢离子浓度最大、温度最高,反应速率最快,故选D。
3、在的反应中,表示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B.
C.D.
答案:D
解析:
由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则反应速率与系数比值越大表示反应越快:
A.;
B.;
C.;
D.;
则D项表示反应速率最快;
故选:D。
4、有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原电池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锌为负极,电流表的指针偏向铜
B.正极反应为:Cu +2e-= Cu2+,发生氧化反应
C.锌质量减少,铜片上产生气泡
D.硫酸根离子向锌片移动,电流从铜片经电流表流向锌片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金属活泼性强的锌为原电池的负极,锌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锌离子,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铜为正极,氢离子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A. 由分析可知,锌为负极,电流表的指针偏向正极铜电极,故A正确;
B.由分析可知,铜为正极,氢离子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电极反应式为2H++2e—=H2↑,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锌为负极,锌失去电子被损耗,质量减少,铜为正极,氢离子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铜片上产生气泡,故C正确;
D.由分析可知,锌为负极,铜为正极,电池工作时硫酸根离子向负极锌片移动,电流从正极铜片经电流表流向负极锌片,故D正确;
故选B。
5、中国科学院科研团队研究发现,在常温常压和可见光下,基于LDH(一种固体催化剂)合成NH3的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过程将太阳能转化成为化学能
B.该过程中只涉及极性键的断裂与生成
C.基于LDH合成NH3的过程属于氮的固定
D.该过程中每生成6gO2,同时生成标准状况下NH35 .6L
答案:B
解析:
A.该过程由光照提供能量,使N2 .H2O在LDH的催化作用下,生成NH3和O2,所以是将太阳能转化成为化学能,A正确;
B.该过程中N2参与反应,生成O2等,涉及非极性键的断裂与生成,B不正确;
C.基于LDH合成NH3的过程,将N2转化为NH3,属于氮的固定,C正确;
D.依据电子守恒可得3O2——4NH3,该过程中每生成6gO2,同时生成标准状况下NH3的体积为=5 .6L,D正确;
故选B。
6、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CO(g)+Fe2O3(s)3CO2(g)+2Fe(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加Fe2O3的量反应速率加快B.升高温度反应速率不一定变化
C.充入N2使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加快D.充入CO反应速率加快
答案:D
解析:
A.Fe2O3是固体,浓度视为常数,增加Fe2O3的量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故A错误;
B.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的数目增大,有效碰撞的次数增大,反应速率一定加快,故B错误;
C.充入不参与反应的N2,使恒容密闭容器中的压强增大,实际参加反应的气体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故C错误;
D.充入CO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加快,故D正确;
故选D。
7、自然界中时刻存在着氮的转化。实现氮气按照一定方向转化一直是科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如图为N2分子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的一系列转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2→NH3,NH3→NO均属于氮的固定
B.在催化剂b作用下,O2发生的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C.若催化剂a表面发生的为放热反应,则断键吸收的总能量小于新键生成放出的总能量
D.催化剂a、b表面均发生了化合反应
答案:C
解析:
A.把游离态的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称为氮的固定, N2→NH3属于氮的固定,NH3→NO不属于氮的固定,故A错误;
B.在催化剂b作用下,O2→NO,O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化合价降低,发生了还原反应,故B错误;
C.断裂旧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形成新化学键会释放能量,若催化剂a表面发生的为放热反应,则断键吸收能量小于新键生成放出能量,故C正确;
D.催化剂a作用下,N2→NH3,属于化合反应,催化剂b作用下,NH3→NO,不是化合反应,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8、小明将6 .5 g锌片与100 mL 5 mol/L的稀硫酸混合反应制备氢气,为减缓反应速率而又不影响产生氢气的总量,下列方案可行的是
A.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B.改用6 .5 g锌粉
C.加入100 mL 1 mol/L的稀盐酸D.加入100 mL 1 mol/L的硝酸钠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题干知,n(Zn)=0 .1 mol,n(H2SO4)=0 .5 mol,由知硫酸过量,决定产生氢气总量的是Zn的用量。
A.加硫酸铜,消耗一部分Zn与CuSO4反应,再形成铜锌稀硫酸原电池,故产生氢气减少,反应速度加快,故A不符合题意;
B.改用Zn粉,接触面积增大,反应速度加快,故B不符合题意;
C.加入100 mL 1 molL的稀盐酸,酸原本过量,故不影响产生氢气的总量,而且引入酸的浓度较低,使得混合后c(H+)下降,反应速度变慢,故C符合题意;
D.加入100 mL 1 mol/L的硝酸钠,引入硝酸根离子,可认为溶液中存在硝酸,与Zn反应不产生氢气,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多选题
9、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N2(g)+3H2(g)2NH3(g)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是
A.N2 .H2 .NH3浓度不再变化
B.N2 .H2 .NH3的分子数之比为1:3:2
C.NH3生成的速率与NH3分解的速率相等
D.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N2,同时生成3nmolH2
答案:AC
解析:

10、在一定温度下,固定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N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
C.t2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D.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
答案:CD
解析:
A.从曲线变化的趋势看,n(N)逐渐减小,n(M)逐渐增加,N为反应物、M为生成物,最终M、N的物质的量不随时间改变,且不为0,说明是可逆反应,当t=0时,n(M)、n(N)均不为0,分别为2mol、8mol;t1时N由8mol
减至6mol,减少2mol,M增加1mol,说明M、N之间的反应可表示为2NM,故A错误;
B.t2时刻后,M的物质的量继续增大,N的物质的量继续减小,t2时M、N两物质的物质的量相等,均为4mol,并非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向正反应进行,故B错误;
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t2时反应向正反应进行,因此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故C正确;
D.t1时M为3mol,N为6mol,即N的浓度为M的2倍,故D正确。
故选CD。
11、结合如图装置,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锌是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B.电子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铜离子在铜表面被氧化
C.该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该装置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蓄电池充电时也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CD
解析:
分析:
A.因为锌的金属性强于铜,所以锌是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A不正确;
B.由A选项的分析可知,锌为负极,铜为正极,溶液中的铜离子在铜表面得电子被还原,B不正确;
C.该装置为原电池,通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正确;
D.该装置发生负极失电子、正极得电子的氧化还原反应,蓄电池充电相当于电解,阳极(放电时的正极)失电子、阴极(放电时的负极)得电子从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正确;
故选CD。
12、实验室以含锌废料(主要含ZnO,还含有少量、MnO)为原料制取的实验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酸溶时适当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的速率
B.调pH时也可使用
C.除锰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D.滤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答案:CD
解析:
分析:
含锌废料(主要含ZnO,还含有少量、MnO)加入稀硫酸酸溶,生成硫酸锌、硫酸铁,硫酸锰,然后加入氧化锌调节pH沉淀铁离子,过滤,向滤液中加入高锰酸钾除锰,过滤除去二氧化锰,向滤液中加入铁酸锌沉锌,过滤得到,据此解答。
A.升高温度加快反应速率,因此酸溶时适当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的速率,A正确;
B.由于不能引入新杂质,因此调pH时也可使用,B正确;
C.溶液显酸性,除锰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错误;
D.滤液显碱性,溶液中不可能大量存在,D错误;
答案选CD。
13、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且都为零
B.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相等
C.反应体系中混合物的组成保持不变
D.反应物断开化学键吸收的能量等于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
答案:CD
解析:
分析:
A.化学反应为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是都不是零,故A错误;
B.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各组分浓度不变,但是各组分浓度不一定相等,故B错误;
C.当反应体系中混合物的组成保持不变时,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
D.化学反应一定伴随能量变化,平衡时反应的能量不变,所以断开化学键吸收的能量等于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故D正确;
故选:CD。
填空题
14、学习化学反应原理能够指导促进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
(1)氢气是最理想的能源。一定质量的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热量比气态水___________(填“多”或“少”)。氢气完全燃烧放出热量,其中断裂键吸收,断裂键吸收,则形成键放出热量___________。
(2)反应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该反应____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 ___________的热量,为___________反应。
(3)理论上讲,任何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设计成原电池。某兴趣小组拟将刻蚀电路板的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则负极所用电极材料为___________,当线路中转移电子时,则被腐蚀铜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4)目前,氢氧燃料电池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反应原理示意图如图。
①a为燃料电池的___________(填“正”或“负”)极。
②该电池的总反应为___________。
③电池工作过程中,将移向___________(填“正”或“负”)极。
答案:(1)     多     463 .6
(2)     放出     183     放热
(3)          12 .8
(4)     负          正
解析:
(1)
液态水变为气态水要吸收热量,因此一定质量的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与生成气态水相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热量多;即氢气完全燃烧放出热量,则氢气完全燃烧放出热量,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新键形成释放的能量-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设形成键放出热量,依据方程式:,则有:,解得。
(2)
观察图示,可知该反应放出2431kJ-436kJ-243kJ=的热量,为放热反应;
(3)
反应中铁元素化合价降低,氯化铁得电子,铜元素化合价升高,铜失电子,原电池中负极失电子,因此若将此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则负极所用电极材料为;负极反应式为,当线路中转移电子时,则被腐蚀铜的物质的量为,质量为。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