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高考一轮复习地表形态的塑造同步测试题.doc

格式:doc   大小:3,091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考一轮复习地表形态的塑造同步测试题.doc

上传人:海洋里徜徉知识 2025/4/20 文件大小:3.0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考一轮复习地表形态的塑造同步测试题.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高考一轮复习地表形态的塑造同步测试题 】是由【海洋里徜徉知识】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高考一轮复习地表形态的塑造同步测试题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高考一轮复习地表形态的塑造同步测试题
2 / 8
高考一轮复习地表形态的塑造同步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图D1中字母、数码代表地质作用。读图完成1~3题。
图1
1.图中甲、乙的岩石类型分别是(  )
A.变质岩、沉积岩
B.侵入岩、沉积岩
C.沉积岩、变质岩
D.沉积岩、喷出岩
2.图中字母与地质作用匹配正确的是(  )
A.E——变质作用 B.F——岩浆活动
C.G——地壳运动 D.H——固结成岩
3.图1中数码与图D5­2中景观有对应关系的是(  )

Ⅰ      Ⅱ      Ⅲ      Ⅳ
图2
A.①—Ⅰ B.②—Ⅱ
C.③—Ⅲ D.④—Ⅳ
阶地是在地壳垂直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下切侵蚀作用而形成的;有几级阶地,就对应有几次地壳运动。图3示意某河流阶地的地形,其中等高距为20米。某地质考察队沿剖面线在①②③④⑤处分别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利用样本分析得知,①⑤处地下该水平面处属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新,②④处地下该水平面处属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老。读图,完成4~6题。
高考一轮复习地表形态的塑造同步测试题
2 / 8
图3
4.图示地区的地质地貌为(  )
A.向斜山 B.背斜山
C.向斜谷 D.背斜谷
5.图中①②③④所在阶地形成年代最晚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若在③处向下钻40米到达采集样本水平面,则在⑤处钻至该水平面最有可能的深度是(  )
A.15米 B.45米
C.75米 D.105米
图甲为巴西兰索瓦玛朗汉斯国家公园每年雨季出现的“白沙碧水”奇观(照片是面向北方拍摄的,照片中是被白色沙丘围绕的淡水湖泊群),此地位于该国东北部的某河河口附近。图乙是该地区降水资料图。读图4,完成7~8题。
 
     甲             乙
图4
7.图甲所示景观的最佳的观赏时间是(  )
A.12、1月
B.3、4月
C.7、8月
D.10、11月
高考一轮复习地表形态的塑造同步测试题
3 / 8
8.河口附近的白沙受定向风吹拂形成新月形沙丘,该定向风是(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牛轭,犁地时套在牛颈上的曲木,是牛犁地时的重要农具。内蒙古的乌梁素海、湖北的白鹭湖、排湖因形状像牛轭,因此被称为牛轭湖。读图5,完成第9题。
图5
9.图示牛轭湖的形成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④→②→③
B.④→①→③→②
C.④→①→②→③
D.①→④→③→②
图6为我国江南地区某河谷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图6
10.关于该河谷自然环境特征的描述,可能正确的是(  )
A.由于整体构造抬升,河流下切侵蚀,宽广的谷底形成阶地
B.每年3、4月是该河的洪水期
C.谷底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D.丙处为红壤,土壤贫瘠
高考一轮复习地表形态的塑造同步测试题
4 / 8
11.该河谷地区最适宜聚落布局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12.(26分)读图7,回答下列问题。
图7
(1)根据材料,从地质构造的角度描述宁夏平原的成因。(8分)
(2)说明图中A—B段所在地区与C—D段所在地区等高线弯曲的特点及其原因。(10分)
(3)分析图中从山麓出口往湖沼方向堆积物变化的一般特点及其成因。(8分)
13.(30分)图8为我国东部某丘陵地区的等高线示意图,某校地理小组在该地区进行野外考察。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图8
(1)拟在图中①②③④⑤五处中选一处建火情瞭望台,最佳的位置应选在______处。(4分)
(2)同学们在沿①—A—②一线进行地质调查时,发现①②两处岩层的形成年代相同,且都比A处的晚,由此判断沿线的褶曲类型是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高考一轮复习地表形态的塑造同步测试题
6 / 8
(3)C、D、E、F四个村庄中最有可能形成集镇的是____村,说一说你的理由。(10分)
(4)突然来的一场暴雨,使位于a 处的小强迷了路,请你给他想出一个独自走出密林的好办法。(4分)
(5)野外考察的同学把夜晚的宿营地安排在G处,请简述理由。(6分)
1.D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甲是固结成岩而成的,应为沉积岩。岩浆冷凝形成岩浆岩,包括侵入岩和喷出岩,图例中已有侵入岩,故乙为喷出岩。第2题,侵入岩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E表示变质作用。图中F表示地壳运动,地下侵入岩上升至地表;G表示固结成岩;H表示重熔再生。第3题,①为堆积作用,Ⅰ为风蚀蘑菇,其主要是由风力侵蚀形成的;②表示搬运作用,Ⅱ为火山喷发,属岩浆活动;④表示岩浆喷出地表冷凝,Ⅳ为洪积扇,是堆积作用形成的。③表示风化、侵蚀作用,Ⅲ为石林,主要是流水侵蚀(溶蚀)作用形成的,故C对。
4.D   [解析] 第4题,读图可知,图中河流总体上由南向北流,河流所在的位置为谷地地形。根据材料,①⑤处地下该水平面处属同一岩层,年龄较新;②④处地下该水平面处属同一岩层,年龄较老。以河流为中心,两翼岩层出现由老到新的变化,可知为背斜构造,即该地的地形为背斜谷。第5题,随着地壳抬升,流水下切侵蚀作用不断加强,河道加深,这种过程断续、反复出现,形成河流阶地。据此推断,图中目前河流所在位置为下切最深的位置,其附近阶地形成年代最晚,即图中③所在阶地形成年代最晚。第6题,图中等高距为20米,③⑤之间有两条等高线且③处到⑤处地势逐渐升高,故两地的相对高差在20米至60米,且⑤处海拔较高,若在③处钻40米可到达采集样本水平面,则在⑤处钻至该水平面时的深度在60米到100米之间,C项符合。
7.B  [解析] 第7题,题干说“白沙碧水”奇观出现在雨季,读图可知3、4月为该地区降水最多的月份,也是该景观的最佳观赏时间。第8题,照片为面向北方拍摄的,读图可知,沙丘东北方向坡度小。沙丘坡度小的一侧为迎风坡,所以该定向风为东北风。
9.B [解析] 牛轭源的形成过程:河道发生弯曲(④);河水不断冲刷与侵蚀河岸,河曲不断发展(①);河曲发展到一定阶段,水流冲溃河曲颈部,裁弯取直(③);河道裁直后,废弃的旧河道逐渐淤塞,成为牛轭湖(②)。
10.A  [解析] 第10题,3、4月份,江南地区尚未进入雨季;白天谷坡上的气温上升快,盛行上升气流,风从谷底吹向谷坡,谷底盛行下沉气流;丙处为河漫滩,堆积物以砂粒为主,土壤不发育。排除B、C、D项,故选A项。第11题,乙、丙两地低于河流洪水位,汛期易被淹没;甲地阶地较窄,且位于南侧谷坡,光照条件差;丁地阶地宽,地处向阳部位,最适宜聚落布局。
高考一轮复习地表形态的塑造同步测试题
6 / 8
12.(1)从地质构造上来说,宁夏平原两侧地块相对抬升,平原处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构造;再经黄河带来的泥沙堆积,形成平原。
(2)A—B段等高线向河流的上游方向(高处)凸出。原因:A—B段地处河谷。C—D段等高线向河流的下游方向(低处)凸出。原因:C—D段地处洪积扇中部。
(3)堆积物颗粒逐渐变小。原因:当流水挟带大量泥沙、石块流动时,由于流速的降低,泥沙、石块逐渐堆积。一般颗粒大、质量大的先堆积,颗粒小、质量小的后堆积。
[解析] 第(1)题,宁夏平原是由断层下陷和流水堆积等内外力作用共同形成的。第(2)题,河流沿线由于受到的外力作用不同,导致地貌也不同,等高线凸出方向也就不同。第(3)题,河流泥沙的堆积都是颗粒大、质量大的先堆积,颗粒小、质量小的后堆积。
13.(1)③
(2)背斜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3)F 地势较平坦、开阔,便于基础设施建设;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位于乡间公路的交会处,且靠近国道,交通便利。
(4)顺河谷的溪水流淌方向走,直至走出。
(5)G处位于海拔不太高的山脊处,且较为平坦、开阔。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①②③④⑤五处中,③处海拔最高,视野开阔,是建火情瞭望台的理想地点。第(2)题,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沿①—A—②一线地质构造为背斜,其顶部岩层被侵蚀而成为谷地。第(3)题,从地形、水源、交通等条件分析F村庄可能形成集镇的理由。第(4)题,河水由高处流向低处,从山区流向平地,可顺河水流向走出森林。第(5)题,从减少自然灾害影响的角度,分析选择G处作为宿营地的理由。宿营地选择在山谷中可能会受到山洪、泥石流的威胁;选择在山顶则风力过大,还可能会受到雷电的影响。